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17课《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25 19:12: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智取生辰纲》教学设计
山东省武城县实验中学
李燕
教学目标:
1.
了解小说的情节结构
2.
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
抓“智”字分析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分析小说是如何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的。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读准字音,查阅的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扬志的有关情况。
师:收集有关的图片、音像资料以及文字材料,制成课件。
教学媒体:PPT
教学过程
(播放电视剧《水浒传》的主题曲《好汉歌》,利用激越豪放的Mp3〈好汉歌〉作开场,同时在屏幕上显示杨智、吴用的人物图片,营造一种“水浒”氛围。)
一、导入
历代正统文人都把农民起义看作是"犯上作乱",而作者施耐庵却深刻揭露出农民起义是由于官府的沉重压迫。小说的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反皇帝。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在宋江上山后,写了几场反土豪、打官军的战争;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它反映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的规律。小说歌颂了一系列英雄。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智取生辰纲》一文,仔细品尝《水浒》的滋味。
二、初读,分析故事情节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标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并且想一想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标出生字生词,思考问题。6分钟后交流)
(投影出示生字新词,先指名认读,然后出示拼音,最后齐读)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后,知道这篇小说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生1:文章写杨志在押送生辰纲途中处处小心翼翼,但因为天气炎热都管掣肘押送,他与同伙之间发生矛盾,后来晁盖等八条好汉用妙计骗扬志他们喝下药酒,劫走了生辰纲的故事。
师:读了一遍课文,居然概括的这么全面,真不简单。同学们再考虑一下。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两个词把这个故事情节概括出来呢?提示一下,可以从文章的题目找到关键字。
生2:智送和智取
师:回答的很正确,看来同学们对小说的故事情节把握的很准。无论智送和智取都突出了一个“智”字。
师:那么扬志“智”送生辰纲,其智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
智1:起止时辰的变更,出城后“五七日”的安排;“五七日后”的安排。

智2:“逼赶要行”,不敢懈怠。
智3:斥责两虞侯的“慢慢地挨”。
智4:坚持赶路,不怕得罪老都管。
智5:审察7个“贩枣客商”,以攻为守,连发三问。
智6:对卖酒汉子的高度警惕。
师:那吴用“智”取生辰纲,其智又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学生讨论后明确:
(1)智用天时----酷热的天气
(2)智用地利----山冈树林
(3)智用矛盾----杨志的内部矛盾
(4)智用计谋:
乔装打扮--消除杨志的戒心
酒为诱饵--难以抗拒的诱惑
巧妙卖酒--天衣无缝的计策
[卖而不卖----喝酒买酒----饶酒夺酒----巧下蒙汗药(欲擒故纵)]
师:两方都用了智,为什麽吴用一方胜利而另一方失败?
讨论后明确:杨志内部的不团结,晁盖、吴用等八位好汉团结一致。杨志的"智"固比不上吴用的"智",以杨志一人的"智"对晁盖等八人的"智",以不团结的集体对团结的集体,这导致杨志最终失败的必然性。
三、再读课文,分析人物性格
播放《智取生辰纲》Flash动画剪辑。
师:同学们读了课文后,觉得扬志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3:我认为扬志是一个十分谨慎的人。
师:为什么?
生4:变换赶路的时辰,逼着大家赶路,生怕遇到强盗。
师:说的很好。还有吗?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来回答。
生5:我认为他是个蛮横无理的人。因为他杨志为了护送而不爱惜下属,还鞭打他们。
生6:我认为他是个有见识、能干、精细的人。押送途中不打旗招摇,而作行客打扮。途中“辰牌起身,申时便歇”,虽遭同行14人的埋怨指责,也坚守初衷。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全面很到位。现在同学们一起讨论一下扬志的性格是如何凸显出来的呢?
讨论后明确:本文从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出来的。(学生试述,教师总结)
一是杨志与军健、虞候、老都管之间的内部矛盾,表现为押送途中快与慢、走与停的矛盾,要喝酒与不准喝酒的矛盾。在整个故事中,这是次要矛盾。另一种矛盾是杨志押送与晁盖等好汉智取的矛盾,即压迫与反压迫的矛盾。从全文来看小说无论对杨志的谨慎、精明、横蛮的个人性格的刻画,还是对八条好汉足智多谋、随机应变、团结战斗的群体的描写,都是把他们放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之中,通过人物本身的语言行动来进行的,作者绝不下一按语,而这些人物的形象却跃然纸上,栩栩如生。这是本文表现方法上成功的地方。
四、
划出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反复研读,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句子对于人物形象塑造及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后明确:
(一)、从课文中找出描写天气炎热的语句
直接描写:天气、时间、太阳、天空等(例:正是六月初四时节,天气未及晌午,一轮红日当天,没半点云彩,其实十分大热。)
间接描写:人物(军健、虞侯、老督管、白胜等人)的语言、动作(例:那石头上热了,脚疼走不得。众军汉道:“这般天气热,兀的不晒杀人!”)
(二)、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1、烘托气氛
2、有助于刻画人物
3、推动情节发展
五、拓展
学生讨论林冲、鲁达、杨志三人之比较
明确:
禁军教头的地位,优厚的待遇,美满的家庭,使林冲很自然地形成了一种安于现实,怯于反抗的性格,对统治阶级的迫害一再隐忍;但在他“忍”的性格中,蕴藏着“不能忍”的因素,聚集着复仇的怒火。最后,他被逼上梁山,正是这种怒火的总爆发,是他性格发展的必然结果。
与林冲相比,鲁达并未遇到那样的不幸,但他看透了他们荒淫腐朽的本质,加之他一无牵挂的身世,形成了他酷爱自由好打不平的性格。这种性格和当时黑暗的现实,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鲁达是向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挑战而主动地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三代将门之后”的杨志,走上梁山的道路更为曲折。“一刀一枪,搏个封妻荫子”是他的生活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他可以委曲求全。失陷“花石纲”并没有动摇他追求“功名利禄”意愿,高俅的排斥也未能把他从这条路上拉回来,在充军得到梁中书的青睐后,追求名利的欲望也更加炽烈了。直到“生辰纲”被劫,没有退路了,他才有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上了梁山。
六.布置作业:学生课外阅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鲁提辖拳打镇关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