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数列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数列课件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0-06-25 14:1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22张PPT。 等差、等比数列是两种最基本、最常见的数列,灵活地运用等差、等比数列的性质,能使问题简化;灵活地运用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解题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从等差数列中按某种规律,抽取某些项,依次排列,组成一个等比数列,是等差、等比数列综合题中的较重要的类型,要认真体会此类题.用函数的观点和方法揭示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特征,在分析和解决有关数列的综合题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深刻理解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定义及等价形式,灵活运用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二是注意方程思想、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第一节 等差数列1.等差数列的概念
若数列{an}从 起,每一项与它的 的差等于同一个 ,
则数列{an}叫等差数列.
2.通项公式:an= ,
若d≠0,表示an是n的 函数;若d=0,表示此数列为 第二项前一项常数a1+(n-1)d一次常数列推广:an=am+ .
对于 数列{an},若n+m=p+q,则 .
4.前n项和:
5.等差数列{an}中,当a1<0,d>0时,数列{an}为 数列,Sn有最小值;当a1>0,d<0时,数列{an}为 数列,Sn有最 值;当d=0时,{an}为 数列.
an+am=ap+aq等差(n-m)d递减大常递增若数列{an}是等差数列,Sn是其前n项的和,k∈N*,那么Sk,S2k-Sk,S3k-S2k成 数列.
等差6.奇数项和与偶数项和的关系
设数列{an}是等差数列,S奇是奇数项的和,S偶是偶数项的和,Sn是前n项的和,则有如下性质:前n项的和Sn=S奇+S偶.
当n为偶数时,S偶-S奇= d,其中d为公差;
当n为奇数时,则S奇-S偶=a中,S奇= a中,1.已知{an}为等差数列,a3+a8=22,a6=7,则a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an}是等差数列,a1+a2=4,a7+a8=28,,则该数列前10项和S10=________.【解析】 a3+a8=a5+a6,
∴a5=a3+a8-a6=22-7=15.
【答案】 15【答案】 100
3.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且6S5-5S3=5,则a4=________.【答案】 49【解析】因此Sn=-8n+n(n-1)=n(n-9)或Sn=8n-n(n-1)=-n(n-9). 数阵问题
近年来,数表问题频频出现在高考试题中,它与数列知识联手奏出一曲曲优美的“乐章”.它主要考查等差数列(有时可能为等比数列,多数是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和公式以及性质的灵活运用. 下表给出一个“等差数阵”:其中每行、每列都是等差数列,aij表示位于第i行第j列的数.
(1)写出a45的值;
(2)写出aij的计算公式以及2 008在等差数阵中所在的一个位置.
【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以及知道项求项数的问题 【解】 (1)a45=49.当i=1时,得j=669,所以2 008在等差数阵中的一个位置是第1行第669列.在等差数列{an}中,当a1<0,d>0时,数列{an}为增数列,Sn有最小值;当a1>0,d<0时,数列{an}为减数列,Sn有最大值.在等差数列{an}中,满足3a4=7a7,且a1>0,Sn是数列{an}前n项的和,若Sn取得最大值,求n的值.
【点拨】 若an≥0且an+1<0,Sn取得最大值,或利用等差数列{an}中前n和Sn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的形式,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但此时要注意n的值为整数.
【解】 解法一 设公差为d,由题设有3(a1+3d)=7(a1+6d),最值问题Sn与an的关系(2)求an的表达式.求证数列{bn}是等差数列,并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本题满分16分)已知a为实数,数列{an}满足a1=a,当n≥2时,数列的综合题是高考重点考查对象,与等差数列有关的解答题,重点考查函数与方程、不等式、等价转化等思想方法的灵活运用.(本题满分16分)已知a为实数,数列{an}满足a1=a,当n≥2时,【点拨】 数列{an}是分段数列的形式,因此要注意分段求解,分组求和.由于bn中含有(-1)n,因此要注意将n按奇数、偶数进行分类讨论.(1)【解】 当a=100时,由题意知数列{an}的前34项成首项为100,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从第35项开始,奇数项均为3,偶数项均为1,从而(2)【证明】 ①若0②若a1>3,此时数列{an}的前若干项满足an-an-1=3,即an=a1-3(n-1).
