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有理数的加法(一)
沙市实验中学 备课组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两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时,本课设计主要是通过运动的实例来明确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为今后学习“有理数的减法”做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求两次运动的总结果,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目标:
认识到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叁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问:在足球比赛中,谁的积分高就排名在前,谁的积分低就排名在后。但有时在积分相同的情况下,按什么原则来排名呢?
答:按净胜球数。
那什么是净胜球数呢?把进球数记为正数,把失球数记为负数,把它们的和就叫做净胜球数。例如:红队胜蓝队,进球个数比为4:2,
净胜球数为:(+4)+(-2)
(+4)+(-2)等于多少,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有理数的加法)
二、有理数加法法则
有一个小球作左右方向的运动,规定向右为正,向左为负。例如向右运动5米,记作+5米,向左运动5米,记作-5米。小球做如下的运动:
1、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右运动3米
算式:(+5)+(+3)=+8,小球位于原来位置的右方8米处。
2、先向左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3米
算式:(-5)+(-3)=-8,小球位于原来位置的左方8米处。
问:小球的运动还有其他的情况吗?
3、先向右运动5米,再向左运动3米
算式:(+5)+(-3)=+2,小球位于原来位置的右方2米处。
4、先向左运动5米,再向右运动3米
算式:(-5)+(+3)=-2,小球位于原来位置的左方2米处。
5、观察数轴,说说小球的运动情况,并用算式表示这个运动过程。
算式:(-5)+(+5)=0,小球位于原点处。
分析讨论了小球的几种运动情况,得到了五个算式,观察这五个算式,你能发现和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和绝对值之间有什么关系吗
(+5)+(+3)=+8 ①
(-5)+(-3)=-8 ②
(+5)+(-3)=+2 ③
(-5)+(+3)=-2 ④
(-5)+(+5)=0 ⑤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 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 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练习巩固
例1计算:
(+2)+(-11) (+20)+(+12)
(-3.4)+4.3
通过例题,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有理数加法书写的训练。让学生相互评价,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及批判性思维。
四、小结
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本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自己小结归纳,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养成探索、反思、提高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法”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较快地由教师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30分钟以上)组织学生练习,以求熟练地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地适当压缩应用法则的练习,如本教学设计。本方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探索、归纳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主动获取知识。这样,学生在这节课上不仅学懂了法则,而且能感知到研究数学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这种方案减少了应用法则进行计算的练习,所以学生掌握法则的熟练程度可能稍差,这是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问题。但是,在后续的教学中学生将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故这种缺陷是可以得到弥补的。
+5 +3
-2 -1 0 1 2 3 4 5 6 7 8 9
-9 -8 -7 -6 -5 -4 -3 -2 -1 0 1 2
-3 -5
-3
+5
-2 -1 0 1 2 3 4 5 6
+3
-5
-6 -5 -4 -3 -2 -1 0 1 2
+5
-6 -5 -4 -3 -2 -1 0 1 2
-5
同号
异号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