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金属的化学性质(1)
1.一定有单质生成的反应是(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收藏家收藏清末铝制品,至今保存十分完好,该艺术品不易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B.铝极易导电、导热
C.铝易氧化,其表面的氧化膜具有保护内部作用
D.铝很难与酸发生反应
3.能由金属单质和盐酸直接反应制得的物质(
)
A.AgCl
B.CuCl2
C.FeCl3
D.ZnCl2
4.锌跟稀硫酸反应时,溶液质量将(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5.“真金不怕火炼”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能充分体现金的性质是(
)
A.硬度较小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好
D.化学性质稳定
6.质量相等镁、铝、锌、铁四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硫酸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四种金属质量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
)
7.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
制漂白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B.
高炉炼铁3CO+Fe2O32Fe+3CO2
C.
潜艇供氧2Na2O2+2H2O===4NaOH+O2↑
D.
焊接铁轨2Al+Fe2O32Fe+Al2O3
8.金属钛(Ti)是航空、军工、电子等方面的必需原料。生产金属钛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为:TiCl4+2MgTi+2MgCl2,该反应属于(
)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取少量铝粉,均匀地铺在滤纸上,再将滤纸卷起来,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细铁丝在空气中__
__(填“能”或“不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将表面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一会儿观察到铜丝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对于以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你的评价是
。
10.四支试管中分别盛有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将A、B、C和锌四种金属分别同时放入其中,小明将观察到的现象形象地绘成一幅卡通画,每个卡通人物表示一种金属,周围的小黑点表示反应中生成的气体。
(第10题)
(1)A、B、C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可能是
。
(2)B是常见的金属,请写出该金属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1.同学们都有这样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夏天,将食品放在冰箱里不容易腐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颗粒状石灰石比块状石灰石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速度快。这可以说明温度、反应物的浓度(溶质质量分数)和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都对化学反应快慢有影响。小明利用稀硫酸与某金属的反应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下表是五组50毫升稀硫酸与0.1克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丝状金属的规格相同):
实验序号
1
2
3
4
5
金属状态
丝状
粉末状
丝状
丝状
丝状
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
5
5
10
10
15
溶液温度/℃
反应前
20
20
20
35
丢失数据
反应后
34
35
35
50
55
金属消失的时间/秒
500
50
125
50
30
请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实验
(填实验序号),可得出结论: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2)比较实验1和2,可得出结论:
,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3)依据实验规律,推测“丢失数据”的值约是
。
12.下列不能正确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铁粉的图象是(
)
13.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8.4g铁,反应物之间恰好完全反应。欲使天平恢复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多选)(
)
A.8.4克铝
B.8.4克氧化钙
C.8.4克镁
D.8.4克碳酸镁
14.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各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然后分别投入相同质量的锌粒和镁带,待反应停止后,天平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间,下列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多选)(
)
A.锌粒和镁带都有剩余
B.锌粒完全反应,镁带剩余
C.镁带完全反应,锌粒剩余
D.锌粒和镁带都完全反应
15.当相同质量的A、B两种活泼金属(化合价均为+2价)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产生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第15题)
(1)A、B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
__。
(2)A、B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是
。
(3)在Mg和Fe、Zn和Fe及Zn和Cu中,A、B两种金属可能是
。
16.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镁。现有一卷标签上标明120克的镁带,称其质量为136克(假设镁除被氧化外,没有发生其他任何变化,且氧化是均匀的)。试计算:
(1)被氧化的镁的质量是多少克?
(2)称取上述变质的镁带6.8克加入到足量的盐酸中,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克?
17.某不纯的铁5.6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0.21克氢气,则铁中混有的金属可能是(
)
A.
Zn
B.
Cu
C.
Mg
D.
Ag
2.2金属的化学性质(1)参考答案
1.一定有单质生成的反应是(C)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2.收藏家收藏清末铝制品,至今保存十分完好,该艺术品不易锈蚀的主要原因是(C)
A.铝不易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B.铝极易导电、导热
C.铝易氧化,其表面的氧化膜具有保护内部作用
D.铝很难与酸发生反应
3.能由金属单质和盐酸直接反应制得的物质(D)
A.AgCl
B.CuCl2
C.FeCl3
D.ZnCl2
4.锌跟稀硫酸反应时,溶液质量将(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法确定
5.“真金不怕火炼”这句广为流传的俗语,能充分体现金的性质是(D)
A.硬度较小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好
D.化学性质稳定
6.质量相等镁、铝、锌、铁四种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硫酸溶液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四种金属质量的关系图象正确的是(C)
7.下列属于置换反应的是(D)
A.
