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20课 《伤仲永》(课件+练习+音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七上第20课 《伤仲永》(课件+练习+音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语文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7-07-14 17:19:08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伤仲永》
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0课
激趣导入
爱迪生,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
到底什么是“天才”呢?
激趣导入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
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
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方仲永就是这样一个人。
释题



伤:悲伤,这里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
仲永:是惋惜的对象
文题鲜明地表现了作者批判和惋惜的态度。
走进作者
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字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封舒国公,改封荆,世称荆公。与韩愈、柳宗元、曾巩、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王安石
文学常识
唐宋八大家
唐:韩愈、柳宗元
宋: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曾巩、王安石
他们先后掀起的古文革新浪潮,使诗文发展的陈旧面貌焕然一新。
1、听课文朗读,疏通字音,标出朗读停顿;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2、借助工具书和书中注释,疏通文意;
读准停顿
1、仲永/生五年
2、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3、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4、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5、传/一乡秀才/观之
6、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7、余闻之也/久
8、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注意下列语句的停顿
字音梳理
矣( ) 泯( ) 称( )
隶( ) 扳( ) 谒( ) 邑( ) 卒( ) 焉( ) 耶( )

mǐn
chèn

pān



yān

疏通文意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属于
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方仲永“世隶耕” ?
三字交代了方仲永的身份、家庭环境,既衬托了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
疏通文意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不曾,从来没有
代指书具
对此感到惊异
附近,指邻居
书写
作。这里是题写的意思
团结族人
从此
完成
文采和道理
颜色
三异
四异
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整体感知
二异
“父异焉”,说说方仲永“异”在那几方面?
一异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忽”字出人意料,
要未见之物
不学而能书
不学而能诗
随时随地能写诗
疏通文意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同县的人
以......为奇
纷纷
有的人

认为那样有利
牵、拉
四处拜访
“利”:
表现了其父贪求钱财、鼠目寸光的性格特点。
“环谒”:
概括了其父求财的可鄙行为。
“不使学”:
暗示了仲永“泯然众人”的必然结果。
疏通文意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代词,指仲永作诗扬名和他父
亲为求利不使学之事。
跟随

相当,符合
名声
消失的样子
文言现象积累
①忽啼求之:
②借旁近与之:
③传一乡秀才观之:
④邑人奇之:
⑤或以钱币乞之:
⑥余闻之也久:
⑦于舅家见之:
重点虚词一“之”
它,指书具,代词
他,指仲永,代词。
代指“诗”
代指方仲永作诗这件事
代指“方仲永的诗作”
代指“方仲永做事扬名和他父亲为求利不使学之事”
代指“方仲永”
一词多义
自: ①并自为其名
②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自己

闻: ①余闻之也久
②不能称前时之闻
动词,听说
名词,名声
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扳——攀 牵、引
文言现象积累
古今异义词
养父母
今:抚养自己的非生身父母
古:赡养父母
文理
今:文科、理科/文章内容或词句
方面的条理
古:文采和道理

今:或者
古:有的人,不定指代词
文言现象积累
词类活用
①邑人奇之:以…为奇,形容词作动词。
②宾客其父:把…当作宾客,名词作动词。
③利其然:以…为利,名词作动词。
④伤仲永:哀伤,感伤,形容词作动词。
文言现象积累
方仲永才能发展变化经历了几个阶段 各有什么特点

天资过人,
具有作诗才能
才能衰退,
大不如前
完全变为
平庸之人
合作探究
童年
少年
青年
合作探究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
目光短浅,而“不使学”,仲永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自然“泯然众人”
①方仲永的父亲鼠目寸光,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葬送了一个天才的美好前程,实在可惜;
读完这篇文章,有什么感悟?
合作探究
②天才尚且靠后天学习,我们更应该勤奋努力。只要我们肯振翅,就一定能成就未来
拓展延伸
昔日中国第一神童如今出家为僧
1978年,中国科技大学决定破格录取了少年天才宁铂,并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大学少年班。当年的报纸、杂志、电视都在报道宁铂,宁铂2岁半时已经能够背诵30多首毛泽东诗词,3岁时能数100个数,4岁学会400多个汉字,5岁上学,6岁开始学习《中医学概论》和使用中草药,8岁能下围棋并熟读《水浒传》。他被公众看成是“神童中的神童”。而其后25年中宁铂不断想要离开,最后他选择了出家为僧。
他说:“在很多场合,人们要求我七步成诗,那时我只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长期接受的教育又是顺从、克己复礼,因此痛苦充溢着我的内心。那些年我就是在压抑自己的个性中度过的。'神童'剥夺了我许多应该享有的生活和娱乐的权利。"
  
