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琵琶行》教学课件(5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琵琶行》教学课件(5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26 08:3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1张PPT。琵琶行·并序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在文学上,是唐代诗人中作品最多的一个。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所生活的七十多年里,是唐朝走向衰微的时期。前期:仕途顺利,为民请命。讽喻诗(如《卖炭翁》)
后期:贬为司马,独善其身。闲适诗、感伤诗
(如 《长恨歌》《琵琶行》等) 白居易的人生观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以在京做官期间,他的诗大多是“为民请命”,利用诗歌讽刺那些达官贵人的贪污腐化以及现实社会的黑暗,这种风格的诗叫做讽喻诗。最有名的如《卖炭翁》。
自从元和十年,掌权的达官贵人们恼怒他的诗,借口把他贬为江州司马后,白居易写了大量的“闲适诗”、“感伤诗”。《琵琶行》就是白居易在元和十年,被贬不到一年的时候写下的一篇“感伤诗”。他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童子解吟长恨曲
胡人能唱琵琶篇
唐宣宗李忱挽白居易联中国古代有哪些与音乐有关的故事? 《诗经·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司马相如向卓文君求爱弹奏《凤求凰》:“凤兮凤兮归故乡,游遨四海求其凰,有一艳女在此堂,室迩人遐毒我肠,何由交接为鸳鸯。”俞伯牙弹琴,钟子期竟能领会“巍巍乎志在高山,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道:“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遂为知音。你怎样赞叹音乐之美?
“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论语·述而》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列子·汤问》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唐·杜甫
“五脏六腑里,像熨斗熨过,无一处不伏贴,三万六千个毛孔,像吃了人参果,无一处不畅 快。” ——清·刘鹗仔细聆听一段音乐,用语言描摹所听到的音乐。解题: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鉴赏要点:
一、善于叙事
二、精于写声
三、巧于抒情
一读全诗,请思考:诗人谪居江州,月夜送客江边,巧遇琵琶女之事。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叙了什么事?时间:被贬第二年的秋天
地点:湓浦口
人物:作者、客人、琵琶女
事情:送客闻琵琶、聆听琵琶曲、听诉身世苦
本诗的写作动机:同病相怜伤迁谪
感情基调:凄切伤怀 诗前小序包含了哪些内容? 天涯沦落叹知音
一诉琵琶一诉诗
︱︱ ︽琵琶行︾品读 诗歌鉴赏
由三个问题组成:
1、谁解琵琶声?
2、谁解青衫泪?
3、谁解风物意?请在每段中选取两句诗来概括该段的内容。1、浔阳江头夜送客,醉不成欢惨将别2、低眉信手续续弹,东船西舫悄无言3、自言本是京城女,老大嫁作商人妇4、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5、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少年欢乐晚年沦落小结:叙事技巧双线索:诗人与琵琶女
层层递进:品音乐——思人生秋江夜送客月夜听琵琶月夜弹琵琶东船西舫悄无言说尽心中无限事我闻琵琶已叹息 梦啼妆泪红阑干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为君翻作琵琶行却坐促弦弦转急满座重闻皆掩泣善于叙事 构思特点白乐天琵琶女二读全诗,思考:琵琶女一共弹了几次琴?哪一次给你的印象最深?整个曲调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前奏曲”:“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浔阳江边,风寒月冷,琵琶女独守空船,孤单凄凉。所以其出场弹奏时旋律低沉抑郁。
强烈的生活反差又自然勾起她对往昔生活的深情回忆,于是音乐进入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欢乐曲”:“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这时欢快明朗、清脆悦耳的琵琶声,忽高忽低,交织起起伏生动的乐章,唱出了琵琶女火红的青年时代。青年时代的她,可谓色艺超群,名噪京华,“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成功的荣誉与醉酒欢歌构成她生活的全部。这一切怎不令她留念,故而旋律一转为清脆圆润、轻快舒徐。而“大珠小珠落玉盘”更如往日盈盈笑语,让人过耳不忘。 然而,好景不长,时光不再。“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琵琶女“年长色衰”,生活变故,门庭冷落。迫于生计,她“老大嫁作商人妇”。回忆到这儿,琵琶女怎不肝肠寸断?所以旋律又进入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沉思曲”:“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旋律变得“冷涩”“凝绝”,音乐之声“暂歇”,命运的变化使此时的琵琶女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当中…… 最后一部分是“悲愤曲”:“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琵琶女受伤的心灵本渴望爱情的抚慰,但薄情的丈夫“重利轻离别”,让她时常空船独守。现实更使她痛不欲生,悔恨交加,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高亢激越的旋律正是她对世人重色轻才和丈夫重利寡情的愤怒控诉。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琵琶女出场1、“寻”、“暗问”……这一系列的动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心情?急切、欣喜——侧面描写琵琶女琴声优美2、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矜持、含羞、矛盾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女演奏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女演奏调弦的表情弹奏的姿态弹奏的指法琴艺高超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琵琶女演奏渴望倾诉
声情并茂调弦的表情弹奏的姿态弹奏的指法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女演奏 本段描写音乐最主要的手法?
