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26课 科利亚的木匣(课件+教案+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三上第26课 科利亚的木匣(课件+教案+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17:18:21

文档简介

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十六课《科利亚的木匣》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认3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
科利亚是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的。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一个小故事(播放视频)
师:今天,让我们走进苏联作家左琴科的故事里,去认识一个也爱动脑筋的孩子——科利亚。
师:让我们一起了解苏联作家左琴科。
2. 课文讲了科利亚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里看看吧!
板书课题《科里亚的木匣》。
二、初读感知
1. 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交流识字方法:
通过熟字加偏旁识字:斤——斧、居——锯、至——屋、仓——抢、刀——初、官——管、介
——阶、董——懂
教师指导学生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抢”右边是“仓”,不要写成“仑”。
“初”为左右结构;右边是“衤”。
“懂”为左右结构,左小右大,笔画较多,注意写匀称。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了科里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埋下自己的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
匣。
3.理解词语。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xiá wā xié fǔ jù miǎn qiǎng chū dí jiē dǒng guǎn
木匣 挖坑 冰鞋 斧头 手锯 免得 抢走 当初 敌人 台阶 懂得 不管
A.教师领读 B.男女生比读 C.同桌互读。
词语理解:
仍然:仍旧,照样,表示某种情况持续不变。
果然: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三、精读领悟
1.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1-3):科利亚埋木匣。
第二部分(4-12):科利亚挖木匣。
第三部分(13):科利亚受到启发。
2.第一部分
(1)品读第1-3自然段:科利亚什么时候埋的木匣?他埋木匣是模仿谁?
战争开始的时候。妈妈。
(2)介绍课文中的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是苏联人民为反对德国法西斯及其盟国进行的正义战
争。
(3)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4)科里亚为什么要埋木匣?
因为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科利亚和妈妈、奶奶决定离开村子,到喀山城去躲避。家里
的东西不能都带走。
师:什么是法西斯?
德国侵略者的代号。
(5)妈妈是怎么埋箱子的?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妈妈: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科利亚:只会数到十,就向前走了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6)朗读:科利亚具体埋木匣的句子。为什么把科利亚埋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科利亚从家门口向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
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
找不到箱子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3.第二部分
(1)品读第4-12自然段,从埋木匣子到挖木匣子经过了多长时间?
差不多四年。
(2)妈妈怎样挖箱子的?挖到了吗?妈妈的感悟是什么?
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3)科利亚开始是怎样挖的?结果怎样?
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
还没找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仍然没找到。
(4)从这5个“挖”字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仍然”说明了什么?
说明科利亚费尽力气却怎么也挖不到木匣。
“仍然”说明科利亚无论是向左挖,还是向右挖,和前面的结果一样,都没有找到木匣子。
(5)木匣为什么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挖走,更不能找到我的小木匣。
(6)科利亚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儿想,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呢?
数步法不可能不管用,因为妈妈就是用这个方法找到了大箱子。
挖的方向也不会错。因为房子还在。是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7)科利亚想法是什么原?
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还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了一倍,所
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
(8)科利亚的想法对吗?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图片文字)
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9)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
科利亚非常善于动脑筋,善于独立思考,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4.第三部分
(1)品读最后一自然段:这件事情让科利亚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都在起着变化。
(2)思考:我们周围有什么变化呢?(图片文字介绍)
(3)你懂得什么道理?
我们做事情,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法。
5.课外拓展
(1)口语交际:你能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
6.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周围不断变化的资料。
四、课堂总结
师:学完了课文,你想对科利亚说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总结: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五、课堂练习
1.填空
“挖”的部首是(扌),第九笔是( 横折弯钩 )。
“初”的部首是(衤),第五笔是( 撇 )。
“斧”的部首是(父),第六笔是( 撇 )。
2.组词
倍(一倍) 故 (故乡) 匣(木匣)
陪(陪同) 敌 (敌人) 匠(木匠)
六、作业布置
1.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摘录文中感受颇深的句子。
