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B)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B)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8.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11-28 09:16:09

文档简介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B)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5年3月9日,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开始环球飞行,并在名古屋和夏威夷之间创下了118小时不间断飞行的记录,下列有关能源和环保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阳光动力2号”所用太阳能是绿色环保新能源
B.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C.煤完全燃烧后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其主要成分是CH4
2.中国科学院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高性能锂空气电池,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2Li+O2Li2O2,已知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物锂是金属单质
B.该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
C.Li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张不可燃
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
C.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
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
4.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用点燃的小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装在同一辆车上运送
C.在生产易燃品的厂房,所有的电器设备和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封闭装置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缓慢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5.下列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
A. B. C. D.
6.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水为热水
B.②中白磷燃烧
C.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
D.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
7.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
水车灌溉
B.
发射航天飞机
C.
太阳能供热
D.
风力发电
8.生活中使用的下列用品,其能量来自于化学反应的是(  )
A.太阳能热水器 B.微波炉 C.电饭锅 D.天然气灶
9.伏打电池(Voltaic pile)的照片和结构如图.它用圆形的锌板、铜板间隔堆积而成.所有的圆板之间夹放几层盐水泡过的布.下列关于“伏打电池”能量形式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21教育网
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风能转化为电能
10.小敏同学的化学复习笔记本上有如下记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发生时不一定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B.只有产生燃烧的化学反应才会放热
C.氯化钠、硫酸铜等物质由离子构成
D.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11.下面是小华在学习化学中总结的规律,其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只有燃烧的化学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12.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有错误的一组(  )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初中化学中常见的
A
蜡烛燃烧﹣﹣﹣放热反应
碳还原二氧化碳﹣吸热反应
B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CH4
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化学与安全
化学与能源
C
进入未开发的溶洞探险﹣用火把照明
清理沼气池﹣用火把照明
D
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风能、地热能、太阳能﹣为充分利用的绿色能源
A.A B.B C.C D.D
13.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14.近几年“纸火锅”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C.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15.科学贵在创新,以下是对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燃烧条件
CO还原氧化铜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检验装置气密性
目的
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防止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不用酒精灯点燃,使测定结果更精确
现象更明显
A.A B.B C.C D.D
16.我国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  )21cnjy.com
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风将热全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D.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17.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大于60°C
B.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大于60°C
C.试管中的白磷燃烧,气球只起保护环境的作用
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只是给可燃物加热
18.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带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温度降低了
19.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21·cn·jy·com
A.该反应中Mg发生了氧化反应
B.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
C.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的碳
D.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20.2015年8月12日晚11时许,天津市塘沽滨海开发新区港务集团瑞海物流危化品堆垛发生火灾,在消防队员扑灭火灾过程中,现场发生爆炸,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关于燃烧、爆炸、灭火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1·c·n·j·y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D.可燃物在空气中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会燃烧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1.2015年8月12日晚11时30分左右,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瑞海公司所属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件.消防队员在灭火时,一些化学品遇到水又发生二次爆炸.这次爆炸事件再次告诉我们,不同物质引起的火灾,应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
在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4968﹣85)中,将不同性质的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柴油、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氢气火灾等.
D 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火灾等.
请回答完成以下内容:
(1)物质燃烧的条件是:①有可燃物;②   ;③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2)乙醇失火属于   类火灾,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
(3)某学生将燃着的镁条迅速伸入盛  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该反应的类型为   ,实验说明,D类火灾不能使用   灭火.www.21-cn-jy.com
22.按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步骤如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步骤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步骤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3)步骤①和②中,对比装置   (填“a”或“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21·世纪*教育网
23.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关于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如图1)
①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由此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
②根据  的现象能得出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的结论.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目前已采取将煤气化的措施,此过程可看做是碳和水反应生成分子个数比为1:1的可燃性气体,请将其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C+H2O  +  .2-1-c-n-j-y
(3)火灾是燃烧最常见的危害,燃烧还能引起爆炸.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避免爆炸.图2所示的“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4.我国煤炭工业“十三五”科技发展指导意见中指出,煤炭工业应重点关注煤炭安全色开采、智能矿山建设、煤炭清洁利用和高效转化.www-2-1-cnjy-com
(1)煤是一种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煤的气化是使煤变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煤气化的主要反应有:
①2C+O2=2CO ②C+H2O=CO+H2 ③CO+H2O=H2+CO2
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反应②和反应③的相同点是   (填序号)
A、都是置换反应 B、水都发生了还原反应
C、生成物都是可燃性气体 D、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单元测试卷(B)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16?湘潭)2015年3月9日,太阳能飞机“阳光动力2号”开始环球飞行,并在名古屋和夏威夷之间创下了118小时不间断飞行的记录,下列有关能源和环保的说法错误的是(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A.“阳光动力2号”所用太阳能是绿色环保新能源
B.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C.煤完全燃烧后就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D.可燃冰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其主要成分是CH4
【分析】A、根据太阳能的特点进行分析.
B、根据化石燃料的特点进行分析.
C、根据煤燃烧的生成物进行分析.
D、根据可燃冰的特点进行分析.
【解答】解:A、太阳能可以直接从自然界中获取,不污染环境,属于绿色新能源;故A正确.
B、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故B正确.
C、煤中不仅含有碳元素,还含有硫元素,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即使完全燃烧也会对环造成污染,故C错误.
D、“可燃冰”是一种清洁能源,具有能量高、燃烧值大等优点,其主要成分是CH4,故D正确.
故选:C.
 
