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教案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教案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5 19:22:01

文档简介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1教学目标
1、识记与理解:记住汉朝的建立及西汉都城,汉武帝在都城创立的学校,理解汉武帝“独尊儒术”和颁布“推恩令”的作用。理解汉武帝开拓僵地的影响。 2、能力与方法:培养历史人物评价能力,初步掌握历史人物的评价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维护国家统一观念的教育,通过汉武帝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其相互关系的教学,进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的教育。
2学情分析
3重点难点
尊儒术兴太学;开发边疆。
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播放短片《汉武大帝》过渡:通过短片,我们了解到汉武帝的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他的国号成了一个民族永远的名字”。他的统治,使汉朝进入鼎盛时期。那他是如何使汉朝达到鼎盛的?带着这个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共同学习《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新课教学:一、汉朝建立情况提问:汉武帝的名字是什么?讲述:通过汉武帝这个称谓,我们很清楚地知道他是汉朝的一位皇帝。而汉朝是什么时候建立的,建立者是谁,都城在哪儿?请看大屏幕。
活动2【讲授】过渡:
西汉建立到汉武帝时,由于统治者采取宽松政策,休养生息,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出现了“文景之治”。这为汉武帝施展雄才大略,进一步开拓和发展大一统事业提供了有力保障。而汉武帝能作出巨大的成就,与他小时候所受的教育是密切相关的。
要求学生看P61的小字,说出汉武帝接受了哪些教育?这些教育对汉武帝产生了什么影响?过渡:刘彻即将满16岁时,他的父皇病逝。第二天他就登上皇位,成了名副其实的少年天子。从此,汉武帝开始施展自己的雄才大略,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巩固统治。俗话说:“国家之兴,在于人才。”汉武帝是怎样寻找人才的呢?(下诏求贤,各地推荐)过渡:在推荐上来的人才中,汉武帝对董仲舒尤为赏识,这是为什么呢?请在第5段找出答案。总结: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与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的要求一致。强调大一统思想:体现君权神授,突出皇帝的权威。
二、汉武帝治国的措施。过渡:怎么实现国家一统于皇帝呢?董仲舒给汉武帝出了一个妙计。(大力倡导儒家的君权独尊思想,禁止其他学说与儒学齐驱并进)汉武帝接受了这个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有利于思想上的统一。当然不利于其他学说的发展。过渡:为了贯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汉武帝采取了哪些办法?(重视儒学,重用儒生,兴办太学。)展示图片《讲经图》。让学生说出老师和学生分别被称作什么,思考那时的学生学习哪些内容。过渡:在统一思想的同时,汉武帝在政治上还采取措施解决了威胁国家统一的王国问题。
2、颁布“推恩令”指导学生看书思考如下问题:(1)王国问题是如何产生的?(2)汉武帝之前的皇帝用了什么办法解决这一问题,结果如何?(3)讨论:如果你是汉武帝的大臣,你会提出什么措施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总结:战争方式劳民伤财,加上此前汉景帝采取这种方式并没有根本解决王国问题。吸取前人的经验教训,汉武帝采取了一种看似温和的政策---颁布“推恩令”。展示材料:“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汉书》出示“推恩令”颁布前后诸侯王的势力对比情况,让学生直观感受“推恩令”的颁行削弱了王国的力量,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联系今台湾问题,强调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中华儿女应尽的职责)
3、整顿财政。展示秦“半两”和西汉“五铢钱”的图片。教师强调:国家统一铸币,有利于经济交流。煮盐和冶铁的封建社会重要的手工业部门,也是国家重要的经济来源之一。盐铁专营可以大大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的财力支持。过渡:在雄厚的财力背景下,汉武帝开发边疆,巩固边防,展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
