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所有文言文的文言现象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一语文所有文言文的文言现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8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4-02 11:3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53张PPT。苏教版高一必修三所有文言文的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固定句式
一.通假字
1、可予不
(不:通“否”)
2、臣愿奉璧往使
(奉:通“捧”)
3、召有司案图
(案:通“按”,审察、察看)
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孰:通“熟”,仔细) 廉颇蔺相如列传二、一词多义
1、于:①君幸于赵王
(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
(连词,同) 二、一词多义
2、负:①宁许以负秦曲
(使……担负,使……承担)
②秦贪,负其强
(凭借,倚仗)
③决负约不偿城
(违背)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辜负,对不起)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
(背着) 3、以:①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连词,连接两个动词,给)
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介词,因为)
③以勇气闻于诸侯(
介词,凭借)
④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介词,拿,用) 4、见:①徒见欺
(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
(动词,接见)
5、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
(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
(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6、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
(由此,趁此)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通过、经由) 8.幸:①而君幸于赵王
(宠幸)
②大王亦幸赦臣
(幸好)
③则幸得脱
(侥幸)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动,拉开弓)
9、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
(动词,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动词,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
(动词,掉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动词,拉开弓) 三、词类活用 1、负:宁许以负秦曲
(使……担负,使……承担)
2、完:臣请完璧归赵(
使……完好无缺)
3、前:乃前曰
(名作动,上前)
4、舍:舍相如广成传舍
(名作动,安置住宿) 三、词类活用
5、间(jiàn):间至赵矣
(名作状,从小路)
6、廷:卒廷见相如
(名作状,在朝堂上)
7、毕、归:毕礼而归之
(使……完毕、使……回去)
8、刃:左右欲刃相如
(名作动,杀) 9、西:相如奉西入秦
(名作状,向西)
10、严: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形作动,尊敬)
11、急:大王必欲急臣
(形容词使动,使……急,逼迫)
12、衣(yì):乃使其从者衣褐(
名作动,穿上)
13、先、后: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先,以……为后) 14、破:秦王恐其破璧
(使……破碎)
15、交:为刎颈之交
(动作名,朋友)
16、宽: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形作动,宽待)
17、使:秦王使使者告赵王
(动词,派遣)
18、闻:以勇气闻于诸侯
(使……听闻) 四、古今异义的词
1、指示(请指示王)
古义:指给人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约束:(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古义:条约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3、得罪:(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
古义:得到惩处
今义:冒犯 4、明年: (明年复攻赵)
古义:第二年
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5、前进:(于是相如前进缶)
古义:上前进献
今义:向前行进
6、宣言: ((廉颇)宣言曰)
古义:扬言
今义:宣告
7、鄙贱: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
今义:鄙卑下贱 五、句式归纳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断句)
2、蔺相如者,赵人也。
(判断句)
3、求人可使报秦者。
(定语后置。=求可使报秦之人)
4、君幸于赵王。
(状语后置。=君于赵王幸)
5、今君乃亡(于)赵走(于)燕。
(省略句) 6、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
(省略句)
7、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判断句)
8、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被动句)
9、得罪于大王
(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
10、不如因(之)而厚遇之。
(省略句)
11、使不辱于诸侯。
(状语后置被动句。=使不于诸侯辱)
12、请奉盆缶(于)秦王。
(状语后置。=请于秦王奉盆缶)
13、遂与秦王会(于)渑池。
(省略句) 烛之武退秦师
1.通假字
(1)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共,同“供”。供给。)
句意是:
秦国的外交使臣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所缺少的物资粮秣等物。烛之武退秦师(2)秦伯说
(说,同“悦”。)
句意是:
秦穆公听了很高兴。
(3)失其所与,不知。
(知,同“智”。)
句意是:
失掉了盟国,不是聪明。2.古今异义词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一个代词“夫”与名词“人”表达:“那个人”之意。
今常为一词,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亦去之。
(去,离开。
今常用于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或过去的时间。) 2.古今异义词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行李,出使的人。)
今常用于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网篮等。
句意是:
秦国的外交人员经过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资粮。3.一词多义

(1)既东封郑
(做疆界,动词)
(2)肆其西封
(疆界,名词) 3.一词多义

(1) 唯君图之
(代词,指阙秦以利晋)
(2)子犯请击之
(代词,代秦军)
(3)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助词“的”)
(4)烛之武
(介于姓、名之间的助词)
(5)臣之壮也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
(1)君知其难也
(他的,代词)
(2)吾其还也
(表希望、商量的语气副词)
(3)以其无礼
(郑国,代词)

