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4张PPT。第14课
新民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标要求
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重点难点
1.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2.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有人说“没有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就不会有五四运动”,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问题探究:一、五四运动请阅读下列历史素材(一)材料(1):1914年,中国陆军45万多人;1918年则为85万多人;1919年为137万多人。
材料(2):1912年~1919年,全国田赋增加了七倍;盐税、烟税、酒税增加了三倍;印花税增加了六倍。
材料(3):北洋军阀统治下的中国社会:
家家户户,男男女女。南南北北,东东西西。老老少少,文文武武。处处惊惊慌慌,时时杀杀砍砍。哭哭啼啼,搜搜刮刮。真真凄凄惨惨,看看干干净净。
——《民国往事》请阅读下列历史素材(一)通过阅读以上材料请分析一战期间北洋军阀政府的内外统治情况。材料(4):1916年——1919年5月,北洋政府共借外债100多次,债权国包括:日、美、英、法、德、俄、比、荷等国,以中国的银行、矿山、交通、税收、国库券、期货为担保。对内:加重剥削人民,战乱不断,社会动荡;
对外:大借外债;出卖国家主权
总之,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材料(1) 1912年——1918年,民族资本主义投资额达1.4亿元;新注册的工厂、公司数量已经达到476家。这些数字都大大超过了民国前的水平。
材料(2) 辛亥革命前,中国工人有50~60万人;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达200万人,手工工场工人和店员则增至1200万人。1912年——1919年的七年间,工人罢工130余次,仅1919年的前5个月就达19次。请阅读下列历史素材(二)通过阅读以上材料请分析一战期间我国经济结构、阶级结构的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
阶级结构上:工人阶级队伍壮大,罢工斗争频繁发生。材料(2)
“新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的思想文化,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它促使人们加紧追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伟大的五四运动作了思想的先导,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导路” ——《中国通史》材料(1)请阅读下列历史素材(三)请回答: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什么,对五四运动起了什么作用?口号:民主、科学
作用:宣传动员,奠定其思想基础请阅读下列历史素材(四)材料(1)据统计,1913年日本在华投资总额4.9亿日元;1914年输华货值1.6亿日元,1919年增至4.47亿日元;美国对华贸易额从1913年0.35亿海关两白银增至1919年的1.08亿海关两白银;同一时期,英国、法国、德国等对华贸易额有较大下降。
材料(2)日本首相寺内称:在他任期内,1916年——1918年日本对华贷款三倍于前,日本在华权利何止十倍于《二十一条》请阅读下列历史素材(四)通过阅读以上材料请概括“一战”期间中国面临的国际形势。材料(3)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一战期间,美日加紧对华侵略,尤其是日本 (2)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1)经济基础:(2)阶级基础:(3)思想基础:(4)政治背景:(5)导火线: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十月革命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近代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扩大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919.5.4 1919.6.5北京学生 上海 工人(1)五四运动的分期(2)五四运动的口号:(3)五四运动的结果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初步胜利——释放 、罢免、拒绝2、五四运动的经过游行示威罢工、罢课、罢市材料: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 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1919年6月12日这个材料说明什么问题? 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虽然起了先锋作用,但如果没有中国工人阶级参加,并发挥主力军的作用,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就不能使北洋军阀政府在人民面前低头。学生商界工界北洋政府被迫于6月28日释放被捕学生军阀政府罢免曹、陆、章三人的职务中国政府出席巴黎和会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这在近代中国屈辱外交史上是第一次)“大会的决定有辱中国,本代表拒绝签署!”
中国近代著名
外交家顾维钧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彻底地反帝反封的革命运动(各阶层作用)
青年学生—先锋
工人阶级—主力军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3.五四运动的意义【概念剖析】新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指在半殖民地国家里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新”的表现是领导力量、指导思想、依靠力量及革命前途方面的变化,其中最根本的是领导力量的变化,即由资产阶级领导转变为由无产阶级领导。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民主
革命反帝
反封建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相 同 点不 同 点 五四精神
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
是敢为天下先,永不低头的精神 正是在对五四生生不息的纪念中,我们感受到一个民族的不屈与奋进,人的一生只能享受一次青春。青年时期就把自己的奋斗与国家、民族、人民的最大利益联结在一起,将赢得永恒的青春。当这种人生追求成为一代青年的孜孜实践,迎来的,就是生机盎然的青春中国 。 (引文〈人民日报〉)爱国【特别提醒】五四运动并未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其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主要表现为与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势不两立、决不妥协的革命斗争精神。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1、毛泽东的这段话,说明了什么?① 刚刚登上历史舞台的工人阶级迫切需要有一
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一个自己的政党。
②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时代的必然要求。 2、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条件下诞生的? 问题探究:内部经济:
阶级:
思想:
组织:无产阶级的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外部:共产国际的帮助二.中国共产党诞生1、条件2、标志中共一大1921年7月23日 上海-(嘉兴)南湖内
容(1)通过了党的纲领(2)决定党的中心任务(3)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中央局,选举陈独秀为书记规定党的名称、党的奋斗目标是用革命军队与
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
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组织工人阶级,领导工人运动。3、意义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思考:为什么说“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P68)根据以下材料,结合P68学思之窗探究国共合作的原因。
材料一 中国唯一重大的民族革命集团是国民党,它既依靠自由资产阶级民主派和小资产阶级,又依靠知识分子和工人。
材料二 由于国内独立的工人运动尚不强大,由于中国的中心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者及其在中国的封建代理人的民族革命,而且由于这个民族革命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到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工人阶级又尚未完全形成为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认为,国民党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合作是必要的。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材料三 因此,在目前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党员留在国民党内是适宜的。
——《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关于中国共产党
和国民党关系问题的决议》(1)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合作的原因。
提示:材料一认为国民党是一个革命政党;材料二认为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民主革命,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斗争目标;工人阶级力量相对弱小,要战胜强大的敌人,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从材料三可以看出其合作形式是怎样的?
