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新课堂】2016-2017学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通用版,课件+过关检测)_专题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南方新课堂】2016-2017学年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历史(通用版,课件+过关检测)_专题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4 20:57:59

文档简介

专题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单项选择题Ⅰ(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6·茂名学考模拟)在“一五”计划中,工业建设方面的最大特点是(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优先发展轻工业
C.轻重工业同时进行
D.优先发展高科技产业
答案:A
2.(2016·深圳学考模拟)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钢铁、汽车、飞机等重要建设项目的完成,标志着(  )
A.社会主义工业化基础的初步奠定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取得成效
C.提前完成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规定的任务
D.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答案:A
3.下列对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C.暂时不发展交通运输、轻工业和农业
D.有步骤地促进三大改造
答案:C
4.(2016·茂名学考模拟)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指出了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  )
A.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B.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C.以钢为纲,全面跃进
D.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答案:A
5.(2016·湛江学考模拟)1956年召开的中共八大最主要的贡献是(  )
A.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的方针
B.正确分析了国内的主要矛盾
C.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D.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答案:B
6.(2016·汕尾学考模拟)读下图,“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它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文化大革命”
答案:C
7.(2016·广州学考模拟)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主要教训是(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经济建设一定要快速发展
C.社会主义阶段要实行按劳分配
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经济规律
答案:D
8.(2016·惠州学考模拟)人名有时会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比如“文化大革命”时期许多人起名字叫“卫红”“卫东”,以此类推,与“超英”这个名字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
A.新中国成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大跃进” D.香港回归
答案:C
9.(2016·清远学考模拟)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标志是(  )
A.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B.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C.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D.提出四项基本原则
答案:C
10.党作出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要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答案:A
11.(2016·汕尾学考模拟)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下列有关四次调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地改革变地主土地所有制为集体土地所有制
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革
C.“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农民享有土地的所有权
答案:B
12.(2016·佛山学考模拟)广东惠阳地委组织机关干部学习中共十二大文件,特别介绍了乌石公社景联大队党支部书记写的一副对联:“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横批:“社会主义好!”“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指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农村合作化运动
答案:B
13.(2016·汕头学考模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优越性在于(  )
A.农民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C.实现了分配中的平均主义
D.能够继续保留人民公社体制
答案:B
14.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原因不包括(  )
A.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
B.农民大多数非常贫困
C.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D.农村有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
答案:D
15.(2016·深圳学考模拟)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其背景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已明确
B.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即将完成
C.国有企业已经广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国营企业中政企不分的现象突出
答案:D
16.(2016·梅州学考模拟)深圳、珠海等地是我国的第一批经济特区,其特殊性表现在(  )
A.突破了计划经济的限制
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对外关系可以独立自主
D.具有特别的行政权力
答案:A
17.(2016·深圳学考模拟)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用风扇、鼓风机来降温的措施。但要经过11个部门的审批,要盖11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以上材料说明(  )
A.计划经济下企业没有主动权
B.企业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
C.有利于节约资源
D.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A
18.为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并将其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的会议是(  )
A.中共十四大 B.中共十五大
C.中共十六大 D.中共十七大
答案:B
19.(2016·惠州学考模拟)《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老人在一九七九年“画了一个圈”是指(  )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发展
D.开辟香港、澳门为经济特区
答案:A
20.(2016·揭阳学考模拟)经过对外开放,成为现代化的新兴都市,被誉为“一夜崛起的城市”是(  )
A.汕头 B.厦门
C.深圳 D.珠海
答案:C
二、单项选择题Ⅱ(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1.(2016·茂名学考模拟)宣传画是以宣传鼓动、制造社会舆论和气氛为目的的绘画。下面宣传画应创作于(  )
A.北伐战争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
解析:根据图中“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建设我们的祖国”分析,此时处于中苏关系密切的新中国成立初期,选项中最接近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是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时期。
答案:B
22.(2016·河源学考模拟)照片凝固了历史瞬间。如图所反映的社会现象出现于(  )
A.过渡时期
B.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C.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
