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小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习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大意。
2、领略课文中描写的大自然的优美景色。
3、学习课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品味文章语言。
2、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
2、学习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
1、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
2、理解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简介:
普里什文(又译作普里希文)(1873~1954),20世纪俄罗斯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苏联作家,长期以俄罗斯高加索林区为创作基地,以森林地带大自然美丽风光为表现对象。他依靠自己丰富的林学知识,读懂了自然界这本大书,他的作品抒写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导语
设计一:同学们,我们已经读过不少写景类的文章,在这样的文章中,比如朱自清先生的《春》(请学生回答写景的内容和文章的中心)再比如我们刚刚学过的《鼎湖山听泉》。前苏联著名作家普里什文的散文《林中小溪》也通过对自然美的描绘,表现了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那么这篇文章又是如何将眼前景与人生感悟有机结合完成全文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二:同学们你有没有在林中小溪畔漫步的经历,如果没有的话请你和苏联作家普里什文一起作一次林间之游,观赏一下俄罗斯原始森林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
【学生活动1】阅读《林中小溪》,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注意:①要读准字音,读出感情,正确把握语调、语气。
②勾画生字词
颤(chàn)动 涟漪(liányī
潺潺(chán)簌簌(sù) 萦(yíng)绕
惬(qiè)意
和煦(xù)
分道扬镳(biāo)
吝啬(lìnsè)
干涸(hé)
三、整体感知
1、【学生活动2】画出文中小溪所经历的障碍及流经的坦途
讨论并归纳:
①障碍:“流水在浅的地方遇到云杉树根的障碍”
“狭窄的深水道”
“旋涡中心是一棵树早已横堵在小溪上”
“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压弯了,现在有许多枝条垂挂到小溪中”
“一米高的悬崖上落下来”
“一棵巨大的百年云杉……压在小溪上”
②坦途:
“圆形的水湾”
“来到一个宁静的地方”
“溪水溶溶像一个湖”
“水面在艳阳朗照下开阔了起来”
2.溪水在林中冲破阻力奋然流动:
遇到障碍————遇到大的障碍————冲刷倒百年云杉———分流o合流
(第一次冲击)
(第二次冲击)
(第三次冲击)
(归结)
3.【学生活动3】小组讨论,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历程
必然会到达自由水域—有障碍才有生活—搏斗的意义(进一层)—林中景色(宕开一笔)—展望前景
4.小结
第一部分:总起,点出小溪与森林的关系,交代了“我”这次小溪之行的背景。
第二部分:叙述自己见到的那条小溪流经树林的全程,抒发自己从中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第三部分:“我”最先进入了百花争艳的世界,小溪终于到达了大洋。
四.把握主旨
1、【学生活动4】小溪在林中奋然前行和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讨论并归纳:人的一辈子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总会有挫折、失败,起起落落,忧喜参半这就是生活,在你“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不要怀疑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
2、【学生活动5】你能从以上概括出“小溪”的性格特点吗?
讨论并归纳:认定一个目标,什么也阻挡不了。自信、乐观、顽强,渴望战斗的生活,享受着与困难斗争所带来的无穷乐趣。作者已经把“小溪”人格化了。对人生,对困难、挫折又何尝不应该像“小溪”那样。]
3、【学生活动6】画出课文中作者的议论,分析一下表达了什么思想
①“小溪的生活中,就这样一会儿泡沫频起,一会儿在花和晃动的影子间发出兴奋的招呼声。”
②“就让路途当中出现阻塞吧,让它出现好了!有障碍,才有生活;要是没有的话,水便会毫无生气地立刻流入大洋了,就像不明不白的生命离开毫无生气的机体一样。”
③“小溪流经树林的全程,是一条充满持续搏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搏斗持续不断,生活和我的意识就在这待续不断中形成。”
④“是的,要是每一步没有这些障碍,水就会立刻流走了,也就根本不会有生活和时间了。”
⑤“小溪早晚会流入大洋的自由的水中,而这‘早晚’就正是时间,正是生活。”
⑥“终于明白了:对水来说没有不同的道路,所有道路早晚都一定会把它带到大洋。”
⑦“于是,我的梦魂萦绕的时刻翩然而至,停了下来,原来是大地上最后一名的我,最先进入了百花争艳的世界。我的小溪到达了大洋。”
讨论并归纳:作者想借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的描写表达自己的人生感悟:作者认为生活本来就充满艰难困苦的,每个人都是为战胜困难而生,没有同困难作斗争的人生是毫无意义的人生。作者对“时间”与“生活”的认识非常独到。人生就是一条充满与困难持续搏斗的道路,时间就由此而被创造出来。搏斗持续不断,生活和人的自我意识就会在这持续不断中形成。作者经过这一番感悟之后,他的思想、认识已经到达了自由的“大洋”。
五、揣摩写法
【学生活动1】课文除了写小溪一路前行之外,还写了什么景物?写得好在哪里?与全文主旨有什么关系?