制漂白粉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B.
高炉炼铁3CO+Fe2O32Fe+3CO2
C.
潜艇供氧2Na2O2+2H2O===4NaOH+O2↑
D.
焊接铁轨2Al+Fe2O32Fe+Al2O3
8.金属钛(Ti)是航空、军工、电子等方面的必需原料。生产金属钛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为:TiCl4+2MgTi+2MgCl2,该反应属于(A)
A.置换反应
B.化合反应
C.分解反应
D.复分解反应
9.取少量铝粉,均匀地铺在滤纸上,再将滤纸卷起来,用坩埚钳夹持,在酒精灯上点燃,观察到的现象是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细铁丝在空气中__不能__(填“能”或“不能”)燃烧,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黑色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将表面光亮的铜丝在酒精灯上灼烧,一会儿观察到铜丝表面变成黑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对于以上三种金属的活动性,你的评价是铝比较活泼,铁次之,铜最不活泼。
10.四支试管中分别盛有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将A、B、C和锌四种金属分别同时放入其中,小明将观察到的现象形象地绘成一幅卡通画,每个卡通人物表示一种金属,周围的小黑点表示反应中生成的气体。
(第10题)
(1)A、B、C三种金属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可能是A>B>C。
(2)B是常见的金属,请写出该金属和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Fe+2HCl===FeCl2+H2↑。
11.同学们都有这样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夏天,将食品放在冰箱里不容易腐烂;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得更旺;颗粒状石灰石比块状石灰石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速度快。这可以说明温度、反应物的浓度(溶质质量分数)和固体反应物的表面积都对化学反应快慢有影响。小明利用稀硫酸与某金属的反应来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下表是五组50毫升稀硫酸与0.1克某金属反应的实验数据(丝状金属的规格相同):
实验序号
1
2
3
4
5
金属状态
丝状
粉末状
丝状
丝状
丝状
稀硫酸溶质质量分数/%
5
5
10
10
15
溶液温度/℃
反应前
20
20
20
35
丢失数据
反应后
34
35
35
50
55
金属消失的时间/秒
500
50
125
50
30
请分析上述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实验1和3(填实验序号),可得出结论: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2)比较实验1和2,可得出结论:反应物的表面积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3)依据实验规律,推测“丢失数据”的值约是40。
12.下列不能正确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不断加入铁粉的图象是(C)
【解】 溶液质量会增加,因为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比氢气的相对分子质量大。当稀硫酸反应完全后溶液质量会保持不变。
13.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8.4g铁,反应物之间恰好完全反应。欲使天平恢复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多选)(AC)
A.8.4克铝
B.8.4克氧化钙
C.8.4克镁
D.8.4克碳酸镁
【解】 基本原理:左盘烧杯中增加的质量和右盘烧杯中增加的质量相等时,天平保持平衡。同时要注意哪种物质是消耗完的。
设与8.4克铁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x,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Fe+H2SO4===FeSO4+H2↑
56 98
2
8.4克 x
y
= =
x=14.7克,y=0.3克。
增加的质量8.4克-0.3克=8.1克
A中反应时,铝有剩余,根据硫酸的量进行计算,可产生0.3克氢气,增加的质量8.4克-0.3克=8.1克。
B没有气体放出,增加8.4克。
C中反应时,镁有剩余,根据硫酸的量进行计算,可产生0.3克氢气,增加的质量8.4克-0.3克=8.1克。
D中硫酸过量,用碳酸镁的量计算放出的二氧化碳的量,为4.4克,增加质量8.4克-4.4克=4克。
14.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再向两只烧杯中各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然后分别投入相同质量的锌粒和镁带,待反应停止后,天平指针指向分度盘的中间,下列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多选)(AB)
A.锌粒和镁带都有剩余
B.锌粒完全反应,镁带剩余
C.镁带完全反应,锌粒剩余
D.锌粒和镁带都完全反应
【解】 反应停止后,天平指针在中间,反应前烧杯中加入的质量相等,则产生的氢气相等,天平才平衡。锌粒和镁带都有剩余,说明酸完全反应,酸的质量相等,故产生氢气质量相等,A正确;由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和Mg+H2SO4===MgSO4+H2↑可以看出,等质量的硫酸消耗掉锌的质量大于镁的质量,故当锌粒完全反应镁一定有剩余,此时酸完全反应,产生氢气质量相等,故B正确;当镁带完全反应时锌粒一定没有剩余,故C错误;由化学方程式Zn+H2SO4===ZnSO4+H2↑和Mg+H2SO4===MgSO4+H2↑可以看出,等质量的锌粒和镁带完全反应时,生成氢气的质量一定不相等,故D错误。
15.当相同质量的A、B两种活泼金属(化合价均为+2价)与足量稀盐酸反应时,产生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第15题)
(1)A、B两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A>B__。
(2)A、B两种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是A>B。
(3)在Mg和Fe、Zn和Fe及Zn和Cu中,A、B两种金属可能是Zn和Fe。
【解】 金属A与盐酸反应所需时间短,说明金属A比B活动性强;由图知相同质量金属B产生氢气比A多,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A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因此出现上述图中情况需满足的条件是:反应速度快者相对原子质量大。上述三组物质中只有Zn和Fe满足。
16.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氧化镁。现有一卷标签上标明120克的镁带,称其质量为136克(假设镁除被氧化外,没有发生其他任何变化,且氧化是均匀的)。试计算:
(1)被氧化的镁的质量是多少克?
