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七一 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七一 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6 13:3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查阅《权利法案》及《王位继承法》等文献,通过解读文献归纳出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基本特征,并结合英国今天的政治生活来认识君主立宪制度所发挥的重大作用,进而掌握“君主立宪制”这一政治名词的内涵。
了解责任内阁制形成和完善的过程;了解不同历史时期议会和内阁权力的消长情况及其原因;了解英国议会改革及相应选举规则的制定,进而形成对英国民主政治“大厦”的结构及其内部运行的初步了解。
培养收集史料、处理史料、运用史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学习本课可以运用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以今天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为切入点,寻找其历史的渊源,从而加深学习历史的现实性和对历史认识的深刻性,在知识的迁移中对英国君主立宪制、责任内阁制以及选举程序等相对抽象的政治概念有一个灵活的把握。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运用比较法和实践模拟法,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国王与议会之间的关系和1688年以后以及今天的英国国王、议会和内阁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和模拟,在比较和活动的参与中加深对英国代议制度的整体认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其代议制度的确立是人权对抗神权和王权的一次重大胜利,在世界民主化的进程中有着重大的推动作用和示范意义。
君主立宪制较封建君主专制有着本质的不同,使民主政治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在1832年的议会改革中,工人阶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改革后,工人、贫民仍被排挤在政治权力之外。通过学习,让学生辩证地认识资产阶级民主的阶级性和渐进性。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便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对历史往往存在着这样一些印象:历史是“副科”;是死记硬背,与现实联系不大;是无用之学……由于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对英国《权利法案》和责任内阁制的学习,掌握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过程,了解英国式的代议制度的特点。
学习本课需要对英国君主立宪制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不能因为英国保留了国王就将君主立宪制和
难点:本课涉及君主立宪、责任内阁以及政治体制、民主政治等大量相对抽象的政治术语,需要结合具体的历史实例去逐步理解;另外本课涉及的内容时间跨度大,纵向的历史逻辑不是很明显,需要由教师引导学生去为抽象的政治制度寻找一个历史的空间——即一个宏观的历史定位,从而加深对英国民主政治的认识。
教学过程:
苏格拉底说:“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奏笛子的人、或任何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
——选自《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
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雅典民主制有哪些特点 存在什么缺点
答:特点:民主。缺点:民众缺乏管理国家事务的政治知识,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权力被滥用、误用。
这种直接民主制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后来雅典政局的动荡,假如你是当时的一名雅典公民,你有好的解决办法吗
答:……
民主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以古代雅典为代表的直接民主制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正是鉴于直接民主制的弊端,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确立了间接民主制——代议制。
什么是代议制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20页的“知识链接”。
(板书)代议机构的特点:代议机构是国家的立法机关。
巧记方法:间接参政,有立法权
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也有不同的形式。本单元我们就以英国、美国、法国和德国为例,了解资产阶级代议制。
君主立宪制
(板书)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体制
民主共和制
问:一提起英国人,同学们会想到哪些词,或者会用哪些词语来描述
答:传统、保守、绅士……
同学们对英国人很了解啊!不错,一提起英国人,大凡有点文化、知识的人,都知道英国人很传统,很保守,具有绅士风度。但是,只要我们打开17世纪英国的历史,便可发现一个不争的事实:英国人既不传统、保守,也不绅士,而是非常勇敢、富有创新精神的。请同学们看看以下几个史实。
投影:
17世纪(1600—1699)英国社会扫描
1649年1月30日,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
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克伦威尔的尸体被掘出来施以绞刑。
1688年,发动政变,“进口”国王,史称“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想一想:17世纪,英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深刻变化
1649年1月30日,英国人以“暴君”“杀人犯”的罪名,用斧头砍下了国王查理一世的头,这在英国历史上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克伦威尔1658年病死。不久后,被杀的国王查理一世的儿子查理二世复辟,下令把克伦威尔的遗体从墓地里掘了出来,并命人拖着它穿过伦敦城。然后,遗体被送到了日常处决普通犯人的泰伯恩行刑场,在那里被吊了一整天。执刑者把吊尸体的绳子砍断以后,就把尸体的头砍了下来,并把那颗头颅挑在棍子上游街示众,而尸身则被扔进了坑里。最后,克伦威尔的脑袋被一根长钉子钉在了审判查理一世的威斯敏斯特教堂的房顶上,它在上面一待就是25年。
1688年,面对詹姆士二世的专制统治,英国人偷偷“进口”了一个国王,赶走了自己的国王。这个“进口”的国王便是詹姆士二世的女儿玛丽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这一历史事件后来被称为“光荣革命”。
1689年,英国人要求“进口”来的国王遵守英国议会拟好的《权利法案》,并宣读誓词,保证“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
投影:
革命前:保证“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文件”。
革命后:保证“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
——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上述四个史实明明白白告诉我们:17世纪的英国人确实既不传统、保守,也不绅士;同时也的的确确告诉我们:17世纪的英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的历史变化。那么,17世纪的英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深刻变化呢
答:英国的封建制度走向灭亡,资本主义制度逐渐建立;英国的君主立宪制逐渐确立……
几位同学说得很到位。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和完善。
在学习这节课之前,我要考考大家。
问题一:英国现任国王是谁
答:伊丽莎白二世。
投影:
伊丽莎白二世(Queen
Elizabeth
