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中国的报刊业、广播影视业和互联网逐渐普及的基本史实。
2、了解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3、感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看视频,并结合教材内容,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含义。
2、梳理教材,归纳总结,了解报刊、影视与互联网的发展史。
3、问题探究:引导学生对材料进行分析,开展讨论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报刊、影视与互联网发展的状况,感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大众传媒的力量。
2、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面对网络的诱惑。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感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大众传媒的力量。
2、教学难点:大众传播媒介的含义。感受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影响,认识大众传媒的力量。
教学过程:
【导入】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放映视频《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请指出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 (全班基本回答)“口语时代——文字时代——印刷时代——电子时代——互联网时代” 。??????????????????????????????????????? ?????????师:请同学们注意,视频的标题和我们的问题有什么区别???????????????????? ????????大众传播媒介的特征有两个:1、传播规模大(信息量大、受众面广)2、出现职业化传播机构(报社、电台等)。因此大众传媒的发展历程应该是“印刷时代——电子时代——互联网时代”。???????????????????????????????????????????????????????????????????????????????????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设计意图】视频的播放,直观性较强,给予学生更多的感性认知,激发学生兴趣。同时,通过设问:请指出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明确大众传媒和传媒的区别。
【讲授】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过渡】大众传播媒介开始于印刷时代,这个时代大众传播的重要工具就是报纸,现在让我
们结合教材一起来梳理一下大众报业的发展历程。
1、印刷时代——大众报业的发展
师:中国的第一份报纸是唐代的《邸报》,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报纸之一。《邸报》是古代的
一种官方报纸,只在宫廷和官邸中流传。到了19世纪四十年代,在华传教士拉开了近代中
国报刊业的序幕。1873年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它是?
生:《昭文新报》
师:到19世纪90年代,出现了国人办报的高潮。请举例说明。
生:《时务报》、《强学报》、《中外纪闻》。
师:为什么这个时候会出现高潮呢?
生:因为维新变法,报纸成为了推进变法,开启明智的重要手段。
师:除了这种政论性的报纸,还有商情、新闻、通俗性报纸,如书上的插图《戏报》,还有
《图画报》等。而且通俗性报纸越来越受欢迎,为什么啊?
生:满足了市民文化消遣的需要。
师:新中国成立后,报纸的种类是越来越丰富了。
【设计意图】以年代尺的方式对大众报业的发展进行梳理,体现时序性和阶段性,更好掌握
大众报业的发展历程。
师:下面,结合我们整理的报刊发展历程,再来深入思考几个问题。
师:Q1:报纸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趋势?
【提示】趋势的回答方式:从什么到什么;越来越怎么样。
官方——普通民众;种类:单一——丰富。
Q2:根据材料分析大众报业出现的根本原因。(看30秒)
??? 报纸成为大众传播媒介始于19世纪30年代,其标志是欧美各国廉价报纸的出现。
??? ……造纸和印刷等技术的迅速革新,使得报业的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出版速度不断提高,发行范围不断拓展,从而进入了大众化报纸的阶段。
???????????????? ?????????????????????????????????——周鸿铎《应用传播学史纲》
【提示】材料分析题注意找关键词句:那么关键句是哪一句呢?造纸和印刷等技术的迅速革新。
【再提示】关注设问是问根本原因,所以再关注材料中出现的时间信息:19世纪30年代发生了什么重大的事情推动技术革新?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第一次工业革命。
【预设】万一学生回答不出,由自己回答。
Q3:根据材料分析报纸的作用。
当今时事,……上而学士大夫下及农工商贾皆能通晓者,则莫如新闻纸之善矣。……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
?????????? ??????????????????????????——《申报》(1872年)(见书 P72 资料卡片)
【过渡】给同学们2-3分钟时间,4人一组,前后讨论,待会我请同学回答。注意找关键句;注意语言表述的条理性和概括性。
【设计意图】此问是重难点,所以由学生讨论2—3分钟,教师全场巡视并指导。充分体现有效的学生参与和师生互动。
【预设】1、学生有可能根据经验回答一些作用,表扬一下,但指出要根据材料回答。
??????? 2、学生有可能回答“真实”“明白易晓”,应指出这是报纸的特征而非作用。
?? ?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 政治:推动变法,开启民智; 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文化:传播知识; 生活:丰富大众生活。
【设计意图】Q1:报纸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趋势?
