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 必修一
专题九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三课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一、课程标准: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2)通过分析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特点,培养学生归纳历史问题、迁移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以及学过的历史知识,自主学习,梳理本课线索,形成阅读分析归纳的能力。
(2)结合乌克兰局势,联系有关史实和时事,通过分析两极格局解体后美国、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等国家(国家联盟)实力对比的变化,认识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3)引导学生运用讨论的方法,使之更加深刻地理解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乌克兰危机的前世、今生、未来的分析,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树立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三、教学重点:两极格局的解体;“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四、教学难点: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五、授课类型:新课。
六、教学时间:1课时。
七、教学准备
课前指导学生通过书籍、网络等查阅有关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背景、原因、特点、在曲折中发展及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资料,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方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谈话法、图示法。
九、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自主学习】
一、两极格局的解体
东欧剧变
⑴原因:
历史原因:长期受制于苏联
内部原因:没找到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外部原因: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
西方的“和平演变”思想
⑵特点:速度快、时间短
⑶实质:社会性质的改变(社会主义性质变为资本主义性质)
2.苏联解体
⑴过程:1985年戈尔巴乔夫改革
1991年八一九事件---国家性质发生改变
1991年12月22日,签署《阿拉木图宣言》,苏联完全解体
⑵原因:根本原因: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外部原因:西方“和平演变”思想和东欧剧变的推动
催化剂:八一九事件
⑶影响:苏联的解体使世界政治格局发生变化。 表明战后美苏两极世界格局结束,世界格局进一步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1.美国构建单极世界
(1)目的:以经济实力?为后盾,以 ?军事实力?为依托,以“民主”和“人权”为旗帜,试图实现“ ????美国领导世界????”的意愿。
?(2)行动:
1998年美英未经 ??安理会?????批准,空中打击伊拉克。
1999年美国撇开 联合国???????,发动 科索沃???????战争。
相继对 ??阿富汗?????和 ????伊拉克???发动战争。
2.欧洲经济政治一体化进程加快。
(1)原因: ??两极格局????????终结后,欧共体成员国认识到必须加快一体化进程。
(2)表现:?①1991年,欧共体12国签订了《马约》。
② ?1993??年 ???欧洲联盟?????成立,简称 ??欧盟??。
③1999年1月,欧洲单一货币—— ??欧元??正式启用。?
④努力建立独立的 ?????防务体系???,结束完全依赖美国和北约的状况。
(3)影响:欧盟 ????综合实力???大大增强,对 ?国际事务??????的影响举足轻重。
?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1)举措:
①加强日美?关系,注重与亚洲邻国?建立密切的经济分工与合作关系,在欧美面前以“亚洲代表”自居。?
②1992年通过《联合国维持和平现代合作法案?法案》,为向海外派出军事力量??打开了大门。
③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武器装备现代化和高技术化发展迅速,全部实现指挥控制自动化、信息化。
(2)影响:军国主义的膨胀,引起亚洲各国担忧和疑虑。
4.俄罗斯:推行全方位外交,以确保大国地位。
普京的措施:大幅度 改组政府 ,果断应对车程 问题,强化中央权力。
俄罗斯地位:仍是 军事和文化大国,自然资源丰富, 教育和科技 基础雄厚,人口素质较高。
5.第三世界的斗争
(1) 1992 年在 雅加达 召开第 10 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
(2)中国连续7次挫败某些西方国家在 人权 问题上的反华提案。
(3)90年代以来 东亚发展中国家经济正在形成世界经济重要一极,鼓舞了 第三世界 。
6.中国综合国力增长和国际地位提高:中国已经成为 政治大国 大国,相继加入 亚太经合组织 和 世界贸易组织 。
三、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1.特点: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日本、中国、俄罗斯、欧洲联盟是重要力量。
2.发展趋势:世界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多极化尚在形成过程中。
【预习检测】
1.关于东欧剧变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A.经济发展缓慢,导致经济危机 ??????? ?B.戈尔巴乔夫改革思想的影响
C.东欧各国大量公民外逃,政局出现大动荡 D.西方和平演变政策
2.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
A.八一九事件 ??? B.宣布实行多党制
C. 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 ?D.阿拉木图文件签署
3.欧盟内部合作进一步加强的标志是
A.《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 ? ???B.欧盟成员国不断扩大
C.决定建立欧洲快速反应部队 ?? ?D.欧洲内部统一货币的启动
4.将两极格局瓦解视为自己跻身政治大国良机的国家是
A.中国 B.日本 C.美国 D.法国
5.有关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B.欧盟建立后的一些举措,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C.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形势好转,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
D.时至今日,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终于形成了
【重点探究】
1.乌克兰危机的前世----两极格局的解体
【小组合作】
2.乌克兰危机的今生----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
(1)美国: 俄罗斯违反了国际法,俄罗斯对乌克兰局势的干预是“侵略行径”,是在“为将来能够入侵乌克兰而制造借口”。我们将对俄罗斯采取的制裁及“孤立”措施。
根据材料,分析美国对乌克兰危机的态度是什么?体现美国以什么身份自居?为什么这样自居?