2.(2016?杭州)中国科学院某研究小组设计了一种高性能锂空气电池,其反应原理可表示为:2Li+O2Li2O2,已知锂元素在化合物中显+1价,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物锂是金属单质
B.该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
C.Li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显﹣2价
D.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分析】A、根据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
B、根据反应过程进行来分析;
C、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分析;
D、根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及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
【解答】解:A、锂是由金属元素锂组成的纯净物,属于金属单质,故A正确;
B、由化学反应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中MnO2是催化剂,故B正确;
C、Li2O2是化合物,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锂元素在钙化合物中显+1价,故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C错误;21cnjy.com
D、该反应由两种物质生成了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D正确.
故选C.
 
3.(2016?武汉)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纸张不可燃
B.乙醇汽油属于混合物
C.活性炭可以将硬水软化
D.可用打火机检查天然气是否泄漏
【分析】A.根据纸张的性质来分析;
B.根据混合物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物质考虑;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D.运用天然气遇火可能会爆炸解答.
【解答】解:A.纸张具有可燃性,故错误;
B.乙醇汽油中含有乙醇和汽油,属于混合物,故正确;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不能降低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含量,向水中加入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进行软化,故错误;
D.天然气遇火可能会爆炸,故错误.
故选B.
 
4.(2016?株洲)下列做法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用点燃的小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漏
B.为了节约运费,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装在同一辆车上运送
C.在生产易燃品的厂房,所有的电器设备和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封闭装置
D.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缓慢注入盛有浓硫酸的烧杯里,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分析】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发生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解答此题;
C.根据发生爆炸的条件(在有限的空间内,可燃气体或粉尘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解答此题;
D.根据浓硫酸溶于水放热进行解答.
【解答】解:A.液化石油气具有可燃性,泄露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不能用燃着的火柴检查石油液化气是否泄漏,故选项说法错误.
B.酒精和鞭炮属于易燃易爆物品,一辆货车上运送不安全;故错误;
C.生产易燃物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可以防止发生爆炸,故正确;
D.浓硫酸溶于水放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沿烧杯壁缓慢地加入到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故错误.
故选:C.
 
5.(2016?淮安)下列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的是(  )
A. B. C. D.
【分析】根据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解:A、表示禁止烟火,与消防安全有关;B、表示国家节水标志,与消防安全无关;C、表示禁止放易燃物,与消防安全有关;D、表示禁止吸烟,与消防安全有关.
故选B
 
6.(2016?顺义区一模)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热水温度远高于白磷着火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①中水为热水
B.②中白磷燃烧
C.①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
D.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
【分析】燃烧的条件,也就是:(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解答】解:A、①热水中没有氧气,缺少了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氧气,不能燃烧;
B、②中白磷在热水中,试管内有氧气,既有氧气的参与,也达到了着火点,会燃烧;
C、①中水为热水,但无氧气,不能燃烧,③中白磷有氧气,但冷水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①和③对比不能得出燃烧的条件;
D、②中白磷在热水中,试管内有氧气,既有氧气的参与,也达到了着火点,会燃烧;,③中白磷有氧气,但冷水温度低,达不到着火点,不能燃烧,故②和③对比可以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故选:C.
 
