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71张PPT。华东师大版历史教材修订情(七年级上册)
2目录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第一单元的主要变化北京人的特征、意义
方法上强调化石、考古、神话学术的价值新课标:
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
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之证据。
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旧课标:
以元谋人、北京人为例,了解中国境内原始人类的文化遗存。壹新课标修订情况知道北京人的特征,了解北京人发现的意义。知道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之证据。想象原始人的一天是怎样度过。增加“北京人的发现,为我们推测远古人类的生活、生产情形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特征:体态特征。
意义:北京人的发现是20世纪古人类学和考古学的最重大的成果,其化石最丰富,可帮助我们推想史前生活。将“想象一天”的生活,放在北京人一课写。壹 要点与问题: 1、关于人类起源的问题 一个起源点,还是多个起源点? 现代人类有没有共同祖先? 2、中国境内的原始人类 考古材料的缺陷 北京人与我们的关系 2018/10/24新课标:
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
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旧课标:
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壹新课标知道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了解半坡居民、河姆渡居民的生活和原始农业的产生。以早期聚落为例,知道借助考古了解史前社会历史。文字都加“借助遗址”、“借助考古”。
又:半坡尖底瓶的功用,学界有不同看法,当在教学参考书中说明,此处仍沿用一般的看法。带进了定居、穴居、干栏式等内容。力求写出各自的特色:半坡代表北方特色,河姆渡代表南方特色。修订情况壹 要点与问题: 1、最早农耕起源地之一及其特色 2、考古材料的新发现 江西万年县仙人洞 3、中国原始农耕的特色 4、社会状态与原始平等2018/10/24新课标:
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旧课标:
知道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了解传说和历史的区别。壹新课标了解传说与神话中的历史信息知道炎帝、黄帝的传说故事第二目放入禅让传说,以说明传说能反映远古时代以原始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历史情形 。加小字一段,说明传说中的真实历史。第一目只写炎黄的传说故事及那个时代的各种发明,归结到“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修订情况壹 要点与问题:1、炎黄传说中的历史真实2、中国远古历史研究的史料转换、衔接3、考古、神话传说等材料的运用及其限度4、史前社会的演变2018/10/24第二单元的主要变化夏朝建立与国家产生
老子、孔子,百家争鸣的影响新课标:
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
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旧课标:
简述夏朝建立史实,知道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演变。
说出西周分封制主要内容。贰新课标了解西周的分封制及其作用。知道夏朝的建立标志着国家的产生。主体部分叙述分封制及其作用。宗法制弱化,只写嫡长子继承制。
新增“每一个社会成员也都在宗族内得到归属、管辖和安抚”一句,最后归结到宗法制与分封制相配合。突出 “标志”及“国家产生”:
大禹治水
对外用兵
夏朝的军队、官职、监狱等国家机器修订情况贰 要点与问题: 1、三代历史,开启历史新段落 2、夏朝与二里头的关系 考古与文献的互证 3、国家形成的理论问题 国家形成的标志? 国家形成时的阶级关系? 4、商(邦国联盟)、周的历史写得太少2018/10/24新课标:
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
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旧课标:
以司母戊鼎等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知道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等字体,知道汉字演变。贰新课标了解青铜工艺的成就。知道甲骨文是已知最早的汉字。删节压缩原第20课,删去初版第108-108页上的图片及小字说明;
