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说新语》二则
一、
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掌握“俄而、欣然、拟、未若、乃、期、委、去、引、舍、顾”等词在语境中的词义;结合注释,运用工具书,疏通文句,理解文意。
2.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形象的性格特点。
3.了解有关《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4.加强朗读,力争当堂成诵。
5.领悟做人要方正,诚实守信的道理,做到以礼待人,言辞高雅。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结合文中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语句进行品味,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难点:①学会想象、进行创造性思维。 ②能正确认识和评价人物的言行。
三、教法与建议
1.用2课时完成教学
2.情境导入法:在课前讲几个古代聪明少年的故事,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迅速进入角色。
3.诵读与复述、讨论结合法:读课文一至二遍,然后着手准备复述,可提示学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课上复述故事要跟诵读结合起来,直至基本成诵。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讨论练习一的第2小题和练习三,讨论的重点是练习三。
4.激励创新法:鼓励学生就故事的主题等进行讨论、迁移,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能力。
四
、学法与要求
1.诵读法:课前预习时,大声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不妨将两篇短文抄写一遍,但不要写上标点符号,然后再读,看看自己有没有把停顿读准。
2.查找资料:通过查找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和时代背景。
3.想象讲述法:根据课文,发挥想象,畅谈认识。不要人云亦云,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五、
教学练评活动程序
阅读导航:刘义庆(403~444),南朝宋彭城(现在江苏徐州)人,曾任荆州刺史,爱好文学。《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世说新语》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古代小说所记大多是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在写法上一般都是直叙其事,不作任何夸饰。《世说新语》在众多志人小说中以语言简练,辞意隽永著称,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
《咏雪》客观地叙述了谢家子弟“咏雪”一事的始末,以写人物语言为主,全篇语言简练。在不足百字的文章里,清楚地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缘由以及经过和结果。虽未作一字议论,但从文未补充交代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陈太丘与友期》主要记述陈纪和来客的一段对话,第一节交代了对话的由来。对话以责备客“无信、无礼”为核心,既表现了陈纪懂礼识义的品质,又从反面说明了“信”和“礼”的重要性。结尾“入门不顾”的动作细节,再次强化了陈纪正直不阿的性格特点。
【活动1】诊断性评价
1.目标解读与分解
2.填空:
刘义庆(403—444),南朝 文学家。原籍彭城(现在江苏徐州市)。宋宗室,袭封临川王。爱好文学,招纳文士。原有集,已佚。 《世说新语》原为8卷,今本作3卷,分德行、 、政事、文学、 、雅量、识鉴、赏誉等36门。主要记 的言谈、 ,较多地反映了当时士族的思想、生活和清谈放诞的风气。
3.給下列汉字注音
寔( ) 否( ) 韫( ) 奕( ) 凝( )
4.能说说1-2个中国古代聪明少年的故事吗?
参考答案:
2.宋
言语
方正
晋代士大夫 行事3.shí fǒu
yùn
yì níng
4. 四岁画画的王冕、七岁做诗的曹植、十二岁做宰相的甘罗等
【活动2】朗读《咏雪》,整体感知
问题1:一读课文,听录音,根据文意断句。
问题2:二读课文,理解加点的词语。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
公欣然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未若柳絮因风起:
点拨:家庭聚会
子侄辈,指年轻一代
不久,一会儿 高兴 差不多
相比
比不上
问题3: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点拨: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诗论文。忽然间,雪下得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 ”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道韫是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活动3】精读课文,体会写景之妙
问题1:谢家聚会吟诗,为什么不选择一个良辰佳日,却选择一个寒雪日?
点拨:文章开头一句话“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涵盖了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及主体事件等丰富的内容。正因为“寒雪日”“俄而雪骤”,才能引出“咏雪”的事件。古人看重的“四美”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这里良辰、美景不可拘泥地理解为春和景明、绿草如茵等,在雪花飞扬的寒冷天气中,外出不便,聚会咏雪也正是赏心乐事。
问题2:“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
点拨:答案可从“融洽”“欢快”“轻松”中任择一两个。
问题3:撒盐空中、柳絮因风起两个比喻,你更欣赏哪一个
点拨: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有人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
问题4:文章结尾“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交待了谢道韫的身份,有什么用意?