(2)称取上述变质的镁带6.8克加入到足量的盐酸中,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多少克?
【解】 (1)设被氧化的镁的质量是x。
2Mg+O2===2MgO
48 32
x 136克-120克
=
解之得:x=24克
(2)因为120克镁中,24克被氧化,136克镁中纯净镁质量是96克,6.8克中镁的质量为:
×6.8克=4.8克
设产生氢气的质量为y。
Mg+2HCl===MgCl2+H2↑
24
2
4.8克
y
=
解之得:y=0.4克
17.某不纯的铁5.6克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0.21克氢气,则铁中混有的金属可能是(C)
A.
Zn
B.
Cu
C.
Mg
D.
Ag
【解】 设5.6克铁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x,
Fe+H2SO4===FeSO4+H2↑
56
2
5.6克 x
=
x=0.2克
0.2克<0.21克,这就要求另一种金属同样的质量要产生氢气的量要大于0.21克才可以。铜、银不能和稀硫酸反应。
再设5.6克锌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y,
Zn+H2SO4===ZnSO4+H2↑
65
2
5.6克 y
=
y=0.17克
设5.6克镁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为z,
Mg+H2SO4===MgSO4+H2↑
24
2
5.6克 z
=
z=0.47克
只有镁符合要求。2.2金属的化学性质(2)
1.有A,B,C三种常温下不与水反应的金属,为了比较它们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有人设计了下列四种实验方法,下列方法最准确可行的是(
)
A.把它们分别和盐酸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反应及产生气体的快慢
B.把它们分别和盐酸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反应及产生气体的多少
C.把三种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程度
D.把三种金属和它们的可溶性盐溶液之间两两反应,观察金属表面是否有金属析出
2.下列四个化学反应中,符合如图所示漫画中情景的是
)
(第2题)
A.Fe+CuSO4===FeSO4+Cu
B.CuO+COCu+CO2
C.H2+CuOCu+H2O
D.Fe+H2SO4===FeSO4+H2↑
3.向含有ZnCl2和CuCl2的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的固体物质是(
)
A.Cu
B.Cu和Fe
C.Fe和Zn
D.Fe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
)
A.汞与硝酸银溶液
B.铜与硝酸镁溶液
C.锌与硫酸亚铁溶液
D.铝与稀盐酸
5.将铁、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铁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表面无明显现象。通过这一现象可以判断(
)
A.铁的导电性比铜强
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C.铁的导电性比铜弱
D.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
6.X、Y、Z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的三种金属,它们在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满足(
)
①X+YSO4===XSO4+Y;②Y+2ZNO3===2Z+Y(NO3)2;③X+H2SO4===XSO4+H2↑;④Z与H2SO4不发生反应
A.X>Y>Z
B.Z>Y>X
C.Y>Z>X
D.X>Z>Y
7.金属防锈既可以节约资源,又能美化环境。下列钢铁制品经过如下处理后,防锈效果最差的是(
)
A.经常在表面涂油的大型钢制机械
B.涂上防锈漆后的“辽宁”号航母舰体外壳
C.擦洗干净后长期存放在室外的大型铁制农机具
D.经过“烤蓝”,在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的钢制枪管
8.若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错误的是(
)
A.Mn+2HCl===MnCl2+H2↑
B.Mg+MnSO4===MgSO4+Mn
C.Mn+Cu(NO3)2===Mn(NO3)2+Cu
D.Fe+MnSO4===FeSO4+Mn
9.为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
)
10.金属的防护措施有很多:①保持干燥;②加保护层(如镀金属、油层、搪瓷等);③自身形成致密的氧化膜;④改变内部组织结构。下列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做法分别属于上面的哪一项措施,请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1)洗过的铁锅要把它擦干:__
__;
(2)不锈钢:__
__;
(3)铁制农具进行发蓝处理:__
__;
(4)铁制栏杆上涂上防锈漆:__
__。
某同学为了探究铁生锈和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甲
乙
(第10题)
(5)实验一:如图甲所示(此实验中铁片不纯)。经过一段时间后,__
__试管内的铁片先生锈,铁锈最先出现
,此实验说明铁生锈和
等因素有关。
(6)实验二:如图乙所示,A试管内放纯铁片,B试管内放不纯铁片,一段时间后,B试管内的铁片出现了锈斑。这一实验说明铁生锈还和
有关。
11.A、B、C、D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已知:①A+BSO4===ASO4+B;②C+H2SO4===CSO4+H2↑;③B+2DNO3===B(NO3)2+2D。请完成以下填空:
(1)金属C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
(填“前面”或“后面”)。
(2)根据上述反应能判断出其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_(用字母填写)。
