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秦末民族大起义 课件+教案+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秦末民族大起义 课件+教案+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5 16:34:42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课堂实录
教学资源
我要点评
共1学时
1教学目标
1.了解和掌握秦朝暴政的主要表现,有关陈胜、吴广起义及秦朝灭亡的基本历史知识,并了解楚汉之争的简单情况。
2.探究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的原因,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秦亡前后,项羽、刘邦所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培养学生初步比较战争性质的能力。
3.认识秦的暴政是激起农民起义的根本原因,从而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初一学生正处在12—13岁之间,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模仿、接受能力强,渴望得到表扬、肯定。此外,他们又活泼好动,无法持久专心听讲,渴望亲身体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新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恰当地组织引导并引进激励机制,使学生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竞争意识。就本课来说,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对初一学生来说学起来有些困难,如果单凭老师一张嘴满堂灌,既枯燥无味,也违背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创设各种情境,鼓励他们学生合作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加深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初一学生正处在12—13岁之间,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模仿、接受能力强,渴望得到表扬、肯定。此外,他们又活泼好动,无法持久专心听讲,渴望亲身体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新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恰当地组织引导并引进激励机制,使学生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竞争意识。就本课来说,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对初一学生来说学起来有些困难,如果单凭老师一张嘴满堂灌,既枯燥无味,也违背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创设各种情境,鼓励他们学生合作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加深对课文的学习理解。
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初一学生正处在12—13岁之间,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模仿、接受能力强,渴望得到表扬、肯定。此外,他们又活泼好动,无法持久专心听讲,渴望亲身体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新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恰当地组织引导并引进激励机制,使学生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竞争意识。就本课来说,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对初一学生来说学起来有些困难,如果单凭老师一张嘴满堂灌,既枯燥无味,也违背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创设各种情境,鼓励他们学生合作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加深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初一学生正处在12—13岁之间,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模仿、接受能力强,渴望得到表扬、肯定。此外,他们又活泼好动,无法持久专心听讲,渴望亲身体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新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恰当地组织引导并引进激励机制,使学生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竞争意识。就本课来说,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对初一学生来说学起来有些困难,如果单凭老师一张嘴满堂灌,既枯燥无味,也违背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创设各种情境,鼓励他们学生合作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加深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初一学生正处在12—13岁之间,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模仿、接受能力强,渴望得到表扬、肯定。此外,他们又活泼好动,无法持久专心听讲,渴望亲身体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新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恰当地组织引导并引进激励机制,使学生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竞争意识。就本课来说,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对初一学生来说学起来有些困难,如果单凭老师一张嘴满堂灌,既枯燥无味,也违背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创设各种情境,鼓励他们学生合作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加深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初一学生正处在12—13岁之间,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模仿、接受能力强,渴望得到表扬、肯定。