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18课 战略大决战一、说教材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三大战役发起的背景、过程、意义。
2.掌握渡江战役及解放南京等史实。
3.总体把握这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战略决战时期。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念,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2.通过对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军队优劣势、强弱势、成败势的发展演变进行分析,归纳出蒋家王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培养学生通过分析比较历史史实,归纳综合得出结论的历史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学习毛泽东等领导人以战略家的伟大胆略和雄伟气魄,把握战略决战这一历史机遇。最终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功绩,进而增强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2.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爱护文物、保护人文环境意识。●教学重点1.三大战役。2.百万雄师过大江。●教学难点1.渡江战役的意义。2.国民党政权垮台的原因。二、说教法1、讨论法。2、.图文结合法。本课两大内容都需结合地图学习,这样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战争的发展进程。3、.引导分析法。对于国民党政权的垮台原因,利用材料引导学生分析。4、.图表法。通过表格的形式对相关内容作出归纳,有利于学生整体把握。●教具准备1.多媒体。2.《大决战》等影片及相关设备。三、说学法我主要采取整体感知。把握本课的基础知识。建构基础知识。深入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然后是拓展探究这种过程进行展开教学。四、说教学过程1、全面内战什么时候爆发? 2、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开始于什么事件后?1946年6月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1947年夏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防御战略大决战 温故知新第18课 战略大决战学习目标:1、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和解 放南京等基本历史事实;
2、认识和平解放北平的历史意义;
3、分析和理解渡江战役历史作用和蒋家王朝覆灭原因 。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战争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中原、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毛泽东根据这种形势,认为人民解放军同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到来。故当机立断,决定对敌发动战略决战。
---摘自《中国共产党大典》背景资料1敌我力量对比表(1948年8月)背景资料2穿越时空 让我们回到那个炮火连天的岁月。下面让我们来分组共同探讨三大战役。课文结合p93《三大战役示意图》,讲解每次战役的概况。 从起止时间、领导者、主要参战部队、歼敌人数、战争经过、作战方针、历史意义方面解说。自学指导:友情提示 解放东北全境中间突破
支解敌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分割包围
先打两头
后取中间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辽沈战役
淮海战役
平津战役
关门打狗猛虎掏心瓮中捉鳖一、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948年9—11月1948年11月—1949年1月歼灭和改编敌人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8年11月—1949年1月结合p93三大战役示意图完成p96页填表练一练 战略决战为什么选择东北为突破口,有利条件有哪些?从以下四方面理解:兵力对比
动脑筋敌军态势
解放军兵力在五大战场中唯一超过国民党军队。孤立分散,补给困难,或战或守意图未定。我军态势
东北根据地支援战争物质力量雄厚,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战局延伸
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想一想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古迹和古都环境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江阴湖口南京战线从哪里到哪里?结合教材与下面材料,思考百万雄师过大江 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
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
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
权的独立和完整。
——毛泽东 朱德目的:彻底消灭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保卫国家
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作用:摧毁了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南京解放。结束了统治
中国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渡 江 战 役动脑筋 渡江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妄图划江而治的图谋,捍卫了国家领土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祖国的统一。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讨论: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相差这样悬殊,
为什么共产党能在短短三年内就由弱变强,
打败国民党呢?小组合作从国民党来看:
从共产党来看: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
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
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
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
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 逆民意、失民心 顺民意、得民心拓展延伸 结合《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表》和课后《邓小平不坐黄包车》有关内容,请你谈谈你对“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认识。 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陈毅 战略大决战三大战役辽沈战役
1948.9——1948.11 淮海战役
1948.11——1949.1平津战役
1948.11——1949.1渡江战役 1949.4解放南京 1949.4.23国民党政权垮台(原因)解放东北全境奠定解放长江
以南各省基础华北全境
基本解放捍卫领土完整
维护祖国统一回顾小结:三大战役大决战,歼敌150多万。
百万雄师过大江,蒋家王朝就完蛋。
解放战争留遗憾,蒋匪残余逃台湾。小结:歌诀记忆1、参加淮海战役的人民解放军主要是( )
①东北解放军 ②华北解放军
③中原解放军 ④华东解放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2、下列对南京解放的意义的总结,正确的是
( )
A.标志着解放战争已在中国全境内取得了胜利
B.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了
C.标志着一个全新的统一的民主政权诞生了
D.标志着解放战争双方决战的序幕已经开启自我检测:3、采用和平方式解放的大城市是( )
A.天津 B.北平 C.沈阳 D.徐州4、从_____年____月到____年____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 、 和
三大战役 。1948919491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5、比较分析:人民解放军挺进大别山和渡江战役,在战役目标和作用上各有什么不同? 挺进大别山:目标是夺取中原地区,转入战略进攻。
作用是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
渡江战役:目标是歼灭一切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
作用是解放南京,推翻了国民党22年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