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和独立思考,理解“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概念的内涵和意义;
(2)通过归纳、比较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情况,培养归纳发展特征的能力。通过思考“为什么近现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会有如此大的变化”等问题,培养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
(3)理解中国近代一些风俗习惯的进步,是人们追求进步、民主和文明的表现。掌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过程与方法:理解概念,分析探究问题。
(1)课前同学通过上网查资料、社会调查等方式,课堂上通过材料学习法和观察学习法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
(2)通过思辨学习法分析中国人民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的原因。最终建构知识体系,学会学习;
(3)引导学生从身边事例中列举一些社会现象并进行归纳,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我国人民近代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认识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
(2)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新生活新风尚。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根本前提。
学情分析:
这一课初中已接触了部分内容,学生有一定的基础,而且内容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很容易直观感受,具有较浓厚的兴趣。但学生往往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教学重难点:
重点:从衣、食、住和社会风俗等方面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发生变化的基本史实。
难点:结合上学期学过的《历史》必修1的内容,认识影响中国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教学过程:
【导入】用北京大学学生上课称呼语的变化引入新课
◆合作探究一:近代以来我国男女服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特征?
一、衣(变化中的男女服饰)
1、近现代男女服饰的变化
⑴中国服饰的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⑵近代男女服饰的变化:
①鸦片战争后,西装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
②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综合中西服装的特点,设计出的中山装大为流行,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③普通女子的着装由宽松肥大开始向合身适体的方向发展,20世纪20年代之后,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⑶现代男女服饰的变化:
①新中国成立后至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②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式样和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
③改革开放后,无论是服装的花式、款式,还是面料、质地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近现代服饰变化的特征:
阶????? 段
服 饰 特 征
时代特征
鸦片战争后至新中国成立
土洋并存,中西合璧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新中国成立后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政治色彩强烈,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美观大方,彰显个性,异彩纷呈。
解放思想,改革开放,多元社会。
◆合作探究二:近代以来中国的饮食文化发生了哪些变化?
食(并行于世的中西餐)
⑴中国传统的四大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这四大菜系的长足发展和最终形成,是近代百年的事情。
⑵19世纪40年代起,中国饮食文化的变化:西餐传入中国,中西餐并行于世。
⑶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议一议】中餐和西餐有何区别?
?①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存在明显的区别;
?②中方饮食把追求美味奉为进食的首要目的,“以味为核心”;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食物的营养成分,蛋白质、脂肪等含量是否搭配合宜,卡路里的供给是否恰到好处。
◆合作探究三:近代以来中国的居住环境发生了哪些变化?
住(居住建筑的演进)
1、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四合院;
2、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西式住房开始大量出现。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
3、中国的居室建筑逐渐西化,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
◆合作探究四:近代以来,我国社会在婚丧礼俗、社交礼仪等习俗发生了怎样的变迁?
四、习俗风尚的变革
1、婚姻风俗的变迁
古代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清末民初
反对包办婚姻,主张婚姻自主、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式婚礼
新中国成立后
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
丧葬礼俗的变化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带有强烈西方色彩的新式丧礼,一些城市还建立了殡仪馆与公墓。新中国成立后,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
其他风俗的变化 (民国成立后,变化巨大)
剪辫易服、女子放足、反对迷信、公历使用、点头鞠躬、见面握手、女子获得受教育权,并开始步入社会
◆合作探究五: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1、受西方文化的影响。2、国内民主革命的推动。如维新变法、辛亥革命。
3、社会经济的发展,近代民族工业的推动。
4、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审美观念的变化。
5、国家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6、近代教育发展的推动。
7、国家政策的影响:如改革开放
【探究整合】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一般规律
1、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
2、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社会思想的变化的不断加深。
3、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
4、实质上是东西方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方文化逐渐融合,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课件45张PPT。欢迎光临指导1915年以前北京大学师生问候语老师:老爷们请起立
学生:起立
老师:老爷们好!
学生:大人好!
