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1张PPT。八年级语文教学课件 第十八课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1.了解说明的内容,理清说明的顺序。
2.体会简练、缜密、生动的语言。
3.增强学生的科学意识,培养学生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理解科普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教学重难点大家看过《侏罗纪公园》这部电影吧,一定会被那奇特的想象和栩栩如生的画面所震撼。那么你们知道恐龙这个世界上最庞大的动物,为什么却在6500万年前灭绝了呢?恐龙的化石会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秘密呢?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作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激情导入 【课题解析】
“恐龙无处不在”是一个主谓句,“恐龙”是被陈述的对象,“无处不在”是陈述的内容,文题揭示第一篇短文将要说明的内容,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进行强调,肯定了恐龙存在于地球每个角落的事实。
“被压扁的沙子”直接表明了说明对象——沙子,“被压扁”是修饰词,是“沙子”的特征,“沙子”也有“被压扁”吗?这其中有什么奥秘?标题新颖别致,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自主预习 【走近作者】
生平简介 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1992),美籍犹太人,当代美国最著名的科普作家、科幻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
代表作品 《基地》《机器人》《阿西莫夫最新科学指南》等。自主预习 自主预习【字词梳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潮汐(xī) 陨石(yǔn) 遗骸(hái)
褶皱(zhě) 追溯(sù) 骨骼(gé)
衍射(yǎn) 鸟臀目(tún) 溅到(jiàn)
2.根据拼音写汉字。
岛yǔ(屿) 深yuān(渊) xié(携)带
zhuànɡ(撞)击 jié(劫)难 yàn(验)证自主预习3.根据所给意思写出词语。
逆流而上,向江河发源处走。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追溯)
比喻事物没有一点儿破绽。(天衣无缝)
离开原来的所在地而另换地点。(迁移)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褶皱)
解不开的谜,比喻没有弄明白或难以理解的事物。(不解之谜)自主预习4.文本初读,整体感知被压扁的沙子自主预习4.文本初读,整体感知恐龙无处不在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这两篇短文在内容上有什么联系?
【交流点拨】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两文都证明了“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它领域产生影响。”自主预习合作探究1.《恐龙无处不在》一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结构思路是怎样的?说明顺序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说明内容为“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或板块构造理论”)通过南极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合作探究全文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这两句话是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
第二部分(2~7):介绍恐龙无处不在是因为大陆在漂移。
第三部分(8~12):简明介绍板块学说,并说明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
第四部分(13~15):再次聚焦南极恐龙和其他生物,确证这一推断的正确性。
本文运用了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顺序来介绍的逐层推进,表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性。合作探究2.《被压扁的沙子》一文说明的内容是什么?结构思路怎样?按什么顺序来介绍的?
【交流点拨】通过“被压扁的沙子”来探究恐龙灭绝的原因,文章写作思路如下:
第一部分(1):引出说明对象。
第二部分(2~6):探讨恐龙灭绝,介绍“撞击说”和“火山说”。
第三部分(7~11):解释斯石英的成因。
第四部分(12~17):进一步断定有斯石英的地方肯定发生撞击,没有发生火山运动。
本文按逻辑顺序来说明的。迁移拓展 学习作者的思维方法,请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多角度、多侧面、重联系、重沟通,力求观石击千浪而举一反三。
教师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和阅读积累谈谈感悟或体会。迁移拓展 生1: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谢皮罗教授注意到澡盆水的漩涡总呈逆时针方向,他大胆地推断这一定与地球自转有关,并且推断北半球呈逆时针,赤道不会有漩涡,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他就此发表的论文震惊科坛。
生2:生物学家密卡尔逊调查了蚯蚓在地球上的分布情况,他指出美国东海岸有一种蚯蚓,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而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但他无法回答这是为什么。他的论文引起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的注意。魏格纳认为,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横渡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正好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与海洋的起源》一书。迁移拓展 生3:有人把人类社会的发展概括为“两个苹果”理论。一个苹果是砸向牛顿的那一个,它促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带来了科学的飞速发展。另一个苹果是亚当夏娃偷吃的那一个,它带来了人类社会的文明。
生4:大自然是人类的良师益友,大自然中许多生物的生存技能启发科学家的灵感。飞机、潜水艇、蒸汽机的发明众所周知。现在科学家模仿苍蝇的构造发明了微型飞行器,模仿蟑螂的构造发明了太空探测器。甚至仿造人类视网膜制作微型感光器,置于盲人眼内,可以带来视力的恢复…… 两文都体现了作者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性,“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利用科学发现相互佐证来进行科学研究,打开了一扇又一扇新的窗户,我们不禁为作者道好称奇,科学需要激情,需要创新。课堂小结尝试完成作业。反馈训练板书设计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