点拨:对“公大笑乐”,有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有人认为“笑”前喻,“乐”后喻;有人认为谢太傅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文章虽然没有明确交代谢太傅的评价,但从文末补充谢道韫的身份可以看出,作者分明是暗示读者谢太傅更赞赏谢道韫的才气。意在言外,确实耐人寻味。
【活动4】诵读《陈太丘与友期》,整体感知
问题1:一读课文:读准字音,揣摩人物语气。
点拨:①读书声音要洪亮。 ②养成圈点勾画的习惯。重点词语下画着重号,疑难句子下画线,疑难问题写上评注。
问题2:二读课文,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
与友期行: 门外戏: 太丘舍去: 相委而去: 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 君与家君: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则是无信: 则是无礼: 相委而去: 去后乃至:
点拨:约定
玩耍
放弃
丢下、舍弃
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通“否”
对对方的尊称
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拉 回头看
信用 礼貌 偏指客人一方
才
问题3:三读课文,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交代的部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点拨:友
友 太丘 友 元方 我父
问题4:三读课文,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
点拨:陈太丘和朋友预先约定好一同出门,约定在正午时分,约定的时间过了朋友却没有到,陈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离开了。当他离去以后,他的朋友才来到。陈太丘的儿子元方当时年仅七岁,正在家门外玩耍。客人问他:“你的父亲在家吗?”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长时间而您却没有来到,已经离去了。”客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东西!和人家约好一起出行,却丢下人家自己离去。”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见面,到了正午您却没有到,这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便是没有礼貌。” 朋友感到十分惭愧,忙下车前来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活动5】对比阅读,自主表达感受
问题1:“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怎样的人 你欣赏元方吗?欣赏他哪些方面呢?
点拨:课文中,友人与陈太丘“期日中”,结果“不至”,可以看出他言而无信,不守信用;到来之后,问元方“尊君在不?”表现得较为有礼;当得知陈太丘已先行离去,不反省自己的过失,反而怒责太丘,粗野蛮横,十分无礼,可以看出他是一个缺乏修养、没有礼貌的人;在元方一番义正严辞的批评后,他“惭”“下车引之”又表现得较为诚恳,有知错勇改的精神。
欣赏元方方面:阅读元方对友人的批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元方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表现了他懂礼识义的品质。元方对粗俗的友人“入门不顾”,流露了小孩子性格直率,好恶情感易外露的特点,体现了他正直不阿的性格特征。
问题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说说你的看法。
点拨: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肯定,也可以否定。认为元方并非无礼的理由是:元方年仅七岁,我们不应对其求全责备;一个失信于人,不知自责且当子骂父的人,其品行的低劣可见一斑,对这样的人就应该断然拒之千里之外。认为元方确实有失礼仪的理由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
问题3:有人说,这篇古文的题目不够好,“陈太丘与友期”只是事情的起因,应改为“元方……”,你说说看,改什么好呢?
【活动6】演读课文,深入体会
问题:角色扮演:用现代文(大概意思符合即可)把两则故事表演出来。
【活动7】合作研讨,拓展思维
问题1:学完《世说新语》两则,能说说其写法上的独特之处吗?
