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政治史)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政治史)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 (共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7 21:27: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42张PPT。领导中国人民醒过来领导中国人民站起来 领导中国人民富起来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江泽民《中共十五大 》第13课辛亥革命如此江山
秋瑾
猛回头,祖国鼾眠如故。
外侮侵陵,
内容腐败,
没个英雄作主。
天乎太瞽(gǔ)!
看如此江山,忍归胡虏?
豆剖(pōu)瓜分,
都为吾故土。 1899年列强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思考:诗歌反映一个世纪前的中国怎样的局面?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怎么啦!
清政府干什么去了! ! !辛亥革命——背景篇1、近代以来,中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2、八国联军侵华前,先进国人进行了哪些抗争?结果怎样?有何启示?(结合太平天国的启示)结果:都失败,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都没有没有完成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启示:农民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革命需要先进阶级的领导。要点回顾从刚才的分析和所学知识,我们知道,辛亥革命爆发的时代背景是?要完成的任务是?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革命任务:反侵略反封建,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面对这样的民族危机,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发动了辛亥革命,同学们结合课本62页-63页,提取辛亥革命发动的条件及有利时机。
【提示: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动员、组织基础、军事基础等
革命发动需要的有利时机(指革命导火索)】合作探究1、时代背景:《辛丑条约》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2、革命条件:(3)思想基础:(4)组织基础:(5)军事基础:3、有利时机:(2)阶级基础: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1)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团体和革命政党成立;革命党人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防务空虚。材料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邹容章炳麟陈天华这中国,那一点,我还有分? 这朝廷,原是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官长;压制我,众汉人,拱手降洋。 ——《猛回头》革命团体建立——创办兴中会时间:
地点:
性质:
革命主张:
1894年
檀香山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合众政府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
A、时间:
B、地点:
c、性质:
D、政治纲领:
(指导思想)
E、主要领导人:
F、机关刊物:
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日本东京孙中山、黄兴“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民报》革命政党的建立——创办同盟会 政党是指集中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社会集团的利益,以夺取、行使或参与行使国家权力为目标的政治组织。具有统一的政治纲领和严密的组织纪律是一个政党的基本要素。名 词 解 释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与妻诀别书》:意映卿卿如晤……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广州黄花岗起义七十二烈士之一——林觉民陈意映爆发:武昌起义
(1911.10.10)武昌起义后全国形势★武昌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北京二、辛亥革命的经过1、革命爆发( 1911.10.10 )⑴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⑵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2、高潮(成果)3、革命失败
——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 资产阶级革命政权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汉满蒙回藏
“五族共和”孙 中 山五 色 旗南 京中华民国1912年1月1日公历 民国纪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章“总纲”: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三章“参议院”: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六章“法院”: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第五章“国务员”: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三权分立(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孙中山,南京)内
容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5.实行责任内阁制否定君主专制,体现主权在民。提倡自由平等,使人民获得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目的: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实行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限制总统独揽大权。(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内容: 意义: 具有反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中国近代史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性质:1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2 、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
3、关于国民权利的规定
4、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5、实行责任内阁制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孙中山3、革命失败清宣统帝退位诏书——清朝覆灭(1912年2月12日) 袁世凯在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3月)本课时间线索总结189419051911、41912、1、11911、10、101912、2、121912、31912、4兴中会中国同盟会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袁世凯任临时大总统《临时约法》颁布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各抒已见有人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你怎样认识,为什么?思考:据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化 以上数据反映了什么变化? 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经济工业化、机械化 材料3: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材料3反映什么现象?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如: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等。
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为礼服,修改中山装造型,并赋于了新的含义。 根据材料4,说明辛亥革命在哪个方面对当时中国社会产生变化?社会生活习俗变化三、评价辛亥革命①政治上: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②经济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③思想上: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改变了当时的社会面貌,起到了移风易俗的作用。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影响(进步性):2、局限性:
由于时代和阶级局限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证明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失败了民族资产阶级——辛亥革命一定程度也失败了中国革命的出路在哪里?思维拓展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