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浙江省温州市)

文档属性

名称 孙权劝学(浙江省温州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8-04-03 13:23:00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作者作品简介:
《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即为统治阶级提供政治借鉴。
司马光(1019-1086)
字 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资治通鉴》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下终后周世宗显德六年 (959),按年记载了共1362年的历史事实,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通史著作。它体例谨严,结构完整,取材广泛,对史料取舍慎重,考证详密。其中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都成为历史散文的名篇。《资治通鉴》的文字质朴简洁,叙事清晰,文笔流畅,生动形象,有文学色彩,如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等战争场面的描写,历来为人们所推重。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 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 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
鲁肃 (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
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孙吴奄有江东,亢衡中州,固本于策、权之雄略,然一时英杰如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者,真所谓社稷心膂,与国为存亡之臣也。
  自古将帅,未尝不矜能自贤,疾胜己者,此诸贤则不然。
周瑜临终托鲁肃,言其忠烈;鲁肃临终托吕蒙,言其才略;吕蒙临终托陆逊,言其意味深长。正是他们以公为主,尽忠为国,孙吴才能成为三足鼎立之一足。
洪迈《容斋随笔》
范读课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文言翻译五字法: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词替换古代文言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疏通文意
初,权 谓 吕蒙 曰:“卿今当涂
掌 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 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 当涉猎,见往事 耳。卿言多务,
孰 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初
对……说

现在
掌管
事情

事务
难道
想要

句末语气词,吗

应当
历史
罢了

谁比得上
认为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 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了,不可不学习!”
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辞。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书当博士吗?
只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事务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
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益处。
朗读并理解:
1、这部分主要采用什么描写?
对话
2、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劝学
3、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和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
涉猎,见往事耳
4、表现孙权对下属吕蒙爱护、器重和希望的一句话是______
卿今当
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乃 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
蒙论 议, 大 惊曰:“卿今者
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
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 何 见事 之
晚乎!”肃 遂 拜蒙母,结友而别。
于是
开始

讨论
议事
非常(十分)
惊奇
现在

怎么
无实义

于是
拜见
表承接
读书人
再,又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到了鲁肃来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讨论议事,十分惊奇地说: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你不再是原来那个吴下阿蒙了!”
吕蒙说:“士别三日,就要重新另眼看待,
长兄认清事物多么晚啊!”
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朋友然后分别了。
孙权 学
吕蒙 学
鲁肃 学
吕蒙
鲁肃





朗读课文,注意人物对话的语气。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3)“卿言多务,孰若孤?”
(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 反问句,强调并不是要吕蒙研究儒家经典,当专享经学传授的学官,而是有别的目的。
◎ 反问句,否定吕蒙推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 感叹句,要读出惊讶不解的语气。
◎ 反问句,指责中带有自豪的语气。
文中人物对话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1.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2.“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3.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例如
孙权:(面对吕蒙,扶其肩,耐心
劝告)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分别说说文中出现的几个人物的性格。你喜欢其中的哪一个?
本文的三个人物各有什么特点?
孙权
吕蒙
鲁肃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好学。
善于听取建议,会读书,
有进取心。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
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深交,表明鲁肃敬才、爱才,
二人情投意合。
因为情况是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 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1.本文是怎样表现人物性格的
2.孙权如何以现身说法,劝吕蒙学习?
3.为什么“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4.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小组讨论
吴下阿蒙:
两个成浯的含义:
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也作“刮目相看”。刮,擦、摩;刮目,擦眼;待,相看待。
刮目相待:
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特指原来不好读书的吕蒙,后泛指缺少学识的人。
学了这篇文章,文中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对你有什么启示?
本文通过孙权劝勉吕蒙学习的故事,突出了孙权关心下级,耐心说服,不以权势压人的行为,赞扬了吕蒙接受意见努力学习并有所成就,告诉了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说明了人只要肯学,就会大有长进,成年人也是如此。
总结全文:
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 伏尔泰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 刘向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莎士比亚
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住。 -----达 · 芬奇
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 ----- 约翰森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 ——高尔基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高尔基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但丁 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 章学诚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波罗果夫
发愤识遍天下字
立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门楹
身 居 陋 室
陶渊明的劝学对联:
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 ”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三国志·吕蒙传》选段
巩 固 练 习
一.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加以解释。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涂”通“途” ,道路
“邪”通“耶”,吗
二.辨析古今异义
孤 (古) (今)
治 (古) (今)
博士(古) (今)
但 (古) (今)
往事(古) (今)

孤单
研究
治理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学位中最高的一级

但是
历史
过去的事情
1.解释下列加点字
①谓: ②若:
③益: ④遂:
2.释句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三、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对……说

好处
于是,就
我难道想要你研究经典成为博士吗?
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那个
吴下阿蒙了!
3.说说文中描写的三人各自的性格特点。
①孙权:
②吕蒙:
③鲁肃:
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好学。
善于听取建议,会读书,有进取心。
敬才爱才,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十分高兴。
4.用原文回答。
①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
②表明吕蒙自己治学的毅力和自信心
的语句是哪句?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
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用“‖”将文段分为两层,并概括层意。
……乃始就学‖及鲁肃……
(1)孙权劝学。
(2)鲁肃赞学。
6.文中最突出的描写方法是
7.本文所揭示的道理对你有什么启示?
对话描写。
例1、读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读书可以改变人生,非学无以长才。
例2、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开卷有益”是良言。
乐羊子妻 范晔
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 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 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机杼。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今若断斯织也,则捐失成功,稽废时日。夫子积学,当‘日如其所亡’,以就懿德;若中道而归,何异断斯织乎?”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公曰:“善哉!”
翻译:晋国的平公(国王)问师旷(人名)道:“我年纪七十岁了,想学习,恐怕已经老了吧!”师旷说:“干吗不点燃蜡烛呢?”平公说:“哪有做臣子的戏弄他的君王的呢?”师旷说:“瞎眼的臣子(我)怎么敢戏弄我的君王啊!我听说:‘少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日出时的阳光;壮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太阳在中午时的光明;老年的时候好学,就如同点亮蜡烛的光亮。’点亮了蜡烛的光亮,和黑暗中行走哪个更好呢?”平公说:“对啊!”
《子路受教》
孔子谓子路曰:“汝何好 ”子路曰:“好长剑。”孔子曰:“非此之问也。请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学,岂可及哉!”子路曰:“学也有益乎 ”孔子曰:“夫人君无谏臣,则失政;士无教友,则失德;狂马不释其策;操弓不反于檠;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受学重问,孰不顺成 毁人恶士,且近于刑。君子不可以不学!”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斩而射之,通于犀革。又何学为乎 ”孔子曰:“括而羽之,簇而砥砺之,其入不益深乎 ”子路拜曰:“敬受教哉!”
----《说苑》卷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