Q2:根据材料分析大众报业出现的根本原因。
Q3:根据材料分析报纸的作用。
??? 这三问的提出形成了一个问题链,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由简到难的认知规律。同时,这三问都依托材料,培养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过渡】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进入了电子时代。那我们一起来看看在电子时代大众传播媒介有怎样的发展。
2、电子时代——广播影视
师:我们再来仔细看一段刚刚的视频,请同学们结合视频和教材内容,指出电子时代出现了? 哪些大众传播媒介。并分析这些电子时代大众传播媒介出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电报、电话、电视。
师:请同学们再想想看,电报、电话是吗?结合课前大众传媒的特征,他们属于个人性媒介,而不是大众传播媒介。所以只有电视是的。注意:设问还要结合教学内容,所以还有哪些?
生:广播、电影。
师:那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提示】这么媒介都是属于电子媒介的。所以应该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结合教材再一起来了解一下广播影视的普及。
???? 出示广播发展史。老师把教材中广播业的发展史整理了一下,同学们可以用序号化的方式在书本进行标注。【口头提问】:同学们来看看广播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趋势?(刚刚提醒过同学趋势的表达方式是:?从什么到什么 越来越怎么样)? 答案: 地方——全国;官营——私营 。(预设:如学生回答不出自己回答)
???? 出示影视发展史。老师把影视业也整理了一下,同学们也可以用序号化的方式在书本进行标注.【口头提问】:同学们再来看看影视业的技术经历了怎样的趋势:电影:无声——有声;黑白——彩色。电视:(教师自己说明)黑白电视—彩色电视—数字电视。
【设计意图】广播影视业发展的基本史实教材都有涉及,让学生自己以序号化方式进行标注,
既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掌握基础知识和以后的复习。同时,以此为材料,
指出发展趋势,是对第一框内容答题模式的复习,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过渡】结合我们整理的广播影视的发展历程,再来深入思考:
结合上表和生活实际,电子媒介的出现对信息的传播有什么新的发展?
【预设】学生应该会回答:有声音、有图像,更加快速等。
教师进行引导并概括:(1)直观性,感染力强;,极大丰富了民众的生活(2)受众文化水平要求下降;使受众大大增加,覆盖面广,并涉及边远地区和广大农村,甚至是国外。(3)时效性强,便利民众对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的获取
由此可见,随着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真的是不断改变和丰富我们的生活。
它们以越来越清晰的音声、影像和画面不停地传递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它们通过对受众视觉和听觉的作用,给予其强烈的现场感和冲击力,其速度之快,可以达到实时传播;其范围之广,可以覆盖全球,使人类传播完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另外,在人类传播的历史中,电子传播第一次实现了对声音和影像的大量复制和传播,从而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传播以更加直观和鲜活的方式承载更加丰富的内容,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无论在效率还是在质量上都获得了新的飞跃。
3、互联网时代——网络
【过渡】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来,大众传播媒介也进入了互联网时代。我们同学们也正享受着这个变化带来的便利。
?Q1:它与传统媒介相比又有怎样的优势?
教师小结:1、集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的优势于一体 2、互动性,双向感受 3、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Q2:以家庭生活为例,说说互联网对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
【预设】:这里学生会说的比较乱。没关系,可以以开火车的方式请一组同学来说说他们的看法。随时注意总结如工作方面,学习方面,生活,交往方式,观念方面等。
【设计意图】Q1:互联网与传统媒介相比又有怎样的优势?