(2)欧盟:“乌克兰局势是我们最主要的议题。我们仍然团结一致,决心采取共同行动,应对乌克兰的主权和稳定遭到的威胁。”——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
根据材料,指出欧盟在乌克兰问题上是怎样表达自己立场的?
(3)日本:随着欧美诸国将对俄罗斯追加制裁,日本也开始商讨制裁措施。日本政府人士指出:“日本虽然有必要与欧美诸国同步,但要考虑到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慎重决定。”
根据材料,指出日本对乌克兰危机的态度是什么?并根据所学,说明其为什么持这种态度?
(4)俄罗斯:“欧盟和美国,应该向我们保证不会插手乌克兰内政,应该向我们保证不会把乌克兰拉进北约,应该保证生活在乌克兰东部的居民不会失去讲俄语的机会,不会出现一些疯狂的‘右翼’,不会出现迫害。”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俄罗斯的态度是什么?
(5)中国:“当前,形势高度复杂、高度敏感,牵动地区局势和国际全局。相信俄方能同各方协调,推动问题得到政治解决,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
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对乌克兰危机的态度是什么?为何持这种态度?
【思维提升】
3.乌克兰危机的未来----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影响
【高考练兵】
1.(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2.(2014·江苏单科·19)美国学者亨廷顿说:“美国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解决重大国际问题时,如果没有其他大国合作,美国也孤掌难鸣。……大国在解决国际重大问题时所采取的联合行动如若得不到美国的支持,这种行动也是劳而无功的。”以上关于世界格局的表述可概括为
A.单极加多极的世界格局 B.诸强争霸的世界政治格局
C.美国称霸世界的单极格局 D.实力相当大国并存的多极格局
3.(2012·江苏单科·19)进入20世纪90年代,日本加快了向“政治大国”迈进的步伐。1991年4月借“海湾危机”,战后首次向海外派兵;同年12月提出“争取在5年内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日本开始主导日美同盟 B.日本经济发展和实力增强
C.日本急于开拓海外市场 D.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占上风
4.(2011·全国文综大纲卷·23)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课件21张PPT。大国博弈,谁主沉浮?
——从乌克兰危机看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2014年3月16日,克里米亚举行全民公投,决定继续留在乌克兰,还是加入俄罗斯。近97%的投票者赞成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21日,普京签署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的法案,克里米亚正式加入俄罗斯联邦。克里米亚人民庆祝公投入俄乌克兰危机产生的历史根源是什么?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1985年,戈尔巴乔夫在苏联上台后,乌克兰民族主义和民族独立倾向迅速抬头,全国政局急剧动荡,乌克兰开始了其独立步伐。
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独立。标志: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别了,雅尔塔”——两极格局的终结 1989年起,东欧局势发生了激烈的动荡,美国《时代》周刊曾用几个“10”概括了东欧六国的事态:“波兰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1、东欧剧变剧:时间短,速度快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国旗
(1965年-1989年)罗马尼亚国旗
(1994年-今)变:社会制度根本性变化20世纪90年代关于苏联的漫画1991年苏联红旗降落八一九事件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 1991年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2、苏联解体苏美?根据现场宣布的表决结果:
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等100个国家投赞成票;
俄罗斯、古巴、朝鲜、委内瑞拉等11个国家投票反对;
中国、巴西、印度、南非、乌兹别克斯坦等58个国家弃权。 2014年3月27日,第68届联合国大会投票有关乌克兰问题决议:宣布克里米亚公投无效。联大的投票结果说明了当今国际局势怎样的特点?国际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按老师要求,完成学案第三页的内容。
2、讨论要求:
认真分析材料,史论结合,进行讨论。
小组自行分配一名书记员,一名发言人。
发言人组织语言,总结发言。 俄罗斯违反了国际法,俄罗斯对乌克兰局势的干预是“侵略行径”,是在“为将来能够入侵乌克兰而制造借口”。我们将对俄罗斯采取的制裁及“孤立”措施。美国的态度是什么?以什么身份自居?为什么这样自居?