7.(2016?新化县)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
水车灌溉
B.
发射航天飞机
C.
太阳能供热
D.
风力发电
【分析】本题是化学中有关能量来源的判断问题,解答时首先从选项中判断出属于化学变化的选项.
【解答】解: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而且还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经常表现为热能、光能和电能的放出或吸收.
B选项发射航天飞机,是高能燃料燃烧提供能量,发生了化学变化.A、C、D均是单纯的能量间的转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均属于物理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故选B.
 
8.(2016?合肥一模)生活中使用的下列用品,其能量来自于化学反应的是(  )
A.太阳能热水器 B.微波炉 C.电饭锅 D.天然气灶
【分析】能量来自于化学反应,即能量的获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反应;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太阳能热水器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微波炉是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电饭锅是将电能转化成热能,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天然气灶是利用天然气燃烧放出大量的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9.(2016?扬州一模)伏打电池(Voltaic pile)的照片和结构如图.它用圆形的锌板、铜板间隔堆积而成.所有的圆板之间夹放几层盐水泡过的布.下列关于“伏打电池”能量形式转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D.风能转化为电能
【分析】锌比铜活泼,形成原电池反应时,锌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铜为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被还原,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伏打电堆可形成原电池反应,原电池为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故选A.
 
10.(2016?重庆模拟)小敏同学的化学复习笔记本上有如下记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发生时不一定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
B.只有产生燃烧的化学反应才会放热
C.氯化钠、硫酸铜等物质由离子构成
D.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的现象分析;
B、根据放热反应来分析;
C、根据物质的微粒构成解答;
D、根据元素周期表的意义分析判断;
【解答】解:
A、有的化学反没有明显的现象,化学反应发生时就不能能观察到明显的现象,故正确;
B、生石灰与水反应的过程中也会放出大量的热,不是燃烧,故错误;
C、氯化钠、硫酸铜等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故正确;
D、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查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故正确.
答案:B
 
11.(2016?陕西模拟)下面是小华在学习化学中总结的规律,其中正确的是(  )
A.催化剂都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B.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D.只有燃烧的化学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分析】A、催化剂是可以改变反应速率而自身化学性质和质量都不发生改变的一类物质
B、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经常伴有能量的变化
D、根据放热的化学反应判断.
【解答】解:A、加入催化剂是为改变反应的速率,有的是为加快反应的速率,有的却是为减慢反应的速率;故错21·cn·jy·com
B、氧化物是含有两种元素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两种元素,故错;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经常伴有能量的变化,故对
D、在化学反应中,燃烧放出热量,其他的一些的反应,如金属和酸反应,酸碱中和也放出热量,故错;
故选C.
 
12.(2016?东营)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有错误的一组(  )
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初中化学中常见的
A
蜡烛燃烧﹣﹣﹣放热反应
碳还原二氧化碳﹣吸热反应
B
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CH4
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化学与安全
化学与能源
C
进入未开发的溶洞探险﹣用火把照明
清理沼气池﹣用火把照明
D
煤、石油、天然气﹣不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风能、地热能、太阳能﹣为充分利用的绿色能源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碳的化学性质解答;
B、根据可燃性气体及构成物质的微粒解答;
C、根据溶洞及沼气池中的气体成分解答;
D、根据化石燃料及新能源解答.
【解答】解:A、蜡烛燃烧发光发热,是放热反应;碳还原二氧化碳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是吸热反应,故说法正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H2、CO、CH4具有可燃性,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故说法正确.
C、溶洞中可能含有大量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故应用火把照明检测二氧化碳的含量,沼气池中含有可燃性气体甲烷,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说法错误;
D、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风能、核能、太阳能是未充分利用的绿色能源,说法正确.
故选C.
 