此外,他们又活泼好动,无法持久专心听讲,渴望亲身体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新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恰当地组织引导并引进激励机制,使学生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竞争意识。就本课来说,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对初一学生来说学起来有些困难,如果单凭老师一张嘴满堂灌,既枯燥无味,也违背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创设各种情境,鼓励他们学生合作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加深对课文的学习理解。本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一学生,初一学生正处在12—13岁之间,他们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模仿、接受能力强,渴望得到表扬、肯定。此外,他们又活泼好动,无法持久专心听讲,渴望亲身体验,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新知。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对学生恰当地组织引导并引进激励机制,使学生之间既是竞争对手,又是合作伙伴,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良好的竞争意识。就本课来说,陈胜、吴广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对初一学生来说学起来有些困难,如果单凭老师一张嘴满堂灌,既枯燥无味,也违背了当前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创设各种情境,鼓励他们学生合作探究,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使其加深对课文的学习理解。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秦末农民战争
教学难点:秦亡前后,项羽、刘邦等领导的战争性质的变化。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秦末农民大起义
视频导入:
欢迎大家走入我们今天的历史课堂。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放一段成语故事的视频,大家请认真观看,等下老师有问题要问大家。
同学们,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生:指鹿为马)他发生于什么时候?(生:秦二世时期)秦二世时,丞相赵高竟敢在朝堂上公然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这说明什么?(生1:说明丞相根本不把皇帝放到眼里,生2:说明皇帝很昏庸,生3:说明当时的政治很黑暗)那大家觉得在秦王朝在他们的统治之下,命运又将如何呢?(生:会衰弱下去甚至灭亡),的确,秦王朝确实是二世而亡,它仅仅存在了短短十五年,可是秦王朝的灭亡难道仅仅是因为秦二世的昏庸无道么?它又是怎样被推翻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来一起进入本书第10课的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
欢迎大家走入我们今天的历史课堂。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放一段成语故事的视频,大家请认真观看,等下老师有问题要问大家。
同学们,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生:指鹿为马)他发生于什么时候?(生:秦二世时期)秦二世时,丞相赵高竟敢在朝堂上公然指鹿为马,颠倒黑白,这说明什么?(生1:说明丞相根本不把皇帝放到眼里,生2:说明皇帝很昏庸,生3:说明当时的政治很黑暗)那大家觉得在秦王朝在他们的统治之下,命运又将如何呢?(生:会衰弱下去甚至灭亡),的确,秦王朝确实是二世而亡,它仅仅存在了短短十五年,可是秦王朝的灭亡难道仅仅是因为秦二世的昏庸无道么?它又是怎样被推翻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就来一起进入本书第10课的学习《秦末农民大起义》
活动2【讲授】秦末农民大起义
(一)秦的暴政
好,很多同学的已经阅读完了,接下来老师来为大家请出我们今天的学习小助手,他就是哆啦A梦。
师:穿越到秦朝的哆啦A梦给我们发回了封邮件,我们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ppt展示)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穿越到了秦始皇时期的一个农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乡亲们忙碌的身影,他们有的在用镰刀割秸秆,有的在打场脱谷,有的推着满载粮食的小车来去匆匆。不过让人奇怪的是,田里劳动的多是些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妇女、老人。青壮年男子却很少见。同学们,为什么村里勤劳的妇女,老人生活依然如此贫困?这些青壮年男子又去哪里了?回答这些问题后,我会给大家提供更多有效学习信息!
师:他还给我们出了两个难题,哪位同学帮他解答下第一个问题?
学生活动预期:
生:因为秦朝的赋税很重,农民要将其收获物的2/3上缴给国家。
师:那么,秦朝的赋税又包括哪些种类呢?接下来我们看哆啦A梦的是否给我们发回了更多有效的学习信息?(ppt展示)
穿越到秦朝我了解到,秦朝的赋税,包括以下三种。
1.田租:包括粮食和干草、秸秆。
2.口赋:即人头税,按人口征税。 3.杂赋:各种名目的临时摊派,主要是布帛和钱。
这些赋税加起来,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2/3。
师总结:由此可见,沉重的赋税使得百姓生活十分困苦,有材料记载农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这也是我们所说的秦朝暴政的第一方面:沉重的赋税
过渡:刚才我们帮哆啦A梦解决了第一个问题,谁能帮他解答下第二个问题:这些青壮年男子都去哪了?
学生活动预期
生1:他们有的去修骊山陵,有的去修阿房宫,还有的去修长城,有的去服兵役征伐南方。(ppt展示图片)
师:在古代,我们将百姓被国家无偿征用进行的劳动,称之为徭役。师:秦朝老百姓的徭役状况又如何呢?我们来继续阅读哆啦A梦的来信。(PPT展示)
秦朝法律规定,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从此开始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每年被征调服徭役的人不下300万人。
师:同学们从这封信中,你发现秦朝的徭役状况如何?