仍保留原第110页上的小栏目及图片,以应对新课标“搜集青铜器图片,说说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一条。删节压缩“文字起源的传说”、“文字的萌芽”二目的内容。主体部分叙甲骨文,初版上有关金文、楷书、行书等,以及文字演变尤其是书写字体演变图等均删去。修订情况贰 要点与问题:1、上古史的二个文明闪光点 甲骨文(相当成熟的文字) 青铜器(中国史的特色)2、该不该有一些专题史? 通史的程式化 专题史的长处2018/10/24新课标:
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
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旧课标: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通过商鞅变法等史实,认识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贰新课标通过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知道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第二目小标题设为“商鞅变法与秦的强大”, 突出新课标用意,简化变法内容及其他叙述。第一目“春秋与战国”从平王东迁写起,概说春秋、战国,年代上只出现“770年”和“221年”,不提春秋战国之间的划分年代。
专设一段叙社会变化。修订情况贰 问题:1、千古一大变 如何解释春秋战国时的社会变化 全方位的变化(社会失范)2、商鞅变法与秦之强大 商鞅变法的最终目的是啥? 秦之强大及其原因 2018/10/24仅作少许文字改动。贰新课标
知道老子和孔子。
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教学活动建议:收集《论语》中的名言,说说其中的含义。旧课标
知道孔子。
了解“百家争鸣”的主要史实。贰新课标初步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知道老子和孔子。
教学活动建议,收集《论语》中的名言,说说其中的含义。百家争鸣稍加详细,突出影响。
添加小字:学术思想是民族文化的灵魂 ——《吕著中国通史》改写。老子加“知止”“去甚”“去奢”一句;孔子加“中庸”一句。
删去原关于“塞翁失马”的理解,改为收集《论语》名言,说说含义和价值的阅读思考。修订情况贰要点与问题:1、中国思想史上的原创与开放时代2、诸子思想的局限3、关于对后世的影响 现象—影响 — 事实的描述 实质—思想资源—后人的选择 2018/10/24第三单元的主要变化秦朝史实细化
汉增加文景之治,减少武帝评价
增加东汉内容新课标
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秦的暴政、秦的覆灭等要点。
观察秦疆域,建立时空概念。秦疆域图。旧课标
了解秦兼并六国和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史实,探讨统一国家建立的意义。叁新课标观察秦疆域,建立时空概念。秦疆域图。知道秦始皇统一中国,了解秦代的中央集权制度和统一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沿用原课文秦疆域图(秦朝形势图)。
将展览活动移到此课的兵马俑图片下。
删去铜车马和秦代驰道示意图以及两段相关的小字。文字上作了较多的省略、简化,部分大字的叙述改为小字。
新增内容突出秦对后世的影响。修订情况叁新课标秦的暴政、秦的覆灭等要点。第十一课课题改为“秦朝的覆灭”。
阿房宫图删去,相关大字改写,不专讲;小字突出举国就役的情况。
加一幅铜车马图。
关于“指鹿为马”及二世篡位等问题。
删最后的古战场遗迹图及涉及楚汉战争内容的一段小字。修订情况叁要点与问题1、大一统的表象与实质2、秦制的初创3、秦制的苛刻、苛细4、秦短命而亡的原因2018/10/24大一统体制的实质是:政治上保持统一,不容有对立政权的存在,权力、威望集中于中央、甚至集中于一人,但求其便于控制和驾驭,至于实际事务,则也因此而废弛放任。经济上强调一定限度的均平,抑止分化兼并,以维持社会的安定。同时,政府借助对最大多数的编户齐民的控制,落实租税、徭役,而民间财富如同“涓涓流水汇成江河”,构成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至于“救贫”、“抑富”,虽视为治道的悬鹘,常常也是有空名而无实效。2018/10/24云梦秦简中的《田律》:规定农田受雨、秧苗抽穗、干旱蝗虫都要向有关上级报告;《厩苑律》规定耕牛饲养的奖惩方法,耕牛腰围瘦一寸,饲养者该受笞十下;《均工》规定新工匠学徒期间及学成以后的生产指标;《工人程》规定了隶、妾与普通工匠、普通女子的生产定额及其换算方法;《金布律》规定货物买卖,必须分别系签标明价格,只有价格不值一钱的小物品才准许不系价目标签。云梦秦简远非秦朝法律、规章制度的全部。然窥一斑而见全豹,秦政府对社会经济领域的管辖控制,全面而深人,细密而苛酷。故汉人论秦律有“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之说。2018/10/24新课标