13.(2016?梅州)如图是一组用于研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对有关实验现象和结论的判断错误的是(  )2·1·c·n·j·y
A.实验1中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高于白磷
B.实验2中白磷燃烧,说明实验2中的热水温度高于实验1
C.实验2中如果停止通入氧气,燃着的白磷会熄灭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
【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有可燃物、与氧气(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以及燃烧的现象来回答本题,并能灵活运用燃烧的条件解释一些现象.2-1-c-n-j-y
【解答】解:A、实验1中现象是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分析燃烧的条件:都与空气接触,都具有可燃性,通过红磷未燃烧,说明了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故A正确;
B、图2中水下白磷能燃烧,是因为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符合燃烧条件,故B错误;
C、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故C正确;
D、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并达到着火点,故D正确.
故选B.
 
14.(2016?吉州区二模)近几年“纸火锅”逐渐流行起来.“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容器盛放汤料,当酒精燃烧时纸张不会燃烧.对此现象,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纸张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水蒸发时吸收热量,温度达不到纸张的着火点
C.纸张被水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D.空气不充足,纸张不会燃烧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1)物质具有可燃性.(2)可燃物与氧气接触.(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解答】解:纸张属于可燃物,与空气充分接触,纸张的着火点不能改变;
纸张没有燃烧的原因是纸火锅里的水蒸发时吸热,使温度达不到纸的着火点.
故选B.
 
15.(2016?贵港)科学贵在创新,以下是对部分化学实验的改进,其中不能达到目的是(  )
A
B
C
D





燃烧条件
CO还原氧化铜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检验装置气密性
目的
防止燃烧产物污染空气
防止尾气对大气的污染
不用酒精灯点燃,使测定结果更精确
现象更明显
A.A B.B C.C D.D
【分析】A、根据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被气球收集防止污染空气进行解答;
B、根据一氧化碳不和碱液反应进行解答;
C、根据不用酒精灯点燃就不需要打开橡皮塞,所以瓶中的空气没有与外界流通进行解答;
D、根据关闭弹簧夹后向长颈漏斗内注水,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液柱且保持不变进行解答.
【解答】解:A、白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被气球收集防止污染空气,故A能达到目的;
B、一氧化碳有毒不能排放到空气中,但是一氧化碳不和碱液反应,所以不能用于吸收一氧化碳,故B不能达到目的;21教育网
C、不用酒精灯点燃就不需要打开橡皮塞,所以瓶中的空气没有与外界流通,所以使测定结果更精确,故C能达到目的;  21*cnjy*com
D、关闭弹簧夹后向长颈漏斗内注水,一段时间后长颈漏斗内形成一段液柱且保持不变,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所以现象更明显,故D能达到目的.【来源:21cnj*y.co*m】
故选:B.
 
16.(2016?高青)我国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  )
A.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风将热全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D.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分析】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可燃物达到着火点.
【解答】解:A、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属于可燃物;
B、灯罩却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是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
D、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灯罩却没被点燃;
故选:D.
 
