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新版七上第11课 百家争鸣(28张)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新版七上第11课 百家争鸣(28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11-27 00:14: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三单元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第 11 课
百家争鸣温故知新政治大动荡 第8课社会大变革(大发展)第9、10课思想大解放 第11课复习回顾各国变法商鞅变法1、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背景是什么?
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目的是什么?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4、商鞅变法产生了怎样的作用?自主学习 春秋战国时期战争不断,各国纷纷变法,激烈竞争。如何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如何才能让国家不断强大?
各方人才纷纷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各国君主也在思考哪家的主张最适合自己的国家发展呢?
你希望成为哪一家的弟子?你会提出什么主张?春秋时期 之 道家始祖约公元前571年~公元前471年道家学派
开创者
老子猜猜他是谁?春秋时期 之 道家始祖《道德经》书影《道德经》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的楚国人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在道教中老子被尊为道祖,称太上老君。 1.提出天地“自然无为”,富有辩证法思维。
2.主张顺应自然,倡导以“无为”治国。“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生平 思想主张 著作 春秋时期 之 道家始祖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选自蔡志忠漫画柔弱胜刚强树强则折草木之生也柔脆春秋时期 之 道家始祖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
其作为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老子
被世人
称为
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春秋时期 之 儒家创始猜猜我在哪?儒家学派
开创者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春秋时期 之 儒家创始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晚年到鲁国,主要从事教育和编订古籍工作。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即今日孔林所在地。生平 春秋时期 之 儒家创始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孔子路过泰山的一侧,有一个在坟墓前哭的妇人看上去十分忧伤。孔子立起身来靠在横木上,派遣子路去问讯那个妇人。子路问道说:“你哭得那么伤心,好像有很伤心的事。”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以前被老虎吃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说:“学生们记住,苛刻的暴政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政治主张 “马棚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 仁、爱人、反对苛政,以德治国春秋时期 之 儒家创始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校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开创私学使平民也可以接受教育,从而突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教育对象: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教育成就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之下,注意因材施教。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春秋时期 之 儒家创始教育成就 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春秋时期 之 儒家创始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编定《春秋 》、《诗经》言论记录《论语》(弟子整理)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后世影响: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Zx.xk五经:《春秋 》、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时期 之 儒家创始联合国总部大厦的壁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春秋时期 之 儒家创始“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40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瑞典科学家汉内斯·阿尔文
“对西方文明提出的诸多课题,孔子思想是应该有回应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孔子已经不仅是中国的了,他是世界的。”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
1985年美国出版了《人民年鉴手册》列出世界十大思想家,孔子便被列为十大思想家之首。至2014年12月7日,全球126个国家(地区)建立475所孔子学院和851个孔子课堂。百家争鸣 之 名词解释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什么

百家争鸣?生产力的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社会变革商鞅变法
各诸侯国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思想文化空前发展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针对种种社会现象,提出不同的政治主张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之 时代背景为什么
会出现
百家争鸣? 战国时期,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当时,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了不同的学派,各陈其说,史称“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
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
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
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百家争鸣”。战国时期 之 诸子百家 《墨子》书影 清光绪湖北崇文书刻本。总计53篇,大多为墨翟弟子及其后世门人对墨翟言行的记述。思想主张 著作 “兼爱”、“非攻” 墨子(公元前468~公元前376年)名翟,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墨子》生平 墨家学派
创始人战国时期 之 诸子百家儒家学派
代表人思想主张 著作 生平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 发扬“仁”的思想,统治者要以德服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战国时期 之 诸子百家道家学派
代表人思想主张 著作 生平 《庄子》书影 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的宋国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庄子》战国时期 之 诸子百家法家学派
集大成者思想主张 著作 生平 《韩非子》书影 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人,法家学说的创始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散文家。 提倡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以“法”治国。主张改革。《韩非子》战国时期 之 诸子百家兵家学派
代表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无懈可击、兵贵神速、料敌制胜、置之死地而后生、首尾相应、以逸待劳、同舟共济……
     ——《孙子兵法》中的成语战国时期 之 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请举例说明。 孔子:“仁”的学说,(以德治国)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与人交往的原则:平等,尊重,友善、换位思考。)
关于教育的主张(老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
老子: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
(从正反两个方面思考问题。)
孟子:“仁政”(以德化民)
荀子:“制天命而用之”(可持续发展战略)
墨子:“兼爱” 、“非攻”(构建和谐社会)
韩非子: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主张:“仁”“爱人”“为政以德”教育成就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文化成就: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编《春秋》言论记录在《论语》道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顺应自然,事物有对立面,对立面双方可以互相转化。以柔克刚。主要著作:《道德经》孔子老子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要思想:“兼爱”“非攻”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
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庄子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墨家儒家道家法家韩非主张改革,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
的中央集权制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哪一个学派的主张对战国时期的封建统治者最有用? 百家争鸣法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