学生活动预期:
生:很重,很繁重(齐声答)
师:你从哪里看出呢? 生1:服役人数多(全国人口有2000万,每年服徭役的人不下200万) 生2:服役时间长(男子17岁就要服役,知道60岁才能免除) 师总结:而繁重的兵役、徭役又使得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对社会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这就是秦朝暴政的第二个重要表现。板书:繁重的徭役、兵役 师:刚才在哆啦A梦的帮助下,我们了解到秦朝的赋税很沉重,百姓的徭役兵役负担很重,接下来,让我们继续阅读哆啦A梦的来信。(PPT展示) 从秦朝的乡村出来,我来到了秦朝的集市上,可是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成了抢手货,聪明的同学们,你能给我解释下原因么? 学生活动预期: 生:秦朝的法律很残酷,稍有不慎,就会触犯法律。很多人可能被砍了脚,所以不需要买鞋子,而要去买拐杖。 师:你归纳的很好。接下来让我一起看一些秦朝酷刑图片,我们会有更直观的了解。(ppt展示) 这就是秦朝暴政的第三个重要表现。板书:严酷的刑罚 (设计意图:通过哆啦A梦来信的形式,创设情景,拉近历史同现实的距离。使学生直观地体会到秦朝百姓的生活状态,并引导学生思考秦朝暴政的表现,激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感知历史的能力。) 师:刚刚结合我们教材和多啦A梦的帮助,我们了解到秦始皇统治时期,赋税沉重,徭役、兵役负担繁重,刑罚残酷。此外,为了控制人们的思想,秦始皇还有一个极端的做法“焚书坑儒”,哪位同学能结合教材P48面的“相关史事”给大家解释一下么? 生:(结合教材介绍:秦始皇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烧了许多诸子百家的书,活埋了四百多个儒生,史称“焚书坑儒”。) 师:这种做法会有什么危害呢? 生:摧残了文化、禁锢人们的思想,阻碍教育发展,激化了秦朝知识分子与政府的矛盾。
师:秦始皇死后,它的儿子秦二世即位,秦二世的统治更加残暴。有哪些表现呢?同学们能否结合教材回答下?
生:在埋葬秦始皇时,下令将大量宫女殉葬,为避免泄密,把修墓室的工匠也活活闷死在墓室里。秦二世为巩固帝位,凶残地杀害自己的兄弟姐妹,任意屠杀文武大臣,他对民众的剥削更为残酷,并恣意挥霍,四处巡游,穷奢极欲,使人民处于无法生活的境地。
师:找的很准确,但哪位同学能用更简洁的语言总结下秦二世的残暴统治呢:
生:残害手足,屠杀大臣,鱼肉百姓
师:同学们,大家设想下,生活在秦王朝的百姓是怎样的一种生活状态?
生:感到生不如死,生活十分困苦,心里非常痛恨秦王朝的统治。
教师过渡:是的,秦朝残暴的统治给百姓带来了无尽的痛苦,使得民不聊生,民怨沸腾,人们忍无可忍,最终一场规模宏大的农民起义爆发了。
(二)揭竿而起
师:为了让大家真切地体会下这场大起义爆发的过程。接下来请大家欣赏一段历史剧。
旁白:有请都尉大人
都尉(徐翔):“奉天承运,皇帝诏曰:为抵御匈奴,保我大秦国泰民安,今需征阳城戍卒九百余人,赴渔阳戍边。凡年满17岁的男子请速速前往。钦此!
农民(毛雨宾):草民接旨
旁白:于是九百多个穷苦农民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他们夜以继日,马不停蹄走了数日,行至大泽乡时,他们遇到了连日大雨,道路被大雨冲毁,眼看已无法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卒误期要被处斩。怎么办呢?队伍中的两个人陈胜和吴广,偷偷地商量起来:
吴广(闵文华):兄弟,这可是场索命雨啊,延期得死,逃亡也是死。反正都是一死,我们还不如反了,这样的日子老子受够了。
陈胜(毛雨宾):我也早有此意,天下人都受够了秦朝的暴政,只是没人起头,咱们吆喝一声,准能成大事。
旁白:经过一番谋划与准备,他们为了激起民怨,先激怒押解军官,然后乘机杀死他们。于是趁都尉大人喝的晕晕乎乎的时候,吴广对都尉大人说:
吴广(闵文华):大人,现在秋雨连绵不绝,我们根本无法按期到达。这样到与不到都是死罪!您不如行行好,放大家一条生路!”