Q2:以家庭生活为例,说说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的变化。
??? 这两问是运用学生经验进行回答。尤其第二问,以家庭生活为切入口,说说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的变化,以小见大,有利于突破重难点。
教师总结:出示中国互联网发展史,互联网从1993年在中国正式诞生以来,在中国正在飞速的发展,互联网作为一种互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催生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活动】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课堂小结】
???? (学生总结)今天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了解了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我们再一起整理一下。19世纪中期由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出现了大众报纸。20世纪初由于第二次革命出现了电子媒介广播影视。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第三次革命出现了互联网。同时传统媒介也出现了新的发展,如电子报刊,网络电视等。我们可以看出,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的大众传播媒介在不断的发展更新。并对我们的社会产生了很多重要影响。如推动政治变革;促进经济发展;传播思想文化;丰富大众生活……
(教师总结)值得说明的是,媒介的演进不是新旧媒体的更替,而是多种媒体在同一时代的并存和相互补充。因此,每一种媒体都有着自身的不可替代性.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实现着独特的价值。只是每个时代都有自身标志性的主要媒介,决定着该时代传播方式的主要特征和时代发展的新方向。
【课后思考】
????? 本专题《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本节课是这个专题的最后一节课。我们回到课本的目录,可以发现它分别用了“变迁”“进步”“更新”三次词组来表示。那老师也特意查了《现代汉语词典》:更新一词的意思是: 1、革新,除旧布新2、旧的去了,新的来到
???? 老师给大家布置了课后思考题: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把“更新”作为本课的标题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请同学们课后查阅资料。
【设计意图】把本课内容和本专题进行联系,体现知识的关联性。同时,通过布置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课件14张PPT。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结合视频和教材内容,指出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结合视频和教材内容,指出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 口语时代————————文字时代—————
印刷时代————电子时代——互联网时代大众传播媒介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印刷时代一、印刷时代:大众报业的发展 Q1:报纸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趋势?在华传教士拉开了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序幕。昭文新报: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近代报刊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政论性报刊通俗性报刊《邸报》是古代的一种官方报纸,只在宫廷和官邸中流传。 报纸成为大众传播媒介始于19世纪30年代,其标志是欧美各国廉价报纸的出现。
……造纸和印刷等技术的迅速革新,使得报业的生产成本得以降低,出版速度不断提高,发行范围不断拓展,从而进入了大众化报纸的阶段。
——周鸿铎《应用传播学史纲》Q2:根据材料分析大众报业出现的根本原因。Q3:根据材料分析报纸的作用。1、政治:推动变法、开启民智
2、经济:促进经济发展
3、文化:传播知识
4、生活:丰富大众生活(第一次工业革命) 当今时事,……上而学士大夫下及农工商贾皆能通晓者,则莫如新闻纸之善矣。……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
——《申报》(1872年)
(见书 P72 资料卡片)二、电子时代 结合视频和教材内容,指出电子时代出现了哪些大众传播媒介。这些电子时代大众传播媒介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广播影视(第二次工业革命)黑白电视—
彩色电视—
数字电视无声——有声
黑白——彩色地方——全国
官营——私营1、1923年,英美报商创办中国第一座广播电台(上海)(哈尔滨)(上海)(南京)二、电子时代:广播影视的普及2、1926年,东北地方政府支持下,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3、1927年,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4、1928年,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5、2005年,我国已开办广播节目1800多套,全国收音机拥有量超过5亿台,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4.1%,听众规模超过12亿。 结合上表和生活实际,指出与报纸相比,电子媒介的出现对信息的传播有什么新的发展? 进入20世纪,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广播、电影和电视三大电子媒介进入了人类生活,为人类生活带来了空前的变化。
它们以越来越清晰的音声、影像和画面不停地传递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它们通过对受众视觉和听觉的作用,给予其强烈的现场感和冲击力,其速度之快,可以达到实时传播;其范围之广,可以覆盖全球,使人类传播完全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另外,在人类传播的历史中,电子传播第一次实现了对声音和影像的大量复制和传播,从而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信息系统和影像信息系统,使人类传播以更加直观和鲜活的方式承载更加丰富的内容,使人类文化的传承无论在效率还是在质量上都获得了新的飞跃。
——周鸿铎《应用传播学史纲》三、互联网时代Q2:以家庭生活为例,说说互联网对社会经济生活带来的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 Q1:它与传统媒介相比有怎样的优势?1、有很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3、互动性,双向感受
4、集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的优势于一体1、1993年,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
2、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3、1999年底,上网人数890万;
4、2000年底,我国互联网用户达到1580万,居世界第五位;
5、2008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2.9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2.6%,超过全球平均水平,其中农村网民规模增速远远超过城镇。
6、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其中,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群占比由2012年年底的74.5%提升至81.0%,手机网民规模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互联网作为一种互动媒体、信息渠道和生活平台,正在改变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与交往方式,同时催生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三、互联网时代: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推动政治变革
促进经济发展
传播思想文化
丰富大众生活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第二次工业革命20世纪早期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90年代本课小结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更新:1、革新,除旧布新
2、旧的去了,新的来到
——《现代汉语词典》
思考: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把“更新”作为本课的标题是否恰当?请说明理由。包天笑(1876-1973),著名报人,小说家。 (《时务报》的出版)好像是开了一个大炮,惊醒了许多人的迷梦,尤其像我们那样的青年,曾喜欢读梁启超那样通畅的文章。《时务报》不但是议论政治、经济,对于社会风俗,亦多所讨论,主张变法从民间起。一般青年学子,对于《时务报》上一言一行,都奉为圭臬。
——整理自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