点拨:以短篇为主,都直言其事,不作夸饰,语言简练、辞意隽永,对后代笔记体作品的影响颇大。
问题2:还可以用哪些事物来比喻雪,举出并积累几句咏雪的名句。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毛泽东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李白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
问题3:《咏雪》一文中有两个聪明的少年,现在如果他们两人中只有一个人可上“聪明榜”,你同意谁上?你是否同意陈元方上“聪明榜”?说说理由。
问题4:谈谈学习两则故事后自己最大的收获。
点拨:故事1可从“学会观察、学会联想与想象“等来说;故事2可从“智慧、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美德”等来说。
【活动8】形成性评价
1.《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都选自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朝人________________组织编写的。这两篇讲述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与友期行: 门外戏: 太丘舍去: 相委而去: 尊君在不:
待君久不至: 君与家君: 下车引之: 入门不顾:
则是无信: 则是无礼: 相委而去: 去后乃至:
3.下列句中加粗词与“尊君在不”的“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诲女知之乎 B.学而不思则罔
C.路转溪桥忽见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5.翻译下列句子。
①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
6.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词,哪些属于谦词。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参考答案:
1.2.4题略3.B(例句中“不”通“否”;A.“女”通“汝”;C.“见”通“现”;D.“说”通“悦”)5.①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太丘走后,那人才来。②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③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④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6.敬词有③④⑥⑦⑨ 谦词有①②⑤⑧
六、拓展延伸(选学)
1.《世说新语》简介
《世说新语》是我国南朝宋的临川王刘义庆集结门客编撰的,书中按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等三十六类,主要记载汉末到东晋的士大夫的遗闻轶事。它的思想内容要求国家统一,反对奢侈腐化,称颂聪明才智和广阔胸怀,追求发自内心的高尚情操。
《世说新语》笔法简约,给人以美的感受。如《德行》篇写管宁和华歆原来是同窗共读的好友。有一天在锄地时,管宁看到一锭金子,他就象没有看见一样继续做事,而华歆则将金子拾起来扔掉。事情虽小,却反映了两人思想境界有高下之分。后来又有一天两人在一起读书,窗外传来达官贵人出行的声音,管宁毫不受影响,华歆却奔出门去张望。最后管宁对华歆说:你不是我真正的朋友!这就是著名的“割席断友”的故事。
《世说新语》的另一个特点是通过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言语行动,在对比中表现不同人物的个性。如《雅量》写魏明帝砍掉老虎爪牙,放在宣武场上,让百姓去参观。此时王戎才七岁,也去观看,忽然老虎攀着栏杆大吼,声音惊天动地,观看的人群无不吓得魂飞魄散,只有王戎毫无惧色地站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征,是《世说新语》的又一特点。如《忿狷》篇讲王蓝田吃鸡蛋,先用牙签去刺,鸡蛋滑溜溜的,刺不进去。王蓝田大怒,拿起鸡蛋往地上摔去,没想到鸡蛋在地上转了几圈,仍然不碎。王蓝田又用脚去踩它,又没踩着;王蓝田气得要命,一手就把它从地上抓起来,放进嘴里,咬了个稀巴烂。这则小故事非常形象地描绘出王蓝田个性急躁的特点,可以当作笑话来读。
《世说新语》还讲了不少关于少年儿童的故事,如《孔文举》。孔文举10岁时,有一次去拜见当地的大官李元礼,门卫不替他通报。孔文举就说:“我和李大人是亲戚,你还是赶紧通报吧。”结果李元礼出来后发现并不认识孔文举,便问:“你叫什么名字?你和我又是哪一门子的亲戚?”孔文举报了自己的名字后解释道:“从前我们家老祖宗孔子曾拜你们家的祖先李伯阳(也就是老子)为师,这么说来,我们两家从上古的时候起就有交情了。”李元礼和宾客们听了这话,都非常吃惊,连夸他是神童。只有一个叫陈韪的人不以为然,说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了未必能成器。孔文举听说这话,立刻反驳道:“想来先生你小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喽!”这则小说用对话的形式,活灵活现的描绘了孔文举聪明机智的生动形象。《世说新语》中此类故事还很多,如《周处》、《王戎夙慧》等。
《世说新语》在中国文言小说的发展史上具有很大的影响,它的许多故事为后来的戏曲、小说提供了素材。有些故事,如曹子建“七步成诗”等,成为著名的典故。此外,它的故事短小,文笔简洁,非常适合作为人们茶余饭后的休闲读物,对少年儿童的成长,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
2.《世说新语》这本笔记体小说里有好多表现小孩聪明机智的故事,请读下面一篇:
王戎评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小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3.你读过下面两首描写古代少年生活的诗词吗?