提示:合作形式是党内合作即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原因:必要性: 革命敌人强大凶残,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可能性: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民主派; 共产国际的帮助与支持标志: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 广州)合作方式:党内合作影响: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展开1.国共合作 2、国民
大革命兴起:高潮:对象:
概况: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广州的国民政府迁往武汉。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北伐
战争(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整编国民革命军、
统一广东革命根据地(1925年)北伐战争前形势图 直隶广东广西湖
南安
徽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湖北广东广西吴佩孚兵力20万孙传芳兵力20万兵力35万张作霖 国民政府
兵力约10万北伐战争进军示意图 直隶广州桂林长沙安
徽山东黑吉辽武昌上海国民政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北伐军总司令蒋介石蒋介石发动
“四一二”反革命
政变汪精卫发动
“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主观方面:
①中共处于幼年时期,缺乏经验
②陈独秀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失败原因:客观方面:
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②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拓展延伸】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功绩与影响
(1)历史功绩: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2)在中国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
①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
②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
③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五四风雷
——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新民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和北伐
——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中国革命出现了新高潮。小结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②政治上,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把马克思主义同工人运动相结合 ③思想文化上,五四运动后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2012·山东文综)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解析】国民革命运动最主要的功绩是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为民主政治的实行提供了机遇。【答案】 D1.(2015·杭州高一期末)20世纪上半期上海某店贴过这样一副对联:“三鸟害人,鸦雀鸨;一群卖国,鹿獐螬”。这副对联所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最主要作用是( )
A.推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C.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D.实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转折解析:“鹿獐螬”指的是五四运动抨击的三大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和陆宗舆,五四运动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项正确。五四运动没有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性质,A、C两项错误;B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意义,错误。答案:D2.右图漫画名称为《救火器的误用》,用来表达对下列哪一事件的看法最为恰当( )
A.晚清政府镇压“武昌起义”
B.北洋军阀政府镇压“五四运动”
C.武汉国民政府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D.晚清政府镇压“广州起义”解析:从图片建筑物可以判断该事件发生在北京,又从图片的人物可以判断是学生在游行示威,军警在镇压,综合信息可以判断B项正确。答案:B3.(2015·梅州高一期末)1921年中共“一大”上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纲领》(英文译稿)中规定:“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废除资本私有制,没收一切生产资料,如机器、土地、厂房、半成品等,归社会所有”。对上述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
B.党纲通过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中国共产党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任务
D.中国共产党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解析:从材料来看,中共“一大”的任务是进行无产阶级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公有制,缺乏对中国国情的正确认识。故答案为D项。答案:D4.(2015·遵义高一期末)“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以上是北伐军歌的歌词,据此我们可以判断北伐战争的时代新特点有( )
①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大联合 ②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 ③共同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 ④革命志士前赴后继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解析:由材料中“打倒列强”“除军阀”“工农学兵”“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可以反映①②③的时代特点。但④是革命志士的革命精神,不能体现时代新特点。故选C项。答案:C5.(2015·信阳高一统考)1927年,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雨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这段话意在说明( )
A.党中央认识到革命必须重视农民的作用
B.农民是检验中国革命成败的决定性力量
C.革命队伍中存在着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
D.“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趋向清晰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毛泽东已认识到了农民及农民运动的重要性,但他的态度不能代表党中央的态度,故排除A项;B项中的“决定性”从材料中看不出来,也不符合史实;《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只是对农民和农村作用的考察,此时“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思路并不明朗,故排除D项。从“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可以看出当时革命队伍中仍存在反对农民运动的倾向,因此正确选项为C。答案:C7.(2014·天津文综,4分)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A.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意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材料可知,这一“革命的火焰”是北伐战争。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动摇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基础,D项正确。答案:D8.(2015·广东文综,4分)毛泽东主张用事实反击敌人的毁谤:“敌人说:‘广东共产’。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勾联俄国丧权辱国’。我们说:‘请看事实’。敌人说:‘广州政府治下水深火热民不聊生’。我们说:‘请看事实’。”这些“事实”都发生于( )
A.辛亥革命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由题干材料我们可知此时的广州政府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结合所学这是在国民革命时期,故本题选B项。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