设a1∈(3k,3k+3],(k≥1,k∈N*),则当n=k+1时,ak+1=a1-3k∈(0,3].从而此时命题成立;(8分)③若a1≤0,由题意得a2=4-a1>3,则由②的结论知此时命题也成立.
综上所述,原命题成立.(10分)已知{an}是一个公差大于0的等差数列,且满足a3a6=55,a2+a7=16.由①得2a1=16-7d将其代入②得(16-3d)(16+3d)=220.即256-9d2=220
∴d2=4,又d>0,∴d=2,代入①得a1=1
∴an=1+(n-1)·2=2n-1.【解】 (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则依题设d>0
由a2+a7=16.得2a1+7d=16①
由a3·a6=55,得(a1+2d)(a1+5d)=55②规律总结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深刻理解等差数列的定义及等价形式;由五个量a1,d,n,an,Sn中的三个量可求出其余两个量,要求选用公式要恰当,即善于减少运算量,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已知三个或四个数成等差数列这类问题,要善于设元,目的仍在于减少运算量,如三个数成等差数列时,除了设a,a+d,a+2d外,还可设a-d,a,a+d;四个数成等差数列时,可设为a-3d,a-d,a+d,a+3d.【解】 (1)设公差为d,则a-a=a-a,由性质得-3d(a4+a3)=d(a4+a3),因为d≠0,所以a4+a3=0,即2a1+5d=0,又由S7=7得
,解得a1=-5,d=2,所以{an}的通项公式为an=2n-7,前n项和Sn=n2-6n.所以满足条件的正整数m=2.则2m-3必是8的约数且m∈N*,故m=1,所以要想得满分还是不易.【命题趋势】 近几年来江苏高考一直将数列问题作为压轴题来进行命题,往往难度大,不少学生基本不得分.2011年高考很有可能回归教材和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重视两纲的导向作用,会有意识降低难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二节 等比数列1.等比数列的概念:如果一个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 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比数列的公比,用q表示(q≠0).前一项的比等比G2=abanan+2=a2n+1an=a1qn-1an=amqn-mmna1对于等比数列{an},若n+m=u+v,则 ,也就是:a1·an=a2·an-1=a3·an-2=….
若数列{an}是等比数列,Sn是其前n项的和,k∈N*,那么Sk,S2k-Sk,S3k-S2k成 数列.an·am=au·av等比1.若数列{an}满足:a1=1,an+1=2an(n∈N*),则a5=________;前8项的和S8=________.(用数字作答)【解析】 由a2+a3=q(a1+a2)=3q=6,∴q=2,∴a1(1+q)=3,∴a1=1,∴a7=26=64.
【答案】 64
3.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q= ,前n项和为Sn,则 =________.6.已知{an}为等比数列,a3=2,a2+a4= ,求{an}的通项公式.通项公式灵活运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定义式,可以简化运算,提高解题速度及准确性.
 已知等比数列{an}中,a2=2,a5=128.
(1)求通项an;
(2)若bn=log2an,数列{bn}的前n项和为Sn,且Sn=360,求n的值.【点拨】 本题可以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也可以利用推广公式a5=a2q3.
【解】 (1)设等比数列{an}的公比为q,则求和公式在求等比数列前n项和时,若公比q用一个字母表示时,一定要注意对公比q进行讨论,即分公比q等于1和不等于1两种情况讨论.【点拨】 本题如果利用求和公式求解,需对公比q是否为1进行讨论,而要抓住条件中S30,S20,S10的特点,可以采用整体思想求解,避免求和公式出现,无需讨论公比是否为1.新数列问题近年来构造新数列,是高考数列命题的一个热点,解决这类问题主要是抓住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定义、通项公式、性质、求和公式,进行重新构造,它们实际上是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灵活运用.
