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一、单项选择题Ⅰ(每小题1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2016·广州学考模拟)二战后昔日的反法西斯盟友逐渐走向对立,形成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两大阵营的领导者分别为( )
A.英国和苏联 B.法国和中国
C.美国和苏联 D.美国和英国
答案:C
2.(2016·汕尾学考模拟)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根本前提是( )
A.严格遵守《联合国宪章》
B.防止战争带来更大损失
C.手中拥有核武器
D.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答案:D
3.二战后,美苏“冷战”导致两大阵营的对峙,引起国际关系领域的一系列矛盾和冲突。“冷战”正式开始的标志是( )
A.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的建立 D.“华约”的建立
答案:B
4.(2016·汕头学考模拟)1947年9月26日美国国务院《中央情报局的形势调查报告》指出:“当前对美国安全的最大威胁是西欧经济的可能崩溃以及随之而来的克里姆林宫的走卒取得政权。”出于这种认识,美国采取了( )
A.杜鲁门主义 B.马歇尔计划
C.成立“北约”组织 D.分裂德国
答案:B
5.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表现不包括( )
A.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B.支持联邦德国崛起
C.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
D.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
答案:C
6.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
A.发动侵朝战争 B.成立经互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
答案:B
7.(2016·中山学考模拟)二战后,欧洲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
A.“华约”的建立 B.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C.“北约”的建立 D.马歇尔计划的提出
答案:A
8.(2016·梅州学考模拟)二战后,德国和朝鲜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
A.国内各民族矛盾的激化
B.受美苏“冷战”政策的影响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演变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答案:B
9.战后的两极格局事实上是 ( )
A.确立了以欧洲为核心的国际关系新格局
B.划分美苏势力范围
C.建立了战后新同盟
D.承认了美国为世界头号强国
答案:B
10.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法德两国“一笑泯恩仇”。法德和解有利于( )
A.“冷战”的缓和 B.欧洲一体化进程
C.“北约”的成立 D.“华约”的解体
答案:B
11.20世纪60年代,欧共体成立和发展产生的最重大的影响是( )
A.西欧国家完全摆脱了美国的控制
B.西欧国家的整体实力超过了美国
C.有利于世界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D.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
答案:C
12.(2016·佛山学考模拟)1975年11月西方七个发达国家在法国召开第一次首脑会议,“六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终于可以平等地与美国商议事项了”。这反映当时( )
A.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B.多极化趋势已经显现
C.第三世界开始兴起
D.多极格局最终形成
答案:B
13.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中,有利于日本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是( )
A.民主化改革
B.高度重视科技
C.高度重视教育
D.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
答案:C
14.欧共体形成的根本因素是( )
A.联合抗衡美苏
B.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联系的加强
C.摆脱美国的控制
D.遏制共产主义的需要
答案:B
15.下列对不结盟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由南斯拉夫等国发起
B.由英国等国发起
C.它的兴起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D.它反映了新兴独立国家积极谋求维护国家主权
答案:B
16.(2016·阳江学考模拟)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对国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是( )
A.把联合国变成了第三世界的政治舞台
B.使亚非拉国家摆脱了被殖民的危险
C.有力冲击两极格局,使之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D.改变了超级大国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答案:C
17.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的“冷战”终结于20世纪( )
A.50年代末
B.60年代末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答案:D
18.“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崩溃”“欧盟成立,俄罗斯走出低谷,‘东方巨龙’腾飞,不结盟运动组织不断壮大”。这些史实反映了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征是( )
A.多极化趋势加强 B.新的力量不断崛起
C.大国力量保持均衡 D.军事集团不断出现
答案:A
19.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有利于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下列各项中,不能体现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的是( )
A.“北约”建立
B.不结盟运动兴起
C.欧盟成立
D.中国改革开放后迅速发展
答案:A
20.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对“交替”的正确认识是( )
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B.由社会制度的对立向经济竞争过渡
C.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过渡
D.由区域集团向全球化过渡
答案:C
二、单项选择题Ⅱ(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1.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某高一学生在历史课后整理了一幅知识结构图,该生整理的历史知识的主题是( )
A.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B.新兴力量的崛起
C.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D.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解析:由该图示可知这是二战后美苏两极对峙的具体措施,故答案选择A项。
