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4张PPT。比例的意义和
基本性质人教新课标六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
2.通过引导探究、概括归纳、讨论、合作学习,培养同学们的抽象概括能力。
3.初步感知事物间是相互联系、变化发展的。
准备题:
在下面各比中,把相等的比用线连起来。
5︰8 4︰6 12︰20 10︰25
1.5︰2.5 —︰— 1︰1— 0.6︰1.5 5122312例1 有两棵树(如下图),写出它们的高度比和重量比,并求出比值。30分米36分米50千克60千克30︰365 / 650︰605 / 630︰36=50︰60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准备题:
在下面各比中,把相等的比用线连起来。
5︰8 4︰6 12︰20 10︰25
1.5︰2.5 —︰— 1︰1— 0.6︰1.5 51223125︰8=—︰— 4︰6=1︰1—
12︰20=1.5︰2.5 10︰25=0.6︰1.55
1223
12想一想:
1.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
要看这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2.如果不能很快看出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怎么办?例如:要判断8︰10与28︰35能不能组成比例。先分别求出这两个比的比值。
因为比值相等,所以8︰10 = 28︰35 或 — = —8 ︰10=—— (或0.8)28︰35=—— (或0.8)810 28354545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0︰12 和 35︰42 —︰— 和 0.4︰0.15
—︰0.75 和 1—︰7 4︰3.6 和 0.5︰4.525141168比值相等都是5 / 6比值相等都是1 / 6
10︰12=35︰4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是一个式子,只有两个项。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是一个等式,有四个数。80 ∶ 2 = 200 ∶5外项内项内项积是:2 × 200=400外项积是:80 × 5 = 4002 × 200= 80 × 5 例题计算下面比例的外项积和内项积.4.5∶2.7 = 10 ∶64.5 × 6 = 27外项积:内项积:外项积:内项积:外项积:内项积:2.7 × 10 = 276 × 15 = 9010 × 9 = 90做一做试一试:
— = —
—︰— = —︰—
8︰25=40︰125
0.550.2222553140.5×2 =( )×( )×( )=( )×( )25
5 0.23341
235 — ×( —)=(—)×(—)8 125 25 40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用四个数3、4、6、8,能组成哪些比例? 如:3︰4=6︰8
3︰6=4︰8
4︰8=3︰68︰4=6︰3
6︰3=8︰48︰6=4︰3
4︰3=8︰66︰8=3︰4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可以用哪些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