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录了五首词:温庭筠《望江南》、范仲淹《渔家傲 秋思》、苏轼《江城子 密州出猎》、李清照《武陵春》和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这五首词,都包含了诗人悠悠的愁绪,这悠悠的愁有女子的闺愁,有男儿的愁,而且语言风格又不相同,如果以词的风格分类,以“问君能有几多愁”为主线,更适合教学中的整体把握及学生形成整体认知。所以教学本课时,可以不按教材给的顺序依次学习,而按其词风之豪放与婉约,分成两个课时,一课时教豪放风格的男儿的愁的《渔家傲》、《江城子》和《破阵子》,另一课时讲婉约风格的女子的愁的《望江南》和《武陵春》,更易于理解和把握。
学情分析:
中学阶段,是学生各种情感迅速发展的时期,开始关注自然,反思生活,感悟人生,这无疑是学习本文的良好条件,但我们也应看到由于社会历史背景的遥远。作者经历的复杂,使得词中所描述的景与情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学习中详细掌握与了解每首词的背景材料,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积累文学常识,了解婉约派和豪放派的风格特征及代表作家作表作品;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词的内容及情感的能力;通过反复吟咏,培养学生感悟诗歌意蕴的能力;通过探讨研究,培养学生合作、质疑的反思精神,归纳、综合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感悟作品内涵,领会词作情感,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观和爱国情。
教学方法
朗读品味,互助自学,商量探究,体会诗中的人生体验、词人的思想内蕴;
教学重难点
1、准确背诵词作,理解词的思想内容。
2、归纳比较不同词作的区别,感悟婉约和豪放派的词风。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用电脑多媒体依次播放温庭筠、范仲淹、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五人的画像,在此基础上导入课文。)同学们最喜欢哪一位诗人或词人的作品?谁能背诵出几句来?
二、初读课文
1、请大家先自己诵读这五首词,注意停顿与节奏。然后请部分同学来为大家朗读。
2、教师范读。
强调重点字音。
3、学生齐读。
三、疏通文意
(方法:将全班分为五个大组,每个小组分别完成对其中诗词的理解。)
1、根据课文的释和工具书,先初步理解五首词的大意,并用简练的文字将这几首词的大意写出来。
2、各组交流诗词大意的理解。
3、全班总结交流:
(1)《望江南》大意:
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
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2)《渔家傲
秋思》大意:
边塞秋天景色与中原不同,大雁早早地向衡阳飞去,毫不留恋。风吼、马嘶,同号角声连在一起,构成塞下特有的声音。夕阳西下时,坐落在群山中的小城紧紧关闭了城门。
将士们离家万里,但燕然未勒,功业未成,没有办法回去,夜色已浓,羌笛悠悠,将军和征夫们难以入睡,流下思乡之泪。
(3)《江城子
密州出猎》大意:
老夫我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我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4)《武陵春》大意:
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
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5)《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大意:
夜里酒醉后,我挑亮灯光观看宝剑,睡梦中仿佛又听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
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满的雕弓发出霹雳般的响声。我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四、再读理解
学生自由朗读五首词,加深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朗读回顾
背诵重点词句。
二、谈话导入
师:不知不觉间,我们已徜徉于宋词艺术殿堂许久,人生坎坷,有生离之苦,有死别之痛,有国破之恨,有壮志难酬之哀,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五首词中,词人笔下那“斜晖脉脉”“长烟落日”的自然景色,那城外狩猎,沙场点兵的生活场景,那独倚危楼、无语泪流的举止神情,
吟咏慨叹之际,我们更为古人之情怀所感动,同是写愁,却又有所不同,你能比较分析一下吗?
师引导总结:
……有写女子的愁,有写男儿的愁。
……有为个人而愁,有为国家而忧。
……有的人愁的厉害,有人愁得轻。
师:分析的很好,其中《望江南》和《武陵春》是抒写女子的儿女情长,《渔家傲
秋思》、《破阵子》和《江城子》则是表达男儿的愁。下面我们就依次来赏析一下词中女子和男子不同的愁绪吧。
三、赏析《望江南》和《武陵春》
1、感情感悟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望江南》和《武陵春》中透露出来的小女子的儿女情长吧!请两位同学朗诵这两首词,体会一下,哪一位的愁更深,更重?她们是为何而愁的呢?你从哪体会出来的?
