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孟子二章》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24 11:17: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孟子》二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被尊为“亚圣”,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老 吾 老 以 及 人 之 老,? 幼 吾 幼 以 及 人 之 幼?。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五 十 步 笑 百 步。尽 信 书 不 如 无 书。
富 贵 不 能 淫, 贫 贱 不 能 移, 威 武 不 能 屈,? ——此 之 谓 大 丈 夫。 孟子名言名句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孟子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坚信人性本善
后天教育至关重要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为真正的大丈夫在先秦诸子散文中,《孟子》与《庄子》是文学性最强的。因为孟轲的为人,本不像孔子那样深沉庄重,而是自傲自负,锋芒毕露,好辩而且善辩,动辄与人言辞交锋,必欲争胜。反映在文章里,就不仅仅从逻辑上说明道理,而且具有强烈的感彩。其行文坦露,喜笑怒骂,绝不作吞吞吐吐之态;文字通俗流畅,无生硬语,又喜欢使用层层迭迭的排比句式,这样就形成了《孟子》散文的一个显著特点,即富有气势。如长河大浪,磅礴而来,咄咄逼人,横行无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本文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是一篇短论,论述了战争中民心向背的问题,指出民心所向,是战争胜负的主要因素,突出“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听文朗读
注意节奏朗读课文,注意读出文章的节奏和气势。例: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摆出论题,提挚全文。
天时: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
地利: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 人和:指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用“天时”“地利”“人和”来概括有利于作战的各种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从攻方的失利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三里之城:方圆三里的内城。 郭:古义:外城。 今义:姓氏 环而攻之而不胜:环,围。 而,表转折,却。 夫环而攻之:夫fú,句首发语词。是:古义:这 今义:判断动词 译:(比如一座)方圆三里的小城,只有方圆七里的外城,四面包围起来攻打它,却不能取胜。采用四面包围的方式攻城,一定是得到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了,可是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呀。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城:城墙 池:护城河。  
兵革:泛指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  坚利:坚固锋利。
米粟(sù):指粮食。 多:充足 委而去之:弃城而逃。
委,古义:放弃。 今义:委任
去,古义:离开 。今义:到……去城墙并不是不高,护城河并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也并不是不坚固锋利,粮食供给也并不是不充足,但是,守城一方还是弃城而逃,这是因为作战的地理形势(再好),也比不上人心向背、内部团结啊。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域: 古义:限制。 今义:地域
以: 凭,靠。
固国:巩固国防。
威:震摄。兵革之利:武器的强大。
译:所以说,管理百姓不能只靠划定的疆域边界,巩固国防不能靠山川的险阻,征服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寡助之至:之,动词,到。至,极点。
亲戚
畔,通“叛”,背叛。
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之:他,代词
译: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以:凭借,用
故君子有不战:故,所以。
译:凭着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骨肉兄弟都背叛他的君主,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胜利。
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则“战必胜”结构图示得道
多助
失道
寡助中心论点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突出“人和”事例小城环而攻之不胜
城高兵利粮足不守正道理域民
固国
威天下反“人和”
重要论断
(结论)得道多助 顺
失道寡助 畔君子有不战,战必胜对比“人和”实质作者是如何论证的?采用何种论证方法?从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出发“人和”的决定性作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施行“仁政”的重要性道理论证层层递进对比论证说理透彻中心论点运用“排比”句式说理严密,加强气势艺术特色:
1、层次清楚,结构完整,论证严密,并使用类比论证,善于说理。
2、运用排比、对偶、顶真等修辞手法,气势磅礴,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感召力。
排比
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对偶
如: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顶真
如: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字词小结
1.古今异义。 郭  古义:外城 七里之郭    今义:姓氏
池  古义:护城河 池非不深也    今义:池塘
去  古义:离开 委而去之    今义:到……去
亲戚 古义:内亲外戚 亲戚畔之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委 古义:放弃 委而去之   今义:委任
域 古义:界限,限制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今义:地域
是 古义:这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今义:判断动词 2.通假字。