拓展延伸
那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鲁迅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天才就是长期劳动的结果。
——牛顿
天才是指异乎寻常的忍耐者而言。
——列夫·托尔斯泰
1.将文中重点字词的翻译总结到笔记本上。
2.搜集有关天才的名言。
课后作业第20课 《伤仲永》练习
一、单选题
1、文章《伤仲永》的议论部分,就事说理,表明了作者的才能观。你认为作者的才能观是怎样的?正确的的一项是( ) 【来源:21cnj*y.co*m】
A、一个人的才能全靠后天学习的,而不是先天就有的。
B、一个人即使有很高的天赋,如果后天不努力学习,也不会取得成就。
C、一个人的才能是先天就有的,没有天赋,要想成才是不可能的。
D、一个人如果先天很好,即使后天不够努力,也可能取得好的成绩。
2、读课文《伤仲永》,“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一句中“先人”指( )
A、王安石的父亲
B、王安石的舅舅
C、仲永的父亲
D、王安石死去的父亲
3、下列各项中加横线“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
B、邑人奇之
C、余闻之也久
D、不能称前时之闻
二、填空题
4、读课文《伤仲永》,交代仲永籍贯、身份、姓名、家世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5、读课文《伤仲永》,最能表现仲永幼时天资过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6、读课文《伤仲永》,为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其命运变化的关键的句子是:________。
7、《伤仲永》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王安石。他字________,号________,是杰出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2·1·c·n·j·y
8、解释下列句中横线点的字词。
①世隶耕 ________
②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________
③稍稍宾客其父 ________
④日扳仲永 ________
⑤忽啼求之 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9、翻译下列句子。
(1)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三、文言文阅读
10、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节选自王安石《伤仲永》)
【乙】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箅① , 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箪,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易夺④,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箅:蒸锅中的竹屉。②馏:蒸饭。③糜:粥。④更相易夺:互相修整缺漏。
(1)“猜想联想”是学习古文的重要方法,请结合上下文或学过的古文,解释下列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未尝识书具 ②稍稍宾客其父 ③俱委而窃听 ④尔颇有所识不
(2)“联系比较”也是学习古文的好方法,请你用此方法 找出与乙文“乃俱窃听”中“乃”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B、(曹刿)乃入见
C、家祭无忘告乃翁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联系“瞬息可就”、“一蹴而就”等词语,翻译“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4)联系成语词典中“纤悉无遗”的就是,翻译“言无遗失”。
(5)“读文品人”能帮助我们更好理解古文的内容。请通读甲乙两文,完成①—②小题。
①乙文中,陈元方兄弟俩为什么会蒸饭成粥?(要求用原文的句子回答)
21教育网
②同样是天资聪颖的孩子,仲永长大后“泯然众人矣”,元方兄弟长大后以博学多才而天下闻名。结合甲乙两文中两位父亲的做法,分析原因。 21cnjy.com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解析】该文主要讲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故选B。
2、D
【解析】“先人”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故选D。 21·cn·jy·com
3、D
【解析】D项加点“之”是助词,相当于“的”。 其他三项加点“之”是代词。A指代上文的 书具。B指仲永的才能。C指这件事。所以选D。
二、填空题www.21-cn-jy.com
4、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解析】文章一开始介绍方仲永的个人情况。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5、指物作诗立就①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解析】仲永小时出口成章。
6、不使学
【解析】整体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结构。 www-2-1-cnjy-com
7、北宋 介甫 半山 政治 文学
【解析】熟记关于王安石的文学常识。
8、附属,隶属 文采和道理 纷纷 牵,拉 索要
【解析】①世隶耕:隶:附属,隶属。②其文理皆有可观:文理:文采和道理 。 ③稍稍宾客其父: 稍稍:纷纷。 ④日扳仲永: 扳 :牵,拉。 ⑤忽啼求【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2-1-c-n-j-y
9、
(1)金溪平民方仲永,祖祖辈辈以耕种为生。
(2)同县的人认为这件事很不寻常,纷纷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解析】参照注释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最后疏通句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①民:百姓。隶:隶属,从事。②邑人:同县的人。奇之:认为他很奇特。奇,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稍稍:渐渐。宾客: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相待。这几个词较为典型,也是易错的,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①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以耕田为业。②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同县的人认为这件事很不寻常,纷纷请他的父亲去做客。  21*cnjy*com
三、文言文阅读
10、
(1)①曾经 ②以……为宾客 ③停下,丢下 ④不,通“否”
(2)B
(3)从此,指着每一件事物(让他)写诗,一会就完成了。
(4)大人说的话,一点也没有遗漏。
(5)①俱委而窃听。炊忘箸箅① , 饭落釜中。
②方仲永的父亲只知让自己的孩子去挣钱,“不使学”,因而成为“泯然众人”;而陈太丘在元方兄弟做错事时,没有指责,而是以提问所听谈话的内容的方式来考验他们,对待他们的过错,用宽容来原谅。这种教育方法,让他们最终成为博学多才的人。
【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认知能力。结合具体的语境来理解即可,有时还要注意加点字的特殊用法。注意②为名词的意动用法,各个加点词的意思有的取其常用意,有的需要从从课文中迁移过来。
(2)B。①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A项理解为“才”,C项解释为“你”,D项解释为“竟然” 。例句以B项中的“乃”都是“于是”的意思。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时要注意到“就”的意思。
(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句子时注意关键字、语序,有时还要补出舍去的主语才行。翻译时注意到“遗”的意思。【纤悉无遗】纤悉:细微详尽;遗:遗漏。意思为:一点都没有遗漏。
(5)①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对乙文意思的了解来分析原因。②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对甲、乙文意思的了解来分析原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1 页 (共 1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