老师:老爷们辛苦了
学生:升官发财 第一节
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近现代: 1840年至今(鸦片战争至今)
物质生活:
社会习俗:衣 食 住 行
婚 丧 嫁 娶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经历了哪些方面的变化?非物质文化博物馆非物质文化博物馆展厅一:住展厅二:衣展厅三:习展厅四:食■展厅一——美轮美奂话建筑比较左右图片,请介绍其特征?特征:出现西化趋势,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特征。传统住宅(北京四合院)中西合璧(上海的石库门)江南水乡传统民居完全欧化(花园、别墅)
请问:衣服有什么作用?点拨:除了防寒保暖、遮羞、装饰美观的作用之外,还有时代特征。
鸦片战争前的旗袍改良后的旗袍近代中国服饰变革(女装)
展厅二—衣近代中国服饰变革(男装)历史片段影片中孙中山着什么装?第二阶段:1840——1949年以文治国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督五权分立三民
主义你知道中山装造型的含义吗?1949年9月出席全国政协会议的民盟全体代表近代服饰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第三阶段:1949——1978年材料一
1950年以后,全国掀起削减西方人特别是美国人影响的运动。……各种各样的制服大行其道,其中最有名的是中山服、解放服或叫列宁装。
——马丁·怀特《人民共和国的城市生活》
材料二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毛泽东《七绝·为女民兵题照》(1961年2月)
对比前一阶段,该阶段服饰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受政治上的影响,衣着朴素单一,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第三阶段:1949——1978年第四阶段:1978年至今改革开放以来服饰呈现什么特点?特征:与世界接轨、异彩纷呈。个性化、多元化。
由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更加开放。 第53届世界小姐大赛决赛
1840年以来中国的服饰变化呈现出哪些阶段性特征?原因何在?合作探究 概括服饰变化的趋势? 近现代服饰的变迁简表西方文化、革命思潮的影响外交政策、
政治运动、
经济困难经济发展、
科技进步、
思想解放趋势:
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男子:长袍马褂到西装到中山装。
女子:传统旗袍到改良旗袍。(宽松肥大到称身适体、短袍窄袖)列宁装
绿军装
干部服
异彩纷呈
政治色彩强烈
土洋并存、中西合璧美观大方、彰显个性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 展厅三 ——社会习俗大变化现代的年轻人是怎样走进婚姻的殿堂的呢?旧式婚礼西式婚礼中西合璧新式婚礼人们婚俗的变化有什么特征?恋爱自由、婚姻自主、删繁就简展厅三 ——社会习俗大变化跪拜作揖握手点头爷爷的“控诉”
我,本来是清代的进士,原本是个小知县,辛亥革命后,丢了官,只好回乡下种田。……只可惜儿子不孝,只生了 几个女儿,断了我家的香火。唉!这让我如何向列祖列宗交代呀!唉,大孙女回来了,这些个丫头越来越不像话了,前些日子要给老三缠脚,她们竟联合起来反抗……一点也不把我放在眼里,真是反了!也不想想以后怎么嫁出去呀。
……“如今时代变了,你别老拿过去的眼光看我们。”看见丫头及腰的长发不见了,我那个火从心里烧呀:“都是你们该死的爹!我原来说不让你们上什么莫名其妙的学堂,这下好了,一个个搞成了现在这个鬼模样!”……文中爷爷控诉了哪些行为?说明了什么?结论:断发易服、放足等习俗变化是历史发展趋势,
反映社会变迁中人们思想的解放 日常礼仪及其他礼仪的革新民国政府:迫令放足 清兵入关,强令男子剃发蓄辫,辫子成了民族压迫的标志,被人讥笑。“豚尾”、“半边和尚”,成为外国人侮辱中国人的口头语。 水葬,是一种将死者遗体投于江河湖海的葬法 天葬,是藏族人民的丧葬习俗,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 土葬,是各个民族都实行过的葬法,汉族历行
土葬。迄今在某些少数民族和我国北方地区和
落后的农村地区仍然实行火葬,在商代,一些边远民族已经有火葬习俗。
后来,受佛教的影响,真正意义上的火葬慢慢盛行。 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丧葬形式吗?树葬四、习俗风尚的变革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1)见面:
(2)称谓:
(3)婚姻:
(4)葬礼:跪拜、作揖—鞠躬、握手大人、老爷—先生、君厚葬—文明、卫生、简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因素表现 逛到这里,吃午饭的时间到了,
大家感觉饿了吧。■展厅四——中西交融话美味麻婆豆腐水煮肉片棒棒鸡豆瓣鲫鱼猜一猜四大菜系的名菜川菜西餐必胜客