西汉建立、了解文景之治。
知道汉武帝的巩固大一统王朝等三个要点。旧课标
列举汉武帝大一统的主要史实,评价汉武帝,及与秦始皇比较。叁新课标知道汉武帝的巩固大一统王朝等三个要点。西汉建立、了解文景之治。围绕汉武帝大一统,对原课文省略简化,将部分大字改为小字。
原最后一段司马光评述仍保存,但栏目改为“阅读与讨论”。西汉建立一目大致照旧,将叔孙通制定礼仪一段小字换成布衣将相之局的具体展开。
将原休养生息、文景之治二目合为一目。十五税一及其变化都放在小字里。修订情况叁要点与问题:1、汉承秦制与“布衣将相” 关于汉承秦制 关于“布衣将相”2、西汉的盛世 无为与有为 内政与对外 什么是盛世?2018/10/24《史记?平准书》: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民则人给家足,都(都城)鄙(边邑)廪庾(粮仓)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穿钱的绳)朽而不可校(计数);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当是之时,网疏而民富,役财骄溢,或至兼并豪党之徒,以武断于乡曲。宗室有土,公卿大夫以下,争于奢侈,……物盛而衰,固其变也。2018/10/24《汉书?食货志》: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虐,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其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2018/10/24晁错《论贵粟疏》:故其男不耕耘,女不蚕织,衣必文采,食必粱肉;亡农夫之苦,有阡陌之得。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千里游敖,冠盖相望,乘坚策肥,履丝曳缟。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上下相反,……而欲国富法立,不可得也。董仲舒:富者田连仟佰,贫者无立锥之地。2018/10/24大凡盛世,往往是政府的富有,国家的富有,其实际情况是,国富民穷,而不是藏富于民。大凡盛世,往往是富强者的盛世,富者越富,贫者越贫,往往是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大凡盛世,往往是贫富分化之时,有些富起来了,有些人沦落贫困,共同富裕是没有的。社会贫富分化的现象日益突出。2018/10/24《资治通鉴》说: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遵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2018/10/24新课标
了解东汉建立。
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社会动荡。
教学活动建议:纪年、识读年表。旧课标
无东汉。叁新课标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社会动荡。了解东汉建立。第二目题为“王朝的衰败”,将“外戚宦官专权”作为此目的中心。
小字写东汉的小皇帝,并列简表,配合大字部分外戚宦官轮流掌权的叙述。第一目题为“东汉的建立”,对应新课标之“了解东汉的建立”。
简化原小字王莽改革部分。修订情况叁教学活动建议:纪年、识读年表增设一“学习与训练”栏目,将年号说明与年表查阅等放在一起。要点与问题1、中兴与衰败 王莽改革的影响 光武中兴与柔道治天下2、汉代历史是中国皇朝史的缩影 皇权、外戚、宦官 皇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立国时的清明与末期的腐败2018/10/24自先秦以来的社会改革思想,以儒法两家影响最大,儒家主张平均地权,缓和者主张限民名田,激进者主张恢复上古的井田制,取消土地私有;法家主张节制工商发展,重农抑商,盐铁官卖,官营钱谷借贷,私家不得经营。前者如董仲舒、孔光、何武的限田建议,后者有武帝朝桑弘羊的财政改革。王莽改革集先秦各家改革思想于一炉。2018/10/24新朝改革的失败,对后人的影响甚大。吕思勉:治天下不如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遂成为政治上的金科玉律。钱穆:政治只求保王室之安全,亦绝少注意到一般的平民生活。这不是王莽个人的失败,是中国史演进过程中的一个大失败。2018/10/24以“柔道”治国,简政安民,释放奴婢,整顿吏治,节省开支,并广设学校,致力文教,从而出现“光武中兴”的局面。“柔道”的反面就是强硬。史书上说,光武称帝之后曾与家人团聚,修园庙,祠旧宅,观田庐,置酒作乐,赏赐。时宗室诸母因酣悦相与语曰:文叔少时谨信,与人不款曲,唯直柔耳,今乃能如此!帝闻之,大笑曰:吾治天下,亦欲以柔道之。2018/10/24“作官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 光武帝又怕地方官员拥兵自重,下诏废除郡国都尉官(地方上统领军队的武官),同时取消地方上每年一度的“都试”制度。光武帝的上述改革,在强化皇帝集权的同时,却削弱了国家的力量,为东汉末年的分裂留下了隐患。2018/10/24新课标
