课件56张PPT。1840-1910年1840184218511856189519101860186419世纪50---60年代初的清朝政府面临怎样的内外局面?太平天国运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外交困背景:李鸿章洋务运动第6课预备知识 所谓“洋务”指一切涉外事务;诸如外事交涉、订条约、派遣留学生、购买洋枪洋炮、开矿办厂等与外国资本主义有关的事情。
“洋务运动”指清朝统治集团内部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从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的一场“师夷长技”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从事这些活动的开明官员被称为洋务派。 问题导学(一) 结合课本知识谈谈洋务派是在什么形势下产生的(背景)?他们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他们推动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如果你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你会怎么做? 西方列强侵略
(外患) 太平天国运动
(内忧)洋务运动兴起原因19世纪60年代的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太平军反清内外交困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恭亲王 奕?曾国藩洋人的枪炮威严,器械严明,队伍雄整,吾应虚心忍辱向他们学习,学洋枪洋炮,学火轮船。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中央奕 ?地方 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目的: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的统治师夷长技主张:
代表人物:
领导阶级:
目的:
中央:奕?地主阶级洋务派富国强兵,维护清朝的统治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李鸿章(1865年)踌躇满志的李鸿章 1、洋务运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军事工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
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 曾国藩)
福州船政局(左宗棠) 2、洋务运动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李鸿章)
汉阳铁厂(张之洞)
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3、筹建海军:
4、创办新式学堂:南洋、北洋、福建海军京师同文馆图说历史1342 为了解除“内忧外患”,洋务派首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具体怎么做的?并为此提出了什么口号? 问题导学(二) 接下来洋务派又遇到了什么样的窘况?假如你是洋务派大员,你会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口 号主要军事工业自强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
炮厂的机器房安庆内军械所旧址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名称:
所属类型:
创办者:
作用(地位):
江南制造总局军事工业曾国藩 李鸿章洋务派开办的最大的近代军事工业1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生产出较为先进的武器鸦片战争时期清军使用的竹制火铳 江南制造局生产的后膛钢炮名称:
所属类型:
创办者:
地位: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新式学堂2洋务派詹天佑 洋务运动有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哪些史实可以证明?根源是什么? 问题导学(三)创办民用工业轮船招商局汉 阳 铁 厂张之洞口 号→ 求富 主
要
企
业→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上海汉阳开平开平煤矿汉阳铁厂轮船招商局湖北织布局武昌京师同文馆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后者于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兴办新式学堂 培养近代人才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学堂“中华创始之举,古今未有之事” “ 贵国派遣的青年学生,自从来到美国,人人善用时间,研究学术,各门学科都有极佳的成绩。……他们的道德,也无不优美高尚。 ……他们不愧为大国国民的代表,足以为贵国争光。他们虽然年少,却都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关系祖国的荣誉,因此谨言慎行,过于成人。”
——耶鲁大学校长波特(摘自中国青年报—清末中国留美幼童的故事一文2004/04/21)詹天佑筹 划 海 防旅 顺威海卫北洋海军福建海军南洋海军名称:
所属类型:
创办者:
作用(地位):汉阳铁厂民用工业张之洞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钢铁厂3名称:
所属类型:
创办者:
作用(地位):平远号近代海军洋务派在甲午海战中击中敌舰,震惊敌舰4平远号李鸿章( 1888年)(1885年 伊藤博文)……我精兵已然20年,如若
决裂,就预备打仗吧!