17.(2016?惠州模拟)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大于60°C
B.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白磷的着火点大于60°C
C.试管中的白磷燃烧,气球只起保护环境的作用
D.烧杯中热水的作用只是给可燃物加热
【分析】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二者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灭火的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解答】解:A、试管中的红磷与氧气接触,没有燃烧,说明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即红磷的着火点大于60℃,该选项说法正确;21*cnjy*com
B、白磷的着火点是40℃,水中的白磷不燃烧,是因为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试管中的白磷燃烧,气球除了起保护环境的作用外,还能够起到缓冲只有,即能够防止橡皮塞飞出,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烧杯中的热水,除了给可燃物加热外,还能够使可燃物﹣﹣白磷与氧气隔绝,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8.(2016?新泰市)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将大块煤粉碎后再燃烧,其目的是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B.如图a,火柴头斜向下时更容易燃烧,是因为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
C.由图b中的现象可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
D.蜡烛用扇子一扇即灭,是因为带走了蜡烛周围的热量,温度降低了
【分析】A、根据物质充分燃烧时需要足够的氧气,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达到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温度等因素来分析燃烧是否充分;
B、燃烧的条件是:①物质具有可燃性.②可燃物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C、根据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分析回答.
D、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燃烧条件: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
【解答】解:A、将固体燃料粉碎或把液体燃料喷成雾状在燃烧,是为了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料的燃烧,故A说法正确;
B、火柴梗竖直向上时,不能充分吸收燃烧放出的热量,使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而不是降低了火柴梗的着火点,故B说法错误;
C、由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知,金属镁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故C说法正确;
D、由燃烧的条件可知: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三个条件缺一不可,同时具备.蜡烛燃烧发出的热量少,扇子扇来的冷空气使其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所以蜡烛一扇就熄,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9.(2016?成都)将燃着的镁条伸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镁条继续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CO22MgO+C,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中Mg发生了氧化反应
B.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
C.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的氧化镁和黑色的碳
D.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
【分析】A.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
B.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分析;
C.根据镁燃烧的现象分析;
D.根据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分析燃烧的条件.
【解答】解:A.该反应中镁与氧结合生成了氧化镁,发生了氧化反应.故正确;
B.由于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所以,镁条着火不能用CO2扑灭.故正确;
C.该反应的实验现象是生成白色的固体和黑色颗粒,不能将结论当成现象来叙述.故错误.
D.由于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说明了燃烧并不一定需要氧气.故正确.
故选C.
 
20.(2016?韶关)2015年8月12日晚11时许,天津市塘沽滨海开发新区港务集团瑞海物流危化品堆垛发生火灾,在消防队员扑灭火灾过程中,现场发生爆炸,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关于燃烧、爆炸、灭火你认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
B.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
C.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D.可燃物在空气中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会燃烧
【分析】根据可燃性气体的性质、灭火的方法以及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时可能发生爆炸,正确;
B、可燃物的着火点不能降低,错误;
C、为防止火灾发生,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正确;
D、可燃物在空气中温度达到着火点,可燃物会燃烧,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3小题)
21.(2016?抚州)2015年8月12日晚11时30分左右,天津港国际物流中心区域内瑞海公司所属化学危险品仓库发生特大爆炸事件.消防队员在灭火时,一些化学品遇到水又发生二次爆炸.这次爆炸事件再次告诉我们,不同物质引起的火灾,应采取不同的灭火方法.
在国家标准《火灾分类》(GB﹣4968﹣85)中,将不同性质的火灾分为A、B、C、D四类:
A类火灾:指固体物质火灾.如木材、棉、毛、麻、纸张火灾等
B类火灾:指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如汽油、柴油、石蜡火灾等
C类火灾:指气体火灾.如煤气、天然气、氢气火灾等.
D 类火灾:指金属火灾.如钾、钠、镁、铝镁合金火灾等.
请回答完成以下内容:
(1)物质燃烧的条件是:①有可燃物;② 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③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2)乙醇失火属于 B 类火灾,乙醇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C2H5OH+3O22CO2+3H2O .www.21-cn-jy.com
(3)某学生将燃着的镁条迅速伸入盛 ﹣﹣ 满CO2的集气瓶中,发现镁条在集气瓶中继续燃烧,反应生成氧化镁和碳.该反应的类型为 置换反应 ,实验说明,D类火灾不能使用 二氧化碳(或CO2) 灭火.21·世纪*教育网
【分析】(1)了解可燃物燃烧的条件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
(2)书写化学方程式时要先正确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然后配平,注明反应条件;
(3)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物是镁条和二氧化碳,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碳的颗粒是黑色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分析生成物,并书写方程式,据反应特点判断反应类型,并结合题目所给信息分析回答.www-2-1-cnjy-com
【解答】解:(1)图中铜片上的白磷在热水的温度下达到着火点,能够燃烧;水中的白磷不与空气接触,不能燃烧;红磷由于着火点高,热水不能使其达到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就是说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版权所有:21教育】
(2)乙醇失火属于液体火灾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乙醇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2CO2+3H2O.
(3)反应物是镁条和二氧化碳,据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碳的颗粒是黑色的,氧化镁是白色固体,所以燃着的镁条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和氧化镁,方程式是2Mg+CO22MgO+C;该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可与金属发生反应,所以金属类物质引起的火灾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
故答案为:(1)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2)B;C2H5OH+3O22CO2+3H2O;(3)置换反应;二氧化碳(或CO2).
 
