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课时练习:1.2物质的酸碱性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上册课时练习:1.2物质的酸碱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11-25 16:43: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物质的酸碱性
1.下列关于酸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
)
A.含氢元素的物质
B.其水溶液显酸性的化合物
C.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
D.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2.下列各组离子中,均是由酸电离产生的是(
)
A.H+、Cl-
B.H+、K+、SO
C.Cu2+、SO
D.Na+、OH-
3.有资料显示,肉类新鲜程度的变化会引起pH发生相应改变,变化关系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肉越新鲜,酸性越弱
B.肉越新鲜,碱性越强
C.肉变质过程中,酸性减弱
D.肉变质过程中,碱性减弱
4.如图所示“”表示人体内的一些液体和排泄物的正常pH范围,据此判断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第4题)
A.血浆
B.唾液
C.胃液
D.尿液
5.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如下表:
下列有关上述四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葡萄汁显酸性
B.只有血浆显碱性
C.正常雨水显中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多饮用葡萄汁
6.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
)
A.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B.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C.与醋一样有气味和颜色的溶液
D.常温下,pH<7的溶液
7.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C6H5COOH),张华同学查资料得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可用作食品防腐剂。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
)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8.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表所示。
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变色、变蓝的是(
)
A.柠檬汁、食盐水、厕所清洁剂
B.牙膏、蒸馏水、肥皂水
C.草木灰水、蒸馏水、柠檬汁
D.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
9.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
)
A.Ca(OH)2
B.Cu2(OH)2CO3
C.C2H5OH
D.Na2CO3
10.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
)
A.常温下,测得溶液的pH<7
B.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不显色
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D.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
11.甲、乙两同学想了解碳酸钾溶液的酸碱性,他们做了以下研究:
(1)根据两位同学的实验可得出碳酸钾溶液酸碱性的结论:

(2)根据两位同学的实验操作,你认为乙同学操作不规范。为什么?

(3)如果实验室没有pH试纸,又要一次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性,可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来进行实验,该试剂从紫色变成
)色,能确定其酸碱性。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酸一定含有氢元素
B.酸根离子一定是带电的原子团
C.酸电离时一定产生氢离子
D.酸根离子一定是阴离子
13.下列能表示人喝大量水时,胃液的pH变化曲线的是(横坐标表示喝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pH)(
)
14.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酸碱度。如果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后,再把稀盐酸滴在pH试纸上,那么测得的pH与稀盐酸实际的pH相比(
)
A.两者相等
B.偏低
C.偏高
D.不能确定
15.紫甘蓝汁性质稳定,其颜色随pH改变而发生如下变化: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①紫甘蓝汁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②将紫甘蓝汁加入到不同的碱性溶液中,可能显示出多种颜色 ③与石蕊相比,紫甘蓝汁可更准确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大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16.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第16题)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图A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后可以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三位同学分别向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1)实验中发现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仍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说明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呈__
__性,管②附近的溶液呈__
__(填“酸”、“碱”或“中”)性。
(2)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B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乙同学、丙同学将试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C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经讨论与分析,乙、丙同学的试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酸
(3)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碳棒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
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

(4)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认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甲同学用
来测定溶液,原因是

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__
__,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造成(3)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

【解释与结论】用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时,电解后溶液混合均匀,呈中性。
【交流与反思】甲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碱性

乙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H2SO4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pH值