 (2009·全国卷Ⅱ)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1,Sn+1=4an+2.
(1)设bn=an+1-2an,证明数列{bn}是等比数列;(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点拨】 第(1)问思路明确,只需利用已知条件寻找bn与bn-1的关系即可.第(2)问中由(1)易得an+1-2an=3·2n-1,这个递推式明显是一个构造新数列的模型:an+1=pan+qn(p,q为常数),主要的处理手段是两边除以qn+1.(1)【证明】 由a1=1,及Sn+1=4an+2,
有a1+a2=4a1+2,a2=3a1+2=5,∴b1=a2-2a1=3
由Sn+1=4an+2, ①
则当n≥2时,有Sn=4an-1+2②
①-②得an+1=4an-4an-1,∴an+1-2an=2(an-2an-1)
又∵bn=an+1-2an,∴bn=2bn-1
∴{bn}是首项b1=3,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数列{an}的前n项和Sn满足:Sn=2an-3n(n∈N*).
(1)证明:数列{an+3}是等比数列;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an.(1)【证明】 当n∈N*时有:Sn=2an-3n,
∴Sn+1=2an+1-3(n+1),
两式相减得:an+1=2an+1-2an-3,∴an+1=2an+3,
∴an+1+3=2(an+3),∴数列{an+3}是首项为6,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2)【解】 又a1=S1=2a1-3,
∴a1=3,a1+3=6≠0.
从而an+3=6·2n-1,∴an=3·2n-3.等比数列的判断等比数列是比相等,它暗含了等比数列的每一项都不为0,且公比也不为0,它与an=an-1q并不等价,因为后者an与q可以为0.(1)当m=1时,求证:对于任意的实数λ,{an}一定不是等差数列;
(2)当λ=-时,试判断{bn}是否为等比数列;
(3) 设Sn为数列{bn}的前n项和,在(2)的条件下,是否存在实数m,使得对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 ≤Sn≤ ?若存在,请求出m的取值范围;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点拨】 证明等比数列一要证明公比为常数,二是要证明首项不为0.1)【证明】 当m=1时,a1=1,a2=λ+1,a3=λ2+λ+2(2分)
假设{an}是等差数列,由a1+a3=2a2得λ2+λ+3=2(λ+1),即λ2-λ+1=0,
∵△=1-4=-3<0,方程无解.
故对于任意的实数λ,{an}一定不是等差数列.…(4分)规律总结求解等比数列有关问题的常见思想方法有:一是方程的思想.等比数列中有五个量a1、n、q、an和Sn,通常可以知三求二,通过列方程组求关键量a1与q.二是分类讨论思想.当等比数列的公比没有说明是否为1时,求Sn需要讨论.另外,通过对首项和公比的讨论,还会知道等比数列的类型等等.(2009·天津卷)已知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d≠0),等比数列{bn}的公比为q(q>1).设Sn=a1b1+a2b2…+anbn,Tn=a1b1-a2b2+…+(-1)n-1anbn,n∈N*【点拨】 本小题主要考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和公式等基础知识,考查运算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及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解】 由题设,可得an=2n-1,bn=3n-1,n∈N*
∴S3=a1b1+a2b2+a3b3=1×1+3×3+5×9=55(2)【证明】 由题设可得bn=qn-1则
S2n=a1+a2q+a3q2+…+a2nq2n-1,①
T2n=a1-a2q+a3q2-a4q3+…-a2nq2n-1,②
①式减去②式,得: 【误区警示】 本题难就难在对Sn=a1b1+a2b2…+anbn,Tn=a1b1-a2b2+…+(-1)n-1anbn,n∈N+的处理上,由bn=qn-1,不少学生不会对Sn与Tn进行合理的变形,即用方程组的思想来解决问题. 【命题趋势】 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的综合题是高考的热点,旨在考查将数列的知识实现相互的沟通,提升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另外,运用方程思想求解数列题,特别是含有字母的问题,倍受高考的关注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三节 数列求和2.求通项常用方法3.数列前n项和常用求法
(1)公式法:适用于等差、等比数列或可转化为等差、等比数列的数列.
