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使用“帮助”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了解查看选项中“放大”的作用并能熟练使用“放大”功能对图片进行修改。
2.初步认识“帮助”,通过阅读“帮助”文件,解决画图时碰到的一些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本课选自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十课,本单元主要目标是让学生学会使用windows7自带的画图工具,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基本掌握了画图的基本工具和复制、变换等操作,并通过画图掌握文件的打开、保存、撤销等一系列基础操作。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能画出一幅画的前提下使用“放大”和“帮助”功能对画面进行合理的修改,从而达到画面更加完美的效果。
3重点难点
通过“帮助”寻找到解决的方法并运用于实际创作。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教学环节一:游戏引入(火眼金睛——找不同)
教师引导活动:
出示两组相似的图片让学生进行“找不同”的游戏。
学生(及媒体)活动:
1.进行“找不同”的游戏。
2.指出每组作品中的不同之处
[设计意图]
让学生一开始就情绪高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活动2【活动】教学环节二:教学使用“放大”(清清楚楚——改细节)
教师引导活动:
图中有些细小的地方看不清楚,有什么办法让图中的细节看得更清楚,能更好、更方便地进行修改呢?(引出“放大”)
学生(及媒体)活动:
学生参照书本的方法,使用“放大”功能并结合已经掌握的操作技能对图片进行修改。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可以使学到的知识更加牢固,并且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一种情感的体验,求知欲的满足。
活动3【活动】教学环节三:教学使用“帮助”(有问必答——求帮助)
教师引导活动:
1.图中还有些问题同学们凭现在的能力还无法解决,那怎么办呢?
2.其实画图中有个隐藏的小助手,我们可以找他帮忙。
3.教师以“更改绘图区域大小”为例演示帮助文件的使用方法。
4.学生练习时教师巡视指导,同时让尝试成功的同学当小老师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5.根据实际情况给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布置弹性作业:使用“帮助”,把自己完成的作品设为桌面背景。
学生(及媒体)活动:
1.学生认真聆听并仔细观看教师的演示,体会“帮助”文件的强大功能。
2.学生尝试利用帮助文件解决难题。
3.让尝试成功的同学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利用帮助文件找到操作方法的。
[设计意图]
考虑学生是第一次接触使用“帮助”,所以教师用实例演示,引导学生使用“帮助”,目的是授人以渔,使学生掌握使用“帮助”的方法。
关注学生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并进一步熟练使用“帮助”解决问题。
活动4【测试】教学环节四:课堂小结(提纲挈领——理知识)
教师引导活动:
1.根据前面的反馈情况教师做总结。
2.说一说你今天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学生(及媒体)活动:
让学生重点回顾“帮助”的使用方法等。
[设计意图]
将知识进行系统整理。
课件7张PPT。《使用“帮助”》你能找出右图中与左图不一样的地方吗?火眼金睛——找不同《使用“帮助”》你能找出右图中与左图不一样的地方吗?《使用“帮助”》火眼金睛——找不同清清楚楚——改细节 图中有些细小的地方看不清楚,有什么办法让图中的细节看得更清楚,能更好、更方便地进行修改呢? 你会使用“放大镜”吗?试试看!《使用“帮助”》有问必答——求帮助 怎样把图像多余的空白部分去掉呢?《使用“帮助”》有问必答——求帮助请出“帮助”的方法:
方法一:按“F1”功能键
方法二:点出窗口右上角的按钮《使用“帮助”》《使用“帮助”》挑战任务:
1、把自己完成的作品设为桌面背景;
2、你知道橡皮也可以有颜色吗?有问必答——求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