II),全称为“伊丽莎白二世,蒙上帝之恩,为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及其属下其他王国和领土之女王,英联邦之元首,信念之捍卫者”。除英国外,女王同时也是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等国家的元首。
问题二:英国现任首相是谁 是哪一政党领袖
答:布朗。
投影:
英国现任首相布朗,是英国第52位首相,工党领袖。
问:谁能告诉我英国前任首相是谁
答:布莱尔。
投影:
在2005年5月举行的英国大选中,工党以赢得议会646个议席中的355席获得大选的胜利,托尼·布莱尔第三次入主唐宁街10号,成为工党历史上第一位三次蝉联首相职务的领导人。布莱尔在大选获胜后6日受女王之命组成新内阁。
请思考:
⑴英国实行怎样的政治制度
⑵这种制度是怎样逐步确立的
(板书)一、确立——限制王权的法案:《权利法案》
⒈内容
⒉目的
⒊结果
投影:
《权利法案》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设立审理宗教事务之钦差法庭之指令,以及一切其他同类指令与法庭,皆为非法而有害。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问:《权利法案》的这些条款限制了国王的哪些权力
答:立法权,征税权,司法权,军事权。
投影:
议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询问。
为申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议会应时常集会。
问:《权利法案》的这些条款保证了议会的哪些权力
答:选举权,言论自由权,集会权。
问:《权利法案》的内容体现了什么原则
答:法律至上和议会主权。
正是因为《权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限制了英国国王的权力,确立了法律至上和议会主权的原则,所以我们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板书)一、确立——限制王权的法案:《权利法案》
⒈内容:
⒉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⒊结果:权力转移到议会,奠定君主立宪制基础
投影:
材料一
英国人最早发明了君主立宪政治制度,它既可以有效地治理人群,又可以对统治集团加以制约,对政府权力加以限制。英国是世界上最老资格的宪政国家,英国的宪政经验是最具示范意义的。
材料二
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发生 其根本因素是:“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一个合适的政治制度”。
——钱乘旦《英国式道路》
材料三
成百的国家,无论是新国家还是老国家,都选择了英格兰的议会制。
——美国史学家柯麦芝
材料四
对于代替公民亲自集会的代议制……我们最好只限于研究少数几个最有名的、与我们的特殊情况最为近似的例子。第一个适用于这个特征的是大不列颠的下院。
——美国开国元勋汉密尔顿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选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①有效调节了英国国内政治矛盾,有利于英国社会稳定
②促进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推动了世界民主进程,许多国家模仿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答:A。
问:你知道当今世界有哪些国家实行君主立宪制吗
答:……
《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这种政体虽然保留了国王,但却剥夺了王权,议会权力至上,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因此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是资产阶级管理国家的基本政权形式之一。此后英国发展的实践也证明它是适合英国发展需要的一种政治体制。但这一制度发展成现代英国君主立宪制,还是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发展道路。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发展和完善。
《权利法案》并没有解决国家行政决策和执行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内阁逐渐独立出来,责任内阁制逐渐发展、成熟。
(板书)一、确立——限制王权的法案:《权利法案》
⒈内容:
⒉目的:限制王权,扩大议会的权力
⒊结果:权力转移到议会,奠定君主立宪制基础
二、发展
⒈责任内阁制形成
请阅读“小密室的演变”一目内容,共同解决下列问题:
⑴英国内阁是怎么来的
⑵责任内阁制是如何形成的
⑶内阁跟国王的关系如何 跟议会的关系又如何
答:①内阁掌握实权,国王“统而不治”;内阁不对国王负责。②内阁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议会对内阁进行监督;议会可以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内阁可以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投影:
请找出以下材料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首相日记》
1745年10月13日,我是上议院的议长,昨天我当选首相并组建内阁,今天我参加了由国王主持召开的内阁会议。
1745年12月15日,我向国王报告了内阁之前的行政工作,并向他解释了内阁提出的增税计划。真郁闷,这个计划使我的内阁受到了下院的反对,我不得不在下院道歉,幸好之后保住了首相的位子。
在我国明朝时期,明成祖即位后开始设立“内阁”,从而使中国古代的内阁制度正式确立;而在18世纪,英国的责任内阁制也逐渐形成并发展。请思考:18世纪英国的内阁制与中国的内阁制有什么不同
提示:可以从中英两国内阁制度的性质、职能、内阁与君主的关系等方面思考。
答:英国——内阁掌握实权,不对君主负责。君主“统而不治”,虚有其位。
中国——内阁没有实权,只负责日常事务。君主专制,大权独揽。
【探究体验】
2003年英国首相布莱尔要追随美国出兵伊拉克。你认为:
⒈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 为什么
答:赞成。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⒉如果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反对出兵的话,布莱尔会不会为此而撤兵 为什么
答: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⒊如果议会中大多数议员极力反对出兵的话,结果又会如何
答: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下院,重新选举。
(板书)一、确立——限制王权的法案:《权利法案》
二、发展
⒈责任内阁制形成
⒉议会改革:选举权的扩大
议会选举规则本身就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而议会选举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又是资产阶级民主政治随时代而不断推进的具体表现。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议会的选举规则因袭的仍是中世纪的选举制度,选举权严格受财产限制,而被选出的议员大多都是贵族和大资产阶级。
1832年议会改革,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和选举权。
问:为什么这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能够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答:伴随着英国工业革命的开展,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参与国家政权。
1832年议会改革使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最后,我们一起来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这种政体下,主要有哪些机构
答:国王、议会、内阁。
所以我们归纳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时,主要就是了解国王、内阁和议会之间的关系。
投影:
一位英国的宪法权威人士曾说:“上下两院如果作出决定,就是把女王本人的死刑判决书送到她面前。她也不得不签字。”
请思考:上述材料说明英王的什么地位
答:国王是国家的象征,没有实权,“统而不治”。
(板书)一、确立——限制王权的法案:《权利法案》
二、发展
三、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国王是国家象征,“统而不治”
议会居权力中心,掌握立法权
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