(2)倒序相加法:类似于等差数列 公式的推导方法.
(3)裂项求和法:如果一个数列的每一项都能化为两项之差,并且前一项的减数恰与后一项的被减数 ,求和时中间项相互抵消.(4)错位相减法:适用于{anbn},其中{an}是 数列,前n项和相同等差{bn}是 数列.
(5)分组求和法:将各项分解成 数列或 数列的和,分别求出这两个数列的和.等 比等差等比【答案】 992.如果数列{an}满足a1,a2-a1,a3-a2,…an-an-1,…是首项为1,公比为3的等比数列,则an=________.【答案】 an=2×3n6.已知数列{f(n)}的前n项和为Sn,且Sn=n2+2n.
(1)求数列{f(n)}的通项公式;
(2)若a1=f(1),an+1=f(an)(n∈N*),求证数列{an+1}是等比数列,并求数列{an}的前n项和Tn.【解】 (1)n≥2时,f(n)=Sn-Sn-1=2n+1.
n=1时,f(1)=S1=3,适合上式,∴f(n)=2n+1(n∈N*).
(2)a1=f(1)=3,an+1=2an+1(n∈N*),即an+1+1=2(an+1).
∴数列{an+1}是首项为4、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an+1=(a1+1)·2n-1=2n+1,∴an=2n+1-1(n∈N*).
Tn=(22+23+…+2n+1)-n=2n+2-4-n(n∈N*).求数列通项公式,往往通过对数列若干项的观察、分析,猜想其通项公式,或利用an=Sn-Sn-1(n≥2)来求通项公式,常见的类型为叠加法与叠乘法.【点拨】 形如an+1=an+f(n)可采用叠加法;形如an+1=f(n)an常采用叠乘法;形如an+1=kan+b(k、b为常数)常转化成等比数列来求.【解】 (1)∵an+1=an+2n,∴an+1-an=2n,
∴an=a1+(a2-a1)+(a3-a2)+…+(an-an-1)
=1+2×1+2×2+…+2×(n-1)
=1+n×(n-1)=n2-n+1.裂项法裂项法的实质是将数列中的每项(通项)分解,然后重新组合,使之能消去一些项,最终达到求和的目的.【点拨】 数列求和的关键是分析通项,本题先要对通项进行分离常数,而后再进行“差分”,即裂项相消求和.分组求和对于既不是等差数列,又不是等比数列的类型,往往采用分组求和法.将此数列适当地拆开,可分成几个等差、等比数列或其它常见数列,然后分别求和,再将其合并.【点拨】 将每一项第一个数放在一起,再将每一项第二个数放在一起,这样形成两个组,然后分别求和,第一组求和时,要注意对公比进行分类讨论.思维启迪 分组求和即将不能直接求和的数列分解成若干个可以求和的数列,分别求和.求S=12-22+32-42+…+(-1)n-1n2(n∈N*).错位相减法错位相减法主要适用于{an·bn},其中{an}是等差数列,{bn}是等比数列.【点拨】 错位相减法的目的是构造特殊数列,即构造出等比数列,使之利用等比数列求和公式来求和.规律总结,运用公式求和要注意公式成立的条件,运用错位相减法求和时,相减后,若两边需除以含参数的代数式,则要讨论代数式是否为0的情况.对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的数列,应先分析它的通项公式,抓住特点,将数列求和问题转化为已知的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求和问题来解决.(2009·南通模拟)已知数列{an}的首项a1=1,a2=3,前n项和为Sn,且Sn+1、Sn、Sn-1(n ≥2)分别是直线l上的点A、B、C的横坐标,【点拨】 在复杂的递推关系中,题目的前面的问题往往是与后面有联系的,前面的问题一般为后面的求解提供桥梁.【误区警示】 本题第一小问思路比较清晰,但不少学生因计算能力差因此得分较少,而第二小问出现了对数式,以及有关指数运算,再加上裂项又有难度,因此本题几乎没有得到多少分.【命题趋势】 高考中以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为主,同时考查转化的思想,另外对非等差、等比数列求和,主要是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计算能力.