【板书设计】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前)埋五岁 步子小 十步
             (四年后)挖九岁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
【教学反思】
《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是人教版新课标三年级上册第26课,是一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讲的
是科利亚5岁的时候从家门口向前数了10步埋下自己的小木匣,4年后数了5步挖出了木匣,从这
件事中感悟到时间在变化,自己在变化,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化的道理。
注重抓住课文的关键语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引导学生理解科利
亚是怎么找到木匣的 从这件事中他懂得了什么道理
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启发学生进一步体会面对周围变化着的事物,不能采取固定不变的态度。自己也要顺应变化,采取灵活的方式对待变化的道理。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二十六课《科利亚的木匣》练习
一、我会写词语。
bīnɡ xié kùn nán tái jiē dǒnɡ dé dí rén fánɡ wū shǒu jù
(    ) (    ) (    ) (    ) (    ) (   ) (    )
二、组词。
阶( ) 匣( ) 免( ) 斧( )
价( ) 甲( ) 兔( ) 爷( )
三、读句子,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1.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
A与原来预想的情况相符合。 B终于找到了。 C十分难找。
2.我马上找到我的木匣子。( )
A立刻就能找到。 B十分自信。 C不假思索。
3.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其变化吗?( )
A和原来不同。 B改变。 C 事物在形态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
四、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1.战争开始的时候,科里亚刚学数(shǔ shù)数(shǔ shù),只会数到十。
2.木匣里盛(shèng chéng)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小玩意儿。
3.妈妈带着科里亚到喀山去了,在那儿住了差(chā chà)不多四年。
五、选择正确的词语。
果然 仍然
(1)气象预报说今天有小雨,下午( )下起了小雨。
(2)小红思考了很久,( )没想出这道题的解题思路。
确定 决定
(3)我们( )周末去图书馆看书。
(4)比赛时间已经( )下来了。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其变化吗?(改成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坑挖好了,他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利亚干吗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呢?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调换句序,不改变句意。)
七、细读课文深感悟。
(1)1.起初,科利亚把木匣放进了离家门____(A.八步;B.五步;C.十步)远的坑里;最后,是在离家门____(A.六步;B.五步;C.三步)远的地方找到的。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科利亚埋木匣的原因是______
A.觉得埋东西很有趣;
B.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村,他们一家人要离开村子到别处去躲避;
C.他想和小伙伴们玩找宝的游戏
八、阅读
科利亚丢下铲子,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门想。,突然他笑起来,对小伙伴们说:“我知道是
怎么回事啦!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步子也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时候大一
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步,而是五步。你们看,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
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科利亚高兴地说:“伙伴们,今天我不光找到了匣子,还懂得了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
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么?”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高兴—( ) 渐渐—( )
(2) 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打“√”,科利亚明白的道理是:
A以后不能再往地里埋东西了。( )
B以后埋东西时,要把步子迈大一点,就能找到地点。( )
C时间一天天过去,人一天天长大,步子也大了,埋的东西就慢慢不好找了。( )
D我们周围的一切都是在变化的,无论做什么事,都要随着情况的变化采取不同的做。( )
(3) 科利亚摸着脑门在想什么?
(4) 除了步子在起变化,还有什么在变化呢?
第二十六课《科利亚的木匣》答案21教育网
一、我会写词语。
冰鞋 困难 台阶 懂得 敌人 房屋 手锯
解析:注意“鞋、锯”的读音。
二、组词。
台阶 木匣 免去 斧子
价格 甲等 白兔 爷爷
解析:形近字辨析
三、读句子,选出加点字的正确解释。
A A A
解析:结合语境,利用排除法。
四、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l shǔ shù chéng chà
解析:多音字辨析。
五、选择正确的词语填空。
(1) 果然 (2)仍然 (3)决定 (4)确定
解析:果然: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仍然:仍旧,照样--表示某种情况持续不变;还。。
决定:做出主张。
确定:固定;明确肯定。
六、按要求改写句子。
1. 周围的一切,都在其变化。
2. 坑挖好了,一个木匣被他放进坑里。
3. 因为德国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所以科利亚要把这些东西埋起来。
解析:1将反问句中的否定词改为肯定词,将反问句中的反问语气词(怎、怎么、难道等)去掉,
将句末的疑问助词(呢、吗等)去掉,问号改为句号。
七、细读课文深感悟。
1.C B 
2. B
解析:课文内容的理解。
八、阅读。
(1)兴奋 慢慢
(2)D
(3)他在想以前埋木匣的时候步子还小,现在长大了,步子应该更大了,就不是十步了。
(4)还有身体,智力,周围的树木等。
解析:(1)词语的积累。
(2)(3)可以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4)学生可以从自身去分析自己有哪些变化,以此类推。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4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33张PPT)
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 第二十六课
科利亚的木匣
激趣导入
激趣导入
左琴科
苏联作家。当过鞋匠、演员、电话员,
参加过拉皮翁兄弟文学团体。写有
《蓝肚皮先生纳扎尔·伊里奇的故事》
《克伦斯基》《澡堂》《蓝书》等讽
刺作品。
初读感知
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写了科里亚5岁的时候
从家门口向前走了十步埋
下自己的木匣,4年后数了
5步挖出了木匣。
初读感知
挖坑
冰鞋
免 得
手锯
斧头