答案:A
22.假如你正在撰写一篇关于“冷战”的文章,以下哪些词汇可能出现在你的文章中( )
A.杜鲁门主义 朝鲜战争 经互会
B.马歇尔计划 北大西洋公约 越南战争
C.华沙公约组织 特种战争 北大西洋公约
D.华沙公约组织 杜鲁门主义 经济互助委员会
解析:本题考查对“冷战”概念的理解,即必须是不诉诸武力的一切行为。A项中的朝鲜战争、B项中的越南战争和C项中的特种战争都是“热战”。
答案:D
23.“划分欧洲势力范围的最后一幕,在1961年8月13日凌晨上演……在柏林的苏联占领区和另三个西方国家占领区之间,立起铁丝网,隔离起来,另外还围绕整个柏林修盖起围墙。围墙两边的家庭从此各自一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时代背景是( )
A.十月革命 B.二战爆发
C.美苏冷战 D.苏联解体
解析:从材料中我们可知这是指柏林危机,其时代背景是美苏“冷战”。
答案:C
24.“帮助建立一个在军事上和其他重大问题上同美国和加拿大紧密结合的繁荣而统一的西欧,使它作为一个强大力量重新回到世界舞台,同北美进行广泛协作。”这段话旨在( )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建立欧洲共同体
D.推行杜鲁门主义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军事上”“统一的西欧”“同北美进行广泛协作”等,结合教材知识可知,这段话旨在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答案:B
25.(2016·汕头学考模拟)这是一位中国女生2009年在德国学习期间的一封家书(部分):
……由于历史原因,东西柏林各自有自己的中心,在北京上理论课时,西本哈尔教授就曾以“多中心的城市”来介绍柏林,虽然柏林墙倒塌20年了,但包括教授在内的许多西柏林老居民没有特殊情况都不会去东柏林……
造成柏林成为“多中心的城市”的历史原因是( )
A.德国国内民族矛盾激化
B.美国和苏联的相互对抗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D.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推行
解析:依据关键信息“2009年”“柏林墙倒塌20年了”可知,柏林墙倒塌于1989年,结合所学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相关知识,故选B项。
答案:B
26.20世纪80年代,日本流行一本名为《日本可以说不》的书,书中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这种现象说明( )
A.日本得到了西欧国家强有力的支持
B.资本主义世界三足鼎立局面开始形成
C.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已经丧失
D.日本开始谋求成为世界政治大国
解析:题干想要说明的是20世纪80年代日本主张摆脱美国的控制,没能体现A、B项。C项不符合史实。这表明在国际关系上,日本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政策,想谋求成为政治大国,故选D项。
答案:D
27.不结盟运动成立后,其任务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变化。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不结盟运动的重要任务是( )
A.反对霸权主义
B.反对殖民主义
C.反对帝国主义
D.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记忆。
答案:A
28.20世纪50—80年代,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崛起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系列事件表明当时( )
A.两极格局已经瓦解
B.欧洲与美国关系决裂
C.社会主义阵营壮大
D.两极格局中出现多极化趋势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的相关知识。20世纪50—80年代,欧共体形成、日本崛起以及不结盟运动兴起表明当时两极格局中出现多极化趋势。
答案:D
29.(2016·湛江学考模拟)当欧洲国家走向联合,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当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在改革开放中日益强大;当东欧发生剧变,苏联最终解体,而目前新的世界格局却尚未形成,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 )
A.以欧洲为中心的发展趋势
B.两极格局
C.单极世界的发展趋势
D.多极化趋势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格局。两极格局瓦解后,多极化只是趋势,新的国际格局尚未形成。故选D项。
答案:D
30.(2016·广州学考模拟)《两霸争雄》一书中说:“两极格局解体不是大战的产物,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这表明( )
A.美国已失去超级大国地位
B.新格局的形成具有长期性
C.欧洲与日本联合对抗美国
D.俄罗斯在较量中优势尽失
解析:从材料“世界主要力量之间将长期较量、斗争、妥协,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可得知旧格局虽然已经解体,但是霸权及强权却依旧顽固,新格局要在同旧格局的较量中缓慢形成。
答案:B
三、双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要求。每小题全选对得2分,只选一项且选对得1分,其余情况不得分。)
31.二战后,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主要表现有( )
A.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B.发动越南战争
C.出兵朝鲜 D.成立“北约”
解析:“冷战”是除军事战争外的其他对抗形式,B、C两项属于军事战争,不属于“冷战”的表现。
答案:AD
32.针对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重大举措有( )
A.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 B.组织“华约”
C.接受马歇尔计划 D.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
解析:苏联和东欧国家拒绝接受马歇尔计划,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与东欧国家没有关系。
答案:AB
33.(2016·清远学考模拟)下列事件,对两极格局形成冲击的是( )
A.欧洲的联合 B.日本的崛起
C.“北约”的成立 D.恐怖主义
解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盟的建立和日本经济的崛起,在经济上形成与美国三足鼎立的局面,极大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答案:AB
34.有学者认为:“1955—1975年,随着时间的流逝,‘两极体制’的现象,或者说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宰制,逐步让位于新的全球格局。”当时体现这一变化趋势的有( )
A.苏联的解体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两极格局在1955—1975年期间受到冲击,题干反映的是多极化趋势。C、D两项是多极化趋势的表现,A、B两项时间明显不符合。
答案:CD
35.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呈现的新局面是( )
A.一超多强 B.美国独霸
C.多极化趋势加强 D.多极化格局
解析:两极格局瓦解后,美国不能独霸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所以是一超多强,多极化不断发展的世界局面。
答案:AC
课件61张PPT。专题六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