(1)敢以烦执事
(拿,介词)
(2)以乱易整
(用,介词)
(3)以其无礼
(因,介词) 4.词类活用 越国以鄙远。
(鄙,名词作动词,作为边邑。
句意是:
越过别国而以远处地方为自己的边邑。)
既东封郑。
(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面。
句意是:
既然晋国把郑国作为东面的疆界。)
肆其西封。
(西,方位名词作定语,向西面。
句意是:
扩展它西面的疆界。) 4.词类活用
因人之力而敝之。
(敝,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句意是: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伤害他。)
晋军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扎。
句意是:
晋军屯驻在函陵。) 5.古汉语句式
(1)判断句
邻之厚,君之薄也。
(“也”表判断。
句意是: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也就是您秦国的势力削弱了。)
以乱易整,不武。
(否定判断句。
句意是:
用自相冲突改变步调一致,不是威武。)
5.古汉语句式
(2)倒装句
**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句。
句意是:
晋国哪有满足的时候。)
佚之狐言于郑伯。
(介词结构后置句,
句意是:
佚之狐对郑文公说。) (3)省略句
许之。
(省略主语“烛之武”。
句意是:
烛之武应许了他。)
敢以烦执事。
(“以”后省略了宾语“之”〈代亡郑的事〉。
句意是:
请拿此事麻烦您的左右。) 总结、扩展 非攻 【古今异义】
众闻则非之
(非,非难。今义:不对,过错。)
苟亏人愈多
(苟.如果。今无此义。)
其不仁兹甚,罪益厚
(重,大。今义:扁平物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
【一词多义】

今至大为攻国
(国家)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国都)
等死,死国可乎
(国事)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地域) 故 是何故也
(原因,缘故)
暮去胡来颜色故
(衰老)
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旧)
君安与项伯有故
(老朋友,引申为交情)
以亏人自利也
(因为)
乃入见。问:“何以战?”
(凭,凭借) 以
作《师说》以贻之
(来,用来)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把)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而)
【词类活用】
①名词作动词:
以其亏人愈多
(亏,损人)
从而誉之
(誉,赞美)
②形容词作动词:
众闻则非之
(非,非难) 【特殊句式】
①省略句:
其不义又甚(于)入人园圃窃桃李。
(省略介词)
上为政者得(之)则罚之。
(省略宾语)
从而誉之,谓之(为)义。
(“谓之”后面省略了“为”字)
②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
设问句:
③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
反问句: 秋水(一)通假字:
泾流之大。
(“泾”通“径”,直流。)
不辩牛马。
(“辩”通“辨”,分辨,辨别。)
(二)一词多义
望洋向若而叹曰。
(名词,海神名。)
以为莫己若者。
(动词,如、及、比得上。) (三)词类活用
顺流而东行。
(方位名词作状语。东:向东面。)
东面而视。
(方位名词作状语。东:朝东,向东。)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少:认为…;少,小看;
轻:认为……轻,轻视。) (四)句式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
(宾语前置句。宾语“己”置于动词谓语“若”的前面)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见……于,表示被动,可译为“……被……”)
(五)固定格式
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非……则”,表示假设,译为:“不是……就、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
(“且夫……”,再说,而且,用于承接上文,引出另一层 意思。) 鸿门宴(一) 通假字、异体字
1.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距—拒
2. 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
内—纳
3. 张良出,要项伯
要—邀
4.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倍—背5.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蚤—早
6.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隙:
8. 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杓—勺
9. 置之坐上。
坐—座(二)古今异义
1.山东
古:指崤山以东地区。
今:指太行山东边的一个省。
2.非常
古:意外的变故。
今:程度副词,很不一般。
3.河北
古:黄河以北地区。
今:黄河北部的一个省。 (二)古今异义
4.河南
古:黄河以南地区。
今:黄河南部的一个省。
5. 寿
古:敬酒。今:长寿。
6. 细说
古:小人的谗言。今:详细地讲 (三)一词多义
1.谢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谢罪、道歉:
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
乃令张良留谢。
辞谢、告别
2.辞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推辞:
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告别3. 故
君安与项伯有故?
旧、交情
故听之。
固此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特意
4.且为之奈何?

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
况且、 尚且
5. 幸
妇女无所幸。
宠幸、亲近
故幸来告良
幸亏、幸而6. 之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为之奈何?
代词,这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今者有小人之言。
结构助词,的:
珍宝尽有之。
助词,衬字,无义:7. 去
相去四十里。
距离
脱身独去。
离去,离开
[词类活用]
百余骑来见项王。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使之止,制止,使动)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名词作状语,用对侍兄长的礼节)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像鸟用翅膀) 。 (五)句式
1.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数词作谓语
2.宾语前置:
客何为者?
(何为— 为何)
大王来何操?
(何操— 操何)
沛公安在?
(安在—在安) 3、判断句: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4.省略句:
欲呼张良与(省略“之”)俱去。
毋从(省略“之”)俱死也。
奉厄酒为(省略“之”)寿。
旦日(省略主语“沛公”)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将军战(省略“于”)河北,臣战(省略“于”)河南。
加彘肩(省略“于其”)上。 (六)成语荟萃
秋毫不敢有所近
(秋毫无犯)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劳苦而功高如此
(劳苦功高)
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勤奋成就学业
学习改变命运
成功在于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