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口技》表格式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口技》表格式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24 18:46: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口技
教学课型
新授课
课时数: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 掌握文言实词含义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方法。
能力目标
: 文言阅读理解能力,有条不紊、清楚地叙事的能力。
情感目标: 认识祖国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其丰富的表现力,认识我国
口技艺人的高度智慧和创造才能。
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言实词及部分虚词的读音、含义,训练文言阅读理解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1.查字典,扫除字词障碍。2.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3.上网查阅有关口技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你听过口技吗 口技是杂技的一种,是运用口部发音技巧来模仿各种声音的技艺,是艺人长期在实际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揣摩、勤学苦练而获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口技》一文,便是描写这一技艺的文章。
  当然,我们今天不是用耳朵去捕捉声音来欣赏,而是通过理解语言文字的表达来欣赏。这,又是一种享受了。(如有可能,可让有这方面特长的学生表演一下,以创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二)整体感知
  1.结合《阅读提示》及注释①,请学生简介文学常识,教师补充。
  2.朗读课文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第一自然段
  (1)请一学生依注释翻译,教师订正、补充。
  (2)分析
:这是文章第一自然段,是口技表演前的情况。介绍了表演者的高超技艺、演出时间、舞台布置、道具、听众的情况及开演时的气氛。
  特别注意“善”字,它是统领全文、连贯全文的关键字眼,全文的展开都紧紧扣住它。
  (3)朗读、背诵
  2.第五段
  (1)朗读第五段,注意几个词语。
  (2)学生直译文段,教师订正补充。
  (3)分析:第五段和第一段相互呼应,既突出了舞台道具的简单,也反衬了口技表演声响的繁杂,热闹,表明表演者依靠的是高超的技艺,而不是借助于外物,突出“善”。
  (4)朗读、背诵(同上)
  3.第二、三、四段
  (1)朗读。  (2)结合注释,自己翻译。  (3)准备这三段内容的复述。
  (四)总结、扩展
  这节课我们熟读了课文,一部分同学还当堂背诵了第一、五段,完成得很好,熟读、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要求。
  我们不仅要会准确地翻译文言文,更要理解它所表述的内容,请认真做准备,下节课要求复述第二、三、四段描写的三个场景,比比,谁复述得最好。
  (五)布置作业
: 朗读、背诵全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熟读、翻译了课文,基本上了解了课文的内容。作者是怎样描摹出精采场面的,很值得我们学习。这节课,我们继续研读这篇文章。
二、(一)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出示小黑板或利用投影,检查学生自译第二、三、四段的情况
  (1)部分实词的词义理解(请学生起来回答)
  欠—打呵欠伸—伸懒腰其—他的乳—名词,乳头,动词,喂奶毕—全绝—极、最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放松虽—即使中间—中间夹杂许许—拟声词名—说出股—大腿奋—卷起几—几乎、差点儿走—逃跑
  (2)请了个同学起来翻译这3个文段,一人一段,教师学生共同点评。
  2.齐读3个文段,准备复述
  3.请几个同学来复述,一人复述一个场景,比比谁复述得好。要求:(1)复述的内容要与原文相符,要抓住要点;(2)口齿清楚,语句连贯,要一气呵成。
  4.分析这三个文段
  这三个文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形象而逼真地描述了口技艺人精心摹拟的复杂而多变
  的声响所构成的三个场景。
  (1)第一个场景
: 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
  (2)第二场景: 一家人闹而复静的情景
  (3)第三场景
: 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
  5、三文段中,除了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外,还描写了其他方面吗 明确:都描写了听众的情绪变化,有“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这些描写是侧面烘托,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技艺高超。
  (二)
小结 以上三个场景,既从正面突出描写了“善”,又从侧面反衬与赞美了艺人之技的“善”。总之,三个场景的描述,都是先描摹表演的情节内容,再写听众的情绪变化,其间插入笔者的简要赞语,这种正面描摹与侧面相结合的写法,是本文一个显著的特点。
  整个口技表演是由简单到复杂,由驰缓而渐趋紧张。三个场景,则犹如三个乐章。既各有不同的“乐”趣,又构成了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文章按表演顺序依次描述,第一个场景描写四口人五声齐发,形成第一个波澜;第二个场景主要起过渡作用,承上启下,声情潜伏;最后一个场景是整个表演的高峰,情节发展的高潮。
  文章写得波澜叠起,变化万端,动人心魄。
  (三)总结、扩展
  口技表演者技艺“善”,作者对口技表演的描摹也绘声绘色,亦“善”。这种描写方法,给人生动形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之感。希望大家仔细体会。在日常写作中,能抓住特点,运用这种传神的描写。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三、四
  2.背诵全文。
五、板书设计:
口技(1)第一个场景
:夜阑人静,一家人惊醒后的喧闹情景。
  (2)第二场景: 一家人闹而复静的情景
  (3)第三场景
: 深夜失火、救火的情景。侧面烘托,在于反衬与赞美艺人技艺高超。
六、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