数列求和题一直就是数列大题中的支柱内容.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第四节 数列的应用1.等差、等比数列的应用题常见于:产量增减、价格升降、细胞繁殖等问题,求利率、增长率等问题也常归结为数列建模问题.,2.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列问题时应注意:,(1)分清是等差数列还是等比数列;,(2)分清是求an还是求Sn,特别是准确地确定项数n.,3.将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求和公式应用到应用题的有关计算中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4.解应用题的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转化为数学问题,要加强培养学生的转化意识、加强方程思想的应用.1.夏季高山的温度从山脚起每升高100 m,降低0.7 ℃.已知某山山顶温度是14.8 ℃,山脚温度是26 ℃,则此山的相对高度是________m.【答案】 1 600【答案】 2703.已知{an}是递增的数列,且对于任意n∈N*,都有an=n2+λn成立,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解析】 由题意知an<an+1恒成立,即2n+1+λ>0恒成立,得λ>-3.
【答案】 λ>-34.现有200根相同的钢管,把它们堆放成正三角形垛,要使剩余的钢管尽可能的少,那么剩余钢管的根数为________.【答案】 105.用分期付款方式购买家用电器一件,价格为1 150元,购买当天先付150元,以后每月这一天都交付50元,并加付欠款利息,月利率为1%.若交付150元后的第一个月开始算分期付款的第一个月,全部欠款付清后,买这件家电实际付款________元.【答案】 1 2556.假设A型进口车关税税率在2003年是100%,在2008年是25%,在2003年A型进口车每辆价格为64万元(其中含32万元关税税款)
(1)已知与A型车性能相近的B型国产车,2003年每辆价格为46万元,若A型车的价格只受关税降低的影响,为了保证2008年B型车的价格不高于A型车价格的90%,B型车价格要逐年等额降低,问每年至少下降多少万元?
(2)某人在2003年将33万元存入银行,假设银行扣利息税后的年利率为1.8%(5年内不变),且每年按复利计算(上一年的利息计入第二年的本金),那么5年到期时这笔钱连本带利息是否一定够买按(1)中所述降价后的B型车一辆?(参考数据:1.0185≈1.093)【解】 (1)2008年A型车价格为32+32×25%=40(万元)
设B型车每年下降d万元,2003,2004,…,2008年B型车价格分别为a1,a2,a3…,a6(a1,a2,…,a6为公差是-d的等差数列)
∴a6≤40×90%,即46-5d≤36,∴d≥2,
故每年至少下降2万元.(2)2008年到期时共有钱33×(1+1.8%)5≈33×1.093=36.069>36(万元)
故5年到期后这笔钱够买一辆降价后的B型车.通项公式运用解数学问题应用题重点在过好三关:(1)事理关:阅读理解,知道命题所表达的内容;(2)文理关:将“问题情景”中的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用数学关系式表述事件;(3)数理关:由题意建立相关的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数学化,并解答这一数学模型,得出符合实际意义的解答.某地区发生流行性病毒感染,居住在该地区的居民必须服用一种药片预防,规定每人每天上午8时和晚上20时各服一片.现知该药片每片含药量为220毫克,若人的肾脏每12小时从体内滤出这种药的60%,该药物在人体内的残留量超过380毫克,就将产生副作用.
(1)某人上午8时第一次服药,问到第二天上午8时服完药后,这种药在他体内还残留多少?