宿新市徐公店
(宋)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1.新市徐公店:地名。2.篱落:篱笆。3.径:小路。4.阴:树叶茂盛浓密。5.急走:奔跑着。
村
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1.拂堤:形容杨柳枝条很长,下垂着,像
是抚摸着堤岸。
2.醉:作动词用,即迷醉于。
3.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4.纸鸢:鸢:一种鹰;纸鸢即风筝。
七、小结与反思
附:总结性评价
25 世说新语
一、积累与运用
1.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撒盐空中/差可拟。 B.待君/久不至,已去。
C.陈太丘/与友期/行。 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与”字与其他三项意思不同的是 ( )
A.与儿女讲论文义。 B.为一说,使与书俱。
C.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D.陈太丘与友期行。
3.下列加粗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未若柳絮因风起(介词,可译为“趁”、“乘”等)
B.与儿女讲论文义(儿子和女儿)
C.相委而去(连词,表顺承,可译为“就”、“然后”等)
D.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4.选择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①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 )
A.元方说:“你跟我父亲约好正午,我父亲正午没到,就是不相信你。”
B.元方说:“你跟我父亲期望正午相见,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C.元方说:“你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应该是不讲信用。”
D.元方说:“你跟我父亲约好正午,你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
②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
A.(你父亲)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B.(你父亲)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却把这件事委托给别人而自己离开了。
C.(你父亲)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走,最后却把这件事推掉了而自己走了。
D.(你父亲)不是人啊!期望和别人一起走,却把别人丢下,自己走了。
5.下列语句中省略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工之侨得良桐焉,斫(桐)而为琴。
B.友人惭,(友人)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C.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蛇)尽死。(《捕蛇者说》)
D.(食马者)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这一情况说明了什么?( )
A.元方用自己的行为“责备”客人的“无礼”与“无信”。
B.责骂完友人,心里有些害怕,赶紧头也不回地回自己家去。
C.元方不懂礼貌,弄得客人尴尬之极,无地自容。
D.表现了他的聪敏,赶紧离开,不给友人以辩解的机会。
二、阅读与鉴赏
(一)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7.对下列加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窃入学舍(偷窃) B.冕因去(离家)
C.执策映长明灯读之(拿) D.琅琅达旦(天亮)
8.简答。
①“曷不听其所为”中的“其”指 。
②“听已,辄默记”的意思是 。
③“儿痴如此”中“此”指代的是 。
④“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见”一句说明了什么?
(二)人主之患
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夫言用贤者,口也,却贤者,行也;口行相反,而欲贤者之至、不肖者之退也,不亦难乎!夫耀蝉者务在明其火、振其树而已,火不明,虽振其树,无益也。今人主有明其德者,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 (选自《荀子》)
9.解释文中加粗的词语。
口行相反:_____________ 却贤:_____________明其火:_______________
不肖者:___________务: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面是“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的四句译文,请把正确的一句选出来( )
A.国君的毛病,不在于不讲使用贤才,而在于不必使用贤才。
B.国君的毛病,不在于不讲使用贤才,而在于不去真正使用贤才。
C.国君的毛病,是不讲用贤不在乎,不去真正使用贤才也不在乎。
D.国君的毛病,在于不讲使用贤才,在于不去真正使用贤才。
11.把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并指出两个“之”字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与“则天下归之若蝉之归明火也”中的第二个“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主之患,不在乎不言用贤,而在乎不诚必用贤。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13.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实践与表达
14. 任选其二完成:
(一)有人认为在友人“惭”“下车引之”时,元方却“入门不顾”,有失礼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错能改仍不失为有识之人,怎么能因人的一时之错便彻底否定一个人呢?原谅一个知错能改的人,不正表现了一个人胸襟宽广,有涵养吗?站在这个角度上,你觉得元方应该怎么做才是有礼仪的表现,请你组织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二)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我爱我家》综合性学习展示课上,围绕说说“我家的一件珍品”的发言记录,现在轮到你了,你准备说什么呢?
学生甲:我家的一件珍品就是这台录音机,虽然现在已不能使用了,但我仍然珍藏着,因为它渗透着至真至纯的情感。
学生乙:我家的这件珍品是一块旧式怀表,因为这块怀表是爷爷在抗战中朋友送的礼物,虽然它已失去了往日光彩,但它凝聚着生死与共的友情。
(三)写出几句你熟悉的古代描写的有关家的诗句
参考答案:1. A 2. C 3. B 4 .①D ②A 5.C 6.A
7.A(窃:偷偷地、悄悄地)8.①王冕 ②听完以后,就默默记住 ③暮归,忘其牛……已而复如初 ④说明王冕读书的专注、入迷。 9、口行相反:嘴上说的和实际做的不一样。 却贤:退避贤人。 明其火:把火燃得亮亮的。 不肖者:不贤的人。 务:必定做到的。 10.B 11.假如有能表现出其美好德行的国君,那么天下人归附他就像鸣蝉飞向明亮的火光一样。第一个“之”指的是人主,是代词;第二个“之”无实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12.B 13.表现了荀子希望国君能“以德服人”,尚贤任能的“王道”思想。14.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贺知章)
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奇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黄四娘家花满蹊,千多万多压枝低。(杜甫)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