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
课题:
3.1.1节
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
课
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描述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活环境。说出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对生物圈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并树立生物体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观点。通过自主探究、动手观察,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出问题、分析推理、实验观察、自主探究、比较综合、合作交流等多种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同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关注生物圈中这些植物的生存状况,增强保护环境意识。
教
学重难点
重点:藻类、苔藓、蕨类植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和与人类的关系。
难点:突出“生物圈”的不同环境中分布着不同的植物类群以及这些绿色植物的最基本特征。
策略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
教学工具
PPT
教学教程
交流预习(约5分钟)。通过学生回顾老师补充来进行预习。说出单细胞生物体的构成。举例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新课导入(约2分钟)。通过师生互动导入新课。教师富含深情地朗读书中优美的诗句:“西湖
( http: / / www.21cnjy.com )春色归,春水绿于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春天来了,湖水、江水都泛起绿色。这是为什么?让学生初步了解这里的绿色是指藻类植物。作为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盛产藻类植物。教师就可以诗句导入新课。在我们美丽的地球上生活着很多,你知道生物圈中有多少中植物吗?它们可以分成哪些类?互助探究(约13分钟)。(一)、课前预习1.
指导学生合作完成学法大视眼的课前预习。(二)、藻类植物1.
藻类植物生活在什么环境中?2.
藻类植物的形态与你平时常见的陆生植物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3.
藻类植物对生物圈和人类有什么作用?4.
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三)、苔藓植物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的绿色又是谁?2.
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相比,生活环境有什么不同?生1:在干燥的地面或者向阳的墙面上,由于环境比较干燥,没有发现苔藓植物。生2:也就是说苔藓植物生活在潮湿的陆地环境。教师归纳总结。(超链接回到讨论提纲2)3.
它们有专门的根、茎、叶等器官吗?生1:苔藓植物一般具有茎和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生2:准确说,苔藓植物有假根、茎、叶的分化,但没有输导组织。生3:假根有什么作用?4.为什么把苔藓植物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生1:猜测苔藓植物的叶片只有一层细胞,所以有毒气体可以从背腹两面来威胁叶片细胞,因此可以作为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四)、蕨类植物 1.
在大森林里迷路了,在没有指南针的条件下,我们怎样辨别南北?2.
为什么蕨类植物比苔藓植物高大的多?3.
观察波士顿蕨、鸟巢蕨、富贵蕨和桫椤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蕨类植物的作用。分层提高(约15分钟)。互助探究总结以上三种植物的生活环境与形态及其结构。总结归纳(约5分钟)。一.藻类植物 1. 生活环境:水中。 2. 形态:单细胞或多细胞。 3. 结构:结构简单,没有根、叶、茎等器官的分化。 4. 与人类及生物圈的关系:(1)释放氧。(2)鱼的饵料。(3)食用。(4)药用。二.苔藓植物 1. 生活环境:阴湿的陆地。 2. 形态:植株矮小。 3. 结构:出现根叶、茎的分化,假根。 4. 与人类及生物圈的关系:监测空气污染。三.蕨类植物 1.生活环境:潮湿的陆地。 2.形态:植株高大。 3.结构:出现根、叶、茎的分化。 4.与人类及生物圈的关系:(1)观赏。(2)绿肥及饲料。(3)食用。(4)药用。(5)古代的蕨类植物形成了煤。六、巩固反馈(约5分钟)。1..将下列植物的名称与相应的特征用线连接起来。①墙藓 A.没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②海带 B.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③卷柏 C.有茎和叶,体内没有输导组织2.1945年夏,一架横渡太平洋的客机不幸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途失事,部分乘客漂流到一个荒无人烟、寸草不生的孤岛上,并最终得以生还。在等待救援期间,他们只能从浅海中捞取植物充饥,你认为他们能捞到哪些植物? A.水绵和衣藻;B.水绵和苔藓;C.海带和石莼;D.满江红和水绵。答〔 〕3.“海带炖排骨”和“紫菜蛋汤”是人们喜爱的佳肴,你知道海带和紫菜与下列哪种植物同属一类吗? A.衣藻;B.蕨;C.白菜;D.葫芦藓。答〔 〕4.以下是一个关于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特点的比较表。(1)请你补充完善表格设计,并填写有关内容。 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生活环境 身体组成 营养方式 繁殖方式 (2)尝试找出三类植物的相同点。
板书设计
第一节藻类、苔藓和蕨类植物一、藻类植物1.生活环境:水中。2.形态:单细胞或多细胞。3.结构:结构简单,没有根、叶、茎等器官的分化。二、苔藓植物1.生活环境:阴湿的陆地。2.形态:植株矮小。3.结构:出现根叶、茎的分化,假根。三、蕨类植物1.生活环境:潮湿的陆地。2.形态:植株高大。3.结构:出现根、叶、茎的分化。
教学反思
学生对这些植物比较熟悉,课堂应该让他们自主学习与归纳,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