(两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品味交流,展开讨论)
答案预设:
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武陵春》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李清照的满怀愁绪。
师:
分析得很好。人生存下去的本质力量是靠希望:哪怕这种希望只是星星之火,它也可能成为一种生存的信念。而最残酷的人生境遇是没有希望,也就是绝望。哀莫大于心死嘛。大部分轻生者选择死亡并非因为生活的艰难,而恰恰是希望的丧失。
正如李清照的愁在词中表述的难以言说的愁,因为在她的生命历程中融入了太多的苦难。初一的时候,我们学过她的《如梦令》,大家一起背诵出来好吗?
(生齐背:唱记溪亭日暮……)
师:从这首年轻时代的李清照的词中,我们读到了一颗青春快乐的心。是的,李清照的前半生是幸福得让人羡慕的。她和夫君赵明诚才子才女结成佳偶,夫唱妇随、琴瑟和谐。而写这首词时,李清照已经53岁了,她流落江南,茕茕一身,辗转飘零,历尽了生活的艰辛和人世的坎坷。她的愁岂止是心爱的丈夫早逝之愁,这其中有国家的败亡,家乡的沦陷,……这种愁,岂止是双溪的舴艋舟载不动,就是历经千年之后的无数的读者的心痛汇聚而成的心灵之舟也载不动啊!
2、艺术手法赏析
师:两位女子都愁,但愁的对象不一样,愁的形式不一样,愁的深度也不一样,连表达的形式也不一样啊。现在同学们再自由动情朗诵一遍,品味一下两首词在具体描绘愁时的艺术方法各有什么妙处,又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师生再一次动情诵读两首词)
师生合作,交流总结,侧重语言的品析。
归纳总结:
两首词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3、拓展过渡
师:像这种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慎密,重视音律谐婉,语言圆润,清新绮丽,具有一种柔婉之美词我们将它们归为婉约派,还有一种词,一改含蓄婉曲的风格,它们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我们将它们归为豪放派,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几首豪放派的词。
四、赏析《渔家傲》、《破阵子》和《江城子》
1、品味赏析
师:记得刚上课时,我们将这五首词所流露出来的愁分为男人的愁和女人的愁,而这三首词正是抒发男儿愁绪的,请再读这五首词,说说他们的愁谁重谁轻?你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集体朗诵,读出气势,讨论交流)
注意引导《江城子
密州出猎》中隐含的苏轼的愁。
背景:写《密州出猎》的时候,因为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意见,苏轼自请外任。这时他的仕途上已经是布满了阴影。
“何日遣冯唐”的“何日”更使我们感受到了词人心中的恐慌。虽然借着酒劲儿,借着一时之欢,作者放浪形骸作了一回少年英雄,但是,现实是残酷的,在欢乐的缝隙里,我们还是感受到了词人心中的愁,那想掩饰却终于没有掩饰得了的,想忘记却终于没有忘记得了的愁啊。
还有那个“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聊”字也让我们读到了这首词意气风发之外的无奈
2、对比总结
(学生自由朗诵,考虑下面的问题)
(1)
词的惯例是上片写景或叙事,下片抒情言志。这三首词上片分别写了什么景或事?各有什么特点?
《渔家傲》:塞下景色:寒冷、荒凉、戒备森严。
《江城子》:打猎:雄壮、开阔。
《破阵子》:回忆军旅生活:豪放、激烈,具有英雄气概。
(2)
下片分别抒发了什么感情?有何异同?
《渔家傲》:思乡,爱国,渴望建功立业。
《江城子》: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爱国。
《破阵子》:渴望建功立业,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相同:爱国,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
不同:《渔家傲》与思乡紧紧联系。
《江城子》中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破阵子》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
(3)这三首词总体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感情上来讲,都与爱国紧密联系。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
不同: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
师总结:这三首词风格上豪放、开阔、雄壮,这就是典型的豪放派的风格,请同学们再次朗诵,感受词中所流露出来的英雄气概。
3、诵读理解
再次朗读三首词,注意读出的语言风格,体会此人流露出来的感情。
五、熟读成诵
六、课堂小结
我们的前人为我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今天我们就有幸见到“艳语传绮怨”的温庭筠的《望江南》,听到范仲淹吹的苍凉悲壮的号角,感受到辛弃疾那种报国有心、请缨无门的无限悲愤之情……它们或悲愤难忍,或柔情万千,或气壮山河,或低声浅吟……今后让我们继续漫步在古诗苑中,含英咀华。
七、课后作业
1、搜集婉约派和豪放派的有关资料。
2、理解消化这五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