畔通“叛”,背叛。亲戚畔之。
3.虚词。

代词 他 亲戚畔之 助词 的 三里之城 动词 到 寡助之至
4.词类活用: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
特殊句式:
1.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状语后置句,不以……域民/固国/威天下
2. 判断句
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是……也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发:起,指被任用
畎亩:田间田地
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士:狱官
译:舜从田地中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贩卖鱼和盐贩中被举用,管仲从狱官手里获释被录用为相,孙叔敖从隐居海边被举荐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场上被赎回。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任:责任,使命 是人:这个人
苦:使动用法,使……痛苦 劳:使动用法,使……劳累
饿:使动用法,使……饥饿 空乏:使动用法,使……贫困
拂:违背 乱:使动用法,使……混乱,扰乱
所以:通过……的途径,用……方法
动:使……惊动 忍:使……坚强
增益:增加, 曾:痛“增”
译: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资财缺乏,使他做事不顺,(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有的能力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恒:常常 过:名词作动词,犯错误
衡:通“横”,梗塞,不顺
作:奋起,这里指有所作为
征:显露,表现 色:脸色
喻:被动用法,被……了解
困于心,衡于虑,征于色,发于声:状语后置
译: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忧困,思绪阻塞,然后才能有所作为;(一个人的想法只有)从脸上显露出来,在吟咏叹息中表现出来,然后才能被人们所了解。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入:在国内
法家:守法度的大臣
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 拂:通“弼”,辅佐
出:在国外
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译: (如果)一个国家在国内没有懂得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在国外没有敌对的国家和侵扰的忧患,这样的国家就往往会灭亡。这样以后才能明白忧患能使人(或国家)生存,而安逸享乐会使人(或国家)灭亡的道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一段六个人 共同的特点 1、出身都卑微 种田、筑墙的、贩卖鱼盐的、犯人、隐居者、奴隶 2、经过艰苦的磨练,显露出不同凡人的才干。 3、后来都被统治者委以重任,干出了一番出色的事业。 排比举例推断
归纳 结论 人才艰苦的磨练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第二段常常处在困境,
才能不断奋发 常常没有忧患,
往往遭至灭亡 经受磨炼的益处 个人国家正反小大论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证方法:
主要是由个别到一般,最后推断出中心论点。
即特殊论据 —— 一般论据 —— 中心论点。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词性活用:
(1)苦、劳、饿、空乏、乱、动、忍都是形容词或动词的使动用法,翻译时,要译成 “使……”
(2)生于忧患(生)、死于安乐(死)、恒过(过):名词作动词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入和出:动词用作名词
2.通假字
曾益其所不能。 曾同“增”,增加
衡于虑。 衡同“横”,梗塞,指不顺
入则无法家佛士。 拂同“弼”,辅佐
3.虚词。
于 从 舜发于畎亩之中
给 故天将降大任 于是人也
在 而死于安乐也
以 凭 以天下之所顺
用来 所以动心忍性
4. 特殊句式:
倒装句 
状语后置: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于心困,于虑衡)
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于色征,于声发)
关于“人和”的名言警句?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先秦·孟子
2、团结就是力量。——谚语
3、人心齐,泰山移。——中国谚语
4、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俗语
5、二人同心,其力断金。——《易经》
6、民齐者强。——荀况
关于“忧患意识”的名言警句?1、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王安石
2、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易经》
3、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论语》
4、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欧阳修
5、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安不忘危,盛必虑衰。——《汉书》
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
8、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北宋文学家张载
9、是故君子有终身之忧,无一朝之患也。——《孟子 离娄下》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提出担当大任的人必须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请查找相关资料,补充一些例子,说说你的看法。请将你的思考写成文,题目自拟。仲尼厄而作《春秋》 韩非囚秦,而作《说难》、《弧愤》。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 爱迪生小时候一边卖报一边作化学试验。有一次,不慎在火车上引起了火,被车长打聋了一只耳朵。由于他的刻苦努力,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发明家。 贝多芬即使在双耳失聪的情况下,仍然坚持音乐创作。 优越的条件容易消磨人的意志,腐蚀人的健康肌体,使人丧失成功的上进心;而艰苦的环境,无论坎坷的道路,却能磨练人的意志,增长人的上进心。美国剧作家帕特里克说的“痛苦使人思索,思索使人明智,智慧使人生命持久”,足以说明逆境的优越性。 老鹰的幼雏在很小的时候就被赶出家门,独立成长,你觉得这种做法对吗?为什么?讨论:布置作业
1.背诵两篇课文及字词翻译。
2.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