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8课《马说》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7单元第28课《马说》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25 20:46: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马说》教学设计
学校
设计者
学科(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章节
七单元二十八课
学时
一课时
年级
九年级
教学目标
1继续训练学生借助相关资料独立疏通文意的能力2引导学生领会作品蕴涵的寓意3能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理解作品中抒发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1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方法2从情感角度挖掘作品的寓意
学习者分析
初三的学生有一定的学学习文言文的素养,对于浅易的文言文,通过预习能较好的掌握文章的大意,但对于一些重点的文言实词和部分文言虚词的用法、解释可能存在着疑问,再加上对作者的基本情况和写作背景的不了解,自然不能很好地掌握作品的主题及作者传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活动设计
活动目标
媒体使用及分析(交互式电子白板使用功能)
文言故事导入激趣
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不过它是用文言文写的,请大家听好,故事的名字叫《骥遇伯乐》。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韩愈的《马说》,看看他笔下千里马的命运吧。
1老师用文言文讲述骥遇伯乐的故事。2讲后请学生简述故事的大意,其他同学听后对认为不准确的地方进行订正。3请一学生朗读故事的翻译。4教师引导明确千里马与伯乐是知己的关系,引出本课课题《马说》。
1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故事中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为下文埋下了伏笔。3通过这一活动锻炼了学生翻译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这一环节使用了幕布功能。幕布遮盖下教师讲故事时只出现文言故事,学生朗读翻译时只出现翻译,避免了相互影响。
提供资料预习解疑
课前老师安排了预习,请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一会儿帮他纠错。老师在网络平台上给大家提供了一些自学资料,如果借助这些资料还不能解决的,先记录下来一会儿全班交流。
5一学生朗读课文,其他人听后纠错。学生齐读课文。6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共享教师提供的预习补充资料。包括作者介绍、文体常识介绍、文章的翻译及重点词的详解。
4初步检查朗读预习的效果。5培养学生借助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里使用了手写笔和擦除的功能。学生指出朗读需注意的读音和停顿时,教师直接用手写笔在电子白板上呈现,效果很好,非常直观。
预习检测一试身手
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那老师可要考考你们了。题目如下:①韩愈,字 ,号 ,谥号 。A、退之,昌黎,文公B、退之,昌黎,文正②“说”这种文体以 表达方式为主,我还知道这种题材的文章有 。A说明
《师说》B议论《爱莲说》C记叙《捕蛇者说》③解释加点的词:食之不能尽其材A材料B才能C通“才”,才能④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一食或尽粟一石A一顿饭有时B一次吃有时C一顿饭或者⑤选出加点词的用法与“执策而临之”中的“之”不同的一项:A策之不以其道B马之千里者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⑥下列对“其真无马邪”翻译正确的一项:A他真的没有千里马吗B真的没有邪恶的千里马吗C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
1学生若有问题提出,先让学生进行回答,答不出的,教师再明确答案。 2教师在网络平台上设置了六道测试题,学生自主解答,电脑交卷,系统打分,筛选出出错较高的题目。针对主要错误班内当堂交流解决。
1班内交流一方面促进了生生互动,另一方面听听别人的问题有时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启发。 2网络平台的使用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密度,当堂的练习当下就能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可以及时针对学生实际调整教学安排,当堂解决相关问题。3六道题目分别涉及预习文言文必须注意的六个方面:重点实词、重点虚词、通假字、重点句子翻译、文学常识、文体常识等,有助于让学生明确文言文预习的内容及方法。
这一环节主要使用了聚光灯的功能。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文言虚词的理解上,此时用聚光灯突出这个题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要讲解的内容上来。
学案导学同伴互助 汇报成果深挖主题
看来同学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文意,下面我们采用学案导学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进一步研究课文。学案导学 认真细读课文,先自主答题,再小组合作汇报答题情况:第一组题目:1文中点明伯乐和千里马关系的句子是(原文答并翻译)2用自己的话说说伯乐和千里马是怎样的关系。3作者认为当时社会伯乐和千里马都大量存在吗? (原文答并翻译)4上一题中提到的句子说明了什么问题?第二组题目:A找出叙述千里马悲惨遭遇的句子(用原文回答并翻译)B转换角色,以千里马的身份描述一下,你面对这种遭遇时的心情或想说的话。(要求三人从不同角度回答)第三组题目:1找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句子(原文答并翻译)2千里马应该怎样喂养?(原文答并翻译这个句子)3食马者不会喂,就导致千里马出现了什么情况?(原文答并翻译句子)4第3题中提到的句子有什么特点,朗读语气如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分析后小组一起示范朗读)第四组题目:1找出描绘食马者无知丑态的句子(用原文回答并翻译这个句子)2这个句子是从哪些描写人物的角度进行描写的?3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朗读语气如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示范朗读这个句子
1学生按照学案内容先自主进行解答,再与四人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任意一道题目四人分工解决,并准备向全班展示。 2教师巡回查看学生准备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在准备期间提出的问题,并肯定他们发的好思路,鼓励学生抓住机会大胆展示。 3一组学生展示时,提醒其他组同学认真听,可以听后提出不同意见,也可以补充。 4在学生展示过程中,教师边认真倾听,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评价、点拨、订正。尤其是第三组和第四组题目中的句子赏析,更要抓住赏析的落脚点,力求从作者强烈的情感抒发中去挖掘作品蕴含的深刻寓意。
1学生在正确疏通文意、了解作家写作背景的前提下,采用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深挖作品的内涵是合理的而恰当的。这不但通过活动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与他人合作的能力。这正是我们教师教的终极目标。2四组导学内容的设计,既顾忌到了学生对文本的正面理解,也有一些特色的设计,而且都紧紧围绕着情感这一条主线展开。如:第二组让学生转换角色,以千里马的身份描述一下,你面对这种遭遇时的心情或想说的话。这一题目就牢牢抓住了千里马的情感,既有悲愤、抑郁,也肯能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又如,第三四组题中让学生赏析句子,就会自然体会到作者越来越强烈的情感表达,究其原因就水到渠成的领出了作品的寓意。
这一环节主要使用了电子白板的手写笔和擦除功能,放大功能,与其他设备的兼容互相自由切换功能。如在对句子进行赏析时体会作者传达的情感时。电子白板的放大功能就突出了要赏析的句子,避免了其他文句作为陪衬的削弱作用,让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到这个句子上来,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扩展延伸开拓思维 课堂交流课堂小结
作为名篇,许多人读后都有不同的感受,让我们看一些相关资料。请阅读资料,结合现实生活实际,以“假如我是……”开头,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发布在留言板中
1学生阅读两篇《马说》的读后感,在留言板上写下自己的感受。并上传,完成后可以查看他人的留言,进行评价或回复。2教师巡回查看学生的情况,并关注最受大家喜欢的发言。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查看最受欢迎的几则留言。4课堂小结
学生基于对文本的正确理解后,还需要用发散性思维来辩证的看待几千年前人物的思想。既可以支持观点,受到启发,也可以反面立意充满新意,还可以扩大到社会的其他领域,给我们的的生活以有益的建议。
主要使用了放大功能和与其他教学资源相互切换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