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0张PPT。说教材 说教法 说学法 说教学程序何店一中 钱 军㈠、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最后一课,本课主要讲述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特殊地位。本课教材无论在本章还是整个中国近现史乃至今天,都有着重大的深远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说教材 根据课程标准: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在地图上标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
了解红军长征的原因;掌握红军长征的路线;遵义会议及其伟大意义、长征的胜利及其意义;理解长征精神。
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阅读长征示意图掌握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培养学生读图、填图的能力 。
引导学生探究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学习红军战胜艰难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感悟长征精神,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㈡、说教学目标 说教材㈢ 、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中央红军的长征
遵义会议
长征精神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的意义
长征胜利的意义说教材 学生对红军长征有所了解,感性认识较强,并且教学资料十分丰富,因此整个课堂采用“先学后教再练”的教学模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新课导入时、在讲述中央红军长征过程时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兴趣,启发学生的思维;分析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时运用比较法、探究长征精神内涵时运用讨论探究法深化知识的理解;通过讲故事穿插法加深学生对长征精神的感性认识。二、说教法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对红军长征在课本、影视剧中有所了解,但对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结果等知识缺乏系统、深刻的认识。依据学情及教法整个课堂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随堂指导或参与讨论并对学生作如下学法指导: 课前准备: 指导学生搜集红军长征的文章、图片。 课堂指导: ①、指导学生带问题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②、指导学生按长征路线,依次找到红军经过的省份、江河,找到重要地点,了解发生在那里的历史事件。使学生掌握读图的基本要求。 ③、指导学生分析遵义会议、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使学生掌握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历史事件,分析他们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课后指导: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开展“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活动。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展示目标
学生自学及效果测试
新课探究
课堂小结及练习
布置课外作业红军不怕远征难课程目标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
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在地图上标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路线。1、红军长征的原因是什么?
2、红军是什么时间开始长征的?
3、红军长征的出发地点是哪儿?
4、遵义会议的时间、内容、历史意义各是什么?
5、红军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的时间、地点、
部队各是什么?
6、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历史意义是什么?请同学们带着下面的问题自学课文 1、红军长征的原因 。 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从 出发开始长征。请简述中央红军长征过程中的历史大事。
2、1935年 月,党中央在 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其内容:①纠正了博古等人在 和 的错误; ②取消了 的军事最高指挥权 ;③肯定了 的正确军事主张 ;④确定了军事上由 、周恩来等负责指挥 。
其意义:这次会议挽救了 、挽救了 、挽救了 ,是党的历史上 的转折点。
3. 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在会宁胜利会师。 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 ,保存了 ,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请同学们回答下面的问题中央红军的长征 思考讨论下面的问题
1、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指出红军长征经过那些省份?
2、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指出红军长征渡过那些江河,在这些江河上发生过什么事?
3、根据《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复述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过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读图、识图的基本要求:
1、要弄清方向。
2、要看清图例。
动脑筋新课探究㈠福 建 江 西广 西广 东云 南贵 州四 川湖 南西 康甘 肃陕 西大渡河湘江乌江赤水河金沙江血战湘江强渡乌江解放遵义四渡赤水召开遵义会议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吴起镇会师会宁会师佯攻贵阳 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
(1935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中共诞生
(1921年)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经历“左”和“右”的错误,经受了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4年14年转折点请同学思考、讨论后回答——会议解决了当时最迫切的两大问题(组织和军事问题),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正是由于这一转折,才使长征取得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新课探究㈡结合材料谈红军长征的历史意义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总而言之,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本世纪中没有什么比长征更令人神往和更为深远地影响世界前途的事件了。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伯
长征是波澜壮阔的诗史。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新课探究㈢看图片、看影片、讲故事感悟长征精神新课探究㈣长征精神安顺场渡口《飞夺泸定桥》油画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地举起右手,举到齐眉处,向哪位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丰碑红军走过的水草地《草地夜行》:快离开我……长征精神 1、红军长征过程中会有那些方面的困难?
2、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那些?
3、我们今天学习红军长征其现实意义就在于弘扬长征精神,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动脑筋新课探究㈣博古 红军长征过程中会有那些方面的困难?①.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阻截。
②.党内“左”倾错误的影响。
③.穷山恶水的自然环境。
④.复杂的民族关系。 红军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原因有那些?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②.红军广大指战员的英勇善战。
③.广大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大力支持。
长征精神的内涵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弘扬长征精神!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的“远征” ( )
A、是为了北上抗日 B、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
C、是一次主动的战略转移 D、保存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
2、小明要实地考察红军长征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他应到 ( )
A、江西瑞金 B、贵州遵义 C、陕北吴起镇 D、甘肃会宁
3、万里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伟大战略转移。这里“转移”是指 ( )
A、党的工作重心发生转移 B、中国革命的性质发生变化
C、革命的中心地区发生转移 D、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变化
4、小明同学暑假将外出旅游,请你为他选择一处目的地,该地曾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
A、遵义 B、上海 C、南昌 D、南京
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言。
(1)诗中的“红军远征”开始、结束于哪一年?这次远征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2)后四句诗反映了这一历史事件发展过程中哪些重大的军事行动?
(3)当今,红色旅游蓬勃发展,人们纷纷踏访先烈的足迹,缅怀先烈的业绩。红军在这“远征”事件中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练一练布置课外作业 指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开展“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活动。谢谢大家!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