都尉(大怒):“什么!你竟想逃跑,你这个反贼,看老子不宰了你!”
陈胜:“贤弟,我来帮你!”
旁白:两人很快将都尉杀死。陈胜手提着都尉的人头,慷慨激昂地对在场的众人高声说道:
陈胜(毛雨宾):父老乡亲们,大雨延了期,咱们脑袋现在已经别在了腰带上,就算到了,按律法我们也是要被砍头的!横竖都是一死,咱们还不如拼一把,大丈夫不死就罢了,死就要死的轰轰烈烈,王侯将相难道就是天生的吗?!”
征夫甲:“你说了算,我们愿意跟着你干!”
征夫乙:“对!我们愿意跟着你干!”
旁白:于是,众人当下袒露右臂,歃血为盟。我国历史上第一次轰轰烈烈的农民起义拉开帷幕!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表演历史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并让学生能更直观地体会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历程)
师:同学们,你能否根据刚才的历史短剧,结合教材,完成学案第二部分的表格1。
陈胜吴广起义
时间
领导人
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填写表格的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概括总结的能力,加深对基础知识的巩固)
师:好,多数同学已经完成,哪位同学能结合表格再为大家介绍一下这场起义爆发的时间、地点、领导人,起义爆发的原因?
生:这场起义爆发于公元前209年,地点在大泽乡,领导人是陈胜吴广,原因是他们被征发去渔阳戍守长城,行至大泽乡时遇到了连日大雨,不能按期到达,按照秦法,戍守误期要被处死
师:渔阳和大泽乡是今天的哪里呢?
生:渔阳:今北京密云大泽乡:今安徽宿迁
师:刚才陈颖说因为他们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遇到了连日大雨,按照秦法,戍守误期将被处死,都不到都是一死,于是他们揭竿而起。但也有人说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其他同学认同这一观点吗?接下来,同学们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等下你们派出代表陈述本组的观点。(合作探究一)
生1:认同。按期到达就没有违反秦律不会被斩首。
生2:不认同。陈胜吴广的队伍不起义还可能有其他的队伍起义。因为刚才我们已经了解了秦的暴政,在这样的暴政统治下,民不聊生,即使没有陈胜吴广不起义也可能有李胜赵广起义。(
【师总】:同学们看问题很到位,分析的也很深入。这正反映了这场农民起义的爆发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表达不同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深入地认识到秦朝末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秦的暴政)
师:大泽乡起义爆发之后,农民起义的烽火,迅速形成了燎原之势,起义军接连攻下了几座县城,在攻占陈县后,陈胜自立为王,建立了政权,这个政权的名字叫什么?
生:“张楚”政权。
师:后来,起义军以陈县为中心,向秦朝的都城(咸阳)发起了总攻。当他们抵达函谷关前的时候,这支队伍已经发展到了几十万人。
师:但是,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成功了吗?他们最终推翻了秦王朝么?
生1:由于秦军的强大,不到半年,起义军被镇压下去,陈胜吴广也先后被部下杀害。
师:是呀,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开创了农民反对暴政之先河,沉重地打击了秦朝。特别他们在起义中喊出的那个响亮的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更是喊出了中国历次农民起义的心声,鼓舞着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师过渡】:陈胜吴广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反秦的浪潮并没有因此平息,之后,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军继续反抗秦朝的统治。这期间有一场重要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秦军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家请快速阅读教材,看谁先找出场这战役的名字?对垒的双方?结果?