4、开发边疆出示地图,强调河西四郡,九真郡,益州郡的地理位置。在讲述汉武帝把“西南夷”纳入统治范围时,点明“西南夷”的地理范围和纳入统治的证据。注意成语“夜郎自大”的来历,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历史成语。提及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内地同新疆地区的联系。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丝绸之路”,一直通向中亚和欧洲,有利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我国历史上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秦始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而汉武帝则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大帝国。课堂讨论:如何评价汉武帝?(结合所学知识和补充材料,得出汉武帝功大于过的结论)提示评价人物的方法:客观(以事实为依据)、一分为二(功与过的标准: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分类归纳历史人物的重大事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等)学生发言完毕后,出示表格。随堂训练:题目略。
课件31张PPT。第11课 汉武帝的文治武功秦时明月汉时关 滚滚黄河蓝蓝的天 壮士铁马将军剑 旌旗半卷出长安 女儿柔肠男儿胆 滔滔热血汗衣冠 大漠无垠江湖远 暴雨惊雷亦如磐 美人泪 杯中酒 天下任 丈夫肩 风潇潇 路漫漫 情切切 意绵绵 生死盟 山河恋 君与臣 恩与怨 何必回头伤往事 且把风流唱少年 万里江山千均担 守业更比创业难1.尊儒术兴太学汉高祖刘邦
(前256~前195) 字季 沛(今江苏沛县)人“汉并天下”瓦当
(西汉 直径17.5厘米)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史称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  因连年战争,西汉建立初期,国家很贫穷。通过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经数十年恢复和发展,汉武帝刘彻在位时(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汉兴,接秦之獘[bì],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饟[xiǎng],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史记·平准书》  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闲,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鄙[边远的地方]廪[lǐn 粮仓]庾[yǔ 露天谷仓]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汉武帝刘彻
前156年~前87年 中国历代皇帝中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  汉武帝登基后不久就下诏求贤,让各地推荐博学多才、有治国经世之能的人。很快,著名的儒家学者董仲舒等被举荐上来。
  汉武帝时,国家已从极度贫弱中恢复过来,代之而起的是旨在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大变革;对外政策也一改与匈奴委屈求全的和亲政策而为主动出击,在西域张骞凿空,开疆拓土。相应的,在文化上,原来无为而治的黄老思想已不再需要。因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是这样一个时代的产物。董仲舒《春秋繁露》书影董仲舒
前179年~前104年
广川(今河北枣强)人“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 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讲经图(汉代画像砖)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重视儒学,重用儒生,确立了儒学在思想文化领域和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断绝研读其他学说的人求取功名利禄之路。汉武帝还采纳董仲舒等人的建议,在都城长安办太学,让博士(官名,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经学产生于西汉)主持教学,招收“弟子员”。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包含什么内容? 董仲舒认为要维护政治统一,必须在思想上统一。他宣扬,天是万物的主宰,皇帝是天的儿子,即天子,代表天统治臣民。全国臣民都要服从皇帝的统治,诸侯王也要听命于皇帝。 “武帝施主父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书》1.材料中“武帝”指谁?2.武帝下“推恩令”主要解决什么问题?3.“推恩令”的内容是什么?有何作用?材料请结合上述材料和课本中的相关内容,回答下列问题。2.巩固国家统一韩信  在楚汉战争后期,为了战胜项羽,刘邦封韩信、彭越、英布等大将为“异姓王”。西汉建立后,刘邦陆续将“异姓王”铲除。汉初三大名将英布彭越  刘邦陆续铲除“异姓王”后,又分封刘姓子弟为王,让他们到各地建立王国,历史上称为“同姓王”。
  刘邦分封同姓王的目的,是想依靠血缘和亲情来巩固汉王朝的统治。起初,各王国服从中央的管辖和安排,后来随着经济和军事实力的提高,开始不服从中央控制。西汉初期“同姓王”分封  按汉朝礼制,金缕玉衣是皇帝才可以享用的,已经发现的汉朝墓葬中,可以看到诸侯王大多使用金缕玉衣,说明他们无视朝廷,“拟同天子”的史实。中山怀王刘休的金缕玉衣汉景帝刘启
前188年~前141年 字开 汉文帝之子晁错
前200年~前154年
政治家 颍川(今河南禹县)人  汉景帝时期,王国问题十分严重。为维护国家统一,根据大臣晁[cháo]错建议,采取一些措施削弱王国势力,但出现诸王反叛的“七王之乱”,王国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主父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嫡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削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汉书·主父偃传》