俄罗斯在侵略乌克兰,要对俄罗斯进行制裁和孤立。
世界警察。
是唯一的超级大国,要建立单极世界。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后盾:经济实力
依托:军事实力
旗帜:“民主”和“人权”两次伊拉克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2、表现 “乌克兰局势是我们最主要的议题。我们仍然团结一致,决心采取共同行动,应对乌克兰的主权和稳定遭到的威胁。”
——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欧盟是怎样表达自己立场的?
团结起来,用一个声音说话。1993年欧盟1967年
欧
洲
共
同
体合一发展1958年欧洲经济共同体1958年欧洲原子能共同体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共同的农业政策欧洲一体化进程统一关税与外贸趋向货币一体化趋向政治一体化共同的外交政策趋向军事一体化思考:从欧洲一体化过程中归纳出欧洲一体化的特点?欧洲:加快一体化,用一个声音讲话成员国不断增加;从经济一体化到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一体化1951年6国发到2007年27国 随着欧美诸国将对俄罗斯追加制裁,日本也开始商讨制裁措施。日本政府人士指出:“日本虽然有必要与欧美诸国同步,但要考虑到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慎重决定。”日本的态度是什么?为什么持这种态度?
跟随欧美对俄制裁;同时认为要慎重决定政策。
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扩大世界影响。1、表现:
谋求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注重日美关系
注重与亚洲邻国合作
2、影响:
军事力量膨胀,引起亚洲各国担忧和疑虑,尤其是右翼军国主义势力。日本:谋求政治大国 “欧盟和美国,应该向我们保证不会插手乌克兰内政,应该向我们保证不会把乌克兰拉进北约,应该保证生活在乌克兰东部的居民不会失去讲俄语的机会,不会出现一些疯狂的‘右翼’,不会出现迫害。”俄罗斯的态度是什么?
防止北约东扩,保持俄在乌克兰的影响力,确保大国地位。俄罗斯:恢复昔日大国地位1、叶利钦:推行全方位外交,确保大国地位
(1)加强与欧盟关系,但反对北约东扩
(2)打击国内分裂主义势力
(3)发展与独联体和亚太国家关系2、普京:带领俄罗斯走出了低谷
(1)改组政府
(2)加强中央权力
(3)应对车臣问题 “当前,形势高度复杂、高度敏感,牵动地区局势和国际全局。相信俄方能同各方协调,推动问题得到政治解决,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稳定。”中国的态度是什么?为何持这种态度?
各方合作,谋求政治解决。
形势复杂,从国家利益出发。已成为政治大国相继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和世贸组织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为制止亚洲金融危机做出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国际作用增强中国:努力维护国家利益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现1、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2、欧洲:加快一体化,用一个声音讲话3、日本:谋求政治大国4、俄罗斯:恢复昔日大国地位5、中国:努力维护国家利益日美中俄欧盟三、多极化趋势的特点加入俄罗斯?留在乌克兰?独立?四、多极化趋势的影响将对多极化趋势产生怎样的影响?如何解决乌克兰危机?经济信心模型的创始人Martin Arthur Armstrong:
“从政治层面看,乌克兰是棋局的小卒子。这场战争是东西方对垒。”大国博弈,谁主沉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