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单项选择题Ⅰ(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6·惠州学考模拟)井田制之下主要的农业耕作方式是( )
A.精耕细作的农耕方式
B.粗放式的集体耕作方式
C.以家庭为单位的农耕方式
D.铁犁牛耕
答案:B
2.(2016·广州学考模拟)唐朝时,对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影响最大的是( )
A.筒车的发明 B.曲辕犁的创制
C.水利工程的兴修 D.荒田开垦
答案:B
3.(2016·汕头学考模拟)春秋战国时期修建的著名的水利设施有( )
A.都江堰 B.灵渠
C.漕渠 D.白渠
答案:A
4.(2016·深圳学考模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战国以来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的是( )
A.君主土地私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
C.自耕农土地私有制 D.贵族土地私有制
答案:D
5.(2016·阳江学考模拟)《荀子·富国》认为:“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则亩益数盆,一岁而再获之。”这反映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具有的特点是( )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铁犁牛耕 D.自给自足
答案:B
6.(2016·惠州学考模拟)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 )
A.古代社会以农为本
B.小农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
C.古代社会商业兴盛
D.封建统治者重商抑农
答案:A
7.(2016·深圳学考模拟)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
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
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C.用牛力耕田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答案:B
8.(2016·揭阳学考模拟)明朝中期,山西大同等处,“膏腴土田……悉为豪强占种”。这反映了当时( )
A.农业耕作技术提高 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自然经济解体 D.土地兼并严重
答案:D
9.(2016·韶关学考模拟)四川不少地区过去都有举办“牛王会”的风俗:崇州农户要给牛喂汤圆,简阳农户要给牛披红戴花,雅安农户要给牛王菩萨祝寿……这反映了( )
A.四川地区农民生活富庶而安定
B.迷信思想借民间习俗广泛传播
C.耕牛在农业生产中占重要地位
D.川西落后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
答案:C
10.(2016·惠州学考模拟)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其产品( )
A.全部销往海外 B.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
C.质量普遍不高 D.主要满足官府需要
答案:D
11.(2016·广州学考模拟)古代欧洲称中国为Seres,现代英文称中国为China。据说这与中国传统手工业闻名于世有关。你认为与之相关的传统手工业是( )
A.青铜业、冶铁业 B.制瓷业、棉织业
C.丝织业、制瓷业 D.造纸业、采煤业
答案:C
12.(2016·汕头学考模拟)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词。如果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应该回答( )
A.新石器时代晚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答案:B
13.(2016·佛山学考模拟)某瓷器收藏家的藏品有珐琅彩瓷瓶、五彩镂空云凤纹瓶、青花花卉纹执壶。该收藏家的生活时代不早于( )
A.魏晋 B.隋唐
C.宋元 D.明清
答案:D
14.(2016·清远学考模拟)下图是长沙马王堆1号古墓出土的素纱禅衣,这一精美的纺织手工业品可能来自( )
A.家庭手工业 B.民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官营手工业
答案:D
15.(2016·珠海学考模拟)唐代以前中国城市的主要功能是( )
A.政治功能 B.宗教功能
C.文化功能 D.交通功能
答案:A
16.(2016·阳江学考模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于( )
A.孙吴 B.东晋、南朝
C.中唐以后 D.南宋
答案:D
17.(2016·深圳学考模拟)明清时期是中国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时期,其特征有( )
A.打破前朝坊市界限,市散于街巷
B.兴起一大批工商业市镇
C.黄金成为主要流通手段
D.纸币广泛流通
答案:B
18.(2016·广州学考模拟)《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
答案:B
19.(2016·河源学考模拟)中国历史上封建社会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始于( )
A.西周实行工商食官 B.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C.秦始皇统一度量衡 D.西汉实行盐铁官营
答案:B
20.(2016·清远学考模拟)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清廷强迫云台山、高公岛、东西连岛等地居民内迁,规定“片帆不许入海”。这反映了清政府实行( )
A.工商皆本政策 B.重农抑商政策
C.“海禁”政策 D.盐铁官营政策
答案:C
二、单项选择题Ⅱ(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1.(2016·韶关学考模拟)如图反映的是( )
A.“小国寡民”的生活图景
B.小农经济的生产形式
C.儒教“夫为妻纲”的伦理观念
D.“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关系
解析:读图分析,图片上面是铁犁牛耕,下面是女子纺织,放在一起就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生产形式,故选B项。
答案:B
22.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
A.人们以采集畜牧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开始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已经产生
解析:由“制耒耜,教民农作”可知这一时期原始农业开始产生。