17.(2013·宁波)为了维持人体的健康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保持不同的酸碱性:
体液,尿液,胃液,血液pH,4.7~8.4,0.9~1.5,7.39~7.45
根据上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
)
A.人体的尿液一定呈酸性
B.人体的血液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pH试纸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1.2物质的酸碱性参考答案
1.下列关于酸的概念叙述正确的是(D)
A.含氢元素的物质
B.其水溶液显酸性的化合物
C.能电离出氢离子的化合物
D.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2.下列各组离子中,均是由酸电离产生的是(A)
A.H+、Cl-
B.H+、K+、SO
C.Cu2+、SO
D.Na+、OH-
3.有资料显示,肉类新鲜程度的变化会引起pH发生相应改变,变化关系如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C)
A.肉越新鲜,酸性越弱
B.肉越新鲜,碱性越强
C.肉变质过程中,酸性减弱
D.肉变质过程中,碱性减弱
4.如图所示“”表示人体内的一些液体和排泄物的正常pH范围,据此判断其中酸性最强的是(C)
(第4题)
A.血浆
B.唾液
C.胃液
D.尿液
5.一些物质在常温下的近似pH如下表:
下列有关上述四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只有葡萄汁显酸性
B.只有血浆显碱性
C.正常雨水显中性
D.胃酸过多的人应多饮用葡萄汁
6.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其溶液一定呈酸性的是(D)
A.滴加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B.滴加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C.与醋一样有气味和颜色的溶液
D.常温下,pH<7的溶液
7.有一食品包装说明书中注明防腐剂是苯甲酸(C6H5COOH),张华同学查资料得知苯甲酸的酸性比醋酸强,可用作食品防腐剂。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B)
A.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
B.相同浓度的苯甲酸溶液的pH比醋酸的pH大
C.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
8.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表所示。
下列各组物质中,分别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不变色、变蓝的是(D)
A.柠檬汁、食盐水、厕所清洁剂
B.牙膏、蒸馏水、肥皂水
C.草木灰水、蒸馏水、柠檬汁
D.橘汁、食盐水、草木灰水
9.下列物质中属于碱的是(A)
A.Ca(OH)2
B.Cu2(OH)2CO3
C.C2H5OH
D.Na2CO3
10.根据下列实验现象可以判断某溶液一定呈碱性的是(D)
A.常温下,测得溶液的pH<7
B.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不显色
C.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
D.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显红色
11.甲、乙两同学想了解碳酸钾溶液的酸碱性,他们做了以下研究:
(1)根据两位同学的实验可得出碳酸钾溶液酸碱性的结论:显碱性。
(2)根据两位同学的实验操作,你认为乙同学操作不规范。为什么?污染药品。
(3)如果实验室没有pH试纸,又要一次测定未知溶液的酸碱性,可选用紫色石蕊试液来进行实验,该试剂从紫色变成蓝(红)色,能确定其酸碱性。
1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酸一定含有氢元素
B.酸根离子一定是带电的原子团
C.酸电离时一定产生氢离子
D.酸根离子一定是阴离子
【解】 酸的特点是酸电离时一定产生氢离子,也就是酸一定含有氢元素。由于酸是由氢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所以酸根一定是阴离子,但是酸根未必一定是带原子团的,如氯化氢也是酸,它的酸根就是氯离子。
13.下列能表示人喝大量水时,胃液的pH变化曲线的是(横坐标表示喝水的质量,纵坐标表示pH)(C)
【解】 胃液呈酸性,pH小于7,因此排除了选项B、D。大量喝水后胃液被稀释,H+浓度降低,酸性减弱,pH升高,但pH最高只会接近7,不会超过7。
14.用pH试纸测定稀盐酸的酸碱度。如果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后,再把稀盐酸滴在pH试纸上,那么测得的pH与稀盐酸实际的pH相比(C)
A.两者相等
B.偏低
C.偏高
D.不能确定
【解】 在湿润的pH试纸上滴加稀盐酸,会使稀盐酸中的氢离子被稀释,酸性减弱,测出来的pH比实际的pH偏大。
15.紫甘蓝汁性质稳定,其颜色随pH改变而发生如下变化: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D)
①紫甘蓝汁可用作酸碱指示剂 ②将紫甘蓝汁加入到不同的碱性溶液中,可能显示出多种颜色 ③与石蕊相比,紫甘蓝汁可更准确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大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解】 紫甘蓝汁在酸性和碱性环境中显不同颜色,因此可作酸碱指示剂。在碱性溶液中,紫甘蓝汁显至少三种颜色。与石蕊相比,紫甘蓝汁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大小更准确。
16.电解水实验可以确定水的组成,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对电解水后液体的酸碱性进行探究。
(第16题)
【提出问题】电解水后的液体一定呈中性吗?
【查阅资料】图A所示装置可用于电解水实验;硫酸钠可增强水的导电性,硫酸钠溶液呈中性;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混合后可以呈中性。
【实验与讨论】三位同学分别向U形管中加入含有酚酞的硫酸钠溶液,接通直流电,观察现象,电解一段时间后,断开电源。
(1)实验中发现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迅速变红,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仍为无色,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的溶液,pH小于7。说明管①电极附近的溶液呈__碱__性,管②附近的溶液呈__酸__(填“酸”、“碱”或“中”)性。
(2)甲同学将实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B所示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立刻消失。乙同学、丙同学将试验后U形管中的溶液按图C所示分别倒入烧杯中,发现红色不完全消失。经讨论与分析,乙、丙同学的试验中溶液的红色不消失,原因可能是酸不足(或酸液残留在管壁上等)
(3)甲、乙、丙同学分别用蒸馏水洗涤U形管、碳棒等,再将洗涤液倒入自己实验的烧杯中,观察现象:
甲同学的溶液仍为无色。
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仍不消失。
丙同学的溶液中红色恰好褪去(或立即消失)。
(4)甲、乙、丙同学分析了实验现象,为确认溶液的酸碱性,又进行下列实验:甲同学用pH试纸来测定溶液,原因是实验中滴加酚酞的溶液变为无色,可能呈中性,也可能因酸过量而显酸性,故用pH试纸来确认。
乙同学向溶液中滴加__酸__,使溶液中红色刚好褪去。造成(3)中溶液的红色仍不消失的原因是乙同学用pH试纸测定管②电极附近溶液时消耗了少量酸。
【解释与结论】用硫酸钠增强水的导电性时,电解后溶液混合均匀,呈中性。
【交流与反思】甲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碱性增强。
乙同学的老师上课时用H2SO4增强水的导电性,电解后溶液的pH值减小。
【解】 (1)酚酞遇碱变红色,pH=7,为中性;pH>7,为碱性;pH<7,为酸性。(2)结论中提到混合均匀的电解后液体呈中性,而资料中提示酸性和碱性混合呈中性,而乙、丙同学试验中溶液呈红色,是碱性,说明没有足够的酸将其中和。(3)由题中的结论部分可知,最后应当是呈中性的,所以红色将褪去。(4)中性或酸性溶液在酚酞试液中都是无色,无法判断,因而可用pH试纸来确认。乙同学实验结果说明溶液呈碱性,要用酸来将其中和成中性,结合结论也说明原溶液在操作上造成了酸的损耗,通过观察步骤,可能是用试纸时将部分的酸带走。用中性溶液电解呈中性,用酸性或碱性溶液电解呈酸性或碱性,随着水的减少,其酸碱性越来越强。
17.(2013·宁波)为了维持人体的健康生命活动,人体不同器官内的体液保持不同的酸碱性:
体液,尿液,胃液,血液pH,4.7~8.4,0.9~1.5,7.39~7.45
根据上表可知,在正常情况下(B)
A.人体的尿液一定呈酸性
B.人体的血液一定呈碱性
C.人体的胃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
D.pH试纸可精确测得以上体液的pH
【解】 pH=7,为中性;pH>7,为碱性;pH<7,为酸性。尿液在7上下都有,都有可能,而血液的范围都是大于7,因而是碱性;胃液是酸性的,石蕊试液是变红色;同时pH试纸测试是一种粗略的方法,无法精确测量。综上所述,B的表述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