(3)若A、B、C、D分别为锌、铁、铜、银中的一种,金属C与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则金属A为__
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
。
12.现有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Y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第12题)
A.生成氢气的质量:X﹥Y
B.相对原子质量:X﹥Y
C.金属活动性:Y﹥X
D.消耗硫酸的质量:X﹥Y
13.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14.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做Fe和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Cu的同时有气泡产生。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做了如下实验:
(第14题)
①取8.5克Fe粉放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反应完成后滤出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称得固体质量为9.2克。
②将9.2克固体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消耗盐酸50.0克,并绘制出如图所示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与稀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是多少?
(2)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是多少?
(3)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及与稀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之和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5克。请你对此结果做出解释:
。
15.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和__
__直接接触。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自行车支架采取的防锈措施是
。
(3)某同学为了验证镁、铁、铜的活动性顺序,他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另外两种溶液是
溶液和
溶液。请根据选定的试剂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2.2金属的化学性质(2)参考答案
1.有A,B,C三种常温下不与水反应的金属,为了比较它们金属活动性的强弱,有人设计了下列四种实验方法,下列方法最准确可行的是(D)
A.把它们分别和盐酸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反应及产生气体的快慢
B.把它们分别和盐酸溶液反应,观察是否发生反应及产生气体的多少
C.把三种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观察它们的颜色变化程度
D.把三种金属和它们的可溶性盐溶液之间两两反应,观察金属表面是否有金属析出
2.下列四个化学反应中,符合如图所示漫画中情景的是(A)
(第2题)
A.Fe+CuSO4===FeSO4+Cu
B.CuO+COCu+CO2
C.H2+CuOCu+H2O
D.Fe+H2SO4===FeSO4+H2↑
3.向含有ZnCl2和CuCl2的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的固体物质是(B)
A.Cu
B.Cu和Fe
C.Fe和Zn
D.Fe
4.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下列各组物质不能发生化学反应的是(B)
A.汞与硝酸银溶液
B.铜与硝酸镁溶液
C.锌与硫酸亚铁溶液
D.铝与稀盐酸
5.将铁、铜分别放入稀硫酸中,铁表面有气泡产生,而铜表面无明显现象。通过这一现象可以判断(B)
A.铁的导电性比铜强
B.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强
C.铁的导电性比铜弱
D.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弱
6.X、Y、Z是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的三种金属,它们在溶液中能发生如下反应,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满足(A)
①X+YSO4===XSO4+Y;②Y+2ZNO3===2Z+Y(NO3)2;③X+H2SO4===XSO4+H2↑;④Z与H2SO4不发生反应
A.X>Y>Z
B.Z>Y>X
C.Y>Z>X
D.X>Z>Y
7.金属防锈既可以节约资源,又能美化环境。下列钢铁制品经过如下处理后,防锈效果最差的是(C)
A.经常在表面涂油的大型钢制机械
B.涂上防锈漆后的“辽宁”号航母舰体外壳
C.擦洗干净后长期存放在室外的大型铁制农机具
D.经过“烤蓝”,在表面形成致密氧化膜的钢制枪管
8.若锰(Mn)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位于铝和锌之间,则下列反应错误的是(D)
A.Mn+2HCl===MnCl2+H2↑
B.Mg+MnSO4===MgSO4+Mn
C.Mn+Cu(NO3)2===Mn(NO3)2+Cu
D.Fe+MnSO4===FeSO4+Mn
9.为验证Mg、Cu、Ag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某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其中不必进行的实验是(C)
10.金属的防护措施有很多:①保持干燥;②加保护层(如镀金属、油层、搪瓷等);③自身形成致密的氧化膜;④改变内部组织结构。下列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做法分别属于上面的哪一项措施,请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1)洗过的铁锅要把它擦干:__①__;
