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 奇妙的克隆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十七课 奇妙的克隆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11-27 20:13:55

文档简介

课件31张PPT。八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第十七课
奇妙的克隆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
2.理清本文的说明顺序,把握本文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引导学生养成搜集信息,筛选信息的学习习惯。 理清“克隆鲫鱼出世前后”的说明顺序,理解这样安排的原因,理解文章结尾一段话。教学重难点第十七课 奇妙的克隆 第1课时
假如你是球迷,你肯定希望世上再多一个罗纳尔多;假如你是音乐爱好者,你当然愿意再拥有一个帕瓦罗蒂;再有一个爱迪生、爱因斯坦也是许多人所梦想的。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世上不可能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但是,现在情况却有了变化,有一种新兴生物技术“克隆”,或许可以做到这一点。那么克隆是什么呢?它奇妙在哪里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奇妙的克隆”。激情导入 【课题解析】
克隆,英文CIone的音译,简单地讲就是人工诱导的无性繁殖方式。但是,克隆和无性繁殖是不同的。无性繁殖是指不经过雌雄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只由一个生物体产生的个体的生殖方式。而克隆是指人工遗传操作动物繁殖的过程。自主预习 【走近作者】
生平简介 谈家桢(1909~2008),浙江宁波人,国际遗传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杰出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代表作品 《基因与遗传》《基因工程》等。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字词梳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克隆(lóng)   鳞片(lín)    两栖(qī)
孵化(fū) 繁衍(fányǎn) 濒临(bīn)
囊胚(nángpēn) 蟾蜍(chánchú) 性腺(xiàn)自主预习2.给下列多音字注音并组词。自主预习3.根据所给意思写出相应词语。
指彼此相处平安和睦,没有矛盾和争端。(相安无事)
拍桌子叫好。形容非常赞赏。(拍案叫绝)
形容本领大,办法多。(神通广大)
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难能可贵)
悲伤和喜悦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悲喜交集)自主预习4.文本初读,整体感知朗读课文思考:课文使用了四个小标题,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课文使用四个小标题,使全文内容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先写克隆的含义,接着写克隆实验,再写克隆的发展,最后写克隆对人类的造福和对克隆的思考。自主预习合作探究朗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1.自然界中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
【交流点拨】秋海棠落叶生根,富贵竹插枝即活,土豆、地瓜发芽生长,各种水果、蔬菜、稻麦的嫁接,水螅除夏初和秋末外通常进行无性生殖即身体长出芽体等。
2.找出文中直接告诉我们什么是“无性繁殖”,什么是“克隆”的语句。
【交流点拨】“都是生物靠自身的一分为二……这就是无性繁殖。”“凡来自一个祖先……也叫‘克隆’。”合作探究3.在介绍“克隆是什么”时,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交流点拨】举例子、下定义、作诠释、列数字、引用。任何说明方法都是为说明事物特征服务的。“克隆”属于前沿科学知识,对一般人而言生僻难懂。作者通过列举大家熟悉的事例,再加以细致地解释,最后用简洁、准确、概括的语言定义它,使它的特征清晰明了地展示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知道了“克隆是什么。”合作探究4.克隆取得怎样的科研成果?作者按什么顺序介绍的。
【交流点拨】(1)中国科学院克隆试验:1979年春,克隆鲫鱼(举例子、列数字)(鱼类)。
(2)英国克隆试验:1960~1962年,克隆爪蟾(两栖类)。中国童第周:1978年,黑斑蛙。
(3)美国和瑞士试验:克隆鼠(哺乳类)按生物的顺序介绍的,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尝试完成作业。反馈训练 这节课,同学们了解了什么是克隆和克隆的实验,对克隆有了初步的了解。课堂小结板书设计第十七课 奇妙的克隆 第2课时
回忆上节课的内容,介绍了克隆的含义及克隆的试验。科学总是不断进步的,克隆技术当然也有发展,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多利”的诞生过程,想想看克隆究竟带给我们什么。激情导入1.文本探究
(1)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介绍多利的诞生过程,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交流点拨】文章第三部分“克隆绵羊‘多利’”是按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文中有标志性词语可供分析,如“‘多利’绵羊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先给……与此同时……手术完成之后……然后……到去年7月……‘换核卵’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因此是‘克隆羊’。”合作探究(2)“克隆羊”的诞生,为什么在全世界引起轰动?
【交流点拨】一是它标志克隆研究取得新的进展和重大突破;二是它既可能是人类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人类的凶兆。
(3)克隆技术到底对我们有什么好处,作者又是从几方面写了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
【交流点拨】课文主要从三方面来写克隆技术造福于人类。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来挽救珍稀动物;第三,克隆对于人类疾病的防治、寿命的延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合作探究(4)思考最后一段:作者说“科学进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进行曲”,你是如何理解的?
【交流点拨】科学进步会给人类带来许多新的技术,比如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人类如果熟练地掌握了克隆技术,克隆人体器官可以使某个器官坏死的人因替换了新的器官而免受许多痛苦,这就是给人类带来的“喜”。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科技越发展,对社会的渗透越广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许多有关的伦理、道德和法律等问题。”如用克隆技术来克隆人就违背了人类生命的伦理,以此大多数人就对此持反对意见,这就是科技进步给人类带来的负面影响“悲”的一面。合作探究2.品味语言
(1)“用鲫鱼囊胚期的细胞进行人工培养,经过385天59代连续传代培养后,用直径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显微镜下从培养细胞中吸出细胞核。”句中带点的词语能去掉吗?为什么?
【交流点拨】不能去掉。“左右”是“大致”的意思,表示玻璃管的直径大约10微米,数字不是十分精确的,如果去掉了就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合作探究(2)“在189个这种换核卵细胞中,只有两个孵化出了鱼苗,而最终只有一条幼鱼渡过难关,经过80多天培养后长成8厘米长的鲫鱼。”句中的“只有”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只有”表示限制,对幼鱼的数量进行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合作探究3.写作借鉴
(1)逻辑严密,说理充分。首先提出说明的主旨,然后用恐龙化石在各地发现的事实,阐释对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明。最后总结恐龙化石的发现给大陆漂移假说提供证据。
(2)语言运用严密准确。语言的严密和准确体现在关键词的运用上,当肯定时则肯定,当推测时则推测,这是这篇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合作探究 请持不同意见的双方围绕“克隆技术造福人类”的辩题展开讨论。迁移扩展辩论的要求:
1.语言清晰、流畅,声音洪亮。
2.观点鲜明,论据充足。
3.驳斥对方观点时既要有“理”,又要有“礼”。教师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
(1)科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造福人类,也可殃及人类,而且科学造福人类和殃及人类的速度、程度也同步增长,如核的发现和利用。
(2)科学的发展越来越从自然界逼近了人类本身,越来越深刻地触及人类的伦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类心灵,如克隆人问题。
(3)科学发展也会引发人类道德伦理观的变革和更新。如何确立并完善现代社会伦理道德价值观,使之既能引导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能适应科技的进步,理性而德性地运用科学之剑,使之为人类造福,这将是现代社会必须探讨和面对的问题。迁移扩展 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科海泛游靠的是渊博的科学知识,精湛的科学技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坚持不懈、永不言败的科学精神。课堂小结 尝试完成作业。反馈训练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