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6-10各数的认识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6-10各数的认识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6-16 19: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10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具体物体正确地数出10以内物体的个数,理解6—10各数的意义,了解10以内数的顺序,体会序数的意义,会写6—10各数
2、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及交流活动,理解10以内数的意义,初步形成数的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小朋友,你在幼儿园玩过哪些游戏?有一些小朋友,他们课下也正在校园里玩得带劲呢,想去看看好吗?轻轻地迅速打开课本P8.
二、看图提问题:
1、请仔细地安顺序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或我们一看就知道这是什么地方?校园里有什么?你能按顺序观察吗?)小朋友
按顺序的:你真会观察,是按 顺序观察的
无序的:你说得不叫全,单没有按顺序说,谁能按顺序再说一遍?
2、看到这些后,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解决问题:
问题一:先看“跑步的有多少人?”
1、 数:①先自己数一数,看谁数得又快又准(巡视时观察是否作标记)
②找一生到讲台数(注意他数的顺序及是否作标记)
2、摆圆片:
①生自己摆。这些小朋友可用圆片表示出来,若一个圆片代表一个小朋友,6个人可用几个圆片表示出来 你能摆出来吗?
②师在黑板上圆圈表示。
3、用数字表示:用圆片表示6个小朋友太麻烦了,所以我们需要一个简单的方法表示这些小朋友,用数字“6”表示。
4、读“6”:领读三遍,让生连读三遍。
5、联系生活:你还见过哪些用6表示的东西?如:教室里有6盏灯,一组有6人。再看问题2:大树有几棵?
问题二:大树有几棵?
1、数
2、摆圆片:生摆→师画
3、渗透顺序:7个圆片是从原来的6个原片上又添了一个,所以7在6的后面。
4、用数字7来表示
5、读7
6、联系生活:一周有7天
8、9、10教法可以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现在我们又认识了6、7、8、9、10这5个数字王国的新朋友(出示课题:6——10的认识)
四、数的顺序:
6的后面是几 ,7的后面是几?,
从前向后的顺序是6,7,8,9,10
倒数一遍:10——6.
五、写数:
刚才我们只认识了这几个数字朋友的模样,有的同学还想把他们写出来。
1、6的写法;
①记字形:6像哨子
2、 ②示范写,老师在“田”字格里示范书写这些数,写完后问学生:“老师是怎样写的,你觉得写这些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③书空2遍
④描红2个
⑤写2个。同学们写得这样好,你们写数时有什么经验呢?可以给全班同学介绍一下吗?
2、7的写法
7、8、9、10的写法的教学与6的教学类似
六、体会序数的意义
1、看,玩老鹰捉小鸡的同学多开心呀!从前面数,扎辫子的女孩排第几?从后面数呢?
2、谁能当小老师检查一下同学的掌握情况呢?
3、小结:1、2、3 ……10还可以表示第1、第2、第3……第10。
对数意义的拓展
1、观察跑步的同学,排第一的是几号?这里的“5”表示什么?小组讨论。
2、汇报与补充。
3、小结:这里的5既不是表示5个,也不是表示排第5,而是此运动员的代号。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从美丽的校园里竟然学到了这么多的数学知识,你高兴吗?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处处都有数学,只要你细心观察,你会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呢
教学反思
学生生活中的数,学生眼中的数学让我很受启发。与其说是学生教大家认识了数,不如说是学生教我认识了数学——他们眼中的鲜活的数学。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只要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潜力,激发他们的学习需要,同样能积极有效的进行合作,从而使学习过程变得现实有趣、生动活泼。如何让数学学习过程成为学生的需要,这节课给了我几点启示。
首先,要走进学生,俯下身子来备课。我们常说,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还要备学生。在低年级,细心观察每一个学生,多和学生交流,不失为备学生的有效途径。学生童言无忌,课前短短的交流,我听到他们“我早就会了”的呼声,所以我改变常规的教学方式,并没有让学生在教材提供的情境图中进行数数,而是课前先在教室里布置许多与6——10有关的元素,课上再让学生来找生活中和自己身上的6——10,并让他们充分交流,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其次,相信学生,把舞台留给学生。在这节课前,我是犹豫甚至有些担心的,可是,学生的表现给我上了一课,只要准备充分,定位合理,学生完全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看似不确定的课堂,把空间留给学生,也就把创造力、想像力、自学能力都带到了学生身边。
当然这节课也有许多不足,在找10、数10时,因信息量较大,花费的时间较长,所以后面的练习题没能全部在课堂上完成。
以上就是我对“认识10”这一课的反思,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抓住学生们的心理特点,关注他们的学习成果,更要尊重他们在学习中所表现的情感和态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