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
教学目标: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学情分析:
辛亥革命是近代以来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主义压迫所导致的一次革命能量的大规模释放,是社会矛盾激化、内忧外患加重的必然结果,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顶峰,是资产阶级三次救国方案中承上启下的行动,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对于中国政治民主化、工业化和民主共和思想的广泛传播及社会风习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教学时,通过还原历史现场让学生获得实际体验,拉近时空距离感,引导学生分析历史材料,理解革命爆发的背景和发展经过;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重要影响及评价有综合感谢认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
【教学难点】袁世凯篡夺辛亥 革命的胜利果实;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教学过程:
一、潮流?——武昌起义的背景及爆发
【情景再现】“苏报案”庭审现场
问:《革命军》出版的社会背景是什么?
生: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关头。
问:清政府为什么残酷迫害邹容和章炳麟?
生:因为他们宣传民主革命思想。
问: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潮流是清政府能压制得了的吗?
生:不能。
出示孙中山“世界潮流”名言?
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几项对比加深对当时世界潮流的理解。
通过材料提炼得出
经济潮流:工业化、市场化
政治潮流:民主化、法制化
思想文化潮流:理性化、科学化
20世纪初,迫于形势的清政府面对“世界潮流”,作出了怎样的举动?(引导学生看课本)
生:宣布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
无论“新政”还 是“预备立宪”,都是以维护清朝统治为根本目的,其结果如何呢?
生: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
同时,受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影响,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如雨后春笋般 建立起来。1905年,孙中山把他领导的兴中会,同上述两个团体联合起来,组成中国同盟会。
请根据课本指出,同盟会是怎样的一个组织?
生: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问:为什么可以称中国同盟会是一个政党?
生:有机关刊物。
生:有领导机构。
生:有政治纲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把分散的革命力量凝聚成一个整体,标志着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同盟会成立后,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着革 命走向高潮。其中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就是发生在广州的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各地革命者齐 聚广州,组成敢死队,投身到推翻清政府统治的武装起义中。下面让我们进入历史现场:
【情景再现】林觉民夜作绝笔
主人公叫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18岁成婚,就义时年仅25岁。在广州起义前三天,满怀悲壮、下定慷慨赴死决心的林觉民,挑灯写下绝笔《与妻书》。
问:是什么让林觉民放下至爱的妻子和家庭的责任,以必死的决心参加广州起义?
生:为民主共和,为天下苍生谋幸福的信念与勇气。
说得好。有了无数林觉民一样仁人志士的牺牲,革命党人追求民主共和的理想才如同黑暗中的灯塔一般越来越明亮,创立共和的步伐也越来越坚定!
1911年,湖北革命党人利用清政府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湖北防务空虚之际,趁机策划起义,在消息泄露的危急关头,10月10日,武昌新军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
出示辛亥革命形势图
简述过程:经过一夜激战,革命军占领武昌。10月12日,新军就占领了武汉三镇。武昌起义成功后,成立了湖北军政府。各省纷纷响应,到十一月下旬,全国有十几个省区脱离清廷宣步独立。
清朝统治土崩瓦解,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 命党人为之奋斗多年的政治理想终于实现了,中华民国临时政 府的成立也就水到渠成!
二、中华民国成立
概况:时间:1912年元旦,地点:南京,人物:孙中山,事件: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以五色旗为国旗。(出示五色旗)红黄蓝白黑五色旗象征的是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后颁布了《1787年宪法》。辛亥革命后的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也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性质。
出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内容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 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
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1)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中国古代社会权利归谁?他的权利谁授予的?
生:主权在民。而中国古代君主拥有绝对至高无上的权力,宣传称自己代表天 统治人间,用“君权神授”的理论加强对人民思想控制。
(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生:自由平等。
(3)第三、四、五、六 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生:三权分立,责任内阁
(4)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通过颁布法令的形式巩固资本主义统治。这部法令的性质往往体现出这场革命的性质。根据课本回答,《临时约法》的性质和颁布的意义?
生:中国第一步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讲解: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临时约法》将主 权在民、自由平等的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下来,实践了中国人的民主理想,迈出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重要一步。联系以前所学,雅典奴隶制民主,它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美国的民主共和制以突出的“分权与制衡”原则成就了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典范。可见,民主取代专制是历史进步的潮流,是人类政治创新的结晶,是人类宝贵的政治文明遗产。
那么中国的民主政治命运又如何呢??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
就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辛亥革命正经历着最严峻的考验,中国的政局错综复杂。
板书示意图
通过示意图简单介绍当时复杂的政治形势和革命阵营承受的压力:从外部来讲,革命阵营受到来自于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列强方面的强大压力。从内部来讲,混进革命阵营内的立宪派和旧官僚趁机向革命党人发动政治进攻。
问: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孙中山采取了怎样的对策呢?(引导学生看课本)
生:孙中山被迫妥协,表示如果 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就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在得到孙中山的保证后,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接着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的职位,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篡夺。
【合作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学生根据材料思考讨论)
【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斯图亚特王朝于1660年复辟,至1688年“光荣革命”再次被推翻,资产阶级革命结束。法国大革命后,波旁王朝于1815年复辟,1830年被推翻,几经曲折,至1875年,国民议会以一票的微弱多数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 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问:西方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或之后封建势力的复辟经历了几十年,而什么导致了袁世凯和张勋复辟的草草收场?