22.(2016?海沧区模拟)按如图进行实验(夹持仪器略去),步骤如下:
①通入N2,点燃酒精灯,一段时间后,a、b中均无明显现象;
②熄灭酒精灯,立即改通O2,a中无明显现象,b中红磷燃烧.
(1)步骤②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2)步骤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3)步骤①和②中,对比装置 b (填“a”或“b”)中的实验现象,可知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分析】(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五氧化二磷,配平即可;
(2)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3)实验过程①②分析,注意变量的控制.
【解答】解:(1)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
(2)实验过程②中,对比a、b中的实验现象,立即改通O2,a中由于红磷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无明显现象,b中由于红磷温度达到着火点红磷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达到着火点.
(3)步骤①中b通N2,不燃烧;步骤②中b通O2,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故答案为:(1)4P+5O22P2O5;
(2)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b.
 
23.(2016?贺州)燃烧与我们的生活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1)关于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如图1)
①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由此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红磷与白磷的着火点不同 ;
②根据 甲图水中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白磷燃烧 的现象能得出燃烧需要空气(或氧气)的结论.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目前已采取将煤气化的措施,此过程可看做是碳和水反应生成分子个数比为1:1的可燃性气体,请将其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C+H2O CO + H2 .【出处:21教育名师】
(3)火灾是燃烧最常见的危害,燃烧还能引起爆炸.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避免爆炸.图2所示的“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用灭火用品.“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 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
【分析】(1)①红磷和白磷在相同的环境中,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它们燃烧所需的温度不同,可以据此解答;
②空气中的白磷能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可以据此解答;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和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可以判断物质的化学式;
(3)根据燃烧的条件来选择灭火的原理;
【解答】解:(1)①红磷和白磷在相同的环境中,白磷能燃烧而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它们燃烧所需的温度不同;
②空气中的白磷能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
(2)碳和水蒸气在高温条件下反应能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化学方程式为:C+H2OCO+H2;
(3)“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是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达到灭火的目的.
故答案为:
(1)①红磷与白磷的着火点不同;②甲图水中白磷不燃烧,铜片上白磷燃烧;
(2)CO、H2;
(3)使燃烧物与氧气隔绝.
 
三.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4.(2016?重庆)我国煤炭工业“十三五”科技发展指导意见中指出,煤炭工业应重点关注煤炭安全色开采、智能矿山建设、煤炭清洁利用和高效转化.
(1)煤是一种 不可再生 (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2)煤的气化是使煤变清洁能源的有效途径,煤气化的主要反应有:
①2C+O2=2CO ②C+H2O=CO+H2 ③CO+H2O=H2+CO2
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化合 反应.
反应②和反应③的相同点是 BD (填序号)
A、都是置换反应 B、水都发生了还原反应
C、生成物都是可燃性气体 D、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
【分析】(1)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把能源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人类开发利用后,在现阶段不可能再生的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在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的能源,属于可再生能源.【来源:21·世纪·教育·网】
(2)反应①是2C+O2=2CO,②C+H2O=CO+H2、③CO+H2O=H2+CO2,由置换反应的特征、还原反应等,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煤属于化石燃料,不能短时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属于不可再生能源.
(2)反应①是2C+O2=2CO,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反应②C+H2O=CO+H2、③CO+H2O=H2+CO2.
A、反应②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反应③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说法错误.
B、两个反应中,水都失去了氧,发生了还原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生成物一氧化碳和氢气均具有可燃性,都是可燃性气体;但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不是可燃性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C、CO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分别是0、+2价,生成物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中化合价分别是+2、+4价,反应后碳元素的化合价都升高,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1)不可再生;(2)化合;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