D.“文化大革命”时期
解析:由图片中的“大锅饭”等信息可知是1958年的“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C
23.(2016·汕头学考模拟)从图中信息看,新中国成立后,旨在变革土地所有制的措施是(  )
A.人民公社好 B.把“大跃进”的战鼓敲得更响
C.农民申请加入合作社 D.农民领取承包合同
解析:A项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B项反映了“大跃进”运动;C项反映了三大改造;D项反映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有C项是将农民的土地私有制变为集体土地所有制,其他选项均未涉及土地所有制的变革,故选C项。
答案:C
24.(2016·广州学考模拟)下图数据中的“高指标”严重超越了中国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这种现象应该发生在(  )
“大跃进”时期的炼钢指标
A.20世纪5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解析:1958年,中国出现大炼钢铁的“大跃进”运动。
答案:A
25.(2015年6月·广东学业水平考试)1979年初,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是(  )
A.“为巩固新民主主义制度而斗争”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政治挂帅,提高觉悟,争取更大的跃进”
D.“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符合宣传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标语,故B项正确。A项出现于新中国成立初期,C项出现于1958年“大跃进”时期,D项出现于1992年中共十四大召开之后。
答案:B
26.(2016·茂名学考模拟)1982年初,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这是我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英国BBC情景会话节目,一开播便红遍全国。引起这一时期全民学外语热潮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的实行 B.香港、澳门的回归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广电事业的发展
解析:抓住关键词“1982年”“红遍全国”,可知是改革开放的实行。
答案:A
27.“松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企业改革的代名词,反映了当时国营企业改革的原则是(  )
A.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B.对民族资本进行和平赎买
C.实行全面公私合营
D.对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解析:“松绑”符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经济体制中权力下放的原则,在20世纪80年代的国企改革中具体表现为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从而扩大企业自主权。
答案:A
28.(2016·汕头学考模拟)票证是某一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图1的取消以及后来图2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  )
图1 粮票    图2 股票
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
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
C.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D.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
解析:由粮票到股票说明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
答案:C
29.(2016·广州学考模拟)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是指(  )
A.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B.创办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
C.开放沿海14个港口城市
D.开放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解析:材料中的“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表明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开放沿海城市的阶段,所以答案选择C项。A、B、D三项均为无关项。
答案:C
30.(2016·梅州学考模拟)20世纪90年代,外电评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这一时期,世界看到中国(  )
A.已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
B.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
C.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解析:确立改革开放是1978年底;完成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1956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020年左右;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是在1992年中共十四大上提出的。
答案:A
三、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31.(2016·茂名学考模拟)中共八大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成功探索。两次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
A.提出“拨乱反正”
B.决定实行改革开放
C.认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是阶级矛盾
D.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
解析:两次会议都正确认识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经济建设。而A、B两项仅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
答案:CD
32.(2016·江门学考模拟)毛泽东在谈到“一五”计划时指出:“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要建设,就要资金。所以,人民的生活虽然要改善,但一时又不能改善很多……照顾小仁政,妨碍大仁政,这是施仁政的偏向。”毛泽东认为当时(  )
A.优先发展重工业是“小仁政”
B.优先发展重工业对人民生活没有影响
C.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为人民的长远利益着想
D.人民生活的改善应服从于国家工业化战略
解析:从“我们施仁政的重点应当放在建设重工业上”可以知道发展重工业是为了人民长远利益着想;由“人民的生活虽然要改善,但一时又不能改善很多”可知人民生活的改善应服从于国家工业化战略。
答案:CD
33.(2016·深圳学考模拟)下面是不同时期的凤阳花鼓歌词:“文革”前的“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停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改革开放后的“说凤阳,道凤阳,改革鼓点先敲响,三年跨了三大步,如今飞出金凤凰”。你认为出现这样的变化的原因是(  )
A.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C.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D.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
解析:B项属于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当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对土地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
答案:AD
34.民间诗歌常常紧扣时代主题,反映现实生活。下列诗句中,反映中国改革开放成就的有(  )
A.稻谷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
B.阶级斗争记心上,马列主义指航道
C.嫦娥喜送太空客,神女搬迁截大江
D.包干责任春天到,政通人和谱新篇
解析:解答本题要抓住时间限制“中国改革开放”。A项出现在人民公社化时期;B项出现在“文革”时期;C项反映的是改革开放以后的航天事业的发展和三峡等工程;D项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CD
35.(2016·江门学考模拟)图1到图2的变化说明新时期中国经济改革过程的特点是(  )
图1 1978年安徽小岗生产队的承包合同
图2 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肯定“双包”制
A.从群众自发到政府推动
B.逐步推进、不断深化
C.由农村到城市
D.由试点到推广
解析:图1是安徽小岗生产队的承包合同书,是农民群众自发的,而非政府试点;图2是政府推动改革进行的文件,体现了改革在政府的推动下深入开展,但两图体现不出城市改革,故C、D两项错误。
答案:AB
课件103张PPT。专题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