比喻急雨——繁密粗重急骤
私语——轻细幽幽
大珠小珠落玉盘——重轻音交错、轻脆圆滑
莺语花底——宛转流畅
泉流冰下——阻塞压抑
冰泉冷涩——清冷凝滞
银瓶乍破——激越奔涌
铁骑突出——高亢雄壮
裂帛 ——短促急迫
戛然而止喻体及音乐特点把无形的音乐化为有形,有了画面感,给人无限的联想。 《西厢记》莺莺听张生弹琴
“其声壮,似铁骑刀枪冗冗;其声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声高,似风清月朗鹤唳空;其声低,似听儿女语,小窗中,喁喁(yóng )。”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女演奏音乐是怎样变化的?(可以用曲线图表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琵琶女演奏第一
乐曲第二
乐曲第三
乐曲曲终欢乐曲 沉思曲 悲愤曲戛然而止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凝绝不通声暂歇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愉快——悲伤——悲愤——凄凉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妙处何在?一:大量运用比喻。二:摹声与比喻结合。三:叙议结合,
妙语点睛。另:正侧面描写结合。正面描摹和侧面烘托正面描摹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羽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A 借助语言的音韵摩声,兼用比喻、通感加强其形象性。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B 叠词和连绵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连绵词:间关(叠韵)、幽咽(双声)
——使音节悦耳动听。欣赏音乐描写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少年得意
色艺俱佳
门庭若市
无忧无虑年老失意
年长色衰
门前冷落独守空船
生活凄凉对比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时。”诗人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面前泪洒青衫? 琵琶女自诉身世苦白居易自叹谪居苦 年轻美貌——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孤守空船
 夕日欢笑——今日辛酸
 夜梦往事——孤寂伤感年轻时年老时 被贬江洲
病卧浔阳本是京城女去年辞帝京艺压京城,艳压群芳身居高位,名动京师年长色衰,漂泊憔悴谪居卧病,飘零天涯幽愁暗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同忆京城,同是天涯人;
同叹年华付流水,同是苦情人;
同感处境悲凉,同是断肠人;
同滴辛酸泪,同是流泪人;
同望天涯明月,同是寂寞人;
同泄音乐情,同是知音人;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萍水相逢心灵激荡音乐共鸣身世相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为什么此诗句千百年来一直引起读者的共鸣? 蕴含着能使人从悲哀中、从失意中悟出的人生哲理。它穿越时空,超越时代,成为有着共同境遇和情感的人们的共同心声,甚至在某些时候,成为彼此的心灵约定和一种守望。谁解琵琶语?似诉平生不得志
谁解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诗歌中有哪些环境描写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说说理由。①“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别时茫茫江浸月”

描写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悠悠江水、瑟瑟秋风、溶溶月色、萧萧荻花,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渲染了凄凉的氛围,为全诗增添了浓浓的离愁别绪。 描摹画面+氛围基调+思想感情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描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音乐结束,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情景交融,烘托了琵琶女技艺之高超和美妙的音乐效果,令人回味无穷。③“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烘托琵琶女眼下凄凉、孤单的处境。
诗中为何多次使用“江” “月”的环境描写?
①烘托环境氛围:凄清、冷寂
②突出人物形象:都从侧面烘托出琵琶女的凄凉处境。
③强化主旨:同时体现了诗人对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制度的强烈控诉。 谁解琵琶语?似诉平生不得志
谁解青衫泪?同是天涯沦落人
仔细聆听一段音乐,用语言描摹所听到的音乐。 白居易在这个不朽的夜晚,踏着湿漉漉的诗行,平平仄仄地走着,一路洒下滚烫的泪水,沾湿了历史的脸庞,随时间沉入记忆。 暮江吟 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 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露似真珠月似弓。 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这是因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确象“铺”在江上,很形象;这个“铺”字也显得平缓,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拓展鉴赏作业背诵《琵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