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课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课件(45张ppt) (2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优课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九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教案+课件(45张ppt) (2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6 19:07:30

文档简介

二 新兴力量的崛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教学内容,了解战后多种新兴力量崛起的情况,知道两极格局受到来自多种力量的有力冲击,在世界多极化趋势中曲折发展,从多层次、多角度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通过阅读材料和历史图片,培养学生自我分析材料和图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分析法、归纳法等教学方法学习有关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的概况和阐释;教师应当注重启发式教学,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给予及时而客观恰当的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发展中的多样性和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激发对祖国的热爱,并逐步形成对祖国、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学情分析:
本课虽然空间跨度较大,涉及中外,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这一主干线索表明,有利于学生在课程学习当中把握主要矛盾,与一反三,解决课程学习问题。此外,学生知识储备层次参差不齐,整体而言,有一定的史料阅读和分析能力,也有一定的求知欲。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
盟运动兴起的过程及影响。
2、难点:新兴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的影响。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由材料解读导入:
材料: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引导学生解读材料并设问:二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受到哪些“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
引导学生解读课前提示,初步了解美苏两极格局下崛起的新兴力量: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再逐目学习。
【导入】学习过程
(一)“欧洲人的欧洲”(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59—160,了解和归纳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可通过列成简单的大事年表加以落实,如下:
1951年:
1958年:
1967年:
1973年:
1975年:
20世纪80年代后:
在了解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有关史实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有关材料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思考1:欧洲为什么要走向联合?
材料一?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破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必须使联合起来的欧洲成为第三种力量。……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上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思考2:欧洲联合为何从煤钢联营开始?
材料二?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
思考3:欧洲走向联合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三? 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
材料四? 1950年—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 。1951年—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为 3.2%,联邦德国为 4.4%,法国为4.3%。??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本目内容为发展要求,只要求学生一般了解即可。可补充以下材料说明: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对美苏两极格局带来的影响。
材料一 1950年—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 ,日本为12.4%。1951年—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为 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 4.4%,法国为4.3%。??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日前解禁的美国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 ——《史海纵横》
(三)东方巨龙的腾飞(中国的振兴)
引导学生阅读材料,了解和归纳新中国成立后逐步振兴的有关史实,可通过列成简单的大事年表加以落实,如下: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7年:
1971年:
1972年:
1978年:
引导学生回顾必修1专题四、专题五所学内容,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政治建设、外交成就,进一步认识“东方巨龙”的腾飞。还可补充说明中国国防科技重大成就: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等,加深理解新中国在各方面取得的成就。
解读以下材料: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巨变,使我们能够更自信和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大国崛起》
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中国的振兴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不结盟运动兴起的有关内容:
兴起背景:在美苏立即格局下,希望保持和平中立
兴起标志: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宗旨和原则:独立自主和非集团
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
在理解以上内容的基础上讨论分析:为什么不结盟运动兴起“有力地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可补充说明以下材料内容,进一步理解:不结盟运动兴起有力地冲击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中的两极格局。
材料一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不设总部,无成文章程。目前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家和10个观察员组织。全球人口的55%生活在不结盟运动国家。中国于1992年成为该组织的观察员国。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材料二? 在当今联合国189个会员国中,发展中国家有148个,人口占世界的82%。在世贸组织目前的150个成员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占四分之三。在现有的四十八个最不发达国家中,二十九个是世贸组织的成员,七个是该组织的观察员。
课堂小结:归纳总结以下内容:
①分析指出欧洲、中国、发展中国家不同的发展方式:欧洲——联合中发展;中国——探索中发展;发展中国家——斗争中发展。指出,新兴力量崛起的多样性和曲折性,并说明只有适合本国本地区的发展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
②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使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课件45张PPT。必修1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欧洲共同体形成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兴起第二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一)“欧洲人的欧洲”(欧洲共同体的形成)1951年:
1958年:
1967年:
1973年:
1975年:
