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文言词句方面的一些特点,识记一些重要的文言词语。
2、能够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晏子的不卑不亢、机智沉着,楚王的自作聪明、傲慢无礼。引导学生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3、让学生认识到晏子出使楚国时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感悟人物形象的特点,体会个性化的语言。
教学方法:诵读、点拨、自学、讨论。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新课
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 ”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
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
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则我国古人机智善辩的故事--《晏子使楚》。
二、诵读课文
1、一读,读准字音。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做到读音准确、吐字清楚,对课文内容有初步的感知。
(1) 读一遍课文。
(2) 标出不认识的生字。
教师板书列出生字:
晏( ) 缚( ) 酣( ) 曷( )枳( ) 熙( )
(3) 生齐读两遍生字。
2、二读,注意正确的朗读节奏、停顿。教师提示:感受文章简约、优美的节奏;朗读时的停顿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划分。
示例: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者曷为者也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1)生默读。
(2)指定学生朗读。师纠正、评议。
3、三读,做到朗读流畅,尽量读出语气、语调,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大声朗读。
(2)指定学生读
(3)分排读
三、译读课文
1、提示:翻译文言文时,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字词,二是句子。字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将单音词译为双音词。如课文开头一句中的“将使楚”,译为“将要出使楚国”。(2)古今词义的不同。“何坐”中的“坐”作“犯……罪”讲,现代汉语中已不使用这样的义项。(3)识别通假字。如“缚者何为者也”中“曷”通“何”。此外,还要注意文言文中一些句式的特点,有些句子的语序和现代汉语不同,如“何为者也”,如果是现代汉语语序就是“为何者也”,翻译时应注意调整。让学生把古今异义词、通假字和几个不同于现代汉语特点的文言句式整理出来。
(说明:可采用分组负责的办法,将全班同学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一组整理通假字;二、三组整理古今异义词,其中一组负责整理第一自然段的,一组负责整理第二自然段的;四、五组负责整理特殊的文言句式,其中也是一组负责整理第一段的,一组负责整理第二段的。)
2、学生活动:
(1)分组默读、整理。
(2)学生组内讨论。
(3)由学生回答或到黑板上板书出来。
3、通假字: 曷-- 熙--
古今异义词 :
方(古: 今: )
对(古: 今: )
坐(古: 今: )
避席(古 今: )
徒(古: 今: )
其实(古: 今: )
得无(古: 今: ) 病(古: 今: )
4、生分组,边读边把课文口头翻译一遍,组内交流。
5、指名同学全班交流
5、组长检查字词句的翻译
四、品读课文
1、让学生大声朗读一遍课文,读出人物的语气、感情,准备分角色朗读。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分“解说、晏子、楚王、楚王手下人”四个角色,其他同学准备评议。
3、让学生评议。 (哪位同学读得较好,哪位同学读得还有待改进,读得好的同学读出了人物的什么特点,读得不够好的同学没有读出人物的什么特点。)
4、朗读楚王手下的对话时,学生体会楚王手下为讨得楚王欢心,积极出主意以辱晏子,按捺不住激动与兴奋的心态,应设计一种 语气;对楚王,设计一种 的语气;对晏子,应设计一种 的语气。根据学生读的语气,教师总结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晏子:
楚王:
5、为了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可在人物对话时适当加一些描写,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性格。可以先揣摩一下此时人物的心理,然后再想会有什么样的表情、动作、语气,可以用一个形容词来描绘,一定要突出人物的特点。(教师提示:如“王视晏子曰”,添加一些细节,先揣摩一下楚王此时的心理活动:楚王肯定是幸灾乐祸的心理,可以这样添加:楚王听后,按捺不住内心的窃喜,脸上露出得意的神色,右手指有节奏地敲打着桌面,用眼睛的余光偷偷瞟了晏子一眼,然后故作惊讶地说。)生分组,自选一处,对楚王、晏子、楚王手下进行描述,相临的组最好所选不雷同。然后自由讨论、交流。
生交流,师评议。
五、小结:晏子的机智善辩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同学们今后也可以多收集一些类似的故事,读后我们会获得思想上的启迪,享受审美的乐趣,以加强我们自身的修养。
六、布置作业:编写课本剧。
教学反思:
选择一个智慧小故事,让学生填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为后面的上课做了成功的铺垫。在授课的过程中抓住“读准、读通、意读、品读”的思路来设计。读的过程中,采用单独读、分排读、男女读等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我比较注意在读中感悟文章的内容、人物的情感。充分地读人物的语言,也就实现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学中让学生反复读,并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色彩,为什么这样读,从而理解人物形象。不在作业中布置了小组自导自演课本剧,学生积极性特别高涨,在课上学生争先恐后,充分展示了自己对课文的把握及对人物的理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觉得这也是对自己课堂教学中的一个很好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