(2)若人长期服用这种药,这种药会不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说明理由.【点拨】 对数列应用题要分清是求通项问题还是求和问题.【解】 (1)设人第n次服药后,药在体内的残留量为an毫克,则
a1=220,a2=220+a1×(1-60%)=220×1.4=308,
a3=220+a2×(1-60%)=343.2,
即到第二天上午8时服完药后,这种药在他体内还残留343.2毫克;故若人长期服用这种药,这种药不会对人体产生副作用.求和公式运用数列应用题常见的模型有:一是等差模型,二是等比模型,在这两种模型中求和公式的运用是考查最多的.它与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相互联系,无形中加大了综合力度.某市去年11月曾发生流感,据统计,11月1日该市新的流感病毒感染者有20人,此后,每天的新感染者平均比前一天的新感染者增加50人,由于该市医疗部门采取措施,使该种病毒的传播得到控制,从某天起,每天的新感染者平均比前一天的新感染者减少30人,到11月30日止,该市在这30天内感染该病毒的患者总共8 670人,问11月几日,该市感染此病毒的新患者人数最多?并求这一天的新患者人数.
【点拨】 本题关键在于抽象出等差数列的求和模型,然后利用方程思想进行求解.
【解】 设第n天新患者人数最多,则从n+1天起该市医疗部门采取措施,前n天流感 病毒感染者总人数,构成一个首项为20,公差为50的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单调性的应用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因此解答时要注意函数性质的运用,如单调性、对称性等等.解答数列应用题的步骤为:审题;建模;求解;还原.其中在建模中,将已知条件翻译成数列语言,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是非常关键的,要弄清该数列的特征和要求的问题.在一次人才招聘会上,有A、B两家公司分别开出它们的工资标准:A公司允诺第一年月工资为1 500元,以后每年月工资比上一年月工资增加230元;B公司允诺第一年月工资为2 000元,以后每年月工资在上一年的月工资基础上递增5%.设某人年初被A、B两家公司同时录取,试问:
(1)若该人分别在A公司或B公司连续工作n年,则他在第n年的月工资收入分别是多少?
(2)该人打算连续在一家公司工作10年,仅从工资收入总量较多作为应聘的标准(不计其他因素),该人应该选择哪家公司,为什么?
(3)在A公司工作比在B公司工作的月工资收入最多可以多多少元?(精确到1元)并说明理由.【点拨】 本题涉及到两种数列,即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多收入”的问题可以理解成最值问题,借助数列单调性来解决.【解】 (1)此人在A、B公司第n年的月工资数分别为:
an=1 500+230×(n-1)(n∈N*),
bn=2 000(1+5%)n-1(n∈N*)
(2)若该人在A公司连续工作10年,则工资收入总量为12(a1+a2+…+a10)=304 200(元).
若该人在B公司连续工作10年,则工资收入总量为12(b1+b2+…+b10)≈301 869(元).
因为在A公司收入的总量高些,因此该人应该选择A公司.(3)问题等价于求Cn=an-bn=1 270+230n-2 000×1.05n-1(n∈N*)的最大值.
当n≥2时,Cn-Cn-1=230-100×1.05n-2
当Cn-Cn-1>0,即230-100×1.05n-2>0时,1.05n-2<2.3,得n<19.1
因此,当2≤n≤19时,
Cn-1∴C19=a19-b19≈827(元).
答:在A公司工作比在B公司工作的月工资收入最多可以多827元.假设某市2010年新建住房400万平方米,其中有250万平方米是中低价房,预计在今后的若干年内,该市每年新建住房面积平均比上一年增长8%.另外,每年新建住房中,中低价房的面积均比上一年增加50万平方米.那么,到哪一年底,(1)该市历年所建中低价房的累计面积(以2010年为累计的第一年)将首次不少于4 750万平方米?