20世纪80年代后: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三个机构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提出“用一个声音说话”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成立 “欧洲议会”政治联合加强,防务合作加快步伐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欧洲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一)“欧洲人的欧洲”(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思考1:欧洲为什么要走向联合?材料二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思考2:欧洲联合为何从煤钢联营开始?材料一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破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必须使联合起来的欧洲成为第三种力量。……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上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一)“欧洲人的欧洲”(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思考3:欧洲走向联合对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材料一 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欧洲是欧洲人的欧洲”。影响:冲击了美苏两极对峙格局材料二 1950年—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 ,日本为12.4%。 1951年—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为 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 4.4%,法国为4.3%。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1949年 1953年 1957年 1971年 1978年 ……新中国成立取得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一五”计划完成重返联合国实行改革开放
召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三)东方巨龙的腾飞(中国的振兴) 新中国成立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的巨变,使我们能够更自信和从容地立足于世界去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
——《大国崛起》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东方巨龙的腾飞(中国的振兴)五星红旗飘扬在联合国大厦前尼克松访华周恩来步入日内瓦会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言首届不结盟国家会议会场不结盟运动的标志(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宗旨和原则: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兴起标志:苏联美国两极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20世纪50—80年代新兴力量的崛起:
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兴起首届不结盟国家会议会场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不设总部,无成文章程。目前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家和10个观察员组织。全球人口的55%生活在不结盟运动国家。中国于1992年成为该组织的观察员国。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不结盟运动的标志在当今联合国189个会员国中,发展中国家有148个,人口占世界的82%。在世贸组织目前的150个成员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占四分之三。在现有的四十八个最不发达国家中,二十九个是世贸组织的成员,七个是该组织的观察员。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二)迅速兴起的日本(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1、日本在二战后迅速兴起、成为经济大国的主要原因①把发展经济作为立国方针,制定合乎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②在国际事务中利用日美关系发展对外经济
③重视教育
④80年代以后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材料 1950年—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 ,日本为12.4%。1951年—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为 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 4.4%,法国为4.3%。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材料 日前解禁的美国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总统助理基辛格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破口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 ——《史海纵横》 (二)迅速兴起的日本(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2、日本经济崛起对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1951年)——欧洲走向联合的起点材料一 西欧和日本都是美国非常有力的竞争对手。朋友,是的。盟国,是的。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在经济领域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
——引自《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的讲话》(一)“欧洲人的欧洲”(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思考1:欧洲为什么要走向联合?材料一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材料二漫画中的法国人和德国人正在讨论 材料阅读与思考:
材料一 1950年—1975年间,美国工业生产平均年增长3.8%,英、法、联邦德国平均为5.4% ,日本为12.4%。1951年—1977年,美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平均增长为 3.2%,日本为8.8%,联邦德国为 4.4%,法国为4.3%。 ——宋则行、樊亢:《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
注:+为顺差,-为逆差
——摘自杨国昌:《当代世界经济概论》
根据材料一、二谈谈20世纪50—70年代西方经济发展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对世界格局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变化:美国经济实力相对下降,西欧和日本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影响:经济格局由美国独霸到逐渐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政治格局由美苏两极格局逐渐表现出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第二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欧洲共同体总部大厦请结合教材简述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欧洲共同体的形成过程:建立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
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
原子能共同体建立1967年,三个机构正式合并为欧
洲共同体发展1973年,提出“用一个声音说话”
1975年,“欧洲议会”成立
80年代后,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破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 ……必须使联合起来的欧洲成为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上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 请思考:“欧洲人”为什么要进行联合?主要原因:1)联合有利于欧洲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2)为了摆脱美国的控制,提高国际地位。日本经济迅速发展原因:
表现:
影响:1)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制定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在国际事务中利用日美关系发展对外经济;
3)重视教育。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材料: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人死亡约310万。战争结束后,由于军事生产体制的瓦解,工厂纷纷倒闭,工人大批被解雇,加上士兵复员、海员侨民被遣返,失业人数高达1324万人。1945年又碰上天灾,稻谷歉收,粮食奇缺,社会陷入动荡不安的状态。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1987年,日本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跃居资本主义大国之首。
材料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对社会生产关系作了局部调整……朝鲜战争中,日本得到不少于36亿美元的直接或间接的特需订货……长期坚持推行高积累、高投资和强化资本积累的政策,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行机制……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国民经济进行全面革新和改造……确定“贸易立国”思想,积极有效地开拓国际市场……
思考: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中可说明什么?