武帝施主父(主父偃)之册,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不行黜陟[chù zhì],而藩国自析。自此以来,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皇子始立者,大国不过十余城……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政事。
——《汉书·诸侯王表》
汉武帝(汉景帝的第十个儿子)即位以后,根据臣下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推恩令”,要求诸王把封地再分给自己的子弟建立侯国。这样层层分封使王国的力量被分散削弱,加上其他一些措施,王国威胁中央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推恩令的效果诸侯国(父)实行推恩令前诸侯国
(嫡长子)实行推恩令后诸侯国(父)长子次子三子化整为零各个击破西汉铜币五铢钱 重量实为五铢 不易盗铸西汉郡国齐国铁官使用的封泥 检验产品的证明  汉武帝还采取措施整理财政。规定货币由国家统一铸造,食盐和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私人不得铸造货币和经营盐铁。这些措施大大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国家的财政力量得到大大充实,也为汉武帝的文治武功提供雄厚的财力支持。 中国的食盐分海盐、池盐、井盐。
西汉先后设立盐官37处,铁官46处,另在不产铁的地方设立小铁官收集废铁、改铸农具。汉武帝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汉武帝大一统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颁布“推恩令”,削弱诸侯势力。统一铸造货币,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1.思想文化上:2.政治上:3.经济上:归纳梳理  汉武帝牢牢地控制着军权,他大力扩建军队,任用有才干的将领。西汉军队的实力得到空前提高。西汉步兵复原想象图3.开发边疆   汉武帝运筹帷幄,指挥军队征战四方,巩固了边防。大败匈奴以后,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管辖从今甘肃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辽阔地区。胡汉交战画像石  卫青(?~前105),字仲卿,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官至大将军。  霍去病(前140~前117),平阳人,官至骠骑[piào jì]将军、大司马,先后出击匈奴六次,为卫青之外甥。漠北之战  西汉与匈奴之间的战争连绵不断,元狩[shòu]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奔驰千余里,取得辉煌战果。同年,匈奴浑邪王降汉。但匈奴的掠夺依旧使北方不得安宁。为解决纠纷,汉武帝于元狩四年命卫青、霍去病等人率领远征军征伐匈奴。武帝战胜匈奴,打通了到塔里木盆地及中亚的商路,匈奴控制的河西走廊归属于汉朝。从此,在从中原到中亚的丝绸之路上,西汉的外交使节和商人往来不断,丝绸之路逐渐成为中西交流的一座桥梁。汉武帝时的长城防线“河西四郡”
武威郡
酒泉郡
张掖[yè]郡
敦煌郡敦煌郡酒泉郡张掖郡武威郡玉门关青铜匈奴当户跪举灯  青铜匈奴当户跪举灯为中山靖王刘胜生前使用的灯具,以匈奴官吏下跪举灯的形式,显示了西汉统治者战胜匈奴后的喜悦心态。  在滇控制的地区设置益州郡,汉武帝赐予滇王一枚“滇王之印”。汉武帝颁布给滇王的金印西汉五铢钱纹铜鼓  1954年广西岑[cén]溪县出土。铜鼓是古代南方和西南少数民族象征财富和权力的器物。该铜鼓鼓面和周身均有五铢钱纹饰。表明西汉时西南各族和汉族关系的密切。汉武帝在位时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多民族的大帝国汉武帝1.西汉的建立
2.汉武帝时,汉朝进入鼎盛时期
3.汉武帝下诏求贤
4.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汉武帝兴办太学尊儒术
兴太学1.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2.国家统一铸造货币
3.国家垄断盐铁经营
4.汉武帝巩固统一措施的作用巩固国家
统一1.西汉军事实力的空前强大
2.设置“河西四郡”
3.加强对五岭以南及西南夷的管辖
4.汉武帝时,西汉成为疆域辽阔的大帝国开发边疆1.西汉建立的时间是( )
A.公元前202年 B.公元202年C.公元前206年 D.公元206年
2.西汉的建立者是( )
A.陈胜    B.吴广    C.刘邦    D.刘彻
3.西汉王朝的鼎盛时期是( )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4.(2010·黄石学业考试)汉武帝为解决诸侯国势力过大问
题,曾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
国。汉武帝是接受了哪位大臣的建议采取这项措施的?( )
A.董仲舒 B.主父偃 C.卫青 D.司马相如ACDB5.汉武帝时,在都城长安创立太学。长安在( )
A.今陕西咸阳西         B.今陕西西安西
C.今河南洛阳西         D.今河南安阳西
6.汉武帝时设置的“河西四郡”,管辖区域是( )
A.五岭以南           B.西南夷地区
C.河西走廊至玉门关一带     D.海南岛
7.(2010·潍坊学业考试)观察右图,反映的信息包括( )
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击败匈奴,安定边疆
③铸造钱币,兴修水利 ④奖励耕战,变法图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