生:战役名字是巨鹿之战,交战双方是项羽领导的起义军对战秦军。我查过资料,在这场战役中,秦军有30万,项羽的军队只有4万人,但最终项羽却以少胜多,大败秦军。
师:项羽为什么会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呢?这里还有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接下来让我们来共同看一段视频!
同学们,这个故事的名字叫?(破釜沉舟)
合作探究二:同学们,你能否结合视频和教材中的知识拓展说一说项羽在这次战役中的高明之处?
生:项羽这招叫做“置之死地而后生”。当时项羽在兵力上处于绝对的劣势,接近1:10的比例。按照常规的战术,不大可能取得胜利,而项羽破釜沉舟,将他和士兵们的退路堵住了,要么胜利前进,要么战死沙场。为了活命,将士们除了与敌人英勇战斗,别无选择。这就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斗志,起到以一当十的威力。项羽在特殊的情况下,运用特殊的做法,应该说是非常高明的。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调动学生的感官,层层分析,让学生能体会到项羽在特殊时期采取的这种做法使非常高明的。)
师:项羽在巨鹿之战中大败秦军主力,奠定了反秦斗争胜利的基础,但最终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了?
生:在项羽指挥巨鹿之战的时候,刘邦率领另一支军队避实就虚,先攻打咸阳。由于当时秦军的主力都在对付项羽,刘邦就抓住有利时机攻陷了咸阳。秦王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就此灭亡!
师:结合上节课知识,我们小结一下秦朝建立、灭亡的年代,
生:公元前221年建立,公元前207年灭亡,前后共15年。
[过渡]秦朝灭亡后,两位起义军的领袖又面临着一个新的问题:二人在推翻秦朝前有个约定,先攻破咸阳者为王。现在刘邦先攻下了咸阳,按约可以为王。可是论实力,项羽又比刘邦强大得多,是他消灭了秦军主力。同学们,如果你是项羽,你会甘心将权力拱手让人吗?(生摇头或说不会)于是,为了争夺最高统治权,项羽、刘邦在秦朝灭亡后又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之争”。
师:为什么历史上刘邦和项羽之间战争称为“楚汉之争”呢?
生:秦朝灭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分封刘邦为汉王,所以历史上又称为楚汉之争。
师: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这时候的,项羽刘邦的身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他们已经不再是起义军的领袖,他们变成了新的统治阶层,他们之间的战争性质已经变为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的战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楚汉之争前后刘邦和项羽身份的变化,可以使学生理解楚汉之争和刘邦、项羽之前领导的农民战争有本质的区别)
师:楚汉之争中,他们征战的目标是什么呢?最终胜利者是谁呢?
生:争夺帝位,最终刘邦战胜了项羽。(齐答)
(合作探究)项羽在巨鹿之战中能够以少胜多战胜秦军,可为什么在楚汉之争中却最终被刘邦打败?请结合教材p49页和自己查找的材料(是否可以说自己查找的材料,你定),四人一组,展开讨论。等下派代表说说你们组的观点。
生1:刘邦进入关中后,约法三章,废秦苛法大得人心;项羽相反,巨鹿之战后,活埋秦降卒20万人,进入关中后,纵兵烧杀抢掠,大失人心。
生2:刘邦善于用人,身边有一批谋士良将,如萧何、张良、韩信等;项羽则不能容人,连被项羽称为“亚父”的谋士范增最后也愤然离去。
生3:刘邦经过四年战斗,将项羽包围在垓下,夜晚让士兵都唱楚地的民歌,使得项羽军心涣散,项羽兵败自刎,于是有了“四面楚歌”的成语。
师总结:你们说的非常好,说明大家的知识面很丰富。是的,因为刘邦比较善意收揽民心,也善于用人,而项羽却不善用人,并且进入咸阳之后纵兵烧杀抢掠,大失人心,所以,战争的结果最终以刘邦的胜利而告终。当然,刘邦之所以战胜项羽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原因,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下查阅更多的资料。
(设计意图:通过分组讨论,充分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中能认识到刘邦能够战胜项羽的主要原因)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能不能试着画张思维导图?(生画)
