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4张PPT。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 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2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述的是什么政治制度?
2)根据材料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诸侯有哪些义务?
诸侯与天子关系怎样?
3)材料2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镇守疆土、出兵勤王、交纳贡税、定期朝见周王述职等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分封制崩溃诸侯服从天子西周的分封制第7课
社会变革与商鞅变法周朝平王东迁洛邑
(公元前770年)西周(镐京)
前1046年——前771年东周(洛邑)
前770年——前256年春秋
前771—前476年战国
前475—前221年西周时期,周天子拥有天下共主的地位。但东周时期,周天子的威望一落千丈,各国诸侯逐渐不把周王放在眼里,逐渐不再向周天子纳贡。
材料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春秋时代 (从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时代特征:
旗号:
尊王攘夷春秋五霸:
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王室衰微,列国并立,诸侯争霸。春秋时代 (从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时代特征:
旗号:
春秋五霸:
尊王攘夷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注意:先后称霸首霸:齐桓公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列国并立 。“三家分晋”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央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时代特征:
、诸侯们还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没有,周王局促洛邑一隅之地,几乎被人遗忘,诸侯国都撕下伪装,直接明目张胆的争霸了。 这是1976年在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兵器;从左至右,分别是:戟、戈、戈、殳。
由于战争的需要,战国时的武器已经大为改进。图中的这些武器都属于长柄武器,非常适合在战争中攻击敌人使用。
这说明当时怎样的社会形势?动荡不安、战乱频繁 假设你是战国时期的一位诸侯,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国家生存下去?成 效措 施国王国家改革是时代潮流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时代特征:
、诸侯们还再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诸侯兼并,社会巨革没有,周王局促洛邑一隅之地,几乎被人遗忘,诸侯国都撕下伪装,直接明目张胆的争霸了。秦国的现状:
秦僻处西北,国势不振,为东方各国所轻视。 诸侯悲秦,丑莫大焉商
鞅秦孝公
『徙木立信』取信于民商 鞅 舌 战 群 臣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法之不行,自上犯之。
改革的思想法治的思想商鞅变法的内容和作用有利于经济发展(国富)有利于增强军队战斗力(兵强)有利于将地方权利收归中央;有利于国家的管理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僻处西北,国势不振秦的国力骤增,军队战斗力大大加强,成为七雄中最强的国家,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改革是一个国家得以强盛的关键,因此要坚持改革;改革需要人才,因此要重视人才,发展教育。商鞅变法的意义动脑筋: 商鞅因损害秦国旧贵族的利益而遭“车裂” 而死,商鞅变法成功还是失败?为什么? 商鞅变法是成功的。因为商鞅虽死,但新法仍继续执行,商鞅变法使秦的国势日趋强盛,为最终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判断一场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改革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是否符合人民的利益;是否推动社会的发展等。 )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a 秦孝公的支持
b 取信于民
c 执法如山
d 适应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方向(主要原因) 据史书记载,春秋时期的诸侯国有100多个,到战国时期,只剩下几个大国对峙并立,反映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由分裂走向统一
1、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下列哪几种人有奖励( )。
①书读得好的人 ②农业生产搞得好的人
③仗打得好的人 ④生意做得好的人
A.①② B.②③ C. ①②③ D. ②③④练一练B2、右图反映了商鞅变法措施中的( )。
A.统一度量衡
B.奖励军功
C.鼓励耕织产
D.推行县制A3、商鞅变法的措施对后世行政制度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A.编制户籍,实行连坐??????B.奖励军功? C.鼓励耕织????????????? D.推行县制
4、《史记》记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商鞅在秦国为相十年,宗室贵戚大多怨恨他)。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变法哪一内容造成的?
A、奖励耕织 B、奖励军功
C、实行连坐 D、建立县制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