化为水塘的洼地、被冬雪压弯了的大灌木的枝条、漂在水中的树种、困在水湾中的小狗鱼、被瀑流冲歪的小白杨等等。
凝滞的、安与平淡地、丧失激情的
[讨论并归纳:还写了春光、春草、春花、春芽;还有水上漂浮着的云彩和白杨的种子,还有灰雀、燕雀、杜鹃,各种各样的昆虫以及花草树木的混合香味,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为小溪一路自信乐观渲染了气氛。]
点拨
全文有两处比较集中地描写了两岸及水面景色。
27—29段:两岸——幼芽、青草
“白桦树上幼芽正在舒青,芽上芳香的树脂闪闪有光”。“林中路上长着极低的青草,绿得简直刺眼”作者抓住幼芽闪闪有光与青草刺眼的绿,表达了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春天来了一切充满了希望,一切都是美好的,小溪在这春光里回叫得更欢,流得更畅。
31段:水面景色——花草动物昆虫
“蹿”字写出了第一朵小黄花急不可奈而且生长迅速的情态。写苍蝇是“贴着”水面飞,姬蜂“乱窜”,黑星黄粉蝶“翩翩飞舞”,小甲虫“打转”。这些动词用得非常贴切。
整个画面色彩斑斓,有黄的花,黑黑的蝌蚪,浅蓝色的苍蝇,铜色的小甲虫,鲜艳的黑星黄粉蝶,黄毛小鸡似的柳枝上的花。
小溪一路千辛万苦,从密林流到空地上,见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大好景象,就如人生不尽是失败挫折,光明的前景总会出现。
六、品味语言
1.【学生活动2】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小溪和森林的美丽,一方面是因为文章的语言很优美,更重要的是,课文中用了白描的手法,把它们当作有感情、有灵魂,有人格精神的人来表现,作者把溪水冲破障碍夺路而出发情景写活了,请画出这些句子。
讨论并归纳:
“却毫不在乎”
“好象在收紧肌肉”
“水嘟嘟哝哝地仿佛表示不满……这不是示弱,不是诉怨,也不是绝望。……每一条小溪都深信自己会到达自由的水域”、
“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
“但小溪在树下找到了出路,匆匆地奔流着”
“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续前行”
“水流此刻正冲击着每一根枝条,还一边流,一边不断地互相说着:‘早晚……’强大的水流不急不忙地彼此呼唤,满怀‘早晚’必到大洋的信心互打招呼,然后又重新兴奋地汇合到一起”。
2.【学生活动3】你喜欢哪一段,选这段大声朗读,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示例:
“水惹动着新结的花苞花蕾,花蕾反又在水面漾起波纹。”
这句描写很有趣味。小溪肩负使命,一路奔跑,却不忘与花蕾开开玩笑,逗逗趣,表现了小溪活泼、调皮的性格。
七、小结
这是一篇借物舒怀之作,文中小溪的形象极为感人。小溪除了具有人的特点,能借以表达作者的思想外,还具有小溪的特征“聚集为一股股的水流,就好象在搏斗中收紧的肌肉一样”“遇到大障碍,水就嘟嘟哝哝表示不满”“溪水分道扬镳了;一部分水说,这一条路会早点到达目的地,而另一部分水认为另一边是近路,于是它们分开了,饶了一个大弯,然后又重新兴奋地汇合到一起。”等,都符合浪的特征。因此,这一拟人形象是塑造得很成功的,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能。
八、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题
课后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课后习题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百花争艳
翩然而致
B、蚊丝不动
另觅路径
C、豪无生气
不甘寂寞
D、分道扬镳
越发繁茂
2、选词填空。
A、晃动
B、频起
C、惹动
D、漾起
水(
)着新结的黄色花蕾,花蕾反又在水面(
)波纹。小溪的生活中,就这样一会儿泡沫(
),一会儿花和(
)的影子间发出兴奋的招呼。
3、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方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如果你想了解森林的心灵,那就去找一条林中小溪,顺着岸边往上游或者下游走一走吧。
B、水流在克制的嘟哝声中稳稳地流淌着,它们兴奋得不能不互相呼唤。
C、有一棵大灌木被冬雪压弯了,现在有许多枝条垂挂到小溪中,煞像一只大蜘蛛,灰蒙蒙的,爬在水面上,轻轻摇晃着所有细长的腿。
D、一股股水流在两岸紧夹中奋力前进,彼此呼唤,说着“早晚”二字。
4、《林中小溪》的作者是(),(
)(国籍)作家。本文选自(
),通过小溪流过森林全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出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的感情,表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