生:全国人民的反对与怒斥;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后,整个社会出现了“敢有言帝制自为者,全国人民必将共击之”的感人政治局面。政治思想的自由带来了新闻舆论的自由,人们逐渐用理性的思考和独立的判断代替了盲从与愚昧,辛亥革命为当时中国所开拓的自由发展和砥砺拼搏的时代条件必然带来科学文化的蓬勃发展。
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舆论自由和文化发展。
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理性化,科学化创造了条件。
材料二: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中共十五大的报告
一九一二年以后,各种政党合法并存,和平竞争,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基本上得以维系。以宋教仁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家,力图通过合法斗争的手段发展政党政治,组织政党内阁……。
问:辛亥革命的直接结果是什么?
生: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问:政党政治及三权分立国家体制体现了什么精神?
生:民主
辛亥革命后,民主政治制度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下来。此后在中国发生的任何革命,只要它实现民权,反对专制和专政,保卫和发展了辛亥革命的伟大民主成果,它就一定为民主革命。反之,就走向了民主革命的对立面。因而,辛亥革命也成为检验中国现代革命和现代历史的重要标准之一。
政治——推翻清王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使政治民主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为中国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创造了条件。
材料三:“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
材料四: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
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辛亥革命的成功和中华民国的创建,彻底地打破了对于自由经济发生和发展的种种钳制和压迫,从而自根本上打开了真正自由经济发展的广阔道路。中国的民族工业在清政府近五十年改革的基础上,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代。?
为中国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创造了条件。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为中国全面的近代化打开了大门,中国终于主动与浩浩汤汤的世界潮流接轨,迈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繁荣富强的坚实一步。
社会—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向平等、文明、简约、健康方向变革。
辛亥革命后,整个社会风气为之一新,人们从专制、愚昧、冗繁、低俗走向平等、文明、简约、健康的生活方式。
?综上所述,辛亥革命为中国全面的近代化打开了大门,中国终于主动与浩浩汤汤的世界潮流接轨,迈出了实现民族独立和繁荣富强的坚实一步。
虽然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并未在中国实现,但中国人民并未气馁,而是继续沿着先生的脚步勇往直前!
今天中国人已经实现了民族独立和民主政治的理想,我们还将在政治民主化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更进一步繁荣富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结语(要求学生齐读)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练习】(略)
结语: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课件17张PPT。辛亥革命【课标要求】
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情景再现:“苏报案”庭审现场时间:1904年4月
地点:上海某租界法庭
人物:
法官:江苏候补道俞明震
被告:章炳麟,时年35岁
邹容,时年19岁17—19世纪中西对比西方两次工业革命先后展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并发展。
欧美主要国家相继确立资产阶级民主政体,颁布法律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宣扬理性的启蒙运动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武器;近代自然科学体系形成。中国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和男耕女织的传统生产方式为主体。
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并达到顶峰。
八股取士、文字狱使思想界钳制思想,禁锢文化。科技水平由先进转为落后,陷入长期停滞。政治潮流: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潮流:理性化、科学化经济潮流:工业化、市场化 《与妻书》节选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汝其勿悲! 诀别
夜冷清 独饮千言万语难舍弃 思国心情灯欲尽 独锁千愁万绪言难启 诀别吾妻烽火泪 滴尽相思意 情缘魂梦相系方寸心 只愿天下情侣 不再有泪如你情景再现:林觉民夜作绝笔辛亥革命和武昌起义形势图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二、中华民国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第一章“总纲”:“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三、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1、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2、历史意义【合作探究】辛亥革命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材料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斯图亚特王朝于1660年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再次被推翻。法国大革命后,波旁王朝于1815年复辟,1830年被推翻。几经曲折,至1875年,以一票的多数通过第三共和国宪法。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草草收场。 “敢有言帝制自为者,全国人民必将共击之” 思想—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思想文化的理性化,科学化创造了条件。 1912年以后,各种政党合法并存,和平竞争,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基本上得以维系。以宋教仁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家,力图通过合法斗争的手段发展政党政治,组织政党内阁……。材料二: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革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 中共十五大的报告政治——推翻清朝统治和君主专制制度,以法律巩固民主政治制度。为中国政治的民主化,法制化创造了条件。材料三:“中国处在大规模的工业发展的前夜,商业也将大规模地发展起来,再过五十年我们将
有许多上海。”
——孙中山《中国革命的社会意义》
材料四: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经济——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中国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创造了条件。 根据材料,说明辛亥革命还在哪个方面对当时中国产生影响?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如: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赌博等。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当时流行的服饰:中山装、西装、领带、皮鞋、礼帽……一夫一妻多妾制社会—推动了社会生活、习俗向平等、文明、简约、健康方向变革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