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六年级下语文S版1.2《大卫》课件(31张)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六年级下语文S版1.2《大卫》课件(31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24 15:50: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大 卫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在读中体会大卫爱国、勇
敢和机智的英雄形象。
3.感悟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
4.会认“轴、赋、税、脯、唬”5个字,学会“铜、
嫁、卵、脯”4个字。掌握“铜盔、鹅卵石、胸脯”
等词语。学习目标了解以色列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这是一个神奇的民族。
他们在经历了两千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之后,终于回到了故土,重建了自己的家园——以色列国。
  以色列国土面积虽不大,自然景观却极富变化,拥有了只有一整个大洲才可能出现的各种地形。有森林覆盖的高地,也有丰饶的绿谷;有多山的沙漠,也有海岸平原;有属亚热带的约旦山谷,更有地球表面的最低点──死海。
  以色列人口大多集中于北部及中部地区。西面沿海平原是以特拉维夫及海法为主要城市,东面的山谷地带有约旦河所连接的加利利海及死海,而座落中部群山地带的有加利利山、撒马利亚、犹太和耶路撒冷。除此之外,还有矗立于东北部的哥兰高地和黑门山,以及占全国极大块面积而位在南部的旷野和阿拉伯谷地等。 介绍《圣经的故事》 《圣经》是“一部文学遗产”,它是犹太民族对人类文化的第一个重大贡献;它对欧洲文化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它已渗透于欧洲音乐、艺术和文学等各个文化领域之中;它的箴言已深深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也是世界上最畅销的经典著作之一。
荷兰后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亨德里克*房龙为美国少年了解《圣经》知识撰写一部通俗读物《圣经的故事》,他简明扼要地解答了《圣经》是怎样的一部书,包含哪些内容,作者是谁,成书何时。他以简洁、优美的文笔为读者勾勒了一幅犹太人的历史画卷。纷繁的历史人物、争夺领地的频频征战经他一番梳理,变得清晰可读。深奥的教义,复杂的戒律,在他的笔下,变得浅显易解。作者介绍威廉·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4)荷兰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1882年1月14日生于荷兰鹿特丹,1903年就读于美国康奈尔大学。1911 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美国几所大学任教,后来又从事记者、编辑和播音员等工作。1913年,出版第一部专著《荷兰共和国衰亡史》。 1921年,《人类的故事》一书出版,使他一举成名,他的著作主要是历史和传记,包括《宽容》、《美国史纲》、《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 自由朗读课文,画出生字,读准字音,想想怎么记住它们?边读边想课文写的是什么事?轴 赋 税 脯 唬 zhóufùshuìfǔhǔ长途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地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
气势汹汹:汹汹,气势盛大的样子。形容气势凶猛。
赋税:国家向百姓收取的田赋和各种捐税的总称。
瑟瑟发抖:瑟瑟,形容颤抖。这里形容发抖的样子。
万夫不当之勇:当,抵挡。指一万个人也抵挡不住。形容非常勇猛。
大惊失色:失色,脸色变得苍白,失去了本色。形容极为惊恐的状态。
仓皇逃窜:慌慌张张地逃跑。词语理解聪明机智 正直勇敢 长途跋涉 气势汹汹
万夫不当之勇 瑟瑟发抖 毫不在意
毫不畏惧 大惊失色 仓皇逃窜 乘胜追击
精明能干 飘荡 铠甲 赋税
披戴 胸脯 吓唬 诺言复习词语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课文讲的是在三千年前的以色列,有一名叫大卫的牧羊少年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正直勇敢。在非利士人入侵以色列的紧急关头,大卫拿弹弓和卵石杀死了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大卫成拯救民族的英雄。几年以后,他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 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并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
写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背景,介绍大卫是一位不仅聪明机智,而且正直勇敢的少年。
第二部分:(第4—11自然段)
讲非利士巨人歌利亚到以色列的军营叫阵,大卫向扫罗王请求出去交战。大卫拿弹弓和鹅卵石杀死了歌利亚,帮助以色列人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
讲大卫成了拯救民族的英雄。几年后,他当上了以色列的国王。大 卫 (第二课时 )复习1、认读词语
聪明机智 正直勇敢 长途跋涉 气势汹汹 万夫不当之勇 瑟瑟发抖
毫不在意 毫不畏惧 大惊失色 仓皇逃窜 乘胜追击 精明能干 飘荡 铠甲 赋税 披戴 胸脯 吓唬 诺言
2、回顾课文内容。 学习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阅读思考:
课文交代了大卫是怎样的一个少年? 聪明机智 正直勇敢 热爱生活 在耶路撒冷南边伯利恒(hénɡ)的一个山坡上,坐着一位少年,脸颊透红,两膝间夹着一把琴。他一边弹琴,一边唱歌。手指在琴弦上熟练地跳动着,琴声像清清的溪水从他手指旁流淌,流过山坡,流进草地,优美动听的歌声在原野上飘荡……身边,一群羊正在低头吃草。这一切是那么美丽,简直是一幅图画! 课文是怎么写大卫生活的美好? 在耶路撒冷南边伯利恒的一个山坡上,坐着一位少年,脸颊透红,两膝间夹着一把琴。他一边弹琴,一边唱歌。手指在琴弦上熟练地跳动着,琴声像清清的溪水从他手指旁流淌,流过山坡,流进草地,优美动听的歌声在原野上飘荡……身边,一群羊正在低头吃草。①“脸颊透红”:通过对大卫的外貌描写,让我们感受到大卫是一个健康可爱的少年。②“他边弹琴,一边唱歌”:通过对大卫的动作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大卫是一个快乐无忧、多才多艺的少年。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生活,用琴声、歌声赞美生活的美好。 在耶路撒冷南边伯利恒的一个山坡上,坐着一位少年,脸颊透红,两膝间夹着一把琴。他一边弹琴,一边唱歌。手指在琴弦上熟练地跳动着,琴声像清清的溪水从他手指旁流淌,流过山坡,流进草地,优美动听的歌声在原野上飘荡……身边,一群羊正在低头吃草。理解比喻句:
a.分析:这句话中把什么比作什么?