(2)不锈钢:__④__;
(3)铁制农具进行发蓝处理:__③__;
(4)铁制栏杆上涂上防锈漆:__②__。
某同学为了探究铁生锈和哪些因素有关,做了如下两个实验。
甲
乙
(第10题)
(5)实验一:如图甲所示(此实验中铁片不纯)。经过一段时间后,__A__试管内的铁片先生锈,铁锈最先出现在水和空气交界面,此实验说明铁生锈和空气、水分等因素有关。
(6)实验二:如图乙所示,A试管内放纯铁片,B试管内放不纯铁片,一段时间后,B试管内的铁片出现了锈斑。这一实验说明铁生锈还和铁片的内部结构有关。
11.A、B、C、D为金属活动顺序表中常见的四种金属。已知:①A+BSO4===ASO4+B;②C+H2SO4===CSO4+H2↑;③B+2DNO3===B(NO3)2+2D。请完成以下填空:
(1)金属C在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填“前面”或“后面”)。
(2)根据上述反应能判断出其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其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A>B>D_(用字母填写)。
(3)若A、B、C、D分别为锌、铁、铜、银中的一种,金属C与H2SO4反应后所得溶液呈浅绿色,则金属A为__Fe__,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2+2Ag。
12.现有等质量的X、Y两种金属,分别放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X、Y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第12题)
A.生成氢气的质量:X﹥Y
B.相对原子质量:X﹥Y
C.金属活动性:Y﹥X
D.消耗硫酸的质量:X﹥Y
【解】 根据反应生成H2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所示,在两种金属完全反应后,放出H2的质量是X>Y,A正确;X、Y金属的化合价、金属的质量都相等,产生氢气多的相对原子质量小,因此可判断相对原子质量是Y>X,故B说法错误;根据关系图所示,相同时间内Y放出氢气的质量大于X,可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是Y>X,故C说法正确;金属与酸反应生成氢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所以生成的氢气与消耗酸的多少一致,消耗硫酸的质量:X>Y,故D说法正确。
13.小明为探究金属与盐的反应,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粉末;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得出的以下结论错误的是(D)
A.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B.滤渣中一定含有金属单质M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D.加入的金属M可能是单质铁
【解】 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呈现无色,没有铜离子存在,说明加入的M金属活动性顺序比铜、银强,反应时M会首先置换硝酸银中的银,待硝酸银完全反应后继续与硝酸铜发生反应;过滤后向滤渣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说明滤渣金属中含有M,因为铜、银排在顺序表中氢之后,与盐酸不反应,说明加入的M过量;铁与AgNO3与Cu(NO3)2反应生成硝酸亚铁溶液显浅绿色而不是无色,因而D说法错误。
14.某科学兴趣小组在做Fe和CuSO4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发现生成Cu的同时有气泡产生。为了进一步研究,他们做了如下实验:
(第14题)
①取8.5克Fe粉放入一定量的CuSO4溶液中,反应完成后滤出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称得固体质量为9.2克。
②将9.2克固体与一定量的稀盐酸充分反应,消耗盐酸50.0克,并绘制出如图所示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图象。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与稀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是多少?
(2)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是多少?
【解】 (1)设9.2克固体中Fe的质量为x。
Fe+2HCl===FeCl2+H2↑
56
2
x
0.10克
= x=2.8克
(2)设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为y。
Fe+CuSO4===FeSO4+Cu
56
64
y
(9.2-2.8)克
= y=5.6克
(3)与CuSO4反应的Fe的质量及与稀盐酸反应的Fe的质量之和小于(填“大于”、“小于”或“等于”)8.5克。请你对此结果做出解释:因为有少量Fe与CuSO4溶液中的酸性物质发生了反应。
15.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材料。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和__水__直接接触。
(2)根据铁生锈的条件,自行车支架采取的防锈措施是喷漆。
(3)某同学为了验证镁、铁、铜的活动性顺序,他选择了打磨过的铁丝,你认为他还需要另外两种溶液是氯化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请根据选定的试剂写出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Fe+CuSO4===FeSO4+Cu。
【解】 (1)铁生锈的条件是铁与空气和水同时接触。(2)常见的自行车它的支架采用的防锈措施是喷漆。(3)可把打磨过的铁丝分别插入氯化镁溶液、硫酸铜溶液中,铁丝能置换出硫酸铜中的铜却不能置换氯化镁中的镁(选择其他可溶性镁盐和铜盐都可),从而得到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镁>铁>铜;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