xié

miǎn

木匣
抢 走
xiá
qiǎng
当初
chū
台阶
敌人

jiē
不管
懂得
dǒng
guǎn
初读感知
果然
仍旧,照样,表示某种情况持续不变。
确实如此,表示事实与所说或所料相符。
仍然
精读感悟
(1-3)
科利亚埋木匣。
(4-12)
科利亚挖木匣。
(13)
科利亚受到启发。
全文共分几部分
精读感悟
科利亚什么时候埋的木匣?
他埋木匣是模仿谁?
战争开始的时候。
妈妈
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是
苏联人民为反对德国法西斯及其盟
国进行的正义战争。
精读感悟
科利亚的木匣里有什么?
木匣里盛着各种各样好玩的东西,
有冰鞋、小斧头、小手锯和其他
小玩意儿。
精读感悟
科里亚为什么要埋木匣?
因为法西斯快打到他们的村子了。科利
亚和妈妈、奶奶决定离开村子,到喀山
城去躲避。家里的东西不能都带走。
德国侵略
者的代号
法西斯
精读感悟
妈妈是怎么埋箱子的?
科利亚是怎么埋木匣的?
从家门口向前走了三
十步,把箱子埋在地下。
只会数到十,就向前走了
十步,埋下了他的木匣。
精读感悟
科利亚从家门口向前走,数了十步,
就用铲子挖起坑来。坑挖好了,他
把一个木匣放进坑里。他放好了木
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
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
朗读
精读感悟
为什么把科利亚埋
木匣写得那么具体?
一是说明科利亚为了免得让敌人
发现,所以埋木匣非常仔细、认真。
二是为后面科利亚第一次找不到箱子
时,排除被敌人拿走的可能性埋下伏笔。
精读感悟
从埋木匣子到挖木匣
子经过了多长时间?
差不多四年
精读感悟
妈妈怎样挖箱子的?挖到了吗?
妈妈的感悟是什么?
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
挖出了她埋的箱子。
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
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
结果
感悟
精读感悟
科利亚开始是怎样挖的?
结果怎样?
科利亚也拿来铲子,从家门口向前
走了十步,动手挖起来。他挖呀,
挖呀,坑已经挖得很深了,还没找
到匣子。他又朝左边挖,朝右边挖,
仍然没找到。
精读感悟
从这5个“挖”字中你体会到了
什么?“仍然”说明了什么?
5个“挖”字说明
科利亚费尽力气却
怎么也挖不到木匣。
“仍然”说明科利亚无论是
向左挖,还是向右挖,和前
面的结果一样,都没有找到
木匣子。
精读感悟
木匣为什么不可能被法西斯挖走?
敌人连我们家的大箱子都没
挖走,更不能找到我的小木匣。
精读感悟
科利亚坐在台阶上,用手摸着脑
门儿想,科利亚当时在想什么呢?
数步法不可能不管用,因为妈妈就是用这个方法找到了大箱子。
挖的方向也不会错。因为房子还在。
是自己的步子可能有问题。
精读感悟
科利亚的想法是什么?
木匣是我四年前埋的,那时候我还小,
步子还小。我现在九岁啦,步子比那
时候大了一倍,所以应该量的不是十
步,而是五步。
精读感悟
科利亚的想法对吗?
后来他挖到木匣子了吗?
科利亚量了五步,又动手挖起来,
不多一会儿,他果然找到了木匣子。
精读感悟
埋木匣 只有五岁 步子小 走十步
0 1 2 3 4 5 6 7 8 9 10
挖木匣 四年以后 九岁
第一次 走十步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二次 走五步
0 1 2 3 4 5
精读感悟
你觉得科利亚是个怎样的人?
科利亚非常善于动脑筋,善于独立
思考,善于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精读感悟
这件事情让科利亚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时间一天天过去,我们一天天长大,
步子也在渐渐变大。周围的一切,
都在起着变化。
精读感悟
我们周围有什么变化呢?
由原来的平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电梯房。
使用手机传递信息;电脑走进千家万户。
精读感悟
你懂得什么道理?
我们做事情,
要随着情况的
变化采取不同
的做法。
精读感悟
你能简要复述科利亚挖木匣的经过吗?
课堂总结
学完课文,你想对科利亚说
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我们只有随着周围的变化而变化才能把事情做好。
1.填空
“挖”的部首是( ),第五 笔是( )。
“初”的部首是( ),第五笔是( )。
“斧”的部首是( ),第十笔是( )。
课堂练习
扌 横折弯钩
衤 撇
父 撇
2.组词
倍( ) 故 ( ) 匣( )
陪( ) 敌 ( ) 匠( )
课堂练习
一倍
陪同
故乡
敌人
木匣
木匠
作业布置
1.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摘录文中感受颇深的句子。
板书设计
(四年前)埋五岁 步子小 十步
科利亚的木匣
(四年后)挖九岁 步子大 五步
懂得:一切都在起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