2)请结合材料三分析日本在二战后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大国的原因。东方巨龙的腾飞(1)1949——1978年:
(2)1978年至今:曲折发展迅速发展1、新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东方巨龙的腾飞2、新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不结盟运动兴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原因:
发起国(人):
兴起标志:
奉行的宗旨和原则:
作用: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南斯拉夫(铁托)、印度(尼赫鲁)、埃及(纳赛尔)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在一定程度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成为一支国际政治力量,有力地冲击两极格局。首届不结盟国家会议会场铁托不结盟运动的标志在当今联合国189个会员国中,发展中国家有148个,人口占世界的82%。在世贸组织目前的150个成员中,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数量占四分之三。在现有的四十八个最不发达国家中,二十九个是世贸组织的成员,七个是该组织的观察员。 日本欧洲中国亚洲第二课 新兴力量的崛起学习要求:
简述欧洲共同体形成的基本过程;简述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阶段与概况及其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作用;知道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了解不结盟运动的作用;说出两极格局下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的主要表现;感受发展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理解和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发展的特殊性。 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一)欧洲共同体形成(欧洲走向联合)1、背景:
2、过程: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和发展。1951年:
1958年:
1967年:
1973年:
1975年:
20世纪80年代后: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三个机构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提出“用一个声音说话”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欧洲议会”成立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防务合作加快了步伐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一)欧洲共同体形成(欧洲走向联合)1、背景:
2、过程:
3、影响:1)促进西欧各国的经济发展,有助于欧洲的政治稳定;
2)西欧各国开始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以欧洲的联合为基础抗衡美国的政治控制。(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表现及其影响原因:
表现:
影响:1)制定合乎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2)在国际事务中利用日美关系发展对外经济; 3)重视教育; 4)80年代以后加大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力度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仅次于美国的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
1987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是世界最大的债权国、主要贸易出口国和对外援助大国1)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2)日本追求“政治大国”的呼声日益强烈;
3)日本开始奉行相对独立的外交政策,试图摆脱雅尔塔体系的束缚,力图成为世界政治格局中重要的一极。1、经济建设
2、政治建设(三)东方巨龙的腾飞(中国的振兴)1949——1978年:
1978年以来:曲折发展迅速发展发展阶段1953—1957年的“一五”计划完成,中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开始改变,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的基础。2007年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的世界第三经济体。内政:
外交:原因:
发起国(人):
兴起标志:
宗旨和原则:
作用:不愿介入美苏之间的斗争,希望在两极格局中保持和平中立南斯拉夫(铁托)、印度(尼赫鲁)、埃及(纳赛尔)1961年,召开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独立自主和非集团在一定程度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国际关系中两极格局。(四)发展中国家的呼声(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材料: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壮大起来的其他力量中心的挑战。”1、例举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逐步壮大起来的力量中心” ?2、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逐步壮大起来的力量中心”对二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新兴力量:欧洲共同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不结盟运动兴起等影响:新兴力量的崛起,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世界格局表现出多极化趋势。材料一:在我们的时代,各国间大量的贸易、人员的往来等等,都推动了欧洲各民族向着联合方向迈进。
——法国戴高乐《希望回忆录》材料二: “总有一天,……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到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维克多·雨果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1)经济发展的需求2)源远流长的欧洲统一思想的影响材料三: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3)促成法德和解4)避免沦为美苏的附庸材料四: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使联合起来的欧洲成为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上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新兴力量崛起的不同方式:日本发展中国家欧洲中国——联合谋发展——政策促发展——探索求发展——斗争求发展符合本国本地区的模式才是最好的模式多样性、曲折性材料三: 要使欧洲国家统一起来,必须结束长达百年之久法德之间的冲突……把法德的全部煤钢生产置于一个其他欧洲国家都可参加的高级联营机构的管制之下……这样结合起来的联营生产意味着将来在法德之间发生战争是不可能的,而且在物质上也不再可能。
——《舒曼计划》(1950年)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原因:3)促成法德和解4)避免沦为美苏的附庸材料四: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必须使联合起来的欧洲成为第三种力量。这种力量虽然远不如这两个国家强大,但是它们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是如此有力,一旦潜在的分歧发展成为严重的紧张局势,在面临这种威胁时,为了维护和平,它可以在天平上投下举足轻重的砝码。 ——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一)欧洲共同体形成(欧洲走向联合)1、背景:
2、过程:20世纪50年代初,西欧国家工业生产大体恢复到战前水平。欧洲的政治家们认识到,欧洲各国的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和发展。1951年:
1958年:
1967年:
1973年:
1975年:
20世纪80年代后:欧洲煤钢共同体建立三个机构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提出“用一个声音说话”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建立“欧洲议会”成立政治联合进一步加强,防务合作加快了步伐经济一体化政治一体化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