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8张PPT。热身运动秦末农民战争中消灭秦军主力的是谁? 占领咸阳推翻秦朝的又是谁?
项羽和刘邦争权夺利的战争历史上称为什么?
西汉是哪年建立的?由谁建立的?第12课统一王朝的重建1、了解楚汉战争、刘邦开国的基本情况。 2、知道休养生息、文景之治等基础知识。
3、讨论楚汉战争中项羽失败与刘邦取胜的原因在。
4、分析汉初刘邦实行休养生息的原因。
5、认识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有利于恢复社会秩序,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学习目标学习重点:
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
学习难点:
刘邦和项羽在灭秦时是反秦起义的领袖,到楚汉战争时又为争夺政权而厮杀,战争性质发生了蜕变。 学习要点
在秦灭亡前后,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战争的性质是否相同?前:农民起义。
后: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西汉的建立 1、性质:
2、结果:
楚汉战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统治阶级内部争夺帝位的斗争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西汉的建立读图说史
1、这幅图中隐藏着一个故事,想一想,这个故事的名称是什么?里面含有一个什么成语?
2、谁能讲一讲这个故事?西汉的建立垓下垓下之战四面楚歌西汉的建立项羽乌江自刎前,曾悲叹:“此乃天亡我也,非战之罪也!”你认为项羽说得对吗?请说出你的理由。思考与讨论西汉的建立刘邦曾说过:“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管理国家,供应军需,我不如萧何;率领将士,百战百胜,我不如韩信.但是,这三个人才,我能用他们,就得了天下.”
请思考:刘邦得天下的重要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借鉴意义?西汉的建立刘邦取胜的原因1、知人善用:军事谋划用张良,治理国家用萧何,统兵作战用韩信;
2、约法三章,人心归服 ;
3、拥有关中作根据地;
4、采取了“斗智不斗力”的战略
西汉的建立汉初经济情况牛车经济萧条文景之治西汉初年经济形势 “民失作业,而大饥谨。……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 请回忆一下上堂课的内容:是什么原因造成了汉初经济萧条的局面?秦朝的暴政和秦末长期的战乱文景之治思考:假如你是汉高祖刘邦,面对西汉初年荒凉的景象,你准备采取什么措施改变这一局面?文景之治休养生息汉初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这句话是谁说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据此言论写的书叫什么?书中提出了什么主张?它给汉初的政治和社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具体措施包括哪几个方面?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与秦的暴政相比有哪些进步?
文帝、景帝在位时,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奉行的方针是什么?文帝、景帝实行的措施可以概括为哪两点?效果如何? 休养生息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经济萧条对巩固统治不利,必须恢复和发展生产。汉初的布衣将相们注重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实行轻徭薄赋的宽舒政策。文景之治惠帝文帝景帝武帝 农业,是天下的根本。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休养生息的政策:
2.劝民还乡
3.释奴为民
4.十五税一1.解甲归田文景之治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与秦的暴政相比有哪些进步?休养生息一方面可使农民安居乐业,稳定社会秩序,另一方面有利于建立新统治秩序。文景之治看谁找得快: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呢?
1、轻徭薄赋
2、减轻刑罚
他们的措施有何效果及影响?文景之治1、文景时期,经济得以恢复、发展,社会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史称“文景之治”。
2、奠定了汉代民富国强的雄厚的物质基础,为汉武帝时期西汉鼎盛局面的出现创造了条件。思考:你知道中国古代史中有哪几个盛世吗?你想象中的盛世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呢?西汉的盛世(
(1)……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 —《汉书·食货志》以下两段文字分别反映了什么时候的什么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2)至武帝之初……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 。
——《汉书·食货志》 西汉的盛世 西汉各位君主的 主 要 作为 :1、 汉 高 祖2、西汉的盛世
汉武帝时社会状况:人口增殖,经济富庶,
国家强盛,空前繁荣。汉武帝 刘彻西汉的盛世(一)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出现的背景
(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
(1)、措施
(2)、影响
(三 )年号和古代纪年方法板书统一国家的巩固 (1)客观上:汉初统治者推行的“修养生息”的政策,文帝、景帝时期的经济繁荣(为汉武帝时期的大一统打下物质基础)。?
