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5 19:32: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十一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1了解楚汉之争、刘邦建国的基本情况。2分析汉初刘邦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3分析“文景之治”原因。学习目标导航4认识汉初统治者汲取秦朝灭亡的教训而进 行的一系列政策。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率军入咸阳,秦灭亡。 项羽、刘邦起义项羽起义:刘邦起义:秦朝灭亡(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回顾公元前202年刘邦(汉高祖)长安(历史上称西汉)时间:建立者:都城:汉高祖刘邦 一、西汉的建立阅读材料民失作业,而大饥馑。·····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 而将相或乘牛车。
——《汉书·食货志》3 西汉初年面临的问题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西汉初期,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大片土地荒芜首要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 生产;巩固新王朝。面对如此萧条的经济形势,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分别面临了哪些问题呢?又是怎样解决的呢?
汉高祖我建立西汉后面临萧条的经济形势,这种形式是怎样造成的?为恢复国力我和景帝、文帝又采取了哪些措施? 汉文帝我和景帝继汉高祖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汉景帝经过汉高祖、文帝和我的共同努力,汉朝经济发展了吗?你能从教材中找出一个事例证明吗? 萧条原因:秦的暴政、秦末连年的战争采取措施:修生养息、轻徭薄赋、发展
农业采取措施:劝诫农桑、以身作则、
提倡节俭、以德化民结果:社会安定、百姓富裕、 文景之治事例:
1、仓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
2、大量铜钱多年不用,串钱的绳子烂 了,散钱多的无法计算修改养生息政策1、原因:“兵皆罢归家”——士兵返乡务农;
释放奴婢为平民 【增加农业劳动力】
轻徭薄赋政策 【稳定民心,鼓励农产】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
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继任的统治者继续实行。巩固政权、稳定社会局势3、影响:2、汉高祖采取的措施:二 、休养生息政策 二、休养生息政策三 、“文景之治”1 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
轻徭薄赋、减轻刑罚、提倡节俭2 表现: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库充盈,人民生活安定。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减轻刑罚: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一些严苛刑罚
提倡节俭: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三、“文景之治”课后活动 汉文帝时,大臣贾谊上书建议“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大臣晁错提出“务民于农桑,博赋敛”。文帝采纳了他们的建议,提倡以农为本。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西汉初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有利于汉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对新兴地主阶级政权的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想一想,为什么要实行以农为本的政策?课后活动(1)汉初统治者亲身经历了秦朝灭亡的过程。(2)社会经济凋敝也迫使其不能不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重要原因。
(3)封建国家暂时放松对农民的剥削,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通过减轻刑罚安定民心,将封建剥削降到农民可以接受的程度。
(4)“休养生息”政策符合西汉的社会现状,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议一议,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汉文帝在历史上以节俭著称。他刚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受献礼。对修建他的陵墓,他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说说你的看法。相关史事:汉文帝提倡节俭,其目的就是:倡俭廉,轻徭薄赋,休养生息。最终呈现出史称“文景之治”景象,耕地扩大,人口增加,国力兴盛。作为一个皇帝能做到如此俭省,如此克己,如此体恤百姓,实在是可贵的。
现在,假如我们也能做到防腐倡廉,降低执政成本,以民生为先,减轻赋税,减轻人民负担的话,一定能实现民富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