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第7课
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
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公车上书
2.百日维新
伏乞皇上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而已……窃认为今之为治,当以开创之势治天下,不当以守成之势治天下……
《易》曰“穷则变,变则通。”……窃为皇上筹自强之策,计万世之安,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
——《公车上书》
1.公车上书
(1)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要求实行变法,改革社会现状。
(2)资产阶级维新: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
光绪帝:挽救清王朝的统治危机和加强自己的权力地位,态度积极,行为被动。
(1)公车上书的背景如何
(2)公车上书的起因是什么
公
车
上
书
直接原因
时 间
主要内容
重要影响
结 果
《马关条约》的签订
1895年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
失败
打破清政府长期以来规定知识分子不得过问朝政的禁令,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康有为,广东南海人
梁启超,广东新会人
1895年发起的“公车上书”,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揭开了资产阶级维新运动序幕。
康、梁在北京创办《万国公报》后改名《中外纪闻》
北京强学会旧址
北京强学会是维新派的重要政治团体。1895年8月由康有为在北京正式成立。该会每十日集会一次,每次有人演说,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光绪帝
1871.8.14~1908.11.14
爱新觉罗.载湉[tián]
醇亲王之子 慈禧侄儿
2.百日维新
光绪帝1875~1908年在位。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宣布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幽禁光绪于瀛台,重新把握政权,直到光绪帝死。
戊戌变法
类别
颁布的新法
改革的旧制
政治方面
任用维新人士
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经济方面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令其自谋生计。
文化教育
方面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
;创办报刊,开发言论。
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
军事方面
训练新式军队
裁减旧式军队
百日维新诏令的主要内容
北京颐和园乐寿堂
1889年(光绪十五年),慈禧太后“撤帘归政”,表面上将政权交给光绪帝,自己退居颐和园休养,实际上仍然操纵着国家大权。乐寿堂即为慈禧太后在颐和园居住的地方。光绪帝“百日维新”时,慈禧太后即在此不断密谋,后来发动了“戊戌政变”。
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1898年6月15日,慈禧太后逼迫光绪帝一日之内连发三道命令,免去支持变法的光绪帝老师翁同龢的职务,任命她的亲信荣禄担任直隶总督,牢牢控制官吏任免权。
慈禧太后
1835~1908
姓叶赫那拉
满洲正黄旗人
载淳(同治)之母
同治、光绪时垂帘听政
袁世凯(袁项城)
1859~1916
字慰亭 号容庵
河南项城人
1895年,戊戌变法期间,袁世凯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建陆军”。
光绪帝得知慈禧太后想发动政变后,密诏康有为等设法相救。谭嗣同深夜只身拜访袁世凯,希望他率领统率的7000装备精良的新建陆军,担当起诛杀直隶总督荣禄、保护光绪的任务。
袁世凯假意应允,等谭嗣同一走,马上向荣禄告密,促使政变迅速发生。
戊戌变法的失败
“临朝听政”上谕
1898年9月21日
谕内阁:……慈禧皇太后两次垂帘听政,办理朝政,宏济时艰,无不尽美尽善。因念宗社为重,(朕)再三吁恳慈恩训政,仰蒙俯如所请,此乃天下臣民之福,由今日始,在便殿办事,本月初八日(即9月23日),朕率王功大臣在勤政殿行礼……
囚禁光绪的瀛台
瀛台,地处北京南海中,三面临水。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后,将光绪帝幽禁在这里,后来光绪帝死于此。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
林旭
谭嗣同
杨锐
刘光第
杨深秀
康广仁
戊戌六君子
性质
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实质
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过于强大
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
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
没有实权的皇帝,又没有自己的军队。
失败
原因
客观上
主观上
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走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戊戌变法
4.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良转向了革命。
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3.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1.时间
2.直接原因
3.“公车上书”及其社会影响
4.维新变法运动向全国发展
公车上书
1.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
2.戊戌变法
3.变法的主要内容
4.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
“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
1.康有为等“公车上书”的直接起因是(
)
A.《南京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德国强占胶州湾
2.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林则徐、魏源 B.李鸿章、左宗棠
C.康有为、梁启超
D.孙中山、黄兴
C
C
3.(南充中考)“各国变法,都是经过流血才
成功的。中国还没有人流血,让我来作第一个吧”
其
中的“我”是(
)
A
B
C
D
B
客观上由于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过于强大;主观上由于资产阶级本身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没有发动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又没有自己的军队,其结果注定要失败。
戊戌变法为什么没有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