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和文物插图,了解考古资料对于历史研究的重要性。了解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通过模拟秦朝大臣们对分封制和郡县制的争论,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结合小组讨论、分组发言,分阶段、分层次地解决问题;同时运用图示法、问题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法进行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课学习,知道秦王朝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真正的疆域辽阔的统一,并且创建了一整套从中央到地方的集权政治制度,奠定了其后历代政治制度的基本模式;同时也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为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局面奠定了基础。
2、明白秦王朝采取“焚书坑儒”以及“挟书律”等手段,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它的迅速灭亡。
3、通过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优缺点的全面了解,培养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意识。
学情分析:
这是新课的第二节,学生明显适应多了。有关知识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具有一定知识储备。秦汉王朝十分强盛,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以及秦汉政治统治措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历史内容,主要通过他们阅读了大量语文课文,又有许多古迹文物的接触,还有历史剧目的观看等途径。秦始皇个人既是学术界研究得比较深入的一个历史人物,也是当前影视剧选材较多的一个人物。学生对本课内容比较熟悉,但相当一部分学生还分不清艺术创作与真实历史的界限,把影视文学创作中的秦始皇形象与真实历史中的秦始皇画等号,不能理解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整个中国君主专制政治发展的深远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秦王朝集权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
?难点: 制度史比较抽象,需要介绍大量的背景知识,利用大量实例进行分析说明,逐步引导学生建立起宏观概念。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
(一)、各学习小组通过对书籍、报刊、杂志、网络等媒体的查寻,找到秦始皇陵兵马俑的图片、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以及秦长城概况等资料。
(二)、查阅与本课有关的历史史实。
三、教学新课
(一)、“六王毕,四海一”
1、“六王毕”
①提问:秦朝建立专制制度之前,必需要实现国家的统一。(展示秦灭六国示意图)大家知道秦统一六国的时间、顺序以及有何意义吗?
②展示李白的《古风》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雄图发英断,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提问:“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是什么历史事件?
③请同学展示收集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图片和近期关于秦始皇陵考古勘察的报道。
?[过渡]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凭借百万大军,继续开拓边疆,最终完成了统一大业。
2、“四海一”
①设问:假如你是秦始皇,面对刚刚建立起来的大帝国,迫切要做的是什么?说一说秦始皇为达到这一目的采取了那些措施?
②请同学们搜集的有关秦长城的资料。
③图片展示:秦朝疆域图
[过渡]师:秦朝建立大一统国家后,面对地域广阔的帝国,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将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进行管理?
(二)、海内为郡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主要内容
?? 设问:面对地域广阔的帝国,假如你是秦始皇,你将采取那些行之有效的措施管理地方?
1、地方——郡县制
①秦统一之初,有人向嬴政提出分封子弟、广建诸侯的建议,廷尉李斯则坚决反对。想一想,如果你是秦朝时的一位大臣,你会建议秦始皇采取哪种统治方式治理地方?为什么??? 这一问题不要求有统一答案,可以重点分析学生建议的依据和原因。(秦始皇主张实行郡县制,因为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社会动荡)
②讨论:统一之后是实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有不同的意见,你能说说哪些人会主张郡县制?哪些人会主张分封制?他们各自有什么理由?
③图片展示:郡县制的结构示意图
④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主要特征是什么呢?
?[过渡]师:为维护庞大的帝国,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了哪些机构呢?
2、中央——秦汉时期的官僚机构
?? 设问:为维护庞大的帝国,秦始皇在中央设立了那些机构?
(1)、首创皇帝制度
提问:①皇帝制度的特征有哪些?
②赢政自称始皇帝反映了他的哪些政治意图?
③请思考:这反映了秦朝时期皇帝制度有何特点?
?[过渡]师:为了加强对中央控制,秦始皇还设立了三公九卿。
(2)、三公九卿
材料展示:三公九卿示意图
小结:
中央集权——包括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是一套完整的封建政治制度,官职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既相互配合,又彼此牵制,统治机构的最高统治权控制在皇帝一人手中。这套制度是地主阶级用来统治、镇压广大劳动人民的。但它也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在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
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1、积极作用和影响? (1)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北击匈奴,南平百越,疆域不断扩大,逐渐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 (2)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推行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为巩固统一,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了重要的作用2、 消极作用
秦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大大加强了统治力量,但人民的处境日趋恶劣,秦的暴政导致了秦的灭亡。
四、小结
师:秦朝建立的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政治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个新的发展,在当时以及此后相当长的时间中,这一制度对巩固我们祖国的统一,对促进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起过一定的作用。在此后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基本上沿用了这一制度。
课件22张PPT。二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灭六国,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六王毕四海一——实现统一1、过程(1)东灭六国,建秦朝(2)北击匈奴,夺河套,修长城,筑直道(3)南征岭南、修灵渠、置郡县(4)西南开“五尺道”、任官吏2、意义:(1)扩大统一帝国的规模。
(2)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东到大海北至长城南到南海西到陇西 是推行郡县制还是分封制?二、海内为郡县1、出现:春秋战国2、确立:秦朝3、内容:4、特点(1)中央垂直管理地方(2)郡县长官由皇帝任免5、意义(1)是中央集权制的重要环节。(2)标志着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6、发展:西汉(汉初郡国并行---武帝推恩令)消除地方割据,巩固大一统。 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 相同点:
①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重要的地方行政制度。
②目的:都是为了巩固王权的统治。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不同点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三、百官公卿1、皇帝制度2、三公九卿制皇权至高无上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小 结秦行政机构示意图君 主 专 制 中 央 集 权再见始皇帝的由来 “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丞相绾﹑御史大夫劫﹑廷尉斯等皆曰:“昔者五帝地方千里,其外侯服夷服诸侯或朝或否,天子不能制。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着‘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 ——《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王嬴政,即秦始皇,公元前二四六年至公元前 二一○年在位。他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是我国传说时代的历史人物。有种种不同的说法。据《史记·秦始皇本纪》为天皇、地皇、泰皇(即后来俗说的人皇)。还有说是伏羲、女娲、神农五帝,按《史记·五帝本纪》之说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他们都是传说中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改“王”为“皇帝”。秦统一后,嬴政认为“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 他自以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自称“始皇帝”,后世称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天子自称为“朕”,命为“制”,令为“诏”,印称“玺”。从此皇帝就成了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辽东临洮河南地九原郡秦朝古长城湘水离水今日灵渠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