1894年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1895年
《马关条约》签订“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洋务运动痛心疾首的李鸿章时间:19世纪60—90年代结果:失败失败标志:北洋舰队全军覆没西方
自由民主
文明开放中国
落后的
封建制度黯然失落的李鸿章李鸿章(1896年) 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恍然大悟的李鸿章洋务运动
失败的根本原因: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现在你对李鸿章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如果让你对他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呢?畅所欲言 唇枪舌战:辩题正方:洋务运动破产了
反方: 洋务运动成功了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方法:
辩证唯物主义 观点,一分为二地去客观评价。 问题导学(四)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兴办近代民用工业 引进西方国家先进科技,使中国出现第一批近代企业,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的经济侵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为近代中国培养了一批近代新式人才,推动了中近代化教育的发展历史进步性评价内容创办新式学校;
选送留学生出国筹划海防(学习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结局:历史局限性: 重 军事 ; 轻 政治失 败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主观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而不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没有革除封建专制统治的弊端。失败的根本原因:
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 家富强起来 洋务运动新主张, “师夷长技以自强”。
中央代表恭亲王, 地方国藩李鸿章, 张之洞 左宗棠, 兴工业 办工厂, 建海军 开学堂, “自强”“求富”似梦乡。
洋务运动虽失败, 未使中国得富强, 但引科技和经验, 客观作用不能忘。历 史 歌 谣洋务运动之后的中国......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步伐不停,探索不止地位: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康有为) (梁启超) ( 孙中山) (鲁迅) 请结合史实说明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呢?
据《清史稿》统计,洋务运动30年间,由洋务派创办的较大规模的企业达10个。海军方面,北洋舰队购置国外先进战舰14艘。共选派4批留学生,总计39人,到美国各知名大学深造。之后不乏像詹天佑这样的人才学成归来后为祖国献力。这期间,国人自办了约20种近代报刊,《申报》、《西国近事汇编》等介绍了外国事物。大量国外书籍被翻译。并且,中国大陆上开始出现铁路,还架设了电报……从材料中概括洋务运动的作用:①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②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
③培养了技术力量;
④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作用:前期“自强”:军事工业
后期“求富”:民用工业
筹建海军:南洋、北洋、 福建三支水师
兴办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小结洋务运动师夷长技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9世纪60—90年代)军事工业:
民用工业:
福 安 江南 求“自强”
湖 汉 轮船 为“求富”
记忆小诀窍代表人物: 一心 在 洞 里 翻 糖
(奕? 张之洞 李鸿章 曾国藩 左宗棠)安庆内军械所
福州船政局
轮船招商局
湖北织布局
江南制造总局
汉阳铁厂
军事民用连一连1、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洋务运动的内容中能体现“制器为先”的是( )
A.创办军事工业
B.创办民用工业
C.兴办新式学校
D.派留学生出国A练一练2、两千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中国近代海军最早创建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甲午战争时期
C.鸦片战争时期
D.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A3、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
C.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
D.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B4、下列近代历史人物中,既在多次代表国家与西方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但又兴办工业推动了近代化进程的是( )
A.李鸿章
B.詹天佑
C.左宗棠
D.邓世昌A练一练5.(2015·兰州)“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主张此观点的派别是( )
A.顽固派 B.洋务派
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
6.(2015·来宾)洋务派认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以制器为先。”以下属于洋务派“制器”的是( )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汉阳铁厂
C.鞍山钢铁公司 D.江南制造总局BD7.(2015·苏州)汪林茂在《层次递进的晚清三次新政》中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自强’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现)代化的这辆列车。”据此可见,他认为( )
A.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开辟了近代化道路
B.戊戌变法冲击了陈旧腐朽的旧文化,具有启蒙意义
C.辛亥革命乃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D.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材料一 19世纪60年代开始的这场……自强运动还是给中国的窗户开了一条缝,风的确是吹进来了,也奠定了中国工业的一个初步基础,让中国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业。
——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1)为什么说这场“自强运动”给中国工业奠定初步基础?(3分)
因为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的机器设备;引进了西方科学技术;培养了技术工人;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创办了新式学堂;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二 李鸿章以变局观分析了中国已面对着“数千年未有之强敌”,指出中国海防的重点为“大沽、北塘、山海关一带”,主张“防敌兵沿海登岸,是外海水师铁甲船与守口大炮铁船的重任”。他分析了福建、上海二局造船的情况,认为“派中国学生、工匠赴国外学习是当务之急”。
——《论清政府筹办海防》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为加强海防采取的措施。(2分)
措施:建立新式海军;派人出国留学,培养海军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