麦当劳中餐和西餐有什么区别?中方饮食追求美味奉为首要目的,“以味为核心”;
西方饮食以营养为最高准则,讲求营养成分,搭配合宜。趣味:厨师为何要戴帽子吗?那你又知道帽子的高低有何含义吗?返回 据资料记载;18世纪末,法国巴黎一家大菜馆有位颇有名气的高级厨师,名叫安托万·克莱姆。安托万生性幽默。一天,他看到有位顾客头上戴着一顶白色高帽子,觉得十分别致,就仿制了一顶,并且让自己的帽子比那位顾客的帽子更高。他戴上这顶帽子进进出出,引人注目,逗人发笑,一时顾客慕名纷至沓来。 其他一些饭店、菜馆的厨师们听说后纷纷仿效,也都戴上了高顶的帽子以招待生意。久而久之,白色的高帽子便成了厨师们的装饰品。 更有趣的是,有关部门还制订了戴帽的标准:根据厨师技术水平的高低和厨师工龄的长短,分别规定厨师所戴帽子的高低,使人们一看帽子便知道这位厨师的烹任水平,帽子越高,手艺也就越高超。
厨师常戴的帽子,最高的竟达35厘米,所以,在法国,人们总爱用“大帽子”这一称号称呼那些技术水平高、有名气的老烹调师。后来,国际上还曾成立过一个厨师帽会组织,总部就设在厨师高帽子的发源地——法国巴黎。 (防止掉头发)跟据下表分析,近代以来我国人民物质生活为什么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想一想西餐、面包、咖啡、衣着朴素
食物简单
住房拥挤
物资缺少解决了温饱问题,
实行“菜篮子”工程西式的住宅、中西合璧安居工程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婚姻制度;改变婚丧仪式、社交礼仪、等各种娱乐休闲活动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内容女装(旗袍)男装(长袍、西服、中山装)服饰多姿多彩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习俗的变化突破目标一:变的时机 1、近代
(1840年——1949年)鸦片战争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新中国成立
改革开放 2、现代
(1949年——至今)促进我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基本
因素是什么?想一想政治因素政治因素
经济因素
思想因素
外来文化因素变 的 原 因内因外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政、经、思变化衣、食、住、习俗变迁突破目标二探究深化: 新闻报道: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不管是商家还是顾客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化,这不得不让人深思………观点1:西方文化的进入,推动社会生活的进步
观点2:这就是一种文化侵略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你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和观点?说说你的理由。 观点一:这是一种进步,西方文化的进入,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中国逐渐改掉了一些传统陋习,与世界接轨。
观点二:这是一种文化侵略,西方文化的进入,我们应该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
作为当代青少年面对东西方文明碰撞时,应该做出怎样的正确选择?我的观点山东曲埠祭孔 日本人以前是要
了我们的命,但韩国
人却是要我们的魂 。把根留住在西方文化的接受问题上,作为老师我觉得要注意正确的引导。其实一味的阻止或进行批判,会引起人们的逆反心理,如果从另外一个层面,让我们深刻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历史底蕴,我想我们一定会爱上古老的中国文化,并找到与西方文化和谐的结合之路。
我的观点 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节日,
而是我们丧失了很多很多的记忆!
我们不是没有我们的文化,
而是我们丧失了太多太多的自信! 一个没有自己节日的民族,
是一个浅薄无知的民族! 一个放弃自己文化的民族,
是一个走向堕落的民族!小结:
1.民国时期,民间多因循传统,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1949年以后则以公历1月1日为“元旦”。这一变化表明
A.民国时期传统节日得到完整保留
B.1949年以后传统节日彻底改变
C.近代西方节日在中国得到普及
D.西方节日融入了中国文化元素
2.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DA3、1920年,一人到广州玩耍,他不可能
A.看到有人穿中山装上班
B.随身带有粮票
C.在西餐馆就餐
D.听到有人称呼他“同志”
4、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有
①戊戌变法 ②辛亥革命
③新中国的成立 ④改革开放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