(2)主观上:汉武帝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 民族关系:经济措施思想措施:巩固大一统局面的措施 东北拓展(设行政机构进行管理)北击匈奴 (卫青、霍去病) 河西屯田(开通河西走廊、移民屯田 ) 西南开发(西南夷归汉、汉办学校)1、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
一铸五铢钱)
2、兴修水利(六辅渠和白渠;黄河)
建立太学、发展儒学教育幻灯片 21∴ ∴∴政治措施:颁布“推恩令” 文化措施: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大漠西域南海大海思考——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措施对当时国家有什么影响?1、巩固了国家政权。
2、促进了民族融合。
3、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5、成为世界最强的国家之一。
(三)年号和古代纪年方法年号是帝王用来纪其在位年代的名号,年号纪年是中国古代纪念方法之一.
中国历史上正式建立年号是从 开始的.汉武帝总结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为巩固秦汉以来的大一统局面,在政治、民族关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加强统一领导,采取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使西汉王朝成为当时世界上疆域辽阔、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议一议 1、秦始皇与汉武帝在我国历史上的功劳有哪些相似之处?谁的功劳更大?
A. 他们都在国家统一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秦始皇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他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影响到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各个领域。汉武帝虽然不是开国皇帝,但他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实现“大一统”,开创了汉朝乃至中国整个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因此,他们的功劳难分大小。
B. 他们在历史上都是有功也有过,应当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如何评价汉武帝?评价1、他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
2、在其统治期间,西汉国力强盛,民族融合,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大一统。
3、他在位期间也连年征战,迷信鬼神等,耗费了大量的民力和物力。晚年社会出现动荡,但能及时改过。1看他对当时的社会影响,包括功、过两方面 。
2看他对整个人类历史和发展的影响 。
3不仅要看和他同时代的人对他的评价,还要兼顾后人的看法。 汉武帝是继秦始皇之后又一位雄才大略而且饱受争议的皇帝,历史上经常以“秦皇汉武”并称。汉武帝名刘彻,为景帝之子,在位期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推行一系列“大一统”政策,加强中央集权;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开疆扩土;派张骞两度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等等。但,他在位期间也连年征战,迷信鬼神等,耗费了大量的民力和物力。晚年社会出现动荡,但他能及时改过。知识扩展司马光评价武帝说:“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 1、汉武帝发动三次对 的战争,在
和 统帅下,汉军取得胜利。
2、 废半两钱改铸 钱;接受
的“ ”的建议,发展儒学教育;在 兴办 ( 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
匈奴卫青霍去病汉武帝五铢董仲舒独尊儒术”长安太学太学知识巩固知识巩固 3.史书记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
于是上从其计。”文中“上”指: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4.假如你生活在汉武帝时期,要进入全国的最高学府接受教育,必须到:
A.长安 B.洛阳 C.咸阳 D.开封
5.汉武帝的“罢黜百家”是指:
A.诸子百家 B.除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
C.法家和墨家 D.道家和兵家
6、汉武帝削弱诸侯国势力的实质是:
A.剥夺王国的封地 B.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C.分割王国的封地 D.收回王国官吏的任免权
(一)汉武帝大一统局面出现的条件
(二)汉武帝巩固大一统局面:
(1)、措施
(2)、影响
(三 )年号和古代纪年方法统一国家的巩固板书大一统:
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
政治局面.
董仲舒主父偃卫青(五铢钱)(秦半两)董仲舒“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主要内容:废除诸子百家的主张,只尊重儒家的主张,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小组讨论秦始皇在思想上采取“焚书坑儒”措施,与汉武帝在思想上采取“独尊儒术”措施,实质是一样的,但带来的结果是不一样的,目前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发展我国的文化教育事业呢? 尊师重教,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从公元127年至公元前119年,
汉武帝派 三次北击匈奴,
追击匈奴至蒙古大漠,
匈奴力量大大削弱,
最终汉军取得了胜利。神话传说:马踏匈奴汉武帝在什么情况下北击匈奴?战绩如何?动脑筋:卫青、霍去病秦朝疆域图匈 奴 鲜 卑乌 桓西
南
夷河西走廊1. 刘邦和项羽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楚汉战争??? D.城濮之战
2. 汉高祖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理论依据源自《新语》一书,作者是:????? (??? )A.李斯??????????? B.陆贾???????? C.韩信????????? D.叔孙通3.为减轻刑罚, (??? ) 在位时,废除了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 A.秦二世????????? B.汉高祖??????C.汉文帝??????? D.汉景帝4.下列与“文景之治”相关的表述不准确的是(?? ? )A.指刘邦统治的时期??????????????? B.指汉文帝和汉景帝的统治 C.前后近40余年??????????????????? D.“吏安其官,民乐其业”CBDA抢答啦!!!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