答案:C
23.(2016·汕头学考模拟)古代著名的均田制实行于( )
A.秦汉时期 B.三国时期
C.北魏至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时实行均田制,隋唐时期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国家无田可分,均田制实施不下去,遂停止。
答案:C
24.古代制瓷业中出现了釉下彩绘技术,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使图案与器形相映成趣。这种技术最早出现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清代
解析:中国传统的釉下彩最早的是三国和南北朝时期的高温青瓷釉下彩,但是题目中说“诗文用于瓷器装饰”,故最早在唐代。
答案:B
25.(2016·珠海学考模拟)下图是1981年出版的连环画《黄道婆》的封面。黄道婆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是因为她( )
A.为我国古代丝织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B.为我国古代棉纺织技术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C.传播中原文化,开创了教育的先河
D.为我国制瓷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解析:黄道婆在古代棉纺织技术的传播和发展方面做出了贡献,因而受到尊敬。
答案:B
26.(2016·江门学考模拟)下列关于我国古代市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商朝的都城已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
B.两汉的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
C.唐朝时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
D.北宋时农村中的集市逐渐形成固定的市镇
解析:A、B、D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项“唐朝”错误,应是宋代。
答案:C
27.(2016·汕尾学考模拟)都城往往是农业社会皇权与文化的集结处和辐射中心,而从西汉、唐和北宋的都城“市”“坊”布局上可以看出,都城在功能上呈现出新的变化趋势。这实际上反映了(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B.统治阶级重视都城建设
C.农业和手工业的发达
D.重农抑商的政策
解析:西汉、唐、北宋都城“市”的出现,体现的是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A
28.(2016·汕尾学考模拟)明清时期出现了新的经济因素。下列现象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 )
A.临清“绅士商民近百万”
B.吴郡 “游手之徒,十室九空”
C.苏州机户“设机督造,雇匠织造”
D.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
解析:新的经济因素指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之相符的是C项。
答案:C
29.(2016·茂名学考模拟)清初曾经规定:“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这一规定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资本主义萌芽继续缓慢发展
B.清政府大力扶持纺织业发展
C.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萌芽
D.政府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
解析:材料显示的是对手工工场规模的限制这一现象,而题干要求的是“实质”,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统治者为维护封建统治限制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这一实质。
答案:C
30.宋代的商业活动与唐代相比有了非常大的发展变化,有一位学者专门为此写了一本书,请你为这本专著选择一个合适的书名( )
A.《坊墙倒塌以后》
B.《汴河两岸》
C.《长安城的落日》
D.《宋代东京城的辉煌》
解析:题干是比较唐宋时期城市的发展变化状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代实行严格的坊市制,宋代坊市界限被打破,故选A项。
答案:A
三、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31.(2016·汕头学考模拟)图1到图2的变化,反映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中( )
图1 图2
A.铁犁牛耕的发展 B.耕犁技术的成熟
C.精耕细作的开始 D.单位亩产量提高
解析:从“二牛抬杠”到曲辕犁,很明显是犁耕技术的进步,故A、B两项正确。C项出现在春秋战国,D项与图片无关。
答案:AB
32.下列关于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水平的介绍,正确的是( )
A.春秋时期青铜器生产技术已经成熟
B.南北朝炼钢技术为灌钢法
C.宋代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
D.西周烧出了成熟的青瓷
解析: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是在元明时期;烧出成熟的青瓷是在东汉。
答案:AB
33.(2016·汕头学考模拟)明朝中后期,我国江南地区出现的手工工场( )
A.以官办手工工场为主
B.生产规模受到严格限制
C.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关系
D.反映了民族工业的兴起
解析: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故A项错误;民族工业的兴起是在近代才出现的,故D项错误。
答案:BC
34.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出现了雇佣关系的机工和机户
解析:解题注意两个限制条件:“经济的角度”“近代的前夜”。近代是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时代,它的前夜应是指资本主义的萌芽。再分析备选项可知,C、D两项反映了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的萌芽,故符合题意。
答案:CD
35.(2016·深圳学考模拟)自商鞅变法以后,重农抑商政策为历代统治者所奉行。这种政策的表现有( )
A.宣扬“农为天下本务”
B.提高商人的社会地位
C.着重发展对外贸易
D.对商业加征重税
解析:重农抑商政策宣扬以农为本,抑制商业发展,征收重税,故A、D项正确。
答案: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