这一句话生动地写出了大卫所弹奏的琴声的悦耳动听、轻快流畅,表现了大卫弹琴技艺的高超。
b.流动的溪水有什么特点?
c.想象:大卫弹奏出的琴声,有如溪中的流水清脆甜美、轻快悠扬,从他的指尖传出,并随着风儿四处飘荡。
d.体会:大卫弹琴技艺的高超。这一切是那么美丽,简直是一幅图画! 这一句话采用了暗喻的手法,将大卫在山坡上弹琴、唱歌的情景比作一幅图画,表现了大卫十分热爱生活和他们生活的安宁、美好。 学习第二部分:(第4—11自然段)①从歌利亚叫阵和对他的外貌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
②从大卫与扫罗王的对话中,你体会到大卫是怎样的少年?
③找、画描写大卫战前准备的语句,说说体会到了什么。
④从大卫与歌利亚的对话以及他和歌利亚交战的情节中,你
体会到大卫的什么特点?自学提示:学习交流 1.歌利亚叫阵和对他的外貌描写。“气势汹汹”“身材高大”“武艺超群”凶猛 傲慢 2.大卫与扫罗王的对话。 学习交流 恳切 自信 爱国精神
大卫说:“大王,你不要为我担心,我虽然年纪小,但我力气很大,我从来没有怕过什么。我放羊的时候,经常有狮子和熊来偷袭,想吃我的羊。要是离得远,我就用弹弓把它们打死;要是到了我面前,我就抓住它们,把它们摔死。让我去吧,大王!”①这段话主要写大卫勇敢地说服扫罗王让他出去和歌利亚交战。②“大王,你不要为我担心,我虽然年纪小,但我力气很大,我从来没有怕过什么。”小小年纪却反过来安慰扫罗王,消除扫罗王的担忧,让我们感受到大卫的爱国、勇敢、自信的精神。③“要是离得远,我就用弹弓把它们打死;要是到了我面前,我就抓住它们,把它们摔死。”小小年纪的大卫面对凶猛的狮子与熊,能如此冷静沉着地应对,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他的机智勇敢、充满自信,也充分证明了他力气之大,且不畏强敌。④“让我去吧,大王!”一个“!”让我们体会到了大卫请求出去和歌利亚交战的迫不及待的心情,因为这关系到所有以色列人的荣辱成败,大卫是一个爱国、勇敢的少年。3.大卫战前准备 学习交流 “带着”
“挑选”
“挺着” 大卫的自信与勇敢 4.大卫与歌利亚交战的情节 学习交流
目中无人
气焰嚣张
针锋相对
英勇无畏
聪明机智 大卫歌利亚 歌利亚一步一步向大卫走来,大卫也一步一步迎了上去,两人的距离越来越近了。突然,大卫飞快地拿出弹弓和鹅卵石,迅速瞄准,只听见嘭的一声,鹅卵石正打在歌利亚的额头上。歌利亚哇地惨叫一声,直挺挺地倒在地上死了。①“迎”字表现了大卫什么样的精神面貌?
面对强敌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②“飞快地拿出”“迅速瞄准”表现了大卫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抓住时机,反应迅速,十分沉着机智。
③“嘭的一声”“正打在歌利亚的额头上”则表现了大卫什么?
表现了大卫力量之大,射击之准,给了歌利亚致命的一击。 作者是怎么描写人物特点的? 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来刻画人物。 特点鲜明 形象生动学习第三部分:(第12自然段)1.阅读第12自然段。
2.谈谈自己的体会。 你喜欢大卫这个人物吗?结合课文说出自己的理由。 学习完这篇课文有哪些收获? 课后练习:1、抄写词语。
聪明机智 正直勇敢 长途跋涉 气势汹汹 万夫不当之勇 瑟瑟发抖 毫不在意 毫不畏惧 大惊失色 仓皇逃窜 乘胜追击 精明能干 武艺超群 披戴盔甲 力大无穷
2、用词造句。
毫不畏惧 精明能干
3、读句子,注意带点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想象句子描绘的景象。
●琴声像清清的溪水从他手指旁流淌,流过山坡,流进草地……
●这一切是那么美丽,简直是一副图画!
●他的声音如同空中传来的声音巨雷,军营里很多士兵都吓得瑟瑟发抖。
4、大卫是怎样的一个少年?作者是抓住大卫哪些方面的特点来描写的?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