道教的产生。
二是司马迁、造纸术、张仲景和华佗。旧课标
无道教相关内容。叁新课标道教的产生司马迁、造纸术、张仲景和华佗新增相关内容,用《道藏》书影。保留并精简司马迁与《史记》文字,加一《史记》书影的图片。
精简造纸术文字,“阅读与思考”由造纸术的演变改为造纸术的传播。删造纸流程图及小字说明。
删扁鹊的四诊法及“思考与讨论”栏目。设 “收集与记录”教学活动,说说中医、中药在我们日常生活里的广泛影响。增加张仲景的图片。修订情况叁新课标
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活动建议:观察丝绸之路路线图,图片、绘画、诵读相关诗作,想象商旅艰辛。
佛教的传入。旧课标
讲述张骞通西域等史实,认识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叁新课标教学活动建议:观察丝绸之路路线图,图片、绘画、诵读相关诗作,想象商旅艰辛。通过丝绸之路的开通,了解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录入唐诗二首,设一阅读与思考栏目。大致沿用原课文,文字上合并简化。
省去原楼兰遗址图及小字一段。修订情况叁佛教的传入大致照旧,稍有简化。加一小段,叙佛教的主要特征。要点与问题1、两汉的科技文化与对外交流2、通西域与丝绸之路 关于丝绸之路 关于“一路一带”2018/10/24大致照旧,扩大专题图片展资料范围,文字作相应精简改动。叁第四单元的主要变化明确小说与史学的区别
将“融合”改为“交融”
文化科技多有省略新课标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讲述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旧课标
了解三国鼎立形成的史实。肆新课标三国鼎立。赤壁之战。将原“南方经济的发展”题目改为“三分天下”,内容简化。
删“思考”栏目的曹操评价。大致沿用原文,录到赤壁之战为止。删原鲁肃一段的小字。删读图说赤壁之战的经过。修订情况肆阅读《三国演义》的片段,讲述史实与《三国演义》描述的区别。引《三国演义》“关羽温酒斩华雄”与《三国志》比较。要点与问题1、三国的大势2、小说与历史 课标要求 — 区别 小说中有真 历史中有假2018/10/242018/10/24 历史书中的“假”1、造假说谎2、不说假话、也不说真话3、只说(选择、编排)部分真话2018/10/24有关辽朝“南北面官制”的二段叙述: 叙述一:辽朝的官制实行“南北面官制”,北面官管理契丹及其他游牧民族的政事,南面官管理汉人的事务。辽朝不仅官分南北,刑律也分番汉。番律实行于契丹和其他民族,汉律适用于汉人和原渤海人。叙述二:辽朝的官制实行“南北面官制”。北面官管理宫帐、部落、属国的政务,南面官管理汉人州县、租赋、军马等政务。史称“因俗而治,得其宜矣。”2018/10/24我们所知道的关于公元前五世纪希腊的情景是有缺点的,这主要不是因为许多部分已偶尔丧失,而是因为大体说来这种叙述是由雅典一小部分人作出的。……我们看到的这幅图景是为我们预先选择好、决定好了的,而且与其说是偶尔选择决定的,倒不如说是由一些人选择决定的。这些人有意无意地受一特定观点的影响,并且认为支持这一特定观点的一些事实是有保存价值的。……这些人相结这一点,而且要求别人也相信这一点。(卡尔《历史是什么?》)2018/10/24新课标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
人口南迁。江南地区的开发。旧课标
人口南迁,江南地区的开发肆新课标人口南迁。江南地区的开发。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仍用南方经济的开发为题目。
曲辕犁不易理解,故加说明。旧文基本符合政权更替要求,文字稍有改写。原第一目的最后一段,移到第三目。修订情况肆要点与问题1、地区开发与人口迁徙2、汉世南方的落后 南方的二次开发 人口南移 2018/10/24新课标
“胡汉交融”旧课标
“胡汉融合”肆原文中的“融合”均改为“交融”,文字精简。
南北朝时期民族交流、交融资料,编板报。肆要点与问题1、民族间的交融2、政权的更替3、孝文帝改革与鲜卑族的命运胡汉分治中国史上民族关系的变化孝文帝的改革2018/10/24新课标
祖冲之。
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了解北方农业技术成熟和农历。旧课标
祖冲之与《九章算术》。
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
《水经注》
肆新课标新旧课标的要点大致相同,唯新课标多有省略。
数学仅写祖冲之,省去《九章算术》。
艺术只要求“初步认识书法艺术”。
科技只要求“了解北方农业技术成熟和农历”。删《九章算术》的图片和小字。加甲骨刻辞中的数字图。删改象牙现骨干内容。删《大明历》。
艺术保留原文书法方面内容,删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
科技沿用农历原课文,省《石氏星经》及甲骨中天象记录;省《水经注》。修订情况肆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