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 第二节 欧姆定律 教案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七章 第二节 欧姆定律 教案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6-11-25 10:25: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欧姆定律及其应用》编排在学生学习了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之后,它既符合学生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认识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系统性。
欧姆定律是反映电流、电压、电阻这三个重要的电学量之间的关系的最基本的定律,是分析解决电路问题的金钥匙。是本章的教学重点,也是初中电学部分重点内容之一。
2、教学目标:

A:知识目标: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能用欧姆定律进行简单计算;根据欧姆定律得出串并联电路中的电阻的关系。

B:技能目标:学习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欧姆定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C、情感目标:通过介绍欧姆生平,培养学生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精神;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重点和难点
重点: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的理解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的简单计算。
难点:运用欧姆定律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二、学生分析
1、学生结构
本班有40名同学。根据组内异质、组际平衡的原则分成十个小组,成员角色有组长、副组长、操作手、记录员、发言人等,成员轮流担当。
2、知识基础:
电流、电压、电阻的概念;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使用方法;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3、能力基础
经过几年的自主互助学习性课堂的实践,学生已经初步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法分析
基于上面的教材和学生情况分析,我根据几年来实施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的经验主要在教法改革中突出以下几方面:
1、在学生前一节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体现新课程“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基本理念,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
2、注重渗透物理科学方法——控制变量法,让学生在探究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领会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造性素质。

  3、学生学习的过程不是一种简单的刺激和反应,而是个人借助某种“认知桥梁”或者“同化和异化”不断组织和构建知识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重视学情,突出自主学习。让学生在探究学习中自己摸索,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归纳出“新”的物理规律。
四、教学过程
(一)、实验设疑,启发探究欲望。
实验:灯泡串联后变暗这一现象,提出问题?
灯泡为何变暗?此时电路中的电流和电阻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问题的设置使学生对这三个量关系的研究产生了兴趣,激发了求知欲望,并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指向本节课。
(二)展开探究活动,自主总结结论。
1、根据上节探究数据的基础,让学生讨论,自主得出结论:
导体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强调两个一定,运用了控制变量法,达成教学目标之二技能目标)
2、进一步引导得到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说明:各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及各物理量具有同一性、同时性。
3、通过介绍欧姆生平,达成教学目标中的情感目标。学习科学家献身科学、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欧姆定律应用之一
先设计一个简单的练习题,使学生理解掌握欧姆定律及其表达式,达成教学目标的知识目标,同时也为下面第二个问题(电阻的串联)的过渡做好了铺垫,此练习老师集中讲解计算题的规范步骤,之后课本试电笔的例题让学生动手做练习,投影学生做题过程,老师再加点评。真正做到降低难度,由浅入深。也充分体现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地位。
老师点评内容主要有:
(1)I、
U、
R必须具有同时性和同一性
(2)注意单位的统一(都用国际单位)
(3)在不同情况下要用角标加以区别
(4)在解题时,一定要注意解题的规范性
在课本例题之后及时补充科学数据(人体能感知的最小电流是0.5mA),对学生进行安全用电教育,为以后学习安全用电知识埋下伏笔。
5、欧姆定律应用之二
(1)探究串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提出问题:由第一道练习引入电阻串联后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怎样变化?
学生做出猜想并讨论设计验证猜想的实验电路,分组实验,汇报得出定性的结论:电阻串联时,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变小了,说明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变大了。
此时回扣开篇的引入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的原因。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引入等效电阻的概念,得出电阻串联时定量的计算公式。
总结结论:串联电阻的总电阻的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大。
以抢答的形式,及时进行反馈串联电阻的总阻值练习。
(2)探究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提出问题:电阻并联后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怎样变化?
学生做出猜想并讨论设计验证猜想的实验电路,分组实验,汇报得出定性的结论:电阻并联时,电路中电流表的示数变大了,说明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变小了。
教师通过演示实验,引导学生找一个等效电阻来替换两个并联的电阻,尝试学生提出的不同猜想,最终找到真正的等效电阻。加深了学生对并联电阻总电阻比任何一个分电阻都要小的认识。
总结结论: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思维飞跃,让学生充分理解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特点。
(3)实验反思
并联电阻的总电阻的比任何一个分电阻的阻值都小。
问:为什么串联后电阻变大?并联后电阻变小?从前面学习过的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能不能得到解释。
结论:电阻串联,越串越长,所以越串越大;电阻并联,越并越粗,所以越并越小。
难点的突破
①、采取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使学生更直观地体验电阻的串并联引起的电路中电流的变化,从而自主得出结论,能更好的证明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科学性。
②、在实验之前,要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大胆的猜想,当学生的猜想与实验结果相驳时,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考,可以使学生的印象更深刻。当学生的猜想与实验结果相同时,他会在实验中体验到快乐与兴奋,有利于激发学习的兴趣。
(三)
小结:
先由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教师归纳到一棵知识树上,简单明了,突出主题。
1、欧姆定律及其公式的理解掌握,运用欧姆定律进行的简单计算。
2、运用欧姆定律探究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
(四)作业:
1、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