(2)当年建造的中低价房的面积占该年建造住房面积的比例首次大于85%?(参考数据:1.084≈1.36,1.085≈1.47,1.086≈1.59)(2)设新建住房面积形成数列{bn},由题意可知{bn}是等比数列,其中b1=400,q=1.08,则bn=400·(1.08)n-1.由题意可知an>0.85bn,即50n+200>400·(1.08)n-1·0.85.
当n=5时,a5<0.85b5,当n=6时,a6>0.85b6,
∴满足上述不等式的最小正整数n为6.
∴到2015年底,当年建造的中低价房的面积占该年建造住房面积的比例首次大于85%.递推数列模型如果容易找到该数列任意一项an与它的前一或几项(或后一或几项)间的递推关系,那么我们可以用递推数列的知识求解.(本题满分14分)为了治理“沙尘暴”,西部某地区政府经过多年努力,到2009年底,将当地沙漠绿化了40%,从2010年开始,每年将出现这种现象:原有沙漠面积的12%被绿化,即改造为绿洲(被绿化的部分叫绿洲),同时原有绿洲面积的8%又被侵蚀为沙漠,问至少经过几年的绿化,才能使该地区的绿洲面积超过50%?(可参考数据lg 2=0.3,最后结果精确到整数).【点拨】 本题要注意前后两年绿洲面积与沙漠面积的变化情况,特别是会根据绿洲面积的变化,列出递推关系式,求出通项公式,再结合不等式来求解.某国采用养老储备金制度.公民在就业的第一年就交纳养老储备金,数目为a1,以后每年交纳的数目均比上一年增加d(d>0),因此,历年所交纳的储备金数目a1,a2,…是一个公差为d的等差数列.与此同时,国家给予优惠的计息政策,不仅采用固定利率,而且计算复利.这就是说,如果固定年利率为r(r>0),那么在第n年末,第一年所交纳的储备金就变为a1(1+r)n-1,第二年所交纳的储备金就变为a2(1+r)n-2,…….以Tn表示到第n年末所累计的储备金总额.
(1)写出Tn与Tn-1(n≥2)的递推关系式;
(2)求证:Tn=An+Bn,其中{An}是一个等比数列,{Bn}是一个等差数列 规律总结数列应用题是高考命题的热点之一.解应用题的关键在于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列模型.通过反复读题,列出有关信息,转化为数列的有关问题,这也是数学实际应用的具体体现(2009·湖南卷)将正△ABC分割成n2(n≥2,n∈N*)个全等的小正三角形(图2,图3分别给出了n=2,3的情形),在每个三角形的顶点各放置一个数,使位于△ABC的三边及平行于某边的任一直线上的数(当数的个数不少于3时)都分别依次成等差数列,若顶点A ,B ,C处的三个数互不相同且和为1,记所有顶点上的数之和为f(n),则有f(2)=2,f(3)=________,…,f(n)=________.
图5-4-1【点拨】 本题可以先由几个特殊情况,列出f(2)=2 ,f(3)=,f(4)=5……而后可采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通项,但本题难度较大,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解析】 当n=3时,如图所示分别设各顶点的数用小写字母表示,即由条件知a+b+c=1,x1+x2=a+b,y1+y2=b+c,z1+z2=c+a
x1+x2+y1+y2+z1+z2=2(a+b+c)=2,2g=x1+y2=x2+z1=y1+z2
6g=x1+x2+y1+y2+z1+z2=2(a+b+c)=2.【误区警示】 在最近几年高考试卷中,探索性题型在数列中考查较多,解决此类问题应具备较高的数学思维能力,研究与分析探索性题型有利于培养创新意识,但难度较大,不少学生找不到解题的思路,进入不了解题的切入点.
【命题趋势】 本节内容在高考中常常会以解答题形式出现,考查的力度非常大,从知识角度来说,数列是特殊的函数,对于等差、等比数列的综合运用,要从“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强化运算能力、重点知识重点训练”的角度做好准备.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