师:同学们画的都很好,接下请大家跟随老师画的思维导图,我们重新回顾下本课所学内容。
师:同学们,在本课中,我们了解到秦王朝虽然强大,但由于残暴的统治,最终却被农民起义所推翻,我们从秦朝被推翻的历程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生:如果统治者统治过于残暴,就会激起百姓的反抗。这个王朝的命运也就不会太长。
教师小结:是的,如果统治者统治过于残暴,就会激起人民的反抗,他的统治就绪陷入危机,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而秦朝之后的汉王朝从中吸取了哪些教训,采取了哪些治国良策,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学习。
活动3【练习】秦末农民大起义
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秦的暴政B、焚书坑儒
C、修建宫殿和陵墓D、法律残酷
2、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爆发的地点是()
A、陈B、沛县C、大泽乡D、渔阳
3、推翻残暴的秦朝统治的()
A、陈胜吴广起义B、项羽的起义军
C、刘邦的起义军D、刘邦项羽起义军
4、秦朝灭亡的时间是()
A、公元前209年B、公元前207年
C、公元前206年D、公元前202年
5、下列消灭秦军主力的是()
A、涿鹿之战B、牧野之战
C、巨鹿之战D、长平之战
6、项羽和刘邦争夺帝位的战争是()
A、巨鹿之战B、长平之战
C、楚汉之争D、城濮之战
课件24张PPT。欢迎来到
历史课堂 第10课 
秦末农民大起义多啦A梦的来信哆啦A梦的来信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我穿越到了秦始皇时期的一个乡村,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乡亲们忙碌的身影,但大多是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妇女、老人,青壮年男子很少见。他们有的在用镰刀割秸秆,有的在打场脱谷,还有的在粮官的指挥下,推着满载粮食的小车往粮仓走去。同学们,为什么这些劳作的妇女、老人看上去生活是那么贫困?村里的青壮年男子又去哪里了?沉重的赋税
穿越到秦朝我了解到,秦朝的赋税,包括以下三种。
1.田租:包括粮食和干草、秸秆。
2.口赋:即人头税,按人口征税。 3.杂赋:各种名目的临时摊派,主要是布帛和钱。
这些赋税加起来,要占到农民收获物的2/3。
秦朝法律规定, 男子17岁就需要到官府登记户籍服徭役,直到60岁才能免除。据估计,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万,每年被征调服役的青壮年男子不下300万。繁重的徭役、兵役 从秦朝的乡村出来,我来到了秦朝的集市上,可是却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鞋子没人买,拐杖却成了抢手货,聪明的同学们,你能解释下原因么?严



罚刖刑劓刑腰斩车裂自主学习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陈胜和吴广 遇雨误期,按律当斩 时间:2分钟
任务:请同学们结合历史剧和课本有关“陈胜吴广
起义”的大小文字,完成表格。  合作探究1根本原因:秦的暴政 有人认为如果陈胜、吴广等人在前往渔阳戍边的途中,没有遇到大雨,秦末农民战争就不会爆发。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大泽乡渔阳陈函谷关×咸阳张楚政权知识回顾公元前209年、大泽乡陈胜和吴广遇雨误期,按律当斩被秦军镇压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
起义,它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
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
统治。 张楚政权项羽 VS 秦军项羽取得胜利以少胜多的战役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秦朝灭亡楚汉之争VS 刘邦 项羽 这场战争谁胜谁败?刘邦战胜了项羽,项羽兵败自刎。合作探究2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以少胜多战胜
秦军,可为什么在楚汉之争中却最终
被刘邦打败?请大家结合教材第50页,
和你了解的历史知识,说说你的理由。小结巩固 秦的暴政农民大起义 秦朝灭亡繁 重 的 徭 役沉 重 的 赋 税 严 酷 的 刑 罚(前 期)陈胜吴广领导(后 期) 项羽刘邦领导 巨鹿之战 楚汉之争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