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用字母表示数 9(青岛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用字母表示数 9(青岛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6-07 14:0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用字母表示数
教材简析:
本信息窗呈现的是按比例绘制的黄河流域彩色地图。图中的主要信息是黄河上、中、下游的长度和各部分流域面积。拟通过引导学生解决黄河总流域面积等问题,展开对加法运算律知识的学习。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学会概括加法结合律、交换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 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初步体验猜测、归纳、比较等数学方法,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增强思维的灵活性。
3. 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的理解并会运用运算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策略与方法:
教学时,可通过课件、图片等相关资料先向学生介绍一下黄河发源地、上游、中游、下游及入海口的情况。然后,出示教材中的黄河流域图,引导学生仔细读图,从图中提取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展开对加法运算律的学习。
教学媒体:
黄河资料片及图片、自制课件
教学流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请看情境图,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黄河的走向,弄清黄河流域与黄河长度的区别, 汇报自己发现的信息。
提问: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预设:(1)黄河流域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
(2)黄河的全长约是多少千米
……
[设计意图:本课的情境图继续承接本单元“黄河掠影”的主题,学生对黄河发源地、黄河的上游、中游、下游以及黄河入海口的知识很有兴趣,使原本枯燥的计算教学变得趣味十足。]
活动二:教学加法结合律。
1.解决第一个问题:黄河流域的面积约是多少万平方千米?谁会解答?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独立列式计算。可能会出现两种计算方法: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方法一: (39 + 34) + 2
= 73 + 2
= 75 (平方千米)
方法二: 39 + (34 + 2)
= 39 + 36
= 75 (平方千米)
注意问题:要关注算式的运算顺序和每一步计算的意义。
2.解决第二个问题:黄河全长约多少千米?可以怎样算呢?
学生可能用两种方法计算:
方法一: (3472 + 1206) + 786
方法二: 3472 + (1206 + 786)
谈话:观察黑板上的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在小组内研讨,全班汇报交流。基本知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结果不变。
3.谈话:这是一个规律吗?你能想办法验证一下吗?
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充分的例子验证猜测。 鼓励学生多举几个例子来验证,例如可以举一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等加法算式,举较大数研究时,可以借助计算器计算。
[设计意图:新课改以来,数学教学重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猜测、验证,加法结合律的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直接讲授的方法,而是让学生先猜测“这是不是一个规律”,进而自己举例验证,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小结:经过验证,这确实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规律,叫加法结合律。如果三个加数分别用字母a、b、c表示, 你能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吗?
学生用字母表示加法结合律。[板书:(a+b)+c=a+(b+c)]
活动三 :教学加法交换律。
谈话:学习了结合律,加法中还有其他的规律吗?请完成下面的(教科书第14页)填空,观察这几个算式,看看有什么发现。
34+2○2+34 3472+1206○1206+3472
39+34○34+39 1206+786○786+1206
学生填空并观察算式,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两个加数,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
小结:这也是加法运算中的一个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你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学生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板书:a+b=b+a)
[设计意图:对于加法交换律,教材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孕伏这方面的内容,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基础。所以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寻找各组算式的共同特点,再举例进行验证,然后总结出加法交换律并用字母表示。]
活动四: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谈话:刚才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律,运用加法运算律能解决哪些问题呢?
学生回忆加法的验算,体会加法交换律的作用。
谈话:是不是这样呢?你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学生自己举例说明、讨论,想办法进行简便计算。
提问:观察下面的算式,想一想,怎样算比较简便?(多举几个例子)
出示: 282 + 63 + 37
学生计算时学会思考:是连加算式,后两个加数能凑成整百数,用加法结合律简算。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用联想开拓学生思维的设计。这里有三个意图:一是使学生学会借助知识延伸学习新知识,因为加法和减法联系密切,所以学生由加法运算律,自然联想到减法可能有运算规律;二是为自主练习第6题探索减法的运算性质埋下伏笔;三是给学生提供猜想的机会,拓展学生思考问题的途径。]
活动五:巩固练习,发展应用。
1.自主练习第1题:在□里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学生独立完成自主练习第1题,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2.完成自主练习第3题。
连接完要说说理由,然后将题目做下去,进行简便计算。
3.完成自主练习第4题。
先看图,了解图中的数学信息,然后列式计算,并注意用简算。
活